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基于動因分析的宋朝經濟與社會 【導學案】學完第 9 課《兩宋的政治和軍事》, 你對宋朝的印象是什么? 請你用幾個詞語來概括:日本部分學者對中國 11-13 世紀歷史的評價:中國中世和近世(近代) 的大轉變出現在唐宋之際。 唐代是中世的結束, 從宋代開始中國 已提前邁入西方歷史分期中的“近世 ”(近代)。—— 內藤湖南: 《概括的唐宋時代觀》 (1922 年) 思考: 如何認識日本部分學者對宋朝的評價? 唐宋之際是不是出現“大轉變”, 宋朝是不是步 入了“近代” ?一、 自主學習: 結合教材第 11 課《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相關內容, 完成以下表格。新變化表現經濟之變 農業手工業商業經濟格局社會之變探究一: 經濟之變1問題 1: 結合上述五張圖片的歷史信息及所學知識, 概括宋 朝提高農業生產的措施。問題 2:如何理解宋朝對“傳統自然經濟結構有一定突破”?問題: 請從以上兩則材料中提取信息, 并說明宋朝紙幣出現的原因。問題: 對比唐朝的城市布局并結合所學知識, 請分析宋朝城市發展的表現。2材料 1: 太宗下詔: “征算之條, 當從寬簡 ”。 “販夫販細婦細碎交易, 不得收算。 ”材料 2: 宋太祖詔: “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來, 不得禁止。 ”材料 3: 宋太宗詔: 自今宜禁民不得輒以紕疏布帛鬻于市……吏察捕之, 重置其罪。材料 4: 宋太宗命“詳定秤法, 著為同規 ”。 宋真宗命“太府寺造一斤及五斤秤, 便市肆 使用 ”。——《宋會要輯稿》問題: 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 概括宋朝政府促進商業發展的措施。探究二: 社會之變材料 1: 觀今之俗, 娶其妻不顧門戶, 直求資財。 ——蔡襄《端明集》材料 2: 如工商雜類內有奇才異地、 卓然不群者, 亦許解送。 ——《宋會要輯稿》材料 3: 仁宗朝, 商人佃農、 奴婢均為編戶齊世。 齊, 等也。 無有貴賤, 謂之齊民。—— 郭尚武《兩宋良賤制度的消亡及其影響》材料 4: 凡人訴論田業, 只憑契照為之定奪。 —— (南宋) 葉適問題: 以上四則材料反映宋代社會出現哪些變化。探究三: 關于宋朝的歷史解釋材料:內藤湖南的近世論潛在的邏輯是中國是一個早熟的文明,到宋代中國已經進入近代, 達到一個高峰, 之后中國會走向衰落, 需要用先進國家日本的經驗輸入 中國, 激活中國, 讓中 國重新走向自立過程。——黃艷純《唐宋變革論與宋代經濟史研究》問題: 內藤湖南提出該理論(中國在宋朝進入近代) 的時間是二十世紀初, 與之相近的中 日史實有哪些? 結合材料, 說明內藤湖南提出該理論的目的。3問題: 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 總結影響歷史評價的因素。【課堂小練】(1) (2023·廣東江門一模·3) 隋末唐初名將秦瓊在新舊《唐書》 中被塑造為勇武可嘉的代表, 而在明 代講史小說書寫中, 則被描繪成關羽式的忠義雙全典型, 實現了由亂世驍勇向開國儒將的形象轉變。 這一 角色轉換反映出A. 歷史人物價值不斷提升B. 人物評價缺乏客觀標準C. 民眾的歷史認知被顛覆D. 時代變遷影響人物評價(2) (2020·全國Ⅰ卷高考·26) 北宋時, 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萬斛, 令江淮兩浙諸路種植 , 后擴大到北方諸路; 宋仁宗時, 大、 小麥被推廣到廣南東路惠州等地。 南宋時, “ 四川田土, 無不種麥”。 這說明宋代A. 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 發明翻車提高了生產力C. 區域經濟發展均衡D. 民眾飲食結構根本改變(3) (2016·全國Ⅱ卷高考·26) 宋代, 有田產的“主戶”只占民戶總數 20%左右, 其余大都是四處租種 土地的“客戶”。 導致這種狀況的重要因素是A. 經濟嚴重衰退B. 土地政策調整C. 坊市制度崩潰D. 政府管理失控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