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9課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 ( 2 課時 )一、學習目標教材分析本課通過四個子目(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爭、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民國初年經濟、社會生活的新氣象、新文化運動的開展)講述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概況。▲ 軍閥割據局面、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新文化運動的特點與影響★ 多角度認識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新文化運動與時代背景的關系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唯物史觀】理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新文化運動與時代背景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史料實證】通過歷史資料提出問題,印證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近代社會生活變遷的特點及影響,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家國情懷】讓學生認識新文化運動的救國救民主張,培養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二、學習過程【自學測評】1.袁世凱是如何推行獨裁政治的?他又是如何復辟帝制的?獨裁政治:(1)解散中國國民黨,公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發布《修正大總統選舉法》,又規定總統可連選連任。(2)日本提出把中國的部分領土以及政治、軍事、財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條”要求。袁世凱最終被迫簽訂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條約”。復辟帝制:召開“國民代表大會”,袁世凱復辟,以1916 年為洪憲元年。2.資產階級革命黨人有哪些維護共和的斗爭?(1)二次革命與中華革命黨:革命黨人發起二次革命失敗后,孫中山組織中華革命黨,武力討袁。(2)護國戰爭:唐繼堯、蔡鍔、李烈鈞在云南宣布獨立,并組織護國軍,發動護國戰爭,貴州、四川等省相繼宣告獨立。袁世凱取消帝制,恢復中華民國年號。2.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1)袁世凱稱帝失敗,不久死去,北洋軍閥中再也找不出一個能統馭整個北洋派的人。(2)北洋軍閥內部的派系紛爭:以馮國璋為首的直系,在英美支持下,控制了直隸及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等??;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據有皖、浙、閩、魯、陜各??;奉系的張作霖,同樣以日本為靠山,占據東北三省。各派軍閥先后爆發直皖、直奉軍閥混戰,導致北京政權實際上由不同時期的軍閥所控制。3.北洋時期的府院之爭、張勛復辟和護法運動又是如何發生的?(1)府院之爭:段祺瑞國務總理,重新召開被袁世凱解散的國會,繼任總統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總理職務。(2)張勛復辟:張勛以調解府院之爭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國會,擁清廢帝溥儀復辟。(3)護法運動:張勛復辟失敗后,馮國璋代行大總統職權,段祺瑞就任國務總理。但他公然破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拒絕恢復國會。4.北洋政府為何參加一戰?在一戰當中作出哪些貢獻?(1)參戰目的:(2)過程與貢獻:1917 年,中國向德、奧兩國宣戰,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協約國方面。隨即,中國收回德、奧在天津、漢口的租界,撤銷兩國領事裁判權。十幾萬名中國勞工前往歐洲前線,其巨大付出,為協約國一方取得勝利作出了貢獻。5.民國初年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原因有哪些?發展狀況如何?原因:(1)中華民國建立,掃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縛和障礙。(2)南京臨時政府鼓勵民間興辦實業。(3)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戰。(4)群眾性的反帝愛國斗爭此起彼伏,特別是1915 年因反對“二十一條”掀起的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表現:(1)發展速度快,規模大,以榮宗敬、榮德生兄弟開辦的面粉廠、紗廠等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業迅速壯大起來。(2)中國產業工人的人數也急劇增加,達到200多萬人,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6.民國初年社會生活的新氣象有何表現?南京臨時政府成立當天宣布改用陽歷,緊接著又頒布了剪發辮、易服飾和廢止纏足的法律;還頒布法令, 革除“大人”“老爺”等清朝官場的稱呼。人們認識到應接受文明、開化的新習俗、新風尚。7.民國初年新文化運動的原因、過程和影響如何?(1)原因:政治方面:①帝國主義加緊侵略; ②軍閥統治,日趨黑暗。 經濟方面: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實行民主政治,發展資本主義?! ?br/>思想方面:①西方啟蒙思想、民主共和的思想傳播。②北洋軍閥推行尊孔復古的逆流。人們對于辛亥革命失敗和軍閥黑暗統治的反思。(2)經過:1915 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開始。1917 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北京大學和《新青年》雜志,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胡適、李大釗、魯迅、錢玄同等共同推進新文化運動。(3)主張:(4)影響:全國報刊面貌為之一新,白話文逐漸普及開來。運動所涉及的內容遠比辛亥革命時期更為廣泛和深刻。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推動思想文化革新,有著解放思想的重大意義。【合作探究】1.袁世凱復辟帝制的橡皮泥失敗材料2 任憑你像堯舜那樣賢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樣強暴,像曹操、司馬懿那樣狡猾,再要想做中國皇帝,乃永遠沒有人答應。——梁啟超《五十年中國進化論》材料3 萬戶涕淚,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稱民賊……誓死戮此民賊,以拯吾民……正義所至,何堅不破?愿與愛國之豪俊共圖之!——孫中山《討袁檄文》材料4 日本…外交既已妥恰,當再嚴詞警告中國政府,延緩帝制,如不聽,則出兵自由行動,派駐中國要地。——林明德《日本與洪憲帝制》思考1: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原因。民主觀念深入人心 ,稱帝違背民主共和發展的歷史潮流;(根本原因)孫中山領導的全國人民反袁斗爭的進行; 帝國主義對其喪失信心。2.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材料17 胡適說:這一年(1919)之中,至少出現了四百種白話報……時勢所趨,就是政客軍人辦的報也不能不尋幾個學生來包辦一個白話文附張了。——張家康《 <新青年>從創刊到終刊》材料18 在新文化運動的推動下,一批受過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開始反對包辦婚姻,主張婚姻自主;戀愛自由、婚姻自主成為一種時尚。社會上出現了許多抗婚、逃婚、離婚等現象。婚禮也由中式開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禮。——《上海婦女志》材料19 此種新文化運動,在我國今日,該思想界空前之大變幼。推原其始,不過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覺悟者從事提倡,遂至輿論放大異彩,學潮彌漫全國,人皆激發天良,誓死為愛國之運動;偏能繼長增高,其將來收效之偉大且久遠者,可無疑也。……故此種新文化運動,為最有價值之事。——摘自《孫中山選集》(上卷)思考2:分析新文化運動的影響。(1)全國報刊面貌為之一新,推動全面文化轉型。(2)提出“婦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號,比辛亥革命的影響更為廣泛和深刻。(3)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推動了思想文化革新。三、本節精練1.(2023湖北)1915年5月22日,《申報》刊登了一則上海中國明明眼鏡公司的聲明:“近有喪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營業失敗,侮蔑本公司貨物,謂販自日本,實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獨本公司無絲毫日貨,即中國全國眼鏡界上,吾亦敢斷言絕無絲毫日貨混雜其間?!痹摤F象反映A.外交關系影響社會輿論 B.新文化運動的深入發展C.民族企業發展形勢嚴峻 D.中外商業競爭愈發激烈2.(2022浙江)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天津總商會于6月9日發出布告稱:“對于外交失敗,懲辦國賊,惟有以罷市為最后要求。本會鑒于人心趨向,局勢危迫;無可挽回,當即決定自明日起罷市?!睂ι鲜霾牧辖庾x正確的是A.商人是五四運動的領導者 B.五四運動的中心已從北京轉移到天津C.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 D.“罷市”是商人愛國行動的一種方式3.(2022全國乙卷)據某位學者回憶,“‘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舊分別事物”,中國古來已有的一概稱為舊,古來未有或來自外國的一概稱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別的準繩……對于古今、中外能夠排好恰當的關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這一轉變反映出A.東西方文化論爭由此引發 B.傳統儒學思想開始受到批判C.全盤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運動方向發生變化4.(2019全國Ⅲ卷)1916年1月,陳獨秀在《青年雜志》撰文稱:“個人之人格高,斯國家之人格亦高。個人之權鞏固,斯國家之權亦鞏固。而吾國自古相傳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标惇毿阋庠?br/>A.主張國家至上 B.批判封建倫理C.反對西方民主 D.傳播馬克思主義5.(2019全國Ⅰ卷)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學”“平等”“民主”等詞出現頻次大體相當:1919~1922年,“民主”出現次數不到“科學”的1/10,不及“革命”的1/20。這種變化可說明A.新文化運動主流思想發生轉變 B.國民革命運動受到民眾普遍擁護C.資本主義政體模式被知識界否定 D.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改變6.(2019浙江)觀察右側兩圖(繪制時間:1924年)。結合所學,判斷下列項中表述正確的是①20世紀上半葉男裝流行長袍馬褂 ②知識女性著裝寬松肥大③男性著裝凸顯等級身份 ④女性服飾趨向短袍窄袖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7.(2022山東)(13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李超的“新生”李超,廣西梧州人、先求學于梧州、廣州等地,后就讀于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李超的家庭不支持她求學,因而她生活困難,患肺炎后,無錢治療,1919年8月病亡。李超死后,其家庭置之不理,指責她“至死不悔,死有余辜”。11月,北京教育界召開追悼大會,有1000多人參加,胡適、陳獨秀、梁漱溟等現場作了演說。1920 年,杭州女子師范在省女師操場舉行了李超追悼會,“各界人士蒞會者不下萬人,挽歌詩聯四五百軸”。●李超的一生,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覀冄芯克囊簧辽倏梢砸疬@些問題:一、家長族長的專制。……二、女子教育問題。……三、女子承襲財產的權利。……四、有女不為有后的問題。……——胡適《李超傳》(《晨報》1919年12月1日、3日)●涵養與發揮情感是積極的道路。北京的婦女不來吊一吊李女士,卻華裝麗服坐汽車去滿街跑,許多婦女并不要求婦女解放,這都是麻木。麻木就是處于情感的反面。他自己既不要求,你便怎樣指點問題,乃至把解決問題的道路都告訴他,他只是不理會!——梁漱溟《李超女士追悼會之演說詞》(《晨報》1919年12月22日)●對于李超女士底事件,我們可以看出社會制度上兩大缺點:一是男系制,一是遺產制?!钆恐?,我們可以說:不是個人問題,是社會問題,是社會底重大問題。——(陳)獨秀《男系制與遺產制》(《新青年》1920年1月1日)作為歷史的觀察者,概括說明李超之死為何會引發廣泛的社會關注,并談談“李超們”新生的出路在哪里。(13分)答案:1.A 2.D 3.D 4.B 5.A 6.A7.(13分)原因:李超求學過程及其死后其家族對其冷漠的態度;李超事件反映了長期男尊女卑腐朽觀念,忽視了女性的基本權利;西方文化傳播和女權運動對中國的影響;五四新文化運動極大沖擊了封建綱常倫理觀念,極大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隨著中國近代化的發展,女性經濟、社會地位得以提高。出路:進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宣傳男女平等觀念;通過立法等方式保證女性在教育、就業、財政繼承、家庭生活中的平等地位;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改變養兒防老落后觀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