資源簡介 第一節(jié) 原 子 結(jié) 構(gòu) 電子云與原子軌道 1913年,玻爾提出氫原子模型,電子在 上繞核運行。 線性軌道 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xué)獎獲得者 氫原子模型 然而,1926年,玻爾建立的線性軌道模型被量子力學(xué)推翻。 薛定諤方程 1926年奧地利物理學(xué)家薛定諤提出:可以用一個數(shù)學(xué)方程描述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tài),為近代量子力學(xué)奠定了理論基礎(chǔ)。 埃爾溫·薛定諤 (Erwin Schr?dinger) 核外電子的運動特點 量子力學(xué)指出:一定空間運動狀態(tài)的電子并不在玻爾假設(shè)的線性軌道上運動,而是在核外空間各處都可以出現(xiàn),只是出現(xiàn)的概率不同。 (核外電子運動空間的不確定性與概率) 四、電子云與原子軌道 1.電子云 ——核外電子的概率密度分布(看起來像一片云霧) 一定空間運動狀態(tài)的電子在核外空間各處都可能出現(xiàn),但出現(xiàn)的概率不同 概率密度 = ?概率體積 ? ρ= P V P表示電子在某處出現(xiàn)的概率 V表示該處的體積 小點是1s電子在原子核外出現(xiàn)的概率密度的形象描述 氫原子1s電子的概率密度分布圖 小點越密,表明概率密度越大。 電子云圖難繪制 電子云輪廓圖 將出現(xiàn)概率P= 90%的空間圈出來 2.電子云輪廓圖 1s 2s 3s 4s 同一原子的 s 電子的電子云輪廓圖 1. 不同能層的s電子云形狀一致,均為球形; 2. 能層越高,s電子的電子云半徑越大。 3.原子軌道 :量子力學(xué)把電子在原子核外的一個空間運動狀態(tài)稱為一個原子軌道。 (即電子云的輪廓) →各能級的一個伸展方向的電子云輪廓圖即表示一個原子軌道 形狀一:s電子的原子軌道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1s 2s 3s 4s s電子的原子軌道呈球形,能層序數(shù)越大,原子軌道的半徑越大。 在空間有1個伸展方向,故s軌道只有1個軌道。 形狀二::p電子的原子軌道 p電子的原子軌道呈啞鈴形,能層序數(shù)越大,原子軌道的半徑越大。 在空間有3個伸展方向,它們互相垂直,故p軌道有3個軌道px、py、pz。 4.各能級所含有原子軌道數(shù)目 能級符號 ns np nd nf 最多容納電子數(shù) 2 6 10 14 軌道數(shù)目 單軌道容納電子數(shù) 1 3 5 7 2 2 2 2 5.各能層所含有原子軌道數(shù)目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能層 K L M N O P Q 軌道數(shù) 1 4 9 16 25 36 49 各能層所含有原子軌道數(shù)目 = n2 6.能層、能級和原子軌道之間的關(guān)系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能層 能級 原子軌道數(shù) 原子軌道符號 電子云輪廓圖 形狀 取向 K 1s 1 1s 球形 —— L 2s 1 2s 球形 —— 2p 3 2p 啞鈴形 相互垂直 M 3s 1 3s 球形 —— 3p 3 3p 啞鈴形 相互垂直 3d 5 3d —— ——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p電子云是平面“8”字形的 B.3p2表示3p能級中有兩個原子軌道 C.2d能級包含5個原子軌道,最多容納10個電子 D.處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基態(tài)原子 D 2.基態(tài)Si原子中,電子占據(jù)的最高能層符號為____________,該能層具有的原子軌道數(shù)為_______、電子數(shù)為_______。 M???? 9???? 4???? 3、第N能層所含能級數(shù)、原子軌道數(shù)和最多容納電子數(shù)分別為( ) A.3、32、2× 32 B.4、42、2× 32 C.5、42、5× 32 D.4、42、2× 42 D 五.泡利原理、洪特規(guī)則、能量最低原理 (一).泡利原理 斯特恩-蓋拉赫實驗 在斯特恩-蓋拉赫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了銀原子束經(jīng)過不均勻磁場,產(chǎn)生了偏轉(zhuǎn),并最終在屏幕垂直方向上,形成了兩個上下對稱的非連續(xù)分布。至此,所有的粒子從理論上就都有了——自旋。 1.電子自旋與泡利原理 電子自旋在空間有順時針和逆時針兩種取向,簡稱自旋相反, 常用上下箭頭( “↑”“↓” )表示自旋相反的電子。 1925 年,泡利正式提出,在一個原子軌道里,最多只能容納2個電子,它們的自旋相反,這個原理被稱為泡利原理。 即在任何一個原子中找不到兩個完全相同的電子。 2.電子排布的軌道表示式(電子排布圖) 用方框表示原子軌道,在方框的下方用能級符號表示軌道所屬能級。 8O的軌道表示式如下: O 1s 2s 2p 方框/圓圈:表示原子軌道 方框的下方寫:能級符號 箭頭自旋狀態(tài)的電子 簡并軌道(能量相同的軌道):方框相連 練習(xí):請寫出Li、Be、Na的軌道表示式 Li 1s ↑↓ ↑ 2s Be 1s ↑↓ ↑↓ 2s ↑↓ 1s 2s 2p 3s ↑↓ ↑ ↑↓ ↑↓ ↑↓ 1s22s22p63s1 Na 3.洪特規(guī)則 基態(tài)原子中,填入簡并軌道的電子總是先單獨分占,且自旋平行。 請寫出C的軌道表示式 ↑↓ ↑↓ ↑ ↑ 1s 2s 2p ↑↓ ↑↓ ↓ ↓ 1s 2s 2p 請寫出以下元素原子的軌道表示式。 N O F 1s ↑ ↑↓ ↑↓ ↑ ↑ 2s 2p 1s ↑↓ ↑↓ ↑↓ ↑ ↑ 2s 2p 1s ↑↓ ↑↓ ↑↓ ↑↓ ↑ 2s 2p 洪特規(guī)則特例* 能量相同的簡并軌道在全滿、半滿和全空條件時,體系能量較低,原子較穩(wěn)定。 3d 4s ↑↓ Cr ↑ ↑ ↑ ↑ ↑ Cr ↑ ↑ ↑ ↑ ↑ 只有一組全滿的簡并軌道 有兩組半滿 的簡并軌道 體系能量較低,原子較穩(wěn)定 體系能量高,原子不穩(wěn)定 4.能量最低原理 在構(gòu)建基態(tài)原子時,電子將盡可能地占據(jù)能量最低的原子軌道,使整個原子的能量最低,這就是能量最低原理。 (1)運用能量最低原理,說明構(gòu)造原理的填充順序是1s、2s、2p、3s、3p 整個原子的能量由核電荷數(shù)、電子數(shù)和電子狀態(tài)三個因素共同決定。 相鄰能級能量相差很大時,電子填入能量低的能級即可使整個原子能量最低,1s、2s、2p、3s、3p依次填入電子即遵循該規(guī)律。 (2)運用能量最低原理,說明構(gòu)造原理的填充順序是3p、4s、3d、4p…… 相鄰能級能量相差不太大時,有1~2個電子占據(jù)能量稍高的能級可能反而降低了電子排斥而使整個原子能量最低。 若3p填滿6個電子后,再進入的電子填入3d能級,此時第三能層電子數(shù)超過8個,電子彼此間的排斥加劇,致使整個原子能量升高。為了降低整體能量,會優(yōu)先在4s上排布。4s排滿后,不會進入4p而進入3d,因為4p軌道的能量比3d高,相差較大。 寫出19K、21Sc基態(tài)原子的電子軌道表示式, 并寫出其相應(yīng)K+、Sc2+的電子軌道表示式。 ↑↓ 1s 2s 2p 3s 3p 4s ↑↓ ↑↓ ↑↓ ↑↓ ↑↓ ↑↓ ↑↓ ↑↓ K ↑ ↑↓ 1s 2s 2p 3s 3p ↑↓ ↑↓ ↑↓ ↑↓ ↑↓ ↑↓ ↑↓ ↑↓ K+ 1s 2s 2p 3s 3p 3d 4s ↑↓ ↑↓ ↑↓ ↑↓ ↑↓ ↑↓ ↑↓ ↑↓ ↑↓ ↑ ↑↓ Sc 1s 2s 2p 3s 3p 3d ↑↓ ↑↓ ↑↓ ↑↓ ↑↓ ↑↓ ↑↓ ↑↓ ↑↓ ↑ Sc2+ 寫出26Fe基態(tài)原子的電子軌道表示式, 并寫出其相應(yīng)Fe2+、Fe3+的電子軌道表示式。 1s 2s 2p 3s 3p 3d 4s ↑↓ ↑↓ ↑↓ ↑↓ ↑↓ ↑↓ ↑↓ ↑↓ ↑↓ ↑↓ Fe ↑↓ ↑ ↑ ↑ ↑ 1s 2s 2p 3s 3p 3d ↑↓ ↑↓ ↑↓ ↑↓ ↑↓ ↑↓ ↑↓ ↑↓ ↑↓ Fe2+ ↑↓ ↑ ↑ ↑ ↑ 1s 2s 2p 3s 3p 3d ↑↓ ↑↓ ↑↓ ↑↓ ↑↓ ↑↓ ↑↓ ↑↓ ↑↓ Fe3+ ↑ ↑ ↑ ↑ ↑ 寫出29Cu基態(tài)原子的價電子軌道表示式, 并寫出其相應(yīng)Cu+、Cu2+的價電子軌道表示式。 Cu Cu+ Cu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