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8課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課 標 解 讀 學習目標 核心素養1.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期的重大意義,認清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2..認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綜合國力及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高。 從家國情懷角度認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以及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高。【學習重點】 “一國兩制”的理論與實踐【學習難點】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經驗【自主預習】一、綜合國力不斷提升1. 國民經濟加速發展。1990年,________計劃各項指標絕大部分完成或超額完成,全國絕大部分地區解決了________。2. 科技領域取得新成就。(1)1983年,我國研制成功第一臺億次巨型計算機________。1988年,我國第一座高能加速器________________對撞成功。1991年,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的核電站________________并網發電.(2)1986年11月,國務院批準了我發高科技《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簡稱________。(3)20世紀90年代,________進一步推進,我國取得應對________________和一系列重大勝利。1999年,_________成功發射,________問世。進入21世紀,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國家戰勝________,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奪取________________勝利。2010年經濟總量躍升世界________。2006年,國家取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步形成,覆蓋人數超過________。2011年,我國電子產品產量、互聯網網民均居世界第一位。中共十六大以來,國家大幅度增加財政性教育經費,在西部農村地區實施________。3. 思想文化領域(1)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________,兩手都要硬”;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2)文化事業迅速發展,老百姓有越來越多的________。4. 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________新格局,人民軍隊組織架構和力量體系實現革命性重塑。二、“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1. “一國兩制”(1)理論:20世紀80年代初,________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2)實踐:1997年7月1日中國對________恢復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3)意義:標志著祖國統一大業向前邁出重要一步。2. 海峽兩岸的交流(1)1979年元旦發表《告臺灣同胞書》。(2)1992年11月,達成了“海峽兩岸均堅持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則”的共識。(3)1993年,________________標志著兩岸關系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4)2005年3月14日,通過________________。(5)2008年,兩岸________邁開實質性步伐。(6)2015年,兩岸領導人習近平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三、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1. 對外交往(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的外交政策朝著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進行戰略性調整。鄧小平明確提________________的論斷。(2)20世紀90年代,我國積極發展________關系,積極發展同周邊國家的________,開展以________為中心的多邊外交。世紀之交,我國建立起_____________對外關系新格局。(3)進入21世紀,始終不渝走________道路,積極促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與完善。推動構建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中國方案,充分展示________的形象。【核心突破】1、科教興國(正式提出于1995年)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思想的指導下,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2、傳統外交與多邊外交傳統外交更多的是一種雙邊外交,即外交僅僅意味著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雙邊對稱行為。多邊外交是指由三個或三個以上國家參加的處理相互之間的關系,或各國共同關心的國際事務的外交方式。在當代,多邊外交尤其是指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全球性或地區性的各類國際組織,或者以組織整體的名義,或者在組織內部成員之間形成和進行的外交活動方式。3、知識聯網【鞏固練習】一、選擇題( )1.1979年1月1日,鄧小平第三次登上《時代》周刊封面,封面寫著“鄧小平,中國新時代的形象”。這主要是因為鄧小平 A.領導了中國的改革開放 B.結束了“文化大革命”亂局C.成為中國國家元首 D.一手促成中美關系正?;?br/>( )2.1992年,鄧小平先后視察了武昌、深圳、珠海等地,在視察途中主要闡述了A.“工農武裝割據”理論 B.“科教興國”戰略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D.“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3.區域發展是精準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按照精準扶貧的要求,加大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的政策支持和財政投入,高度重視非貧困村的脫貧,著力解決建設基礎設施、健全公共服務、發展產業等問題,防止出現貧困“死角”。材料體現了“四個全面”中的哪一項內容A.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B.全面深化改革C.全面依法治國 D.全面從嚴治黨( ?。?.下列圖示反映了中美關系的變化。這體現了(注:1954年日內瓦會議上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拒絕與周恩來總理握手)①中美關系不斷深化發展 ②我國外交政策由對抗走向對話?、畚覈e極尋求與大國結盟?、芎推脚c發展已經成為時代主題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在國際關系中踐行正確的義利觀問題上,習近平同志強調,“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要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在國際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義。中國外交要做好對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義融利。材料反映出習近平同志的外交思想A.彰顯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B.始終把正確的義利觀放在第一位C.繼續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開始重視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6.廣大發展中國家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促進人類發展與進步的重要力量,是中國的天然盟友?!耙粠б宦贰毖鼐€基本上都是發展中國家,中國共產黨積極與這些國家的政黨擴大交往,謀求共同發展。由材料可知A.中國已經成為發展中國家的領導者 B.中國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友好關系C.中國重視與發展中國家建立友好關系 D.中國重視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 )7.習近平同志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結合相關歷史知識,指出這一變化反映了A.中國正承擔越來越大的國家責任 B.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建設與時俱進C.社會主義建設面臨著復雜的局勢 D.解決主要矛盾必須強化階級斗爭( )8.趙樸初曾就新中國歷史上某一重大事件作詞《自度曲》:“澄波似鏡長圓,如今正合林公語。販毒蕃航,收向天邊去。遠略精思,光焰輝千古。紫荊花長伴五星旗,教重洋翹首觀吾土?!边@一事件應為A.開國大典 B.頒布第一部憲法 C.香港回歸 D.澳門回歸( )9.下列對三幅圖片展現的共同信息理解最準確的是朝核問題六方會談 上海合作組織 金磚國家峰會A.中國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活動 B.中國奉行友好結盟的和平外交政策C.中國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 D.中國倡導建立新型區域合作組織二、非選擇題10.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們黨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氣全面糾正了社會主義建設中所犯的錯誤,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最具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張文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初心”研究》材料二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領導推進改革開放,目的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它的實質和目標,就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我國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摘編自張神根、黃曉武《改革開放與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材料三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 645億元迅速升至2017年的827 122億元。2017年普通高等教育本??普猩藬?61.5萬人,比1978年增長近19倍。1982年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新憲法之后,截至2018年對憲法共進行了5次修改,推動了憲法與時俱進。 ——摘編自羅平漢《偉大的改革開放》(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實現了“偉大轉折”的會議。哪一事件為“偉大轉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論準備?改革首先在哪里取得突破?(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體制發生了怎樣的改變?(3)據材料三,歸納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綜合上述材料,指出取得成就的根本保證。參考答案自主預習七五 銀河——1 北京正負電子 亞洲秦山核電站 863計劃改革開放 金融危機 神舟1號 神威計算機 非典疫情汶川抗震 二 農業稅 全民醫療保障體系 13億 兩免一補兩手抓 精神生活 軍種主建 鄧小平 香港 一個中國 汪辜會談《反分裂國家法》 三通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 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兩大問題新興大國 睦鄰友好 聯合國 全方位 多層次 和平發展 人類命運共同體 負責任大國鞏固練習1.A [解析]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領導中國進行了改革開放,這與題干時間相符,故A項正確;“文化大革命”的結束時間是1976年,B項錯誤;C項與史實不符,排除;中美關系開始正?;窃?972年,D項錯誤。2.C3.A4.C5.A6.C7.B8.C9.A(1) 十一屆三中全會 真題標準問題討論 突破:農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成就:國內生產總值與綜合國力顯著提高;文化教育事業與人民生活有了重大改善;社會主義民主法制不斷健全根本保證: 黨的全面正確領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