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新教材適用2024版高考數學二輪總復習第4篇考前知識回扣易錯提醒保分(6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新教材適用2024版高考數學二輪總復習第4篇考前知識回扣易錯提醒保分(6份打包)

資源簡介

第2講 復數、平面向量
一、知識回扣
1.復數的相關概念及運算法則
(1)復數z=a+bi(a,b∈R)的分類
①z是實數 _b=0__;
②z是虛數 _b≠0__;
③z是純虛數 _a=0且b≠0__.
(2)共軛復數
復數z=a+bi(a,b∈R)的共軛復數=a-bi.
(3)復數的模
復數z=a+bi(a,b∈R)的模|z|=.
(4)復數相等的充要條件
a+bi=c+di _a=c且b=d__(a,b,c,d∈R).
特別地,a+bi=0 _a=0且b=0__(a,b∈R).
(5)復數的運算法則
加減法:(a+bi)±(c+di)=_(a±c)+(b±d)i__;
乘法:(a+bi)(c+di)=_(ac-bd)+(ad+bc)i__;
除法:(a+bi)÷(c+di)=+i(c+di≠0).(其中a,b,c,d∈R)
2.復數的幾個常見結論
(1)(1±i)2=±2i.
(2)=i,=-i.
(3)i4n=1,i4n+1=i,i4n+2=-1,i4n+3=-i,i4n+i4n+1+i4n+2+i4n+3=0(n∈Z).
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內的兩個不共線向量,那么對于這一平面內的任意向量a,有且只有一對實數λ1,λ2,使a=λ1e1+λ2e2.我們把不共線的向量e1,e2叫做表示這一平面內所有向量的一組基底.
4.向量a與b的夾角
已知兩個非零向量a和b.作=a,=b,則∠AOB=θ(0°≤θ≤180°)叫做向量a與b的夾角.當θ=0°時,a與b_同向__;當θ=180°時,a與b_反向__.如果a與b的夾角是90°,我們說a與b垂直,記作a⊥b.
5.平面向量的數量積
(1)若a,b為非零向量,夾角為θ,則a·b=|a||b|cos θ.
(2)設a=(x1,y1),b=(x2,y2),則a·b=_x1x2+y1y2__.
6.兩個非零向量平行、垂直的充要條件
若a=(x1,y1),b=(x2,y2),則
(1)a∥b a=λb(b≠0) _x1y2-x2y1=0__.
(2)a⊥b a·b=0 _x1x2+y1y2=0__.
7.利用數量積求長度
(1)若a=(x,y),則|a|==.
(2)若A(x1,y1),B(x2,y2),則
||=.
8.利用數量積求夾角
設a,b為非零向量,若a=(x1,y1),b=(x2,y2),θ為a與b的夾角,
則cos θ==.
9.三角形“四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條件
設O為△ABC所在平面上一點,角A,B,C所對的邊長分別為a,b,c,則:
(1)O為△ABC的外心 ||=||=||=.
(2)O為△ABC的重心 ++=0.
(3)O為△ABC的垂心 ·=·=·.
(4)O為△ABC的內心 a+b+c=0.
二、易錯提醒
1.復數z為純虛數的充要條件是a=0且b≠0(z=a+bi,a,b∈R).還要注意巧妙運用參數問題和合理消參的技巧.
2.復平面內,復數z=a+bi(a,b∈R)對應的點為Z(a,b),不是Z(a,bi);當且僅當O為坐標原點時,向量與點Z對應的復數相同.
3.復數的運算與多項式運算類似,要注意利用i2=-1化簡合并同類項.
4.涉及有關向量的夾角問題,要注意兩向量夾角的范圍是[0,π],不是(0,π),其中θ=0表示兩向量同向共線,θ=π表示兩向量反向共線.
5.混淆向量共線與垂直的坐標表示.向量共線與向量垂直的坐標表示是兩個極易混淆的運算,其運算口訣可表達為“平行交叉減,垂直順序加”,即對于非零向量a=(x1,y1),b=(x2,y2),(1)a∥b a=λb x1y2-x2y1=0.
(2)a⊥b a·b=0 x1x2+y1y2=0.
6.切忌混淆三角形“四心”,注意不同的向量表示形式.第3講 三角函數、三角恒等變換與解三角形
一、知識回扣
1.終邊相同角的表示
所有與角α終邊相同的角,連同角α在內,可構成一個集合S={β|β=α+k·360°,k∈Z},即任一與角α終邊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與整數個周角的和.
2.幾種特殊位置的角的集合
(1)終邊在x軸非負半軸上的角的集合:{α|α=k·360°,k∈Z}.
(2)終邊在x軸非正半軸上的角的集合:{α|α=180°+k·360°,k∈Z}.
(3)終邊在x軸上的角的集合:{α|α=k·180°,k∈Z}.
(4)終邊在y軸上的角的集合:{α|α=90°+k·180°,k∈Z}.
(5)終邊在坐標軸上的角的集合:{α|α=k·90°,k∈Z}.
3.1弧度的角
在圓中,把長度等于半徑長的弧所對的圓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用符號rad表示.
4.角度制與弧度制的換算
(1)1°=rad.
(2)1 rad=°.
5.扇形的弧長和面積
如果半徑為r的圓的圓心角α所對弧的長為l,那么,角α的弧度數的絕對值是|α|=.
相關公式:(1)l=_|α|r__.
(2)S=lr=|α|r2.
6.利用單位圓定義任意角的三角函數
設α是一個任意角,它的終邊與單位圓交于點P(x,y),那么:
(1)y叫做α的正弦,記作sin α,即sin α=y.
(2)x叫做α的余弦,記作cos α,即cos α=x.
(3)叫做α的正切,記作tan α,即tan α=(x≠0).
7.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系
(1)平方關系:sin2α+cos2α=1 sin α=±.
(2)商的關系:=tan α.
8.三種三角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正弦函數y=sin x 余弦函數y=cos x 正切函數y=tan x
圖象
定義域 R  R
值域 [-1,1](有界性) [-1,1](有界性) R 
零點 {x|x=kπ,k∈Z} {x|x=kπ,k∈Z}
最小正周期 2π _2π__ _π__
奇偶性 _奇__函數 _偶__函數 _奇__函數
單調性 增區間 ,(k∈Z) [-π+2kπ,2kπ](k∈Z) (k∈Z)
減區間 (k∈Z) [2kπ,π+2kπ](k∈Z)
對稱性 對稱軸 x=+kπ(k∈Z) x=kπ(k∈Z)
對稱中心 (kπ,0)(k∈Z) (k∈Z) (k∈Z)
9.函數y=Asin(ωx+φ)(ω>0,A>0)的圖象
(1)“五點法”作圖
設z=ωx+φ,令z=0,,π,,2π,求出相應的x的值與y的值,描點、連線可得.
(2)由三角函數的圖象確定解析式時,一般利用五點中的零點或最值點作為解題突破口.
(3)圖象變換
y=sin xy=sin(x+φ)
y=sin(ωx+φ)
y=Asin(ωx+φ).
10.準確記憶六組誘導公式
對于“±α,k∈Z”的三角函數值與α角的三角函數值的關系口訣: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
11.三角恒等變換
(1)cos(α+β)=_cos_αcos_β-sin_αsin_β__,
cos(α-β)=_cos_αcos_β+sin_αsin_β__,
sin(α+β)=_sin_αcos_β+cos_αsin_β__,
sin(α-β)=_sin_αcos_β-cos_αsin_β__,
tan(α+β)=,
tan(α-β)=.
(2)二倍角公式
sin 2α=_2sin_αcos_α__,
cos 2α=_cos2α-sin2α__=2cos2α-1=_1-2sin2α__,
tan 2α=.
(3)降冪公式:sin2α=,cos2α=.
(4)輔助角公式
asin x+bcos x=sin(x+φ),其中tan φ=.
12.正弦定理及其變形
===2R(2R為△ABC外接圓的直徑).
變形:a=2Rsin A,b=2Rsin B,c=2Rsin C.
sin A=,sin B=,sin C=.
a∶b∶c=sin A∶sin B∶sin C.
13.余弦定理及其推論、變形
a2=_b2+c2-2bccos_A__,
b2=_a2+c2-2accos_B__,
c2=_a2+b2-2abcos_C__.
推論:cos A=,
cos B=,
cos C=.
變形:b2+c2-a2=2bccos A,
a2+c2-b2=2accos B,
a2+b2-c2=2abcos C.
14.面積公式
S△ABC=bcsin A=acsin B=absin C.
二、易錯提醒
1.利用同角三角函數的平方關系式求值時,不要忽視角的范圍,要先判斷函數值的符號.
2.在求三角函數的值域(或最值)時,不要忽略x的取值范圍.
3.求函數f(x)=Asin(ωx+φ)的單調區間時,要注意A與ω的符號,當ω<0時,需把ω的符號化為正值后求解.
4.三角函數圖象變換中,注意由y=sin ωx的圖象變換得到y=sin(ωx+φ)的圖象時,平移量為,而不是φ,另外要弄清楚平移的方向.
5.由函數圖象求解析式時,注意點的選擇,否則易致錯.
6.在已知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利用正弦定理求解時,注意解的個數討論,可能有一解、兩解或無解.第4講 不等式
一、知識回扣
1.不等式的性質
(1)對稱性:a>b b(2)傳遞性:a>b,b>c a>c;
(3)可加性:a>b a+c>b+c;_a>b,c>d a+c>b+d__;
(4)可乘性:_a>b,c>0 ac>bc__;
a>b>0,c>d>0 ac>bd(c<0時應變號);
(5)可乘方性:a>b>0 an>bn(n∈N,n≥1);
(6)可開方性:a>b>0 >(n∈N,n≥2).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驟:一化(將二次項系數化為正數);二判(判斷對應方程Δ的符號);三解(解對應的一元二次方程);四寫(大于取兩邊,小于取中間).
解含有參數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一般要分類討論,往往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①二次項系數,它決定二次函數的開口方向;②判別式Δ,它決定根的情形,一般分Δ>0,Δ=0,Δ<0三種情況;③在有根的條件下,要比較兩根的大小.
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恒成立問題
(1)ax2+bx+c>0(a≠0)恒成立的條件是
(2)ax2+bx+c<0(a≠0)恒成立的條件是
4.分式不等式
>0(<0) f(x)g(x)>0(<0);
≥0(≤0)
5.基本不等式
(1)基本不等式:≥(a,b∈(0,+∞)),當且僅當a=b時等號成立.
基本不等式的變形:
①a2+b2≥2ab(a,b∈R),當且僅當a=b時等號成立;
②2≥ab(a,b∈R),當且僅當a=b時等號成立.
(2)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時,要特別注意“拆、拼、湊”等技巧,滿足基本不等式中“正”“定”“等”的條件.
二、易錯提醒
1.運用不等式性質要注意適用的條件,不可擴大范圍,如a>b <擴大了范圍.
2.解形如ax2+bx+c>0(a≠0)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時忽視對系數a的討論導致漏解或錯解,要注意分a>0,a<0進行討論.
3.求解分式不等式時應正確進行同解變形,不能把≤0直接轉化為f(x)·g(x)≤0,而忽視g(x)≠0.
4.容易忽視使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條件,即“一正、二定、三相等”導致錯解,如求函數f(x)=+的最值,就不能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求解函數y=x+(x<0)的最值時應先轉化為正數再求解.第7講 解析幾何
一、知識回扣
1.直線方程的五種形式
(1)點斜式:_y-y1=k(x-x1)__(直線過點P1(x1,y1),且斜率為k,不包括y軸和平行于y軸的直線).
(2)斜截式:y=kx+b(b為直線l在y軸上的截距,且斜率為k,不包括y軸和平行于y軸的直線).
(3)兩點式:=(直線過點P1(x1,y1),P2(x2,y2),且x1≠x2,y1≠y2,不包括坐標軸和平行于坐標軸的直線).
(4)截距式:+=1(a,b分別為直線的橫、縱截距,且a≠0,b≠0,不包括坐標軸、平行于坐標軸和過原點的直線).
(5)一般式:Ax+By+C=0(其中A,B不同時為0).
2.直線的兩種位置關系
(1)當不重合的兩條直線l1和l2的斜率都存在時:
①兩直線平行:l1∥l2 _k1=k2__.
②兩直線垂直:l1⊥l2 _k1·k2=-1__.
提醒 當一條直線的斜率為0,另一條直線的斜率不存在時,兩直線也垂直,此種情形易忽略.
(2)直線方程是一般式Ax+By+C=0.
①若直線l1:A1x+B1y+C1=0,l2:A2x+B2y+C2=0,則l1∥l2 A1B2-B1A2=0且A1C2≠A2C1.
②若直線l1:A1x+B1y+C1=0,l2:A2x+B2y+C2=0,則l1⊥l2 A1A2+B1B2=0.
提醒 無論直線的斜率是否存在,上式均成立,所以此公式用起來更方便.
3.三種距離公式
(1)已知A(x1,y1),B(x2,y2),兩點間的距離|AB|=.
(2)點到直線的距離d=(其中點P(x0,y0),直線方程為Ax+By+C=0(A2+B2≠0)).
(3)兩平行線間的距離d=(其中兩平行直線方程分別為l1:Ax+By+C1=0,l2:Ax+By+C2=0(A2+B2≠0,C1≠C2)).
提醒 應用兩平行線間距離公式時,注意兩平行直線方程中x,y的系數應對應相等.
4.圓的方程的兩種形式
(1)圓的標準方程:_(x-a)2+(y-b)2=r2__.
(2)圓的一般方程:_x2+y2+Dx+Ey+F=0(D2+E2-4F>0)__.
5.直線與圓、圓與圓的位置關系
(1)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相交、相切、相離.
判斷方法:代數判斷法與幾何判斷法.
(2)弦長的求解方法
①根據半徑,弦心距,半弦長構成的直角三角形,構成三者間的關系r2=d2+(其中l為弦長,r為圓的半徑,d為圓心到直線的距離),弦長l=2.
②根據公式:l=|x1-x2|求解(其中l為弦長,x1,x2為直線與圓相交所得交點的橫坐標,k為直線的斜率),或根據l=|y1-y2|(k≠0)求解.
③求出交點坐標,用兩點間距離公式求解.
(3)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相交、內切、外切、外離、內含.
判斷方法:代數判斷法與幾何判斷法.
(4)①當兩圓相交時,公共弦所在的直線方程的求法
若圓C1:x2+y2+D1x+E1y+F1=0與圓C2:x2+y2+D2x+E2y+F2=0相交,則兩圓公共弦所在的直線方程為(D1-D2)x+(E1-E2)y+F1-F2=0.
②公共弦長的求法
(ⅰ)代數法:將兩圓的方程聯立,解出交點坐標,利用兩點間的距離公式求出弦長.
(ⅱ)幾何法:求出公共弦所在直線的方程,利用圓的半徑、半弦長、弦心距構成的直角三角形,根據勾股定理求解.
6.圓錐曲線的定義、標準方程與幾何性質
名稱 橢圓 雙曲線 拋物線
定義 |PF1|+|PF2|=_2a__(2a_>__|F1F2|) ||PF1|-|PF2||=_2a__(2a_<__|F1F2|) |PF|=|PM|點F不在直線l上,PM⊥l交l于點M
標準方程 +=1(a>b>0) -=1(a>0,b>0) y2=2px(p>0)
圖形
幾何性質 范圍 |x|≤_a__,|y|≤_b__ |x|≥_a__ x≥0
頂點 _(±a,0),___(0,±b)__ _(±a,0)__ _(0,0)__
對稱性 關于x軸,y軸和原點對稱 關于x軸對稱
焦點 _(±c,0)__
軸 長軸長_2a__,短軸長_2b__ 實軸長_2a__,虛軸長_2b__
離心率 e==(01) _e=1__
準線 x=-
漸近線 y=±x
7.直線與圓錐曲線的位置關系
判斷方法:通過解直線方程與圓錐曲線方程聯立得到的方程組進行判斷.
弦長公式:|AB|=|x1-x2|,
或|AB|=|y1-y2|(k≠0).
二、易錯提醒
1.不能準確區分直線傾斜角的取值范圍以及斜率與傾斜角的關系,導致由斜率的取值范圍確定傾斜角的范圍時出錯.
2.易忽視直線方程的幾種形式的限制條件,如根據直線在兩軸上的截距相等設方程時,忽視截距為0的情況,直接設為+=1;再如,過定點P(x0,y0)的直線往往忽視斜率不存在的情況直接設為y-y0=k(x-x0)等.
3.討論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時,易忽視系數等于零時的討論導致漏解,如兩條直線垂直時,一條直線的斜率不存在,另一條直線的斜率為0.
4.求解兩條平行直線之間的距離時,易忽視兩直線系數不相等,而直接代入公式,導致錯解.
5.利用橢圓、雙曲線的定義解題時,要注意兩種曲線的定義形式及其限制條件.如在雙曲線的定義中,有兩點是缺一不可的:其一,絕對值;其二,2a<|F1F2|.如果不滿足第一個條件,動點到兩定點的距離之差為常數,而不是差的絕對值為常數,那么其軌跡只能是雙曲線的一支.
6.易混淆橢圓的標準方程與雙曲線的標準方程,尤其是方程中a,b,c三者之間的關系,導致計算錯誤.
7.已知雙曲線的漸近線方程求雙曲線的離心率時,易忽視討論焦點所在坐標軸導致漏解.
8.直線與圓錐曲線相交的必要條件是它們構成的方程組有實數解,消元后得到的方程中要注意:二次項的系數是否為零,判別式Δ≥0的限制.尤其是在應用根與系數的關系解決問題時,必須先有“判別式Δ≥0”;在求交點、弦長、中點、斜率、對稱或存在性問題時都應在“Δ>0”下進行.第8講 函數與導數
一、知識回扣
1.函數的定義域和值域
(1)求函數定義域的類型和相應方法
若已知函數的解析式,則函數的定義域是使解析式有意義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2)常見函數的值域
①一次函數y=kx+b(k≠0)的值域為R;
②二次函數y=ax2+bx+c(a≠0):當a>0時,值域為,當a<0時,值域為;
③反比例函數y=(k≠0)的值域為{y∈R|y≠0}.
2.函數的奇偶性、周期性
(1)奇偶性是函數在其定義域上的整體性質,對于定義域內的任意x(定義域關于原點對稱),都有f(-x)=_-f(x)__成立,則f(x)為奇函數(都有f(-x)=_f(x)__成立,則f(x)為偶函數).
(2)周期性是函數在其定義域上的整體性質,一般地,對于函數f(x),如果對于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的值,若_f(x+T)=f(x)(T≠0)__,則f(x)是周期函數,T是它的一個周期.
3.關于函數周期性、對稱性的結論
(1)函數的周期性
①若函數f(x)滿足f(x+a)=f(x-a),則f(x)為周期函數,_2a__是它的一個周期;
②若函數f(x)滿足f(x+a)=,則f(x)為周期函數,_2a__是它的一個周期;
③若函數f(x)滿足f(x+a)=-f(x),則f(x)為周期函數,_2a__是它的一個周期.
(2)函數圖象的對稱性
①若函數y=f(x)滿足f(a+x)=f(b-x),
則函數f(x)的圖象關于直線x=對稱.
②若函數y=f(x)滿足f(a+x)=-f(b-x),
則函數f(x)的圖象關于點對稱.
4.函數的單調性
函數的單調性是函數在其定義域上的局部性質.
①單調性的定義的等價形式:設任意x1,x2∈[a,b],且x1≠x2,
那么(x1-x2)[f(x1)-f(x2)]>0 >0 f(x)在[a,b]上是_增__函數;
(x1-x2)[f(x1)-f(x2)]<0 <0 f(x)在[a,b]上是_減__函數.
②若函數f(x)和g(x)都是減函數,則在公共定義域內,f(x)+g(x)是減函數;若函數f(x)和g(x)都是增函數,則在公共定義域內,f(x)+g(x)是增函數;根據同增異減判斷復合函數y=f(g(x))的單調性.
5.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的基本性質
(1)定點:y=ax(a>0,且a≠1)恒過(0,1)點;
y=logax(a>0,且a≠1)恒過(1,0)點.
(2)單調性:當a>1時,y=ax在R上單調遞增;y=logax在(0,+∞)上單調遞增;
當06.函數與方程
(1)零點定義:x0為函數f(x)的零點 f(x0)=0 (x0,0)為f(x)的圖象與x軸的交點.
(2)確定函數零點的三種常用方法
①解方程判定法:解方程f(x)=0;
②零點存在性定理法:根據連續函數y=f(x)滿足f(a)f(b)<0,判斷函數在區間(a,b)內存在零點;
③數形結合法:尤其是方程兩端對應的函數類型不同時多用此法求解.
7.導數的幾何意義
(1)f′(x0)的幾何意義:曲線y=f(x)在點(x0,f(x0))處的切線的斜率,該切線的方程為y-f(x0)=f′(x0)·(x-x0).
(2)切點的兩大特征:①在曲線y=f(x)上;②在切線上.
8.利用導數研究函數的單調性
(1)求可導函數單調區間的一般步驟
①求函數f(x)的定義域;
②求導函數f′(x);
③由f′(x)>0的解集確定函數f(x)的單調增區間,由f′(x)<0的解集確定函數f(x)的單調減區間.
(2)由函數的單調性求參數的取值范圍
①若可導函數f(x)在區間M上單調遞增,則f′(x)≥0(x∈M)恒成立;若可導函數f(x)在區間M上單調遞減,則f′(x)≤0(x∈M)恒成立;
②若可導函數在某區間上存在單調遞增(減)區間,f′(x)>0(或f′(x)<0)在該區間上存在解集;
③若已知f(x)在區間I上的單調性,區間I中含有參數時,可先求出f(x)的單調區間,則I是其單調區間的子集.
9.利用導數研究函數的極值與最值
(1)求函數的極值的一般步驟
①確定函數的定義域;
②解方程f′(x)=0;
③判斷f′(x)在方程f′(x)=0的根x0附近兩側的符號變化:
若左正右負,則x0為極_大__值點;
若左負右正,則x0為極_小__值點;
若不變號,則x0不是極值點.
(2)求函數f(x)在區間[a,b]上的最值的一般步驟
①求函數y=f(x)在(a,b)內的極值;
②比較函數y=f(x)的各極值與端點處的函數值f(a),f(b)的大小,最大的一個是最大值,最小的一個是最小值.
二、易錯提醒
1.解決函數問題時要注意函數的定義域,要樹立定義域優先原則.
2.解決分段函數問題時,要注意與解析式對應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3.求函數單調區間時,多個單調區間之間不能用符號“∪”和“或”連接,可用“和”連接或用“,”隔開.單調區間必須是“區間”,而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代替.
4.判斷函數的奇偶性,要注意定義域必須關于原點對稱,有時還要對函數式化簡整理,但必須注意使定義域不受影響.
5.準確理解基本初等函數的定義和性質.如函數y=ax(a>0,a≠1)的單調性容易忽視對a的取值進行討論;對數函數y=logax(a>0,a≠1)容易忽視真數與底數的限制條件.
6.易混淆函數的零點和函數圖象與x軸的交點,不能把函數零點、方程的解、不等式解集的端點值進行準確互化.
7.混淆y=f(x)的圖象在某點(x0,y0)處的切線與y=f(x)過某點(x0,y0)的切線,導致求解失誤.
8.已知可導函數f(x)在(a,b)上單調遞增(減),則f′(x)≥0(≤0)對 x∈(a,b)恒成立,不能漏掉“=”,且需驗證“=”不能恒成立.
9.易混淆“函數的單調區間”“函數在區間上單調”與“函數存在單調區間”.
10.f′(x)=0的解不一定是函數f(x)的極值點.一定要檢驗在x=x0的兩側f′(x)的符號是否發生變化,若變化,則為極值點;若不變化,則不是極值點.第10講 統計與成對數據的統計分析
一、知識回扣
1.統計中四個數據特征
(1)眾數
①在樣本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據.
②頻率分布直方圖中,眾數是最高矩形的底邊中點的橫坐標.
(2)中位數:在樣本數據中,將數據按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位于中間的那個數據.如果數據的個數為偶數,就取中間兩個數據的平均數作為中位數.
(3)平均數:樣本數據的算術平均數,
即=(x1+x2+…+xn).
(4)方差與標準差:反應樣本數據的分散程度.
方差:s2=[(x1-)2+(x2-)2+…+(xn-)2].
標準差:
s=.
2.線性回歸
(1)線性回歸方程=x+一定過樣本點的中心(,),
其中
(2)相關系數r具有如下性質:
①|r|≤_1__;
②|r|越接近于1,x,y的線性相關程度越_強__;
③|r|越接近于0,x,y的線性相關程度越_弱__.
3.獨立性檢驗
利用隨機變量K2=(n=a+b+c+d)來判斷“兩個分類變量有關系”的方法稱為獨立性檢驗.如果K2的觀測值k越大,說明“兩個分類變量有關系”的可能性越大.
二、易錯提醒
1.易混淆頻率分布條形圖和頻率分布直方圖,誤把頻率分布直方圖縱軸的幾何意義當成頻率,導致樣本數據的頻率求錯.
2.混淆直線方程y=ax+b與回歸直線方程=x+的系數及斜率與截距的含義導致回歸分析中失誤.
3.在獨立性檢驗中,K2=(其中n=a+b+c+d),K2的值越大,說明“X與Y有關系”成立的可能性越大,可以利用數據來確定“X與Y有關系”的可信程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光山县| 岢岚县| 左云县| 天镇县| 朝阳县| 孝昌县| 岐山县| 化隆| 砚山县| 河东区| 景东| 景泰县| 格尔木市| 客服| 名山县| 嘉荫县| 化州市| 通化县| 长顺县| 汝州市| 雅江县| 富锦市| 三亚市| 阿克陶县| 弋阳县| 峨眉山市| 繁峙县| 泰宁县| 三亚市| 淳安县| 海安县| 德兴市| 云和县| 吉木乃县| 宁国市| 海林市| 墨脱县| 漠河县| 拉孜县| 吴桥县| 崇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