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第1課時 物質的量第二單元 物質的化學計量該方程式表示的宏觀、微觀含義分別是什么?物質之間的反應既是按照一定個數的原子、分子或離子來進行,又是按照可稱量的物質來反應,由此可知,微觀粒子與宏觀物質之間一定存在著某種內在聯系,如何把微觀的粒子與宏觀的物質聯系起來呢?我們需要在其中搭一座橋,即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個新的物理量——物質的量請同學們觀察下面的方程式并回答問題:觀察思考1. 理解“物質的量”這個物理量及其單位——摩爾。2. 初步學會“物質的量、微粒數”之間的相互轉化。3. 了解引進摩爾這一單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涵義。教學目標表示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合體的一個物理量。符號:n單位:摩爾(簡稱“摩”)(mol)物質的量國際單位制(SI)的七個基本單位物理量 單位名稱 單位符號長度 米 m質量 千克(公斤) kg時間 秒 s電流 安[培] A熱力學溫度 開[爾文] K物質的量 摩[爾] mol發光強度 坎[德拉] cd物質的量2表示為:數量+單位+粒子(如原子、分子、離子、原子團、電子、質子、中子等且粒子的種類一般都要用化學符號表示),不能表示宏觀物質。例:1 mol C3只能用于計量物質所含有微粒集合體的數目物質的量是一專用名詞,“物質的量”是一個整體,不能拆開理解1物質的量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1 mol氧 ( )1 mol CO2 ( )1 mol 大米( )那么n mol粒子集合體到底含有多少個微粒哪?××√物質物質的量的表示方法:物質的量的多少(mol)+能表示微觀粒子的符號或文字沒有指出是分子、原子或離子大米不是微觀粒子物質的量阿伏加德羅常數國際上規定:1mol粒子集體中所含的粒子數與0.012 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數相同,約為6.02×10230.012 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數稱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符號為NA,通常用6.02×1023mol-1表示。也就是說1mol任意粒子的個數為6.02×1023個感受阿伏加德羅常數如果把6.02×1023個直徑為2.5 cm的硬幣排成一行,可以來回于地球與太陽之間240.8億次。如果把 6.02×1023 粒米給全球60億人吃,每人每天吃一斤,要吃14萬年,所以物質的量只用來表示原子、分子、離子等微觀粒子。物質的量微粒個數阿伏加德羅常數物質的量、阿伏加德羅常數與粒子數(N)之間的關系:或該公式可變形為:阿伏加德羅常數學以致用請計算:(1)0.5 mol H2中的氫分子數 ;(2)1 mol NaCl中的氯離子數 ;(3)1 mol H2SO4中的氧原子數 ;(4)1.204×1024個水分子的物質的量 ;(5)9.03×1024個鐵原子的物質的量 。3.01×1024個6.02×1024個2.408×1025個1 mol1.5 mol物質的量與質量的關系:鐵 硫酸 Na+ Cl-一個分子或原子的質量 9.288×10-23 g 1.6×10-22 g 3.82×10-23 g 5.89×10-23 g物質的量 1 mol 1 mol 1 mol 1 mol物質的質量 56 g 96 g 23 g 35.5 g相對分子或原子質量 56 96 23 35.5請同學們觀察下面的四組數據你發現了規律?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稱為該物質的摩爾質量。當物質的質量以克為單位時,摩爾質量在數值上等于該物質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符號:M 單位:g/mol 或 g·mol-1摩爾質量物質的量質量摩爾質量物質的量(n)、質量(m)和摩爾質量(M)之間的關系:摩爾質量可變形為[例題]注意解題格式解:Na2SO4·10H2O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22,摩爾質量為322 g·mol-1483 g Na2SO4·10 H2O中所含Na+和 的物質的量各是多少?所含水分子的數目是多少?則:n(Na+ )=1.50 mol×2=3.00 moln( )=1.50 mol×1=1.50 moln(H2O)=1.50 mol×1=1.50 molN(H2O)=n(H2O) ×NA =15.0 mol×6.02 × 1023 mol-1 = 9.03 × 1024 mol-1答:483 g Na2SO4·10H2O中所含Na+的物質的量為3.00 mol, 的物質的量為1.50 mol,水分子的數目約為9.03 × 1024 mol-1摩爾質量參考例1的解題方式,計算下列物質的物質的量或質量。(1)9.8 g H2SO4的物質的量(2)5.3 g Na2CO3的物質的量(3)0.25 mol CaCO3的質量(4)2.0 mol H2O的質量0.1 mol0.05 mol25克36克學以致用知識擴展微粒個數2個1個2個物質的量2 mol1 mol2 mol×6.02 ×1023×6.02 ×1023×6.02 ×1023含義:2 mol 的H2與1 mol 的O2完全反應生成2 mol H2O。小結:化學反應方程式中,系數之比即反應過程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實驗中,如何取出1 mol或2 mol粒子、或更多物質的量的物質?寫出下列反應的方程式,并說明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物質的量的關系。(1)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反應。(2)氧化鐵在高溫下與一氧化碳反應。(3)氯酸鉀受熱分解生成氧氣和氯化鉀。(4)過氧化氫(H2O2)分解生成氧氣和水。交流與討論Fe2O3+3CO == 2Fe+3CO2高溫2KClO3 == 2KCl+3O2↑MnO22H2O2 == 2H2O+O2↑MnO2小結一、物質的量1. 概念:表示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體的物理量,是國際單位制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符號為n;2. 單位:摩爾,是國際單位制七個基本單位之一,符號為mol; 二、阿伏加德羅常數1. 概念: 0.012 kg 12C中所含的原子數稱為阿伏加德羅常數,1 mol任何粒子含有阿伏加德羅常數個粒子。符號:NA2. 單位:mol-13. 數值:NA≈6.02×1023 mol-1。物質的量(n)、質量(m)和摩爾質量(M)之間的關系:三、摩爾質量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稱為該物質的摩爾質量。符號:M數值:在數值上等于該物質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3. 單位:g/mol 或 g·mol-1小結物質的量(n)、質量(m)和摩爾質量(M)之間的關系:Thank You!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