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材解析:八年級下冊 第6課 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貴州省黎平縣第二中學 曾祥明?? 一、知識梳理??二、重點難點分析?重點:?(1)探索中的良好開端?1956年,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后,面臨著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形勢和新任務,為此,中共于1956年9月,在北京召開了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經過認真討論,提出了當前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這就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這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2)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失誤與成就?探索中國式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是一個長期、曲折的過程,盡管在探索中出現了嚴重失誤,但是,由于黨和人民的艱苦努力,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這些成就,成為后來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堅實基礎。?(3)先進人物?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涌現出來的鄧稼先、王進喜、焦裕祿等先進人物,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是我們學習的楷模。?難點分析: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出現嚴重失誤的原因? 探索中國式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曾經出現過“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等急躁冒進的“左”的錯誤。究其原因,主要是對國情認識不足、缺少建設經驗、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 三、學法指導?1.問題學習法。提出與本節課相關的幾個問題進行學習,能幫助我們對舊知識的鞏固和對新知識的探究。本課的第一目是“探索中的良好開端與失誤”,結合課文可以提出“我國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問題,進行思考。?2.表格學習法。運用表格復習法可以幫助我們很好的搞清楚易混概念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學習中對課文知識的掌握和查缺補漏起到鞏固基礎的作用。?歷史時期中心任務主要活動結果影響1956-66年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召開八大作出科學論斷,反右擴大化左傾錯誤的開端,左傾錯誤泛濫反右傾運動左傾錯誤進一步發展。在探索中曲折前進,成就與失誤并存,但以成就為主。?3.綱要信號學習法。此方法是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把本課重點以圖表的形式列出,比筆記更方便保存。經常運用能增強對知識的記憶,加深對知識點和知識結構的理解。?例如:對中共八大內容知識的掌握:??又如: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中出現失誤的原因,可畫出以下簡圖??再如: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發展知識點的把握??4.識圖學習法。歷史圖片是幫助同學們學好歷史知識的重要輔助材料。從近年來的中考歷史試題,可以看出歷史識圖試題,已經引入了中考歷史試卷,這類試題,較充分地展現了歷史學科本身的特征,使學生在答題中處身于悠久遼闊的歷史情境之中,真正走進歷史的平臺,充分展現其發散思維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知識對圖表反映的歷史現象進行系統的分析或多角度的描述。?5.歌謠歸納記憶法。許多歷史知識看起來雜亂無章,頭緒繁多,記憶起來十分頭痛。但是,如果把同一歷史階段的知識整合起來,可以發現這些歷史知識都能反映它所在歷史階段的時代特征,以歌謠口訣的形式進行歸納,就能輕松愉快地掌握歷史知識并加深記憶,根據本課內容可以編成如下歌謠:?56“八次”黨代會?? 明確黨和人民的任務,良好開端有成效??? ?全面建設探道路;“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化”? 違背規律受懲罰,國情沒有弄清楚?? ??急于求成犯錯誤。生態環境遭破壞?? ??挫傷農民積極性,加上災害蘇背信?? ??國民經濟困難了;中央及時做決定? ???調整國民的經濟,經濟建設雖有誤?? ??仍然取得大成就;英雄模范了不起? ???大慶“鐵人”王進喜,縣委書記焦裕祿?? ??人稱“黨的好干部”;光輝榜樣有雷鋒?? ??全心全意為人民,??? 航天工業有發展???? 兩彈元勛鄧稼先。?四、中考命題分析?鑒于今年的中考標準《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將是歷史學科的初中生畢業考試的基本依據。考查的知識主要包括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概念和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等。其能力考查主要包括:閱讀、理解和表達能力;獲取并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歷史想象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獨立思考并得出結論的能力;歷史評價的能力等方面。? 中考試題,將以識圖題、列舉題、選擇題、材料解析題、問答題等形式出現。 五、中考試題分析?1.(2014年南充市)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黨在( )過程中的一次嚴重失誤。?A.一五計劃實施?????? B.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認識。回答時,只要聯系史實內容,結合當時中國面臨的局勢即可作出判斷。?答案:B?2.(2014年重慶市)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的抗震救災中,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模,他們無畏無懼、爭分奪秒救援群眾的事跡感天動地。追溯歷史,在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時期,我國也涌現出許多杰出人物,右圖人物便是其中之一,他是( )?A.邱少云??? B.鄧稼先?C.焦裕祿??? D.王進喜?解析:本題是一道識圖判斷題。解答的關鍵詞是“在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時期的杰出人物”。回答時,應結合圖文進行分析。?答案:C?3.(2014年貴州)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主要的貢獻表現在( )?A.堅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的方針?B.正確指出了國內的主要矛盾?C.堅持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D.提出了正確處理“十大關系”?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中共“八大”歷史意義的認識。回答時,要聯系八大的內容即可作出判斷。D項干擾性不強,易排除;A、C是會議的內容,但與B項相比,顯然是次要的。?答案:B?答案:C?4.(2014年山東臨沂)某地一大宅院門的灰墻上一福墨字對聯依稀可辯:“放開肚皮吃飽飯,鼓足干勁搞生產”,橫批是“多快好省”。這幅對聯最早應該書寫于( )?A.20世紀50年代末????????? B.20世紀64年代末?C.20世紀70年代初????????? D.20世紀70年代末?解析:此題主要考查考生的歷史判斷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抓住關鍵詞 “多快好省”。結合“鼓足干勁搞生產”的史實是它的突破口,由此得這幅對聯書寫的時間。?答案:A? 5.(2014年湖北)造成1959~1961年我國國民經濟嚴重困難的多種因素中,主要的是( )?A.空前嚴重的自然災害?B.國際反共勢力的破壞?C.“大躍進”、“人民公社化”和反“右”傾的后果?D.蘇聯撕毀兩國經濟技術合作協議?解析:本題屬因果選擇題,考查分析、判斷和歸納歷史問題的能力。回答本題的關鍵是從多果一因的關系中辨析與后果相關的主要因素。在內部與外部、自然與人為的多種因素中,內部的、人為的“左”傾錯誤是造成1959~1961年我國國民經濟嚴重困難的主要原因。?答案:C?6.(2014年河北)所謂“大躍進”運動是指( )?A.將各類合作社轉變為人民公社?B.超額完成各種計劃指標?C.制訂并完成各種不切實際的目標?D.全民大煉鋼鐵運動?解析:本題屬于考查理解能力的程度型選擇題。“躍進”就在于擴大數量,A項與之不符,這些數量指標不僅是已經制訂的,很多是臨時提出的,B項亦不符題意,前述的各種指標涉及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大煉鋼鐵只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指標,D項也應排除。?答案:C?7.(2014年呼市地區)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最主要特征是( )?A.高指標?? B.瞎指揮???? C.浮夸風?? D.共產風?解析:此題是一道特征判斷題,主要考查我們的歷史判斷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抓住關鍵詞“主要特征”。A、B、C都是“人民公社化運動”中所具有的特征,但都不是最主要的特征,結合課文知識,最主要的特征是“共產風”。?答案:D?作者簡介:曾祥明,貴州省黎平二中歷史教師,縣兼職教研員。注重教學探究,撰寫了相關的教學論文700多篇發表于省級以上報刊雜志。論文《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獲省首屆論文評選二等獎,教學課件被省教育科學研究所評為二等獎。獲縣一等輔導教師獎及全國“輔導教師獎”一等獎。《辛亥革命在黎平的社會氛圍》一文被清華大學主辦的《中國知網》CNKI系列數據庫收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