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材解析:九年級下冊 第9課 西歐和日本的經濟發展湖北省鐘祥市柴湖二中 王 健? 一、知識梳理?二、重點難點分析?重點一:戰后西歐經濟的發展的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這些國家雄厚的工業基礎及技術基礎;美國的大力扶植和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宏觀指導。?首先,工業革命以及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西歐在人才、技術、管理經驗甚至對外經濟聯系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優勢,為西歐經濟恢復與發展奠定了較好基礎。伴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進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又先后投資建立了一系列新興工業,如核能、計算機、激光、宇航等。同時,又對傳統的工業部門,如鋼鐵、汽車制造等進行了固定資本的投資和技術改造,對農業部門也注意提高農業機械化的程度。現代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技術后,極大的促進了戰后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其次,戰后美國加大對西歐的經濟援助雖是為了加強對西歐的控制、進一步鞏固資本主義陣營,以對付蘇聯,但在客觀上為西歐國家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再加上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采取了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尤其是西歐國家加強了對經濟的宏觀指導,積極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利用國家力量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和調節,促進了對基礎工業和新興產業的投資,在一定時期、一定程度上極大地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這一切都為50~70年代經濟的高速增長奠定了基礎。?重點二:戰后日本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的原因。?戰后美國在日本進行社會改革,并推行非軍事化政策;美國對日本經濟的扶植;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爆發后,日本接受了美國幾十億美元的“特殊訂貨”;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引進先進科技,其中大力吸收國外最新科學技術。?首先,戰后美國在日本進行社會改革,并推行非軍事化政策。通過改革,進一步廢除了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日本政府利用國民經濟非軍事化、國防開支小的有利條件,制定了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為戰后日本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二是戰后美國對日本經濟的扶植。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爆發后,日本接受了美國幾十億美元的“特殊訂貨”,這使日本經濟迅速發展起來。三是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引進先進科技,其中大力吸收國外最新科學技術,為己所用,推陳出新,成為促使日本經濟騰飛的翅膀。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日本在戰后初期科學技術落后二三十年,為盡快縮小差距,日本政府采用了“吸收性技術革新”戰略,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后再加以模仿、消化與創新,從而走出一條“引進、改良、吸收與創新”的新路子。在日本人的經營思想中,沒有“日本”這一概念,它的產品是面向世界的,引進觀念也沒有國界的分別,只要是對自己有用的都引進。正是這種大膽引進與創新相結合的精神,帶來了日本經濟的騰飛和現代化。?難點一:“歐洲共同體”與“歐盟”的建立和意義。?(1)“歐洲共同體”:1967年建立。促進了互相間的合作和成員國經濟的發展,也提高了歐共體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2)“歐盟”: 1993年,《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正式生效,“歐洲聯盟”建立。“歐盟”的成立標志著歐洲各國人民在“創建一個從未有的更為緊密的聯盟”進程中邁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歐盟”成立后,其成員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歐盟”已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歐盟各國將逐步使用單一貨幣──歐元;歐盟成員國內部人員、資本和貨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員國公民有統一的歐洲護照,不同國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個成員國工作、學習或居住。?難點二:西歐國家和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共同原因及借鑒意義。?(1)共同原因:都得到了美國在經濟上的援助或扶植;都大力引進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展教育,培養人才;都制定了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2)借鑒:①要善于抓住機遇,注意加強國際間經濟聯系;②要大力發展教育,培養人才,積極引進先進科技,大膽創新;③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三、學法指導?1.對比法。對于西歐、日本經濟發展知識的學習,我們可以采取對比法。分析西歐與日本經濟發展的異同,從而認識到,戰后西歐與日本都樂于也善于引進和吸收外國先進科學技術,注重發展教育,培養人才。這一點是促使兩國經濟騰飛的關鍵,也是我們今天必須至始不移地堅持和貫徹的一項基本國策──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在改革中必須堅持求實與創新。?2.材料搜集法。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材料,并通過報刊、網絡等搜集相關信息,以準確理解知識。?3.分析歸納法。如對西歐經濟發展因素的理解,要從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兩個方面來分析。主觀條件是西歐國家積極引進先進科技并制定了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客觀條件則是美國對西歐的援助。當然,美國對西歐的援助是為了控制西歐,西歐接受援助則是有效地利用了這一外部條件。?四、中考命題分析?西歐經濟發展的原因和表現,歐洲共同體及歐洲聯盟的成立,對這些知識點的考查將求新求變,一般考查題型為選擇題、識圖題、材料分析題、簡答題等,題型多樣。考查的熱點是日本的崛起和歐洲的聯合,既可縱向考查,如將日本的大化改新、明治維新、二戰后的崛起等知識進行綜合;也可橫向綜合,如西歐、日本經濟發展的共同原因;西歐、日本與美國的經濟發展原因的共性與個性等。而西歐、日本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有借鑒之處,這又是一個考查的熱點。?五、中考試題分析?例1. (2014·福州市)“歐元”、“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根據以上信息,判斷該組織是(????? )?A.聯合國????? B.歐洲聯盟??????? C.亞太經合組織??? D.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例2.(2014年濱州市)右圖是世界上最大經濟體的旗幟,該經濟體是(????? )?A.歐洲聯盟??????????????? B.亞太經合組織?C.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D.華沙條約組織?解析:例7、例8兩題都是關于歐洲聯盟相關知識的考查,我們要記住的是,歐洲聯盟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目前大多數會員國均使用統一的貨幣──歐元。答案:例7.B? 例8.A。?例3.(2014貴陽市)二戰后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原因中最值得我們借鑒的是(????? )?A.重視科技、發展教育?????? B.力爭成為大國的軍事物質供應地?C.經濟由國家完全干預?????? D.照搬別國的先進技術或經濟模式?? 解析:作答本試題,要抓住一關鍵性詞語“最”,試題題干中也在此詞語下面打了“著重號”。C、D兩項說法錯誤,因為它們都不是二戰后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原因。而B項屬于日本經濟發展的客觀因素,自然不是我們“最值得”借鑒的。A項是二戰后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最值得我們借鑒的”。答案:A。?例4.(2014年廣東省)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資本主義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是(????? )?A.德國??? B.日本??? C.英國????? D.法國?解析:本試題是對基本知識的考查,我們知道,日本是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資本主義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答案:B。?例5.(2014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目前,對外盡量“用一個聲音講話”的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是(????? )?A.三國同盟??????? B.聯合國??????? C.歐洲聯盟??????? D.國際聯盟?解析:本試題是一最佳型選擇題,考查歐盟的相關知識,我們知道,歐盟先以經濟合作為目的,后有擴大至政治外交領域的合作,即對外盡量“用一個聲音講話”。從“目前”這一詞語,可以把A、D兩項排除,因為這兩項目前都已經不存在了,B是當今最大的國際性組織,它不代表任何一個國家或區域,與題干意思不符。答案:C。?例6.(2014年江蘇省宿遷市中考)二戰后日本經濟現在代化的實現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諸多因素”不包括(????? )?A.科技革命浪潮的興起??????????? B.美國推動下的民主化改造?C.美國對日本的扶植????????????? D.中國與日本的政治結盟?解析:本試題考查對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的理解。利用排除法,很容易看出D項的內容不合乎實際,也不是日本經濟發展的因素,答案一目了然。答案:D。?例7.(2014年泰州市中考)“西歐國家希望通過建立一個經濟共同體,來振興經濟并降低未來戰爭的可能性。”這句話中的“經濟共同體”已經發展成為現在的(????? )?A.世界貿易組織?? B.歐洲聯盟??? C.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D.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解析:“西歐國家希望通過建立一個經濟共同體,來振興經濟并降低未來戰爭的可能性。”這句話體現了歐盟成立目的。這不是試題考查的,再結合選項看,本試題考查歐盟的相關知識。我們知道,歐盟的前身即歐洲“經濟共同體”。故此,答案就應該是B。?例8.(2014年漳州市中考)目前不少歐洲人的觀念從“我是英國人”或“我是德國人”,轉變為“我是歐洲人”。這一變化與下列哪一組織的建立緊密相關:(????? ) ?A.國際聯盟???? B.聯合國????? C.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D.歐洲聯盟 ?解析:此題是一材料型的選擇題,要求我們找出與題干有著緊密聯系的那一項。從材料關鍵詞“歐洲”,可以看出,這一組織有歐洲有關。另外,題干內容說明了這一組織中的人們淡化了本國家的區域概念,而統一認為是“歐洲人”,由此可以斷定本組織是歐洲的一個區域性組織。此外,從“目前”這一關鍵詞語就可以排除早已不復存在的“國際聯盟”,而且B、C兩項的國際組織并非局限于歐洲。再者,歐洲聯盟由于各方面的緊密合作,已經打破了成員國之間“國家”的界限,成為一個整體了。至此,答案就顯而易見了。答案:D。?例9.(2014年四川自貢市中考)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的外部條件主要是( ?????)?A.實行民主化改革????????????????? B.重視發展科技和教育?C.美國的大力援助和扶持??????????? D.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解析:本試題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關鍵在于理解“內部條件”與“外部條件”的涵義。“內部條件”是指通過本身努力而達到的,而“外部條件”則是通過外界的因素而促成的。很顯然“美國的大力援助和扶持”屬于“外部條件”。答案:C。?例10.(2014年福建省龍巖市中考)2007年3月26日新聞:27成員國今日共慶歐盟成立50周年,下列是歐盟發展大事記:?1957年,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荷蘭和盧森堡6國組成的歐洲共同體誕生。1967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合并,統稱歐洲共同體。1973年,英國、丹麥和愛爾蘭加入歐共體。1981年,希臘加入歐共體。1986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歐共體。1993年,歐共體正式易名為歐洲聯盟。1995年,奧地利、瑞典和芬蘭加入聯盟。2004年,馬耳他、塞浦路斯、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正式加入歐盟。2005年,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加入歐盟。?回答問題:?(1)根據上述內容,完成如下“歐盟發展情況表”。?時間20世紀50-60年代20世紀70年代20世紀80年代20世紀90年代21世紀初成員國個數6???27?(2)請你分析越來越多國家加入歐盟的原因。?(3)今天歐盟已擁有27個成員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它反映了歐洲怎么樣的發展趨勢?它對世界格局發展產生什么積極影響??解析:本試題對歐盟相關知識做了均為全面的考查。第一問要求從材料中提取相關信息,是的學生閱讀能力的考查。第二問分析加入歐盟的原因,要從國際大氣候(政治、經濟形勢)方面考慮作答。第三問,要注意歐盟的出現,體現了歐洲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對世界格局發展產生的積極影響,要結合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總趨勢:多極化,來考慮。答案:(1)?時間20世紀50-60年代20世紀70年代20世紀80年代20世紀90年代21世紀初成員國個數69121527?(2)他們認為有利于經濟發展;有利于國家安全防務;有利于國際地位的提高。(3)經濟政治一體化;促進世界格局朝多極化方向發展。?作者簡介:王 健,1989年參加工作。致力于歷史教學十余年,長期擔任九年級歷史教學工作,教學經驗豐富,熱愛本職工作,潛心教學,教法新穎。1995年成為市作協會員;1996年被評為市優秀學生習作輔導員;1997年成為學校歷史教研組長;2004年成為中學一級教師;2004年承擔重點歷史課題研究工作,是課題負責人;多年來在《湖北教育》《少智報》《中考指南報》《中考歷史快遞》《新課程》《中學生學習報》《學習方法報》《少年素質教育報》等報刊發表各種文章200多篇;省市獲獎論文30多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