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材解析:九年級下冊 第4課 經濟大危機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青城中學 杜建平?一、知識梳理??二、重點難點分析?(一)重點分析?1.經濟大危機?(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戰勝國召開了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關系,20世紀2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處于的相對穩定時期。?(2)爆發:1929年,經濟危機在美國的紐約爆發,然后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3)特點:涉及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特別長、破壞性特別大。?(4)表現:工人大量失業,生活流離失所;資本家為了保持商品價格,維持利潤,大量銷毀商品。?(4)影響:嚴重的經濟危機引起政治危機,資本主義各國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蕩,各國資產階級紛紛尋求出路。?2.羅斯福新政?(1)背景: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引起了政治危機,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蕩,各國資產階級紛紛尋找出路。?(2)時間: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3)目的:是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4)中心措施:國家對工業的調整。實施《國家工業復興法》,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從而加強了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控制和調整。?(5)評價:新政取得了顯著效果。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明顯加強。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二)難點分析?1.怎樣全面認識1929-1933年世界經濟大危機??(1)概念: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孿生兄弟,所謂經濟危機其實就是社會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在經濟危機到來時,工人生活流離失所,而資本家為了保持商品價格,維持利潤,大量銷毀商品,這充分說明了資本主義制度的腐朽本質,反襯出社會主義制度無比的優越性。?(2)特點:①它范圍特別廣:從地域范圍看,危機從美國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發達國家,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從經濟范圍看,危機期間信貸貨幣危機,工業危機與農業危機同時并發,相互交織②它持續時間特別長,從1929年一直持續到1933年,歷時達四年之久。③它破壞性特別大:不僅在危機期間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生產下降1/3以上,國際貿易額減少2/3,甚至在危機以后也不見經濟的復蘇。?(3)影響:經濟危機激化了資本主義各國嚴重的社會危機;經濟危機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從各國國內看經濟危機帶來了普遍嚴重的政治危機,資本主義社會各種矛盾激化,各國政壇丑聞層出不窮,政府信譽掃地;廣大人民強烈要求改善生活狀況,示威,游行和罷工斗爭不斷;法西斯分子乘機興風作浪,促使社會更加動蕩不安,整個西方世界出現了社會大動蕩。 ?從世界范圍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改善本國經濟形勢,加緊在國際市場上爭奪,使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各國進一步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進行掠奪,激起當地人民的反抗,世界局勢危機四伏。?2.我們從羅斯福和羅斯福新政中得到了怎樣的歷史啟迪??(1)羅斯福新政的實施,避免了美國經濟的徹底崩潰,恢復了生產力,改善了勞動人民的生活,使美國的經濟得到盡快的復蘇。羅斯福新政為資本主義國家干預經濟生活提供了先例,說明現代資本主義制度具有自我調節和自我改良的功能。但是新政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2)羅斯福作為美國歷史著名的總統,他身殘志堅、不屈不撓的精神是值得尊敬的,在困難面前,大膽改革,勇于進取的高尚品質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3.羅斯福新政與列寧新經濟政策的比較?(1)相同點:①都面臨內憂外患的局勢,在經濟出現危機的情況下推行的。②都緩解了危機,為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鞏固了統治。③都注意利用不同經濟制度的長處。④在農業政策上,兩者都主張國家對農業生產和分配進行干預或調節,以調動積極性,促進農業恢復和發展,從而鞏固政權。 ?(2)不同點:①背景不同:新經濟政策是因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已經完成了它應完成的任務后,又引發了新的社會危機,為解決新的社會危機而出現的改革;羅斯福新政是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給社會造成極大危害后的經濟改革。②性質和前提條件不同:新經濟政策是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的改革;羅斯福新政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改革。③根本目的不同: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是為了恢復國民經濟,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鞏固工農聯盟;羅斯福新政是要維護資本主義統治秩序,減輕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嚴重破壞。④方式不同:新經濟政策是以市場調節為主,利用市場與商品關系來擴大生產,國家放松對經濟的干預;羅斯福新政是實行國家干預經濟的辦法。⑤側重點不同:新經濟政策以農業為主,用糧食稅取代余糧征集制;羅斯福新政是以工業為主,實行工業復興法。⑥作用不同:新經濟政策使俄國的工農業生產恢復到戰前水平,鞏固了工農聯盟;羅斯福新政促進了生產力的恢復,遏制了美國法西斯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統治。 ?三、學法指導?1.識圖法:通過《紐約股票交易所前》了解1929-1933年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加深對“黑色星期四”的認識;通過《等待領取救濟面包的長龍》、《英國失業者街頭求職》、《1929-1945年美國失業率》、《大危機時期窮人的棚戶區》,認識經濟危機給勞動人民帶來的巨大危害。通過觀察《田納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壩》,理解興建公共工程的一舉多得。?2.比較法:通過列表比較羅斯福、華盛頓和林肯三位總統的圖片以及他們各自的事跡和對美國歷史的影響。?人物圖片人物名字華盛頓林肯羅斯福相關事件美國獨立戰爭美國南北戰爭羅斯福新政歷史影響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 2.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3.對以后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美國內戰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的革命。內戰廢除了黑奴制 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新政取得了顯著效果。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明顯加強。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四、中考命題分析?羅斯福新政歷年來一直是中考命題的熱點所在,因為這里既可以聯系新經濟政策、斯大林模式、法西斯專政和中國的改革開放,又可以聯系美國歷史上的美國獨立戰爭、美國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二戰后美國經濟的騰飛。考查的知識面非常廣/因此命題形式除了選擇題之外,往往以材料型或者專題型的綜合大題的形式出現。?五、中考試題舉例?例1.(2014年江蘇省揚州市)下列有關羅斯福新政的影響,不正確的是:?A.使美國度過了經濟危機 ?B.根除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C.提高了資本主義國家的壟斷程度?D.開創了國家大規模干預經濟的先河?解析:本題考查對羅斯福新政的評價能力。結合所學課本知識可知,經濟危機與資本主義制度與生俱來的,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經濟危機就不可避免的爆發。羅斯福新政的前提是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僅僅是在資本主義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因此“根除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的說法是錯誤的。?答案:B?例2(2014年江西省)九年級(1)班開展了以“美國的崛起”為主題的探究活動,陳明同學選取了以下素材:?材料一: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和華盛頓紀念碑遙遙相望。有人說,是華盛頓創立了美國,是林肯拯救了美國。?材料二:南北戰爭后的30年對美國來說,是勇于創新的時代,也是開始騰飛的時代。……美國率先進入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到1894年,美國工業產值已躍居世界首位。?材料三:1933年底,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在給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信中寫道:“如果您成功的話,新的和更大膽的方法將在各處試行,而我們將以您就職的那一天作為新紀元的第一頁。”──摘自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大國崛起·美國》?請回答:?(1)華盛頓和林肯分別領導了美國歷史上哪次著名的戰爭?它們分別在美國歷史發展中起了什么作用??(2)美國充分抓住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機遇,實現了經濟的騰飛。請列舉美國在這次科技革命中的兩項重大發明。?(3)材料三中“新的和更大膽的方法”指的是什么?它對美國經濟的發展有什么重要意義??(4)在活動總結會上,陳明同學準備作《美國崛起的啟示》的發言,請你為他擬一個發言提綱。?解析:本題考查有關美國歷史相關事件的綜合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感悟能力。解答(1)問的思路是通過人物聯系相關戰爭,然后回答出戰爭的歷史意義。解答(2)問時,只要注意題目要求是美國的重大發明,然后結合課本的基礎知識回答即可。解答第(3)問需要結合材料三中的信息進行判斷:“1933年底”、“ 羅斯福”等。經過分析不難確認“新的和更大膽的方法”指的是“羅斯福新政”,然后回答出羅斯福新政的意義即可。解答(4)需要把握以上問題重大歷史事件的主旨和內涵:美國獨立戰爭──民族獨立;美國內戰──國家統一;第二次科技革命──科技發明;羅斯福新政──改革創新,然后列出以上主旨要點即可。?答案:(1)華盛頓領導了獨立戰爭。林肯領導了南北戰爭(美國內戰)。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殖民統治,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南北戰爭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為以后經濟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2)愛迪生發明電燈;萊特兄弟發明飛機。(3)羅斯福新政,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使美國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資本主義制度得到改善、鞏固和發展。(4)發言提綱:一個國家的振興和發展①要取得民族解放和獨立②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③必須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科技④必須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例3(2014年資陽市)?仔細觀察下面四幅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與圖相關的歷史問題。?(1)圖片1、2、3反映了歷史上哪一事件??(2)圖片4中人物是。面對這一事件,他就任總統后馬上宣布實行新政。為此,請你以一個記者的身份為某電視臺寫一則電視新聞。(要求:不能出現真實姓名、學校和電視臺名稱,可用××代替)?(3)在實行新政的過程中,他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4)請你用已有的知識和能力,指出新政的作用和影響。?解析:本題綜合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相關知識。本題所選圖片全部來自于課本,其中圖1、2、3都顯示了1929-1933年經濟危機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解答第(1)問時不但要注意圖片,而且要特別注意圖片下面的文字說明,這樣更能夠把握圖片的真正含義。解答第(2)問首先要認識圖4的人物為經濟危機期間,上任的美國的總統羅斯福,其次要注意題目的基本要求:不能出現真實姓名、學校和電視臺名稱,可用××代替。再次要回憶課本中關于羅斯福演說的內容或者句子,提煉出新聞的要點:鼓勵人們戰勝困難,樹立消除經濟危機的信心。最后按照新聞的格式和要求,組織成一篇新聞報道即可。(3)(4)問相對比較簡單,答案都來自于課本的基礎知識,根據要求,結合課本知識,回答即可。?參考答案:(1)1929~1933年經濟危機(2)今天,我們的總統羅斯福走馬上任,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要實行“新政”,希望通過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來消除經濟危機。他在發表的講話中還鼓勵美國人民應當用巨大的勇氣和信心和他一起度過經濟危機的難關。?(3)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對工業的調整(4)新政取得了顯著效果。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明顯加強。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作者簡介:杜建平,淄博市高青縣青城中學歷史教師,大學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在《中學歷史教學參考》《基礎教育》《中小學教學研究》《山東教育》《第二課堂》《考試報》《中學歷史快遞》《中學生學習報歷史周刊》《新課程》《現代教育導報》《中學歷史教學參考報》《少兒智力開發報》等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試題1000余篇。2005年參與編寫中央教科所教學參考書(九上歷史·地圖出版社),并參與編寫教學輔導用書30多部。2004獲得山東新聞類稿件評選一等獎;2005年被評為高青縣教學能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