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材解析:九年級下冊 第13課 動蕩的中東地區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舊鎮中學 劉巖民? 一、知識梳理?二、重點難點分析?1.重點?(1)戰火頻仍的中東 ?第一次中東戰爭(巴勒斯坦戰爭):以色列宣布建國的第二天,一些阿拉伯國家抵制以色列國的建立,對它發動攻擊。?第二次中東戰爭(蘇伊士運河戰爭):英、法、以色列因埃及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而聯合向埃及發動進攻。?第三次中東戰爭(六天戰爭):以色列對阿拉伯國家發動突然襲擊。?第四次中東戰爭(十月戰爭):埃及、敘利亞為收復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喪失的土地而進攻以色列,美蘇兩國向雙方提供武器。?(2)中東地區錯綜復雜的矛盾?戰略位置重要,并蘊藏豐富的石油資源,成為各個歷史時期世界大國爭奪的熱點;歷史、宗教、種族等因素,使得這一地區的矛盾更加復雜化;幾十年來陸續形成領土爭端、水資源問題及巴勒斯坦難民是巴以沖突的歷史原因,巴以沖突成為中東地區的關鍵。?2.難點?(1)巴勒斯坦問題的由來?第一,猶太人的祖先是希伯萊人。歷史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區居住過。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巴勒斯坦淪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英國以約旦河為界將該地分為兩部分:東部為外約旦(今約旦王國),西部為巴勒斯坦(包括今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第三,19世紀末興起的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使大批猶太人移入巴勒斯坦,并與當地的阿拉伯人發生多次流血沖突。第四,1947年11月,聯合國通過的第181號巴勒斯坦分治決議規定,在約旦河以西的2.7萬平方千米的巴勒斯坦領土上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耶路撒冷國際化。第五,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宣告成立,但巴勒斯坦國因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方面反對181號決議未能誕生。此后,該地區戰火不斷,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之間的冤仇越積越深,巴以爭端成為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最為復雜的爭端。由于以色列統治集團堅持其擴張政策,由于美、英、蘇等大國出于不同利益在此進行的干涉,使得問題至今沒有得到解決。?(2)中東地區戰后頻仍的原因?①大國爭奪是中東地區沖突不斷的重要根源。中東地區戰略地位重要,并蘊藏豐富的石油資源,該地區成為各個歷史時期世界大國爭奪的熱點。②幾十年中陸續形成的領土爭端是阿以之間爭奪的實質問題。③水資源問題在中東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圍繞著水資源問題,阿以進行著殊死的斗爭。 ④耶路撒冷的主權和歸屬問題,是巴以關系中最為棘手的問題。?三、學法指導 ?1.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指導學生填寫四次《中東戰爭簡表》?時間戰爭情況1948~1949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宣布建國,外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埃及等阿拉伯國家出兵進攻以色列1956~1957第二次中東戰爭埃及宣布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后,英、法、以進攻埃及1967第三次中東戰爭埃及封鎖亞喀巴灣,以色列進攻埃及、敘利亞、約旦1973第四次中東戰爭埃及、敘利亞為收復失地,進攻以色列?2.識讀圖片,獲取有效信息?學習本課要充分運用課本中《第一次中東戰爭后的巴勒斯坦地區》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達成和解》這兩幅圖。通過觀察《第一次中東戰爭后的巴勒斯坦地區》,我們可以認識到中東地區的地理位置和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反映了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領土矛盾的尖銳性,從而體會到中東問題的復雜性?!兑陨泻桶屠账固惯_成和解》這幅圖又給我們帶來了些許期望,中東地區出現了一些和平的曙光。我們從圖中可以看出,戰爭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和平談判才是解決巴以沖突的唯一途徑。?3.設問探究,思想感悟?現實是歷史的延續,學習本課時可以以當前重大時事為切入口進行設問,來凸現課題,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如以“2008年6月初,以色列國內政壇發生震動,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涉嫌收受非法競選資金,很可能因此而被迫辭職下臺。以色列政局變動,將對正在進行的中東和談產生什么影響?”為話題引導學生探討導致中東問題錯綜復雜的原因。?4.關注現實,時事溯源?本課現實性很強,與當今時政關系滅且,學好這一課有助于我們了解一些時政熱點問題的來龍去脈。可引導學生 多關注世界,指導學生有效地進行歷史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除網絡與圖書資料外,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中的國際新聞內容是獲取資料的最簡便快捷的渠道,只要養成做小資料卡片的習慣,并進行簡單的分類整理,就可以獲得許多歷史學習所必須的寶貴資料。?四、中考命題分析 ?二戰后,巴勒斯坦問題長期以來是世界各國人民嚴重關注和憂慮的國際沖突的熱點,耶路撒冷的歸屬問題、巴以沖突以及發生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更讓中東地區成為考試的熱點,因此本課也成為中考命題的重點內容之一,以選擇題和材料題形式出現的較多,既有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再現,也有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的題目。?五、中考試題分析 ?1.(2014·湖北孝感)1948年5月,就在以色列國宣布建立的第二天,埃及、伊拉克等國組成的阿拉伯聯軍,宣布對以色列進行“圣戰”。第一次中東戰爭由此爆發。從阿拉伯聯軍打著與以色列作戰的旗號中可以看出,中東地區矛盾的復雜性之一體現在?A.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宗教信仰的不同???? B.外國勢力的插手?? ?C.中東地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D.雙方力量對比的懸殊?解析:該題考查學生再認、再現歷史史實和分析理解歷史史實的能力。圖片中顯示的是巴以沖突的場景,造成巴以沖突的原因錯綜復雜,主要有、宗教問題、大國干預、領土問題、民族矛盾等。而從題干中阿拉伯聯軍的“圣戰”作戰旗號來看,應是體現在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宗教信仰的不同,因此正確答案是A。?2.(2014·湖北十堰)二戰后至今,中東地區長期動蕩不安。中東問題的關鍵是哪兩方之間的沖突(?? )?A.美國與巴基斯坦 ????? B.印度與巴基斯坦? ?C.以色列和美國 ?????????? D.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解析: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分析、理解能力。中東問題錯綜復雜,巴以沖突成為問題的關鍵,因此正確答案是D。?3.(2014年·湖北荊州市)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印巴分治》形勢圖?材料二:1991年至1996年,印度外貿出口額從222.38億美元增至317.97億美元;改革前的80年代,外國私人在印度投資不足1億美元,1996年外國在印度投資已達103.2億美元,增長了100多倍。?????? ──摘自金重遠《20世紀的世界》?回答:?(1)材料一中的政治形勢產生的主要歷史背景是什么?(回答出兩條即可)?(2)依據材料二,指出20世紀末印度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3)我們應該如何借鑒印度發展經濟的做法??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印度有關知識的把握,第(1)問考查的是印度獨立的背景,可從印、英兩方面情況分析;回答第(2)問時可根據當今印度經濟發展的情況歸納,也可以通過材料的數字進行對比分析總結出印度經濟發展的特點;第(3)問比較靈活,可從多角度去分析領會。?答案:(1)二戰后,印度民族解放運動不斷高漲;英國殖民統治面臨危機;英國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被迫統一印度獨立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得酌情給分。如回答歷史上印度人民反應斗爭推動了二戰后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甘地的領導作用也可得分)?(2)積極發展外向型積極(回答出積極引進外資或積極發展出口均可)?(3)抓住給予,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發展外向型經濟,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結合國慶,制定適合本國特點的經濟發展戰略。但過度依賴國際資本和國外市場,經濟發展的風險也增加了許多。?作者簡介:劉巖民,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舊鎮中學歷史教師。濱州市優秀班主任,濱州市歷史學科中考命題組成員,濱城區歷史學科教學能手,濱州市青年教師綜合素質比賽三等獎獲得者,濱州市歷史學科課件制作二等獎。07年4月主持的《動態生成在構建高效課堂中的作用研究》作為山東省教研課題《學習策略在構建高效課堂中的作用研究》的子課題立項,多篇文章在省市級報刊發表并獲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