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課 三國至隋唐的文化在自由中整合——儒學和佛道的發展。儒學、道教與佛教的發展漢代以來儒學的發展過程(1)漢武帝時期:儒學正統地位確立。(2)魏晉南北朝:儒學開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發展。(3)隋唐:儒學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歸儒”。(4)唐朝中期:儒學復興運動①原因:儒學的正統地位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戰。②提出:唐中期儒學大師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③內容:用儒家的天命論和封建綱常來反對佛教的觀點,鞏固儒學主流思想的統治地位。道教的發展過程(釋)(1)興起:東漢末年。(2)發展:①魏晉南北朝時,在民間廣為傳播,道教受到儒學的影響,主張“貴儒”和“尊道”。②唐朝統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佛教的發展歷程(1)傳入:漢代。(2)發展:①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吸收儒、道的思想,漸趨本土化。②武則天時,佛教也有很大發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禪宗的修行比較簡便,易于傳播,對后世影響最大。(3)反佛斗爭①原因:A廣修寺廟,耗費錢財;B勞動力不事生產,影響政府財政收入。②概況:南朝范縝抨擊佛教,提出人的精神和肉體是統一的。;三武滅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③結果:佛教文化遭受損失,但佛教的發展并未從根本上受到遏制。4.思想特點:①思想多元,融合共生;②三教合一的歷史趨勢;③儒家思想始終在中國封建社會占據主導地位。二、在自覺中創新——文藝與科技的發展。1. 文學(1)魏晉南北朝時期:魏晉:曹操父子: 建安文學;東晉 陶淵明:田園詩;南朝駢文;南北朝民歌等文學形式(2)唐朝:詩歌創作進入黃金時代。李白、杜甫分別被譽為“詩仙”和“詩圣”(“詩史”)2.書法藝術(1)東漢末年:書法成為一種藝術(2)魏晉南北朝: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等各種書體均已完備。東晉王羲之“書圣”。(3)隋唐:顏真卿顏體,柳公權柳體。3.繪畫藝術(1)魏晉南北朝時期:東晉開始出現專職畫家,以顧愷之為代表。他提出“以形寫神”,《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是他的代表作。(2)隋唐時期①特點: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宗教畫生活氣息濃厚,人物畫注重表現人的形態,山水、花鳥也成為繪畫主題。②代表:唐朝的吳道子被尊為“畫圣”。4.石窟藝術(2)魏晉至隋唐石窟藝術代表: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等。5.科技時期 領域 人物 成就魏晉南北朝 數學 祖沖之·南朝 精確地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農學 賈思勰·北朝 《齊民要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地理學 裴秀·西晉 繪制出《禹貢地域圖》,并提出繪制地圖的方法隋唐時期 建筑 李春·隋朝 趙州橋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雕版印刷 唐朝已經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歷和書籍火藥 唐末火藥開始用于戰爭;火箭是最早的火藥武器天文學 僧一行·唐朝 測算出地球子午線長度醫藥學 孫思邈·唐朝 唐高宗時編修《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國家頒行的藥典;完成醫學名著《千金方》在自信中交流——文化的吸收與傳播。1.佛教傳播傳入中國:中亞天竺高僧來華,東晉法顯、唐朝玄奘西行 傳入日本朝鮮:唐鑒真東渡,日本空海來華2.其他方面的文化交流:長安成為國際化大都會;影響日本新羅;經海路來華的西亞商人在港口城市定居【知識拓展】1、魏晉玄學產生的背景、思想主張及影響:(1)背景:政治上,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士人逃避現實政治斗爭;思想上,道家思想提供了思想基礎。(2)內容:思想上,主張虛無的“道”,宣揚“無”是產生萬物的根本;政治上,主張“無為”;社會風氣上,崇尚“清談”。(3)影響:形成了寄情山林、縱酒清談的社會風氣。2、佛教、道教盛行的原因和影響:(1)原因:①社會動蕩不安,長期的戰亂給人民帶來災難,為佛教、道教的流行提供了土壤。②佛教、道教講究人生的終極關懷,對普通民眾有很強的吸引力。佛教所宣傳的“生死輪回”“因果報應”的思想,把人們的眼光從痛苦的現實轉移到來世幸福上;道教提倡互助互利,關愛窮苦人群,很容易得到廣大勞動人民的信任,得到下層民眾的支持。③統治階級的提倡與支持。為維護統治,統治階級大力提倡佛教和道教。尤其是唐朝統治者為用神權強化李唐政權的合法性,以老子后裔自居,大力提倡道教。(2)影響:①寺院經濟發展,與官府爭奪勞動力和稅收,威脅封建統治。②與佛教和道教有關的建筑和藝術得到迅速發展。③使人民甘心忍受剝削壓迫,安于現狀,但沒有解脫人民的災難,反而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負擔。④出現了反佛教的斗爭,以范縝最為突出。范縝的《神滅論》揭穿了統治階級利用佛教進行的欺騙。⑤道教一度成為農民階級斗爭的武器。⑥沖擊了儒學的正統地位,同時又使儒學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發展。3“道統論”韓愈為了揚儒抑佛,提出儒家的道統譜系“道統”,指的是儒家傳道的脈絡和系統。稱自己繼承了真正的孔孟之道,是儒學的正宗。【教材答案解答】※學思之窗 賈思勰的這段話,反映了他怎樣的思想 答案提示(1)賈思勰這段話反應了其重農抑商、農本商末的思想。(2)中國封建社會采取這種政策,歸根結底是由其經濟基礎決定的。統治者把農民束縛在土地上也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穩定社會。※思考點 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出現了“詩圣”“書圣”“畫圣”等杰出人物。這一時期的文藝成就達到高峰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提示物質基礎 :經濟的發展與繁榮。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經濟繼續發展,江南經濟得到開發。隋唐時期,大運河溝通南北,社會經濟繁榮。人才基礎:選官制的發展與官僚政治的成熟。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舉制,促進了官僚政治的發展成熟,官僚成為了文學藝術創作的最主要的人才群體,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 社會條件:安定的社會環境。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相對安定, 隋唐統一后政治穩定,帶來了全國的社會安定。外交政策:開放包容的民族政策促進民族交融,為文藝成就達到高峰提供了多元的文化基因。※思考點 這一時期,中國文化對周邊國家的影響有哪些?答案提示文字方面:日本文字的創制受到了漢字的影響,漢字在朝鮮廣泛使用。思想與宗教方面:佛教經過中國傳入朝鮮和日本,中國的儒學也傳入朝鮮、日本。社會與習俗方面:飲茶與圍棋在隋唐時期由中國傳入朝鮮和日本。朝鮮貴族寬衣博帶的服飾和婦女的發式多是模仿南朝,日本的和服深受唐朝影響。 城市與建筑方面:新羅都城平壤,日本飛鳥、奈良時代的都城藤原京、平城京都是模仿隋唐的長安、洛陽建造起來的;日本寺院建筑也往往仿唐,如奈良法隆寺、唐招提寺,是由鑒真大師及其弟子依據唐朝寺院的風格式樣建造的。科技方面:造紙術、印刷術傳入朝鮮,印刷、水車制造、瓷器燒制、銅鏡鑄造等技術,均在唐朝傳入日本;在農業上:中國茶種傳入日本。制度方面:日本仿照隋唐的均田制和租庸調制,頒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制。※問題探究 閱讀材料,結合所學,談談唐朝所受域外文化影響在文化藝術方面的具體表現。答案提示服飾:唐中宗之時,中亞粟特人的男裝,被改造為唐朝婦女的時髦服裝。樂舞:唐朝流行的胡旋舞受西域和周邊鄰國的影響;龜茲樂在唐朝廣泛流行,李頃在《聽安萬善吹驚篥歌》詩中寫道:“南山截竹為驚集,此樂本自龜茲出。流傳漢地曲轉奇,涼州胡人為我吹。”書法繪畫:受傳自印度的佛教影響,佛教 經典成為書法的內容,佛像畫是唐人繪畫的重要題材;來自中亞于閾國的畫家尉遲乙僧活躍在初唐畫壇。工藝美術:金銀玉石器的形制和紋樣多吸 收印度、中亞和西亞地區的樣式。【復習要點:】儒家學說確立正統地位是在 西漢 時期,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思想活躍,呈現 多元 特征。儒家思想受到沖擊,其主要原因是 佛道流行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統治者幾度滅佛,其主要原因是佛教盛行,廣修寺廟,耗費了大量錢財,很多勞動力不事生產,嚴重影響到政府財政收入書法成為一種藝術是在 東漢末年 時期,被譽為“書圣”的是 王羲之 ,說一說主要書體出現的先后順序 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詩仙”“詩圣”“畫圣”分別是 李白、杜甫、吳道子科技成就時期 領域 人物 成就魏晉南北朝 數學 祖沖之·南朝 精確地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農學 賈思勰·北朝 《齊民要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地理學 裴秀·西晉 繪制出《禹貢地域圖》,并提出繪制地圖的方法隋唐時期 建筑 李春·隋朝 趙州橋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雕版印刷 唐朝已經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歷和書籍火藥 唐末火藥開始用于戰爭;火箭是最早的火藥武器天文學 僧一行·唐朝 測算出地球子午線長度醫藥學 孫思邈·唐朝 唐高宗時編修《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國家頒行的藥典;完成醫學名著《千金方》魏晉至隋唐時期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貢獻的人物主要有東晉法顯、唐朝玄奘西行,唐鑒真東渡,日本空海來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