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5張PPT)第二節 元素周期律 課時2第四章 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門捷列夫在研究元素周期表時,科學地預言了11種當時尚未發現的元素,為它們在周期表中留下空位,例如,他認為在鋁的下方有一個與鋁相似的元素“類鋁”,并預測了它的性質。1875年,法國化學家發現了這種元素,將它命名為鎵。門捷列夫還預言了鍺的存在和性質,多年后也得到了證實。1.能利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結構,分析、預測和比較元素的性質。2.能結合相關資料說明元素周期律(表)對合成新物質,尋找新材料的指導作用。3.了解元素周期律(表)在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和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知識點一: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應用1.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位置的關系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周期序數=核外電子層數主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的化合價呈現周期性的變化。第 二 周 期 主族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元素符號 Li Be B C N O F Ne最外層電子數 1 2 3 4 5 6 7 8最高正化合價或最低負化合價 +1 +2 +3 +4 -4 +5 -3 -2 -1 0第 三周 期 元素符號 Na Mg Al Si P S Cl Ar最外層電子數 1 2 3 4 5 6 7 8最高正化合價或最低負化合價 +1 +2 +3 +4 -4 +5 -3 +6 -2 +7 -1 0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價等于它所處的族序數注:氧,氟一般情況下沒有正價。2.元素化合價與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關系觀察下列表格,你能發現什么規律?第 二 周 期 主族 IVA VA VIA VIIA元素符號 C N O F最外層電子數 4 5 6 7最高正化合價或最低負化合價 +4 -4 +5 -3 -2 -1第 三周 期 元素符號 Si P S Cl最外層電子數 4 5 6 7最高正化合價或最低負化合價 +4 -4 +5 -3 +6 -2 +7-1非金屬元素的最高正化合價,等于原子所失去或偏移的最外層電子數;非金屬元素的最高正化合價和它的負化合價的絕對值之和等于8。非金屬元素的負化合價,等于使原子達到8電子穩定結構所需得到的電子數。3.金屬性、非金屬性與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關系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遞變在周期表中給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分區位于虛線周圍的元素既表現出金屬性,又表現出非金屬性。從上到下,金屬性逐漸增強,非金屬性逐漸減弱;從左往右,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觀察下列視頻,想一想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有哪些應用?視頻4.元素周期表(律)的應用(1)對于其他與化學相關的科學技術的指導作用①啟發人們在元素周期表一定區域內尋找元素,發現物質的新用途;②周期表中金屬與非金屬的分界處可以找到半導體材料,如硅、鍺、鎵等;③通常農藥所含有的氟、氯、硫、磷、砷等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④人們還在過渡元素中尋找制造催化劑和耐高溫、耐腐蝕合金的元素。耐高溫、耐腐蝕的銥合金用于制造發動機的火花塞(2)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預測新元素、為發現新元素,并預測其原子結構和性質提供線索。視頻練一練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等于或大于3(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金屬元素B.原子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屬元素C.最外層電子數比次外層電子數多的元素一定位于第二周期D.某元素的離子最外層電子數與次外層電子數相同,該元素一定位于第三周期C2.天然存在的Fr(鈁)極其微量,它的21種同位素都有放射性,它是堿金屬元素中最重的元素,根據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預測其性質,其中不正確的是( )。A.在已知堿金屬元素中,它具有最多的電子層數B.在空氣中燃燒的時候,生成氧化物Fr2OC.最高價氧化物對應得水化物是極強的堿D.單質的熔點不如鈉的高B3.元素周期表可以指導人們進行規律性的推測和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若aX2+和bY-的核外電子層結構相同,則原子序數:a=b+3B.由水溶液的酸性:HCl>HF,可推斷出元素的非金屬性:Cl>FC.鍺與硅位于金屬與非金屬的交界處,都能作半導體材料D.S和Se分別位于第ⅥA的第三、四周期,則氫化物的穩定性H2S>H2SeB4.應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A.砹(At)是第ⅦA族元素,其氫化物的穩定性強于HClB.鉈(Tl)與鋁同主族,其單質既能與鹽酸反應,又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C.第二周期非金屬元素的氣態氫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為酸性D.第三周期金屬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其堿性隨原子序數的增大而減弱D元素周期表(律)的應用化合價應用主族元素最高正價=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非金屬元素:最高正化合價 + 最低負化合價 =8預測元素性質尋找半導體材料尋找制造新品種農藥元素尋找催化劑元素尋找耐高溫、耐腐蝕的合金元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