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材解析:七年級下冊 第13課 燦爛的宋元文化(一)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舊鎮中學 劉巖民? 一、知識梳理 ?二、重點難點分析?1.重點?(1)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及向世界的傳播?北宋畢昇發明的活字和活字印刷的方法,被后代廣泛采用,成為印刷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后代的人們在他發明的泥活字基礎上,先后研制了木活字、陶活字、錫活字、鉛活字。活字印刷術的發明,開創了印刷史上的新紀元。此后幾個世紀,世界上許多國家在中國的影響下,印刷業得到迅速發展。德國人古騰堡在中國活字印刷術的啟發下,創造了歐洲拼音字母的活字,比中國晚約400年。印刷術的發明及向外傳播,對世界文明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2)指南針的應用及向世界的傳播?早在戰國時期,我國人民就制成了司南:北宋時制成了指南針,并開始運用于航海事業,成為一種準確可靠的導航儀器:南宋時,阿拉伯商人和波斯商人,經常搭乘我國的海船往來貿易,也學會了使用指南針。他們又把指南針傳到歐洲。指南針的應用推動了歐洲航海事業的發展。?(3)火藥的應用及向世界的傳播?火藥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末年開始應用于軍事上。南宋時,火藥傳播到阿拉伯;蒙古軍隊西征時,火器也傳到阿拉伯。14世紀阿拉伯人攻打西班牙時,使用了火藥和火器,歐洲國家才開始接觸到了火藥和火器,并開始學習和制造。火藥和火器傳到歐洲,不僅使他們的作戰方法發生了變化,而且還對資產階級戰勝封建主起了一定作用。?2.難點:充分認識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世界歷史的影響?我國的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對歐洲歷史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成為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造紙術和印刷術的出現,改變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接受教育的狀況,為歐洲的科學從中世紀漫長黑夜之后突飛猛進地發展,以及文藝復興的出現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物質條件,便利了資產階級文化的傳播;火藥和火器的采用摧毀了封建城堡,幫助了資產階級去戰勝封建貴族;指南針傳到了歐洲航海家手里,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資產階級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廠手工業發展的基礎。總之,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曾經影響并造福于全世界,推動了人類歷史的前進,這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杰出貢獻。?三、學法指導?1.聯系比較,對比感知?在學習“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一目時,先回憶隋唐時期雕版印刷的發展狀況以及現存的雕版印刷品等相關知識,從已知的知識入手──溫故引新。進而思考“雕版印刷的缺欠和不便之處”,對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用語言列舉出雕版印刷的缺點(費時、費力、費料、錯別字更改不便、效率較低)和活字印刷術的優點(省時、省力、省料、省錢、存取靈活、更換方便、效率較高),體會畢昇的創“新”在哪里,認識其發明對傳播知識和促進世界文明發展起到的重要作用。?2.現場模擬,身臨其境?指導學生在讀教材了解畢昇活字印刷術的操作步驟后,由學生動手制作,親身體驗自制泥活字(木活字等)、排版、印刷工序的操作過程,既可以親身感受活字印刷的過程,又可以體驗發明創造的艱辛,并有助于理解學習的內容。?3.識讀圖片,設問引導?指導學生觀察本課中的有關插圖,閱讀相關的歷史材料,提示一些觀察的角度和思考的問題,培養學生注意觀察學習的習慣和依據史料獲取信息、學習歷史的方法。如觀察教材中“漢朝的司南(模型)”圖片時,可提出設問引導觀察:司南是由哪兩部分組成的?是根據什么原理制成的?(根據磁石指南的原理制成的),在引導學生觀察宋朝的羅盤針模型時,帶著下列問題進行思考:“羅盤針比司南有哪些進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這種導航儀器為什么會在北宋末年得到很快的應用?它的廣泛應用對中國和世界有何作用?” 學生在思考和解答的過程中,既能了解指南針的發明過程,又能加深對科技發明是時代的產物的認識。?4.列表分析,歸納比較?列表歸納是學習科技、文化部分的一種主要方法。如學習本課時可以制作《宋元時期科技成就簡表》?重要科技成就發明或改進過程意義或地位活字印刷北宋平民畢昇發明,比歐洲早約400年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指南針戰國時制成司南,北宋制成指南針,開始運用于航海事業,南宋時經阿拉伯人傳到歐洲?廣泛應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為后來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創造了條件火藥唐朝中期的書籍里有配方記載,唐朝末年開始應用于軍事,宋元時期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13、14世紀傳入阿拉伯和歐洲火藥和火器傳到歐洲,不僅使他們的作戰方法發生了變化,而且還對資產階級戰勝封建主起了一定作用。?四、中考命題分析 ?結合近幾年來的中考試題分析,本課在許多地方的中考中都有所涉獵,大都以選擇題形式出現,也有以材料題形式出現的,但不是很多。在歷年的中考中,涉及的考點有既有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傳播等,既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再現,也有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綜合理解分析的題目。?五、中考試題分析 ?1.(2014年·福建泉州豐澤區)一位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經歷是?A.購買精美的唐三彩????????????? B.經常聽到人們吟誦李白的詩?C.乘裝有指南針的外國商船去南洋? D.到都城長安旅游?解析:本題創設情景,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辨別的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北宋時制成指南針并開始運用于航海事業,生活在唐朝的商人是不可能乘裝有指南針的外國商船去南洋的。?答案:C。?2.(2014年·重慶市)右圖人物是我國古代杰出的發明家,他的重大發明是?A.指南針??? B.雕版印刷術??? C.活字印刷術??? D.火藥武器?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及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所選圖片節選自教材,圖中人物是畢昇,他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這種方法經濟、省時,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答案:C。?3.(2014年·廣西玉林)英國學者李約瑟曾說:“每當人們在中國文獻中查找任何一個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主要焦點就在宋代。”下列不屬于宋代科技成就的是?A.活字印刷術??? B.指南針?????? C.“瓦子”?? D.火器?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可采用排除法。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瓦子是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瓦子中圈出專供演出的圈子,稱為“勾欄”。瓦子里有說書的、唱曲的、演雜劇的等。瓦子的出現說明了宋代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不屬于宋代的科技成就。?4.(2014年·山東日照市)閱讀下列材料:?英國哲學家、思想家培根說:這三種東西曾改變整個世界的面貌和狀態,第一種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種是戰爭中,第三種是在航海上。由此又產生了無數變化,這種變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教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機械發明在人類的事業中產生更深遠的力量和影響。?回答:?(1)培根所說的這三種東西分別是什么?依據有關事實,說明“第三種東西”對15、16世紀西歐社會的發展所產生的深遠影響。?(2)上述評價說明了什么問題?談談你對科技發展影響的認識。?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運用歷史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旨在考查學生對四大發明的識記和理解。解答問題的關鍵是讀懂材料,然后結合教材知識點進行分析,即可知這三種東西分別指的是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其中指南針在南宋時經阿拉伯人傳到歐洲,推動了歐洲航海事業的發展。?答案:(1)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指南針應用于航海,為新航路地開辟創造了條件。西方殖民者通過開辟新航路,走向了殖民擴張的道路,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并使世界逐漸連為一體。?(2)古代中國的科技發展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對世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必須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作者簡介:劉巖民,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舊鎮中學歷史教師。濱州市優秀班主任,濱州市歷史學科中考命題組成員,濱城區歷史學科教學能手,濱州市青年教師綜合素質比賽三等獎獲得者,濱州市歷史學科課件制作二等獎。07年4月主持的《動態生成在構建高效課堂中的作用研究》作為山東省教研課題《學習策略在構建高效課堂中的作用研究》的子課題立項,多篇文章在省市級報刊發表并獲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