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材解析:九年級下冊 第10課 蘇聯的改革與解體山東桓臺縣實驗學校 張文英?一、知識梳理??二、重點難點分析?重點:1.赫魯曉夫改革?赫魯曉夫執政時期,針對斯大林時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經濟和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這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斯大林模式,但改革是淺層次的,沒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也沒有形成系統的改革理論,政策的調整和改革措施的選擇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赫魯曉夫的個人意志起著重要作用。所以,在赫魯曉夫執政的后期,隨著他本人政策舉措的失誤、權力集中程度的提高,蘇聯體制模式所固有的弊端再度凸顯,社會政治經濟形勢又朝著危機的方向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改革的進程必然表現出曲折和進退反復的特征,也迫使赫魯曉夫下臺。?赫魯曉夫的改革對蘇聯的歷史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2.蘇聯的解體?赫魯曉夫時期的一系列改革,并沒有克服斯大林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戈爾巴喬夫上臺后,首先把經濟改革作為重點,但沒有取得成果。在經濟改革受挫后,他又把改革的重點轉移到政治領域,引起了蘇聯政治體制的急劇變化,主要表現為一黨制轉變為多黨制,國家權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國脫離蘇聯的趨勢加強。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蘇聯解體和蘇共的垮臺。1991年底,蘇聯完全解體。?蘇聯解體是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結束了曾在戰后45年間主導國際政治的兩極格局,蘇聯解體也說明社會主義遭遇挫折,但這只是蘇聯這種模式的失敗,而不是整個社會主義制度的失敗。?難點:蘇聯解體的原因?蘇聯解體是多種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第一,制度性因素:它是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以斯大林模式為特征的蘇聯社會制度在它的演變過程中已經失去了活力和凝聚力,到80年代初期,它已陷入全面危機,從而使整個社會進入了停頓和停滯時期。?第二,領導人因素:他們發起的一系列改革(尤其戈爾巴喬夫改革)瓦解了現存的制度并開啟了蘇聯解體的閘門。?第三,民族問題因素:毀滅聯盟的火藥桶。民族糾紛和民族矛盾在公開性條件下猶如一股巨大壓力得到釋放,導致聯盟中央和各加盟共和國關系緊張并最終毀滅了聯盟。?第四,阿富汗戰爭因素:不僅推動了改革進程,也削弱了軍事實力。?分析蘇聯解體的原因時,要學會抓問題的主要方面,學會分析各種矛盾。諸如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內因,外因等。蘇聯的解體過程及緣由至今仍有諸多歷史之謎,可以多搜集查詢各種資料,更好地了解這段歷史,并能有自己的分析。?三、學法指導??1.濃縮要點法:??2.分析探究法: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和蘇聯,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都先后進行了改革。然而,中、蘇的改革卻導致了不同的結果。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從中得到什么啟示?通過分析比較,明確在改革中,中國找到了一條符合自己國情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而蘇聯戈爾巴喬夫上臺后的改革,卻激化了蘇聯社會的各種矛盾,引發了社會的動蕩和分裂,最終導致了蘇聯的解體。從中得到: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②堅信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③正確處理好國內各民族關系;④對出現的新思想和價值觀要正確認識。?3.縱橫比較法:所謂“縱向”就是把同一國度不同時間的類似事件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所謂“橫向”就是把不同國別而在時間上比較接近的類似事件進行比較。如把本課中的赫魯曉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爾巴喬夫改革從內容、結果作簡要比較就是“縱向”比較;把中國與蘇聯的改革進行比較就是“橫向”,通過比較,認識到:社會主義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具有曲折性、復雜性;社會主義還處于初級階段,也需要不斷的改革來逐步完善;蘇聯解體僅說明蘇聯模式受挫,并不是整個社會主義的失敗。?四、中考命題分析?相對于中考來說,這一課內容雖算不上重中之重,但課標要求了解赫魯曉夫改革,知道戈爾巴喬夫改革和蘇聯解體,所以還是要引起重視,考查多以選擇題出現,考查的主要知識點圍繞蘇聯改革與解體、解體的原因、解體給我們的啟示等,并注意有關蘇聯前后知識的聯系和中、蘇改革的比較。?五、中考試題分析?1.(2014年·江蘇南京)對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形成沖擊的是(??? )?A.赫魯曉夫改革??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 戈爾巴喬夫??? D.東歐巨變?解析:此題考查對重大事件的理解、判斷能力。自赫魯曉夫上任后,對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進行改革,雖未從根本上改變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斯大林模式,分析四個選項,A最符合題意。??答案:A。?2.(2014年·江蘇鹽城)右圖是一幅反映蘇聯經濟發展嚴重失衡的漫畫,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 B.實行新經濟政策?C.斯大林模式??????? ?? D.赫魯曉夫改革?解析:此題以漫畫作為切入點,考查對歷史現象原因的分析。選項中涉及到不同時期蘇聯實行的政策,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嚴格說蘇聯還沒成立,列寧實行的新經濟政策是符合當時社會發展需要,但很快被斯大林上任后形成的斯大林模式所取代,而這一模式使蘇聯經濟發展嚴重失衡,赫魯曉夫改革也沒改變蘇聯經濟發展這一模式,所以說最主要的根源在于斯大林模式。?答案:C。?3.(2014·江西)關于蘇聯改革,有人評價“赫魯曉夫把蘇聯改病了,戈爾巴喬夫把蘇聯改死了”。這句話中“改死了”即指蘇聯解體。從實質上分析,蘇聯解體是(??? )?A.國家已經四分五裂??? B.國家名稱發生變化??? ?C.社會制度發生變化??? D.執政黨失去了政權?解析:此題考查對重大事件的理解、分析能力。蘇聯的解體,不僅是指國家四分五裂,國家名稱改變,共產黨喪失執政權,更重要的是社會制度的改變,A、B、D三項都是表層的現象,C項才是問題的實質,要注意透過現象看問題的實質。?答案:C。?4.(2014·山東威海)1991年12月25日晚,蘇聯最后一任領導人發表電視講話,宣布辭去總統職務。這位領導人是(??? )?A.斯大林 B.赫魯曉夫 ??? C.戈爾巴喬夫 ???? D.葉利欽?解析:此題考查基礎知識的掌握。注意題干所說時間是1991年,很容易排除A、B兩項。再分析C、D兩項,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不但沒有解決經濟政治危機,反而使蘇聯共產黨喪失執政權,在1991年底宣布解體,而葉利欽則是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聯邦的首任總統。由此確定C是正確的。?答案:C。?5.(2014年·江西)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實質是(??? )?A.國家名稱的改變?? B.社會制度的改變?C.經濟體制的變化?? D.兩極格局的結束?解析:此題考查對重大事件的理解、分析能力。蘇聯解體后,不僅共產黨喪失執政權,更重要的是社會制度的改變,A項是表層的現象,C項是解體的主要變化,D項是解體后導致的結果。B說法是正確的。?答案:B。?6.(2014年·韶關)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發生巨變,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偉大成就,這說明(??? )?A.社會主義在曲折中前進?B.資本主義制度比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具有優越性?C.資本主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D.社會主義道路只適合中國?解析:此題中外知識聯系和比較,考查對重大問題的認識、判斷能力。同為社會主義國家,也都進行改革,卻是不同的結果,這首先說明社會主義道路是走的通的,雖然蘇聯、東歐各國的改革最終導致國家性質的改變,但當時改革出發點還是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也可以說是社會主義在前進道路上出現曲折,分析四個選項,A最符合題意。??答案:A。?作者簡介:張文英,山東桓臺縣實驗學校教師,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自1986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初中歷史教育教學工作,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成績突出,在師生中有較高威信。積極參與教學研究,主持編寫過《新教材詳解》《初中同步測控優化設計》《誘思探究》等多種教學資料,在《山東教育導報》《中學政史地》《少年智力開發報》《新課程》等報刊雜志上發表文章多篇,先后獲得過市優秀教師、市學科帶頭人、振興淄博勞動獎章、市師德標兵等多項榮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