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材解析:八年級下冊 第7課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山東省高青縣田鎮初中 李兆征? 一、知識梳理??二、重點難點分析?1.教學重點?⑴黨和人民的斗爭:“二月逆流”和四五運動。??“文化大革命”開始以后,黨內老一輩革命家和廣大干部群眾的抵制和抗爭,始終沒有停止過。1967年2月前后,老一輩革命家在不同的會議上,對“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做法提出了強烈批評,但被誣為“二月逆流”,受到壓制和打擊。1976年周恩來、毛澤東相繼逝世后,“四人幫”加緊奪取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的陰謀活動。廣大人民為悼念周恩來,反對“四人幫”,掀起了“四五運動”,遭到“四人幫”的殘酷鎮壓。?⑵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粉碎?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飛機倉皇出逃,在蒙古溫都爾汗機毀人亡,這就是“九·一三事件”。?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1976年10月,華國鋒、葉劍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斷措施,一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了“文化大革命”這場內亂。?⑶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政治上長期動亂(1966~1976),那時候,全國出現了學校停課、工廠停工“鬧革命”的動亂局面,一些黨政機關受到沖擊,廣大干部和知識分子遭到嚴重迫害;經濟方面:“文化大革命”過程中推行了一整套“左”的政策,違背了客觀經濟規律,使國民經濟遭受了嚴重的破壞,直接經濟損失達5000億元,拉大了中國與世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社會主義民主法制遭到嚴重摧殘和肆意踐踏;科學文化教育慘遭蹂躪和摧殘。?2.教學難點:?⑴文化大革命發生的原因??? 在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上,黨內指導思想上的“左傾”錯誤發展越來越嚴重,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毛澤東錯誤地認為,黨中央出了修正主義(修正主義: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披著馬克思主義外衣的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潮。黨中央出了修正主義也就是說,有人要篡改馬克思列寧主義,走資本主義道路),黨和國家面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為此,他想通過發動“文化大革命”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那時候,林彪、江青、康生一伙野心家別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長了毛澤東的錯誤。這就導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發動。?⑵文化大革命性質:毛澤東錯誤發動,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和損失的內亂。?三、學法指導?1.主題活動,體驗史實?開展各種主題活動,如小調查:通過實地考察,訪問一些經歷過“文革” 的人,并與他們進行交談,上網搜尋以及到圖書館、閱覽室查找圖書、報刊資料等多個渠道搜集材料,在培養自己收集資料、整理信息的能力的同時,加深對文化大革命的理解。?2.比較分析,加深理解?引導學生比較分析建國后黨的左傾錯誤:經濟上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政治上的文化大革命運動,出現的原因,培養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發展規律和內在聯系的分析能力。?3.人物評價,感悟升華?通過引導學生總結毛澤東的生平和活動,把握毛澤東的歷史功績和過失,認識毛澤東在中國歷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時。從正面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引導和教育,引導學生去學習優秀的歷史人物,學習他們的品德,學習他們的行為。?4.利用歌訣,快速記憶?毛主席晚年錯決定,發動“文化大革命”。林彪江青有野心,趁機“動亂”禍國民,停課停產“鬧革命”,大批干部挨了整,篡黨奪權反人民,最終陰謀未得逞。華國鋒、葉劍英,果斷措施快人心。一九六六至七六,十年動亂教訓深。?四、中考命題分析 ?中考關于文革的命題往往以今年周恩來總理誕辰110周年紀念活動等社會時事熱點或者歷史情景作為切入點,考查周恩來總理在文革中主持中央工作,抵制“左”傾錯誤,扭轉經濟形勢所作出的重大貢獻。?五、中考試題分析?1.(2014·廣西)“文化大革命”結束的標志是(?? )?A.“五一六”通知的發出 B.中共九大的召開?C.林彪反革命集團的覆滅 D.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覆滅?解析:此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1976年10月華國鋒、葉劍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斷措施,一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了文化大革命這場內亂。?答案:D?2.(2014年·福州)小敏最近在研究文化大革命的歷史,她搜集了有關文化大革命得以發動的資料,請你幫它判斷“文化大革命”得以發動的根源是(?? )?A.黨中央對國內外形勢估計過于嚴重?B.黨內存在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C.“左”傾錯誤發展到以階級斗爭為綱?D.黨內民主制度不健全?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辨別能力。解答此題首先閱讀題干,提取關鍵信息“根源”來作答。B項表述不正確,A、D兩項是文革發生的重要原因。而文革發生的本質是“左”傾錯誤,故正確答案為C項。?答案:C?3.毛澤東決定發動“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是(?? )?①認為黨中央出現了修正主義 ②認為黨內有一個“資產階級司令部”?、蹫榱朔乐官Y本主義復辟,以鞏固無產階級專政 ④在文化領域進行大革命,促進文化的發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 D.①②④?解析:此題屬于組合式選擇題。解答這類問題一般采用排除法。20世紀60年代中期,毛澤東錯誤地認為,黨中央出了修正主義,黨和國家面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為此,他想通過發動“文化大革命”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④和題干不相符,所以只要答案中有④,就可排除,于是可以很容易地選出答案。?答案:A?4.下表為文革期間部分年份工農業總產值變化的情況。這些數字表明(?? )?年份1966~19671967~19681972~19731974~1975比上年增長-9.6%-4.2%9.2%11.9%???????? ①“文化大革命”初期,國民經濟受到嚴重影響?、凇熬乓蝗笔录螅洕_始迅速回升?、邸拔幕蟾锩彪m然是政治動亂,但仍促進了經濟發展?、茉谥芏鱽?、鄧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時,經濟迅速回升。???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③④???????????????????????D.①④??? 解析:此題屬于圖表型選擇題。解答時要注意分析文革期間經濟與政治的關系,特別注意文革中經濟能有所發展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這一時期經濟所以能有一定發展,是周恩來、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的努力,是廣大群眾、干部抵制“左”傾錯誤的結果。這樣就能得出正確的答案。此題要特別注意②項,迷惑性較大,要搞清“九一三事件”后經濟是有所恢復,不應是迅速回升。?答案:D?5.(2014年·淄博)2006年是中共八大召開50周年和“文化大革命”結束30周年。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中共八大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中共八大的召開有何重大歷史意義??(2)列舉“文化大革命”中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三例。?(3)對比中共八大和“文化大革命”,對我們當今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何啟示??解析: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和比較感悟能力。第一問考查學生對中共八大內容和意義的識記能力,相對比較容易。第二問主要考查學生概括知識的能力,注意答題要求是三例。第三問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重點考查學生的歷史感悟能力,不但有助于學生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而且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參考答案:?(1)內容:中共八大明確指出,當前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意義:為社會主義建設指明了道路,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2)國家主席劉少奇被開除出黨,這是黨的歷史上最大一起冤案;1967年2月,二月逆流;1976年的四五運動;1971年,九一三事件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文化大革命結束。(任意三例即可)?(3)啟示:社會主義要把發展生產力放在第一位,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尊重客觀經濟規律。不要忘記歷史。從歷史中吸取教訓,從反思中獲取真知,這樣一個民族才能獲得前進的力量和勇氣。(意思相近即可)?作者簡介:李兆征,山東省高青縣田鎮初中歷史教師??h級骨干教師。新課程報社特約編輯。參加過歷史圖書《紅燭3+2》的編寫工作,多篇文章在省市級報刊發表并獲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