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華師大版八年級科學上冊期末復習 6.1構成物質的微粒(課件+練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華師大版八年級科學上冊期末復習 6.1構成物質的微粒(課件+練習)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6.1構成物質的微粒
一、物質的構成
(1)分子
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最小的粒子。
分子特點:①分子極小,其質量和體積都很小;②分子在不斷的運動,溫度越高,分子受熱能量增大,運動速率加快;③分子間有間隔,一般情況下,氣體物質分子間的間隔相對較大,固體和液體物質分子間的間隔相對較小,溫度升高,分子間隔增大,溫度降低,分子間隔變小;壓強增大,分子間隔減小,壓強減小,分子間隔變大;④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化學性質不同。
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對外不顯電性。
(2)原子
概念: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特點:同分子,且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
原子結構:
離子
概念:帶電的原子和原子團。
離子特點:離子只能形成離子化合物,離子化合物中陰陽離子所帶電荷總數相等,呈電中性。
二、微粒的性質
1、微粒(如分子)的性質
(1)分子極小,其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斷的運動。
①特征:溫度越高,分子受熱能量增大,運動速率加快。
②應用:用分子不停地運動解釋聞到氣味、溶解、擴散、揮發、蒸發等生活現象。
用分子運動受溫度的影響解釋太陽下曬濕衣服比陰涼處干得快。
③實驗:分子運動實驗的證明
資料:濃氨水顯堿性,有強烈的揮發性。酚酞試液是酸堿指示劑,遇到堿性溶液變紅。
解釋實驗3中A燒杯變紅原因:濃氨水揮發出的氨氣分子運動到B燒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變紅。
(3)分子間有間隔
①分子間間隔大小:一般情況下,氣體物質分子間的間隔相對較大,固體和液體物質分子間的間隔相對較小。
解釋生活現象:氣體體積容易壓縮,固體和液體較難被壓縮。
②分子間間隔受溫度和壓強的影響
A.溫度升高,分子間隔增大,溫度降低,分子間隔變小。
解釋生活現象:物質的熱脹冷縮、物質三態變化、給自行車胎打氣、等體積的酒精和水混合后總體積變小。
如夏天車胎、籃球等打氣太滿容易爆炸,酒精溫度計測溫度。(給自行車胎打氣,分子間隔變小)(水銀是金屬,由原子構成;水銀溫度計測溫度,是因為受熱汞原子間隔變大。)
B.壓強增大,分子間隔減小,壓強減小,分子間隔變大。
解釋生活現象:加壓可以讓6000mL氧氣裝進40mL鋼瓶。
(注意:分子的大小不會改變,物質體積的變化是分子間隔在改變)
三、分子可以分為原子
1、分子
①概念: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②解釋:單個分子只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不能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狀態、氣味、沸點等宏觀性質,是由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現的性質。
2、分子的構成
①分子由原子構成
有些分子是由同種原子構成的 大多數分子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原子構成的
3、化學變化的實質
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分裂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例: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微觀示意圖:
4、原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四、分子和原子的比較
分子 原子
相同點 1.質量和體積都很小;2.都在不停的運動;3.微粒間都有間隔;4.同種微粒,化學性質相同
不同點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相互關系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構成分子
本質區別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注意 分子可以構成物質,原子也可以直接構成物質;物質由哪種微粒構成,就由該微粒保持化學性質;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分子只比構成它的原子大
八年級科學上冊 6.1構成物質的微粒
一.物質的微粒性(共2小題)
1.(2022秋 慈溪市期末)推理是初中科學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①離子是帶電荷的微粒,所以帶電荷的微粒一定是離子;
②同種元素質子數相同,所以質子數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種元素;
③單質中只含一種元素,所以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 D.①②③都不正確
2.(2022秋 溫州期末)兩只分別裝有空氣和二氧化氮氣體的玻璃瓶,瓶口相對中間用玻璃板隔開,如圖甲。裝置的微觀模型用圖乙表示,其中“●“代表空氣粒子,“〇“代表二氧化氮分子。抽去玻璃板,緊貼瓶口,一段時間后瓶中微粒分布情況可表示為(  )
A. B.
C. D.
二.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共3小題)
3.(2023春 拱墅區期末)物質的結構、性質與用途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氧氣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氧氣分子是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B.氧氣的助燃性決定了氧氣可以作為燃料
C.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利用了氧氣與氮氣沸點不同的性質
D.氧氣能和很多金屬單質反應,體現了氧氣具有氧化性
4.(2023春 金華期末)盧瑟福的α粒子(帶正電)轟擊金箔實驗中,能證明絕大部分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的運動軌跡是(  )
A.a B.b C.c D.d
5.(2022秋 鎮海區校級期末)下列物質中含有氫分子的是(  )
A.H2O2 B.H2O C.H2 D.Ca(OH)2
三.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共1小題)
6.(2022秋 永康市期末)“模擬實驗”是在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模仿實驗對象制作模型或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實驗,是一種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下列研究分子特點實驗中,采用該方法的是(  )
A.酒精與水混合 B.黃豆和芝麻混合
C.氣體擴散實驗 D.鉛柱粘合實驗
四.分子間的作用力(共3小題)
7.(2022秋 寧海縣期末)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正確的是(  )
選項 宏觀事實 微觀解釋
A 水沸騰時能頂起壺蓋 水分子的體積變大
B 40L的鋼瓶能充入6000L的氧氣 分子之間有間隙
C 水很難被壓縮 水分子之間有引力
D 水在0℃時結冰不能流動 水分子不再運動
A.A B.B C.C D.D
8.(2022秋 寧海縣期末)“粘”字用來描述某些物理現象形象而生動,對下列現象的成因分析錯誤的是(  )
A.光滑鉛塊擠壓在一起就能“粘”住——因為分子間沒有斥力
B.吸盤式掛衣鉤能夠“粘”在墻上——由于大氣壓的作用
C.剛從冷凍室拿出的冰棒會“粘”住舌頭——因為液體瞬間凝固
D.汽車加速時,人“粘”在座椅靠背上——慣性
9.(2022秋 長興縣期末)如圖所示為教材中的實驗,下列對實驗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甲:鉤碼不能把兩塊鉛柱分開,說明分子之間存在引力
B.乙:黃豆與芝麻混合后總體積減小只是模擬實驗,并不能說明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C.丙:抽去玻璃板,倆玻璃瓶氣體顏色發生變化,說明只是右側瓶中二氧化氮分子進入到了左側瓶中
D.丁:紅墨水在熱水中擴散比冷水中快,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
五.分子間存在空隙(共1小題)
10.(2022秋 金華期末)如圖所示,是由微顆粒(1~50nm)制備得到新型防菌“納米紙”。在“納米紙”的表面細菌無法停留且油水不沾。與此現象有關的判斷正確的是(  )
A.組成“納米紙”的分子間沒有間隙 B.油與“納米紙”分子間有斥力沒有引力
C.油分子間引力使紙面上的油匯集成小油珠 D.“納米紙”可阻止細菌分子無規則運動
六.分子的熱運動(共3小題)
11.(2022秋 余姚市校級期末)關于熱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0℃時,分子的熱運動停止了
B.物體溫度越高,熱運動越劇烈
C.氣體分子熱運動最劇烈,固體分子沒有熱運動
D.物體吸收熱量,分子運動必然要加速
12.(2022秋 寧波期末)用物質構成的微粒模型可以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溫水加熱體積變大,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運動加劇,水分子之間的空隙變大
B.酒精和汽油混合后體積增大,是因為混合后兩種分子的體積都增大
C.走進中醫館就能聞到中藥味,是由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
D.打足氣的籃球很難被壓癟是因為分子之間存在斥力
13.(2022秋 玉環市期末)洗頭后,用吹風機熱風吹頭發比冷風干得快,說明蒸發的快慢與    有關,從分子運動的角度分析是因為    。
七.原子結構的探索歷程(共6小題)
14.(2022秋 江北區校級期末)反電子、反質子跟普通電子、質子的質量、電量均相等,電性相反。反氫原子是由反質子和反電子構成。1997年年初和年底,歐洲和美洲的研究機構分別制造出9個和7個反氫原子,這是人類探索反物質的一大進步。請推測反氫原子的結構可能是(  )
A.由一個帶正電荷的質子與一個帶負電荷的電子構成
B.由一個帶負電荷的質子與一個帶正電荷的電子構成
C.由一個不帶電荷的中子與一個帶負電荷的電子構成
D.由一個帶負電荷的質子與一個帶負電荷的電子構成
15.(2023春 杭州期末)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經過了幾代科學甲的艱辛努力,直到現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標志著原子結構現代模型的問世,如圖所示是鋰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圖中原子核內有3個質子、4個中子,不能根據該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結論是(  )
A.原子呈電中性
B.原子始終在做無規則的運動
C.原子核的體積只占整個原子體積的很小部分
D.構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間存在一種互相吸引的力
16.(2022秋 鄞州區校級期末)1911年盧瑟福團隊用—束α粒子(帶正電荷)轟擊金箔時發生了如圖所示的實驗現象。由實驗得出的結論不合理的是(  )
A.多數α粒子直接穿過,說明原子核外是空的,不存在其他粒子
B.少數α粒子發生偏移,說明原子核帶正電
C.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說明原子核體積很小、質量相對較大
D.α粒子的質量比核外電子的質量大得多
17.(2023春 嵊州市期末)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
【現象】絕大多數帶正電荷的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只有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達到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
【推理】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否則α粒子出現大角度散射的現象是不可能發生的。
(1)“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中的“很小的結構”指的是    .
(2)根據盧瑟福實驗所產生的現象,不能夠獲得的結論是    。
A.原子核體積很小 C.原子核帶正電
B.原子核質量較大 D.核外電子帶負電
(3)請根據你對原子結構的認識,分析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是    。
18.(2023春 武義縣期末)人類對微觀世界的探究永無止境。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
(1)1911年,盧瑟福進行α粒子散射實驗后,認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帶正電荷的    和核外電子構成。
(2)盧瑟福用α粒子轟擊金屬箔而產生散射的實驗,在分析實驗結果的基礎上,他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盧瑟福的這一研究過程是一個    。
A.建立模型的過程 B.得出結論的過程
C.提出問題的過程 D.驗證證據的過程
19.(2023春 仙居縣期末)為探究原子結構,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一個α粒子內含2個質子)轟擊金箔實驗,發現以下現象,如圖甲。
現象1: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運動方向;現象2:少部分α粒子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
現象3:極少數α粒子被彈了回來。
(1)請分析現象3的原因    。
(2)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α粒子數量,并繪制成圖像(如圖乙)。其中能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數據是    點(用字母表示)。
(3)盧瑟福構建了核式原子結構模型,若以O、●和分別代表電子、質子與中子,則下列各示意圖所描述的微粒不屬于同一類原子的是    。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八年級科學上冊 6.1構成物質的微粒(解析版)
一.物質的微粒性(共2小題)
1.(2022秋 慈溪市期末)推理是初中科學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①離子是帶電荷的微粒,所以帶電荷的微粒一定是離子;
②同種元素質子數相同,所以質子數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種元素;
③單質中只含一種元素,所以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 D.①②③都不正確
【答案】D
【解答】解:①離子是帶電荷的微粒,帶電荷的微粒不一定是離子,也可能是質子等,故推理錯誤。
②同種元素質子數相同,但質子數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種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推理錯誤。
③單質中只含一種元素,但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氣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剛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推理錯誤。
故①②③都不正確。
故選:D。
2.(2022秋 溫州期末)兩只分別裝有空氣和二氧化氮氣體的玻璃瓶,瓶口相對中間用玻璃板隔開,如圖甲。裝置的微觀模型用圖乙表示,其中“●“代表空氣粒子,“〇“代表二氧化氮分子。抽去玻璃板,緊貼瓶口,一段時間后瓶中微粒分布情況可表示為(  )
A. B.
C. D.
【答案】A
【解答】解:空氣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都在不停地運動,打開玻璃板后,空氣分子會進入二氧化氮分子中間空隙,而二氧化氮分子會進入空氣分子的空隙,從而使右邊顏色變淺,左邊顏色變深。當達到一定時間后,左右兩個瓶子內的分子分布均勻,即兩邊的顏色是一致的。
故選A。
二.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共3小題)
3.(2023春 拱墅區期末)物質的結構、性質與用途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氧氣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氧氣分子是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B.氧氣的助燃性決定了氧氣可以作為燃料
C.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利用了氧氣與氮氣沸點不同的性質
D.氧氣能和很多金屬單質反應,體現了氧氣具有氧化性
【答案】B
【解答】解:A、氧氣是由氧氣分子構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因此氧氣分子是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說法正確;
B、氧氣具有助燃性,沒有可燃性,因此氧氣不能作為燃料,說法錯誤;
C、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利用了氧氣與氮氣沸點不同的性質,說法正確;
D、氧氣能和很多金屬單質反應,體現了氧氣具有氧化性,說法正確。
故選:B。
4.(2023春 金華期末)盧瑟福的α粒子(帶正電)轟擊金箔實驗中,能證明絕大部分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的運動軌跡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解答】解:盧瑟福的α粒子(帶正電)轟擊金箔實驗中,能證明絕大部分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的運動軌跡是d,帶正電的α粒子撞擊原子核而反彈回來。
故選:D。
5.(2022秋 鎮海區校級期末)下列物質中含有氫分子的是(  )
A.H2O2 B.H2O C.H2 D.Ca(OH)2
【答案】C
【解答】解:A、H2O2中含有氫元素,分子中含有氫原子,但不含有氫分子,故A錯誤。
B、H2O中含有氫元素,分子中含有氫原子,但不含有氫分子,故B錯誤;
C、H2由大量的氫氣分子構成,故C正確;
D、Ca(OH)2中含有氫元素,分子中含有氫原子,但不含有氫分子,故D錯誤;
故選:C。
三.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共1小題)
6.(2022秋 永康市期末)“模擬實驗”是在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模仿實驗對象制作模型或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實驗,是一種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下列研究分子特點實驗中,采用該方法的是(  )
A.酒精與水混合 B.黃豆和芝麻混合
C.氣體擴散實驗 D.鉛柱粘合實驗
【答案】B
【解答】解:A、酒精和水混合,總體積變小,由此說明分子之間存在間隙,采用的是轉換法,故A不符合題意;
B、芝麻與黃豆混合,總體積變小,芝麻和黃豆分別代表不同物質的分子,模擬說明分子之間存在間隙,采用的是模擬實驗,故B符合題意;
C、用空氣和二氧化氮的擴散實驗探究分子不停的運動,實驗現象可以說明分子在運動,采用的是轉換法,故C不符合題意;
D、鉛柱粘合實驗可以說明分子之間存在引力,采用的是轉換法,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四.分子間的作用力(共3小題)
7.(2022秋 寧海縣期末)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正確的是(  )
選項 宏觀事實 微觀解釋
A 水沸騰時能頂起壺蓋 水分子的體積變大
B 40L的鋼瓶能充入6000L的氧氣 分子之間有間隙
C 水很難被壓縮 水分子之間有引力
D 水在0℃時結冰不能流動 水分子不再運動
A.A B.B C.C D.D
【答案】B
【解答】解:
A、水沸騰時能頂起壺蓋,這是水的內能轉化為壺蓋的機械能,不能說明水分子的體積變大,故A錯誤;
B、40L的鋼瓶能充入6000L的氧氣,這說明氣體可以壓縮,氣體分子之間有間隙,故B正確;
C、水很難被壓縮,是因為分子之間有斥力,故C錯誤;
D、水在0℃時結冰不能流動,但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D錯誤。
故選:B。
8.(2022秋 寧海縣期末)“粘”字用來描述某些物理現象形象而生動,對下列現象的成因分析錯誤的是(  )
A.光滑鉛塊擠壓在一起就能“粘”住——因為分子間沒有斥力
B.吸盤式掛衣鉤能夠“粘”在墻上——由于大氣壓的作用
C.剛從冷凍室拿出的冰棒會“粘”住舌頭——因為液體瞬間凝固
D.汽車加速時,人“粘”在座椅靠背上——慣性
【答案】A
【解答】解:
A.光滑鉛塊壓在一起就能“粘”住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但分子間也有斥力,故A錯誤;
B.吸盤式掛衣鉤能夠“粘”在墻上,是由于大氣壓的作用,故B正確;
C.剛從冷凍室拿出的冰棒會“粘”住舌頭,是因為舌頭上的水分遇到比較冷的冰棒凝固成冰,故C正確;
D.當汽車加速時速度加快,司機由于慣性會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此時座椅靠背對司機起保護作用,故D正確。
9.(2022秋 長興縣期末)如圖所示為教材中的實驗,下列對實驗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甲:鉤碼不能把兩塊鉛柱分開,說明分子之間存在引力
B.乙:黃豆與芝麻混合后總體積減小只是模擬實驗,并不能說明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C.丙:抽去玻璃板,倆玻璃瓶氣體顏色發生變化,說明只是右側瓶中二氧化氮分子進入到了左側瓶中
D.丁:紅墨水在熱水中擴散比冷水中快,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
【答案】C
【解答】解:A.緊壓在一起的鉛柱結合在一起,還能吊重物,說明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故A正確;
B.黃豆與芝麻屬于宏觀物體,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混合前的總體積,是因為芝麻鉆入了黃豆之間的空隙里,不能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隙,故B正確;
C.抽去玻璃板,兩玻璃瓶氣體顏色發生變化,屬于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不能說明只是右側瓶中二氧化氮分子進入到了左側瓶中,故C錯誤;
D.紅墨水在熱水中擴散比冷水中快,這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故D正確。
故選:C。
五.分子間存在空隙(共1小題)
10.(2022秋 金華期末)如圖所示,是由微顆粒(1~50nm)制備得到新型防菌“納米紙”。在“納米紙”的表面細菌無法停留且油水不沾。與此現象有關的判斷正確的是(  )
A.組成“納米紙”的分子間沒有間隙
B.油與“納米紙”分子間有斥力沒有引力
C.油分子間引力使紙面上的油匯集成小油珠
D.“納米紙”可阻止細菌分子無規則運動
【答案】C
【解答】解:A、任何分子之間都有空隙,“納米紙”只是空隙較小,故A錯誤;
B、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時存在的,故B錯誤;
C、因為分子間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兩滴油能自動結合成一滴,故C正確。
D、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納米紙”不能阻止細菌分子無規則運動,故D錯誤。
故選:C。
六.分子的熱運動(共3小題)
11.(2022秋 余姚市校級期末)關于熱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0℃時,分子的熱運動停止了
B.物體溫度越高,熱運動越劇烈
C.氣體分子熱運動最劇烈,固體分子沒有熱運動
D.物體吸收熱量,分子運動必然要加速
【答案】B
【解答】解:A、由于組成物質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熱運動,因此分子的熱運動不會停止,故A錯誤;
B、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就越劇烈,故B正確;
C、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與溫度有關,與物體所處的狀態無關,即使是固體的分子,也存在熱運動,故C錯誤;
D、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不一定升高,故分子運動不一定加速,故D錯誤;
故選:B。
12.(2022秋 寧波期末)用物質構成的微粒模型可以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溫水加熱體積變大,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運動加劇,水分子之間的空隙變大
B.酒精和汽油混合后體積增大,是因為混合后兩種分子的體積都增大
C.走進中醫館就能聞到中藥味,是由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
D.打足氣的籃球很難被壓癟是因為分子之間存在斥力
【答案】B
【解答】解:A、溫水加熱體積變大,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運動加劇,水分子之間的空隙變大,故A正確;
B、酒精和汽油混合后體積變小,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隙,故B錯誤;
C、走進中醫館就能聞到中藥味,這是擴散現象,是由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故C正確;
D、打足氣的籃球很難被壓癟是因為分子之間存在斥力,故D正確。
13.(2022秋 玉環市期末)洗頭后,用吹風機熱風吹頭發比冷風干得快,說明蒸發的快慢與  溫度 有關,從分子運動的角度分析是因為  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
【答案】溫度;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解答】解:洗頭后,用吹風機熱風吹頭發比冷風干得快,這說明液體的蒸發快慢跟液體的溫度有關;
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熱運動越劇烈,因此用吹風機熱風吹頭發比冷風干得快。
七.原子結構的探索歷程(共6小題)
14.(2022秋 江北區校級期末)反電子、反質子跟普通電子、質子的質量、電量均相等,電性相反。反氫原子是由反質子和反電子構成。1997年年初和年底,歐洲和美洲的研究機構分別制造出9個和7個反氫原子,這是人類探索反物質的一大進步。請推測反氫原子的結構可能是(  )
A.由一個帶正電荷的質子與一個帶負電荷的電子構成
B.由一個帶負電荷的質子與一個帶正電荷的電子構成
C.由一個不帶電荷的中子與一個帶負電荷的電子構成
D.由一個帶負電荷的質子與一個帶負電荷的電子構成
【答案】B
【解答】解:首先要明確一個氫原子是由一個電子和一個質子構成的,那么,一個反氫原子就是由一個反電子和一個反質子構成的。反電子帶正電,反質子帶負電。
故選:B。
15.(2023春 杭州期末)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經過了幾代科學甲的艱辛努力,直到現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標志著原子結構現代模型的問世,如圖所示是鋰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圖中原子核內有3個質子、4個中子,不能根據該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結論是(  )
A.原子呈電中性
B.原子始終在做無規則的運動
C.原子核的體積只占整個原子體積的很小部分
D.構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間存在一種互相吸引的力
【答案】B
【解答】解:根據原子結構行星模型圖可以看出原子核的體積占原子的體積很小,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原子核上的正電荷和電子所帶的負電荷相等,整個原子對外不顯電性;但是看不出原子始終在做無規則運動,是電子繞原子核沿一定軌道運動。
故選:B。
16.(2022秋 鄞州區校級期末)1911年盧瑟福團隊用—束α粒子(帶正電荷)轟擊金箔時發生了如圖所示的實驗現象。由實驗得出的結論不合理的是(  )
A.多數α粒子直接穿過,說明原子核外是空的,不存在其他粒子
B.少數α粒子發生偏移,說明原子核帶正電
C.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說明原子核體積很小、質量相對較大
D.α粒子的質量比核外電子的質量大得多
【答案】A
【解答】解:A、多數α粒子直接穿過,說明原子核外是空的,核外存在帶負電的電子,故A說法錯誤;
B、少數α粒子發生偏移,說明原子核帶正電,故B說法正確;
C、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說明原子核體積很小、質量相對較大,故C說法正確;
D、α粒子是氦原子的原子核,原子核的質量比電子的質量大得多,故D說法正確;
故選:A。
17.(2023春 嵊州市期末)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
【現象】絕大多數帶正電荷的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只有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達到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
【推理】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否則α粒子出現大角度散射的現象是不可能發生的。
(1)“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中的“很小的結構”指的是  原子核 .
(2)根據盧瑟福實驗所產生的現象,不能夠獲得的結論是  D 。
A.原子核體積很小 C.原子核帶正電
B.原子核質量較大 D.核外電子帶負電
(3)請根據你對原子結構的認識,分析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是  原子中電子所帶負電荷數與質子所帶正電荷數相等 。
【答案】(1)原子核;(2)D;(3)原子中電子所帶負電荷數與質子所帶正電荷數相等。
【解答】解:( 1 )由原子的結構可知,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質量,且體積很小,故答案為:原子核;
( 2)根據盧瑟福的實驗所產生的現象,電子很小,對α粒子的運動幾乎沒有影響,所以不能夠獲得的結論是核外電子帶負電,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
(3)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原子中電子所帶負電荷數與質子所帶正電荷數相等;
18.(2023春 武義縣期末)人類對微觀世界的探究永無止境。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
(1)1911年,盧瑟福進行α粒子散射實驗后,認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帶正電荷的  原子核 和核外電子構成。
(2)盧瑟福用α粒子轟擊金屬箔而產生散射的實驗,在分析實驗結果的基礎上,他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盧瑟福的這一研究過程是一個  A 。
A.建立模型的過程
B.得出結論的過程
C.提出問題的過程
D.驗證證據的過程
【答案】(1)原子核;(2)A。
【解答】解:(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
(2)盧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這種研究方法屬于建立模型的過程,故選A。
19.(2023春 仙居縣期末)為探究原子結構,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一個α粒子內含2個質子)轟擊金箔實驗,發現以下現象,如圖甲。
現象1: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運動方向;現象2:少部分α粒子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
現象3:極少數α粒子被彈了回來。
(1)請分析現象3的原因  原子核很小且質量很大 。
(2)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α粒子數量,并繪制成圖像(如圖乙)。其中能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數據是  A 點(用字母表示)。
(3)盧瑟福構建了核式原子結構模型,若以O、●和分別代表電子、質子與中子,則下列各示意圖所描述的微粒不屬于同一類原子的是  D 。
【答案】(1)原子核很小且質量很大;(2)A;(3)D
【解答】解:(1)有極少數α粒子被彈了回來,說明碰到了比它質量大得多的物質,即原子核很小且質量很大;
(2)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即α粒子偏轉角度為0,這是由于它們穿過了原子內部的空間,這也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故圖乙中A點能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
(3)同一類原子中原子核中的質子數相同;A、B、C、D中的質子數分別為1、1、1、2,故選項中描述的微粒不屬于同一類原子的是D。
故答案為:(1)原子核很小且質量很大;(2)A;(3)D。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9張PPT)
6.1構成物質的微粒
華師大版八年級上冊
新知講解
新知講解
一、物質的構成
(1)分子
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最小的粒子。
分子特點:
①分子極小,其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②分子在不斷的運動,溫度越高,分子受熱能量增大,運動速率加快;
③分子間有間隔,一般情況下,氣體物質分子間的間隔相對較大,固體和液體物質分子間的間隔相對較小,溫度升高,分子間隔增大,溫度降低,分子間隔變小;壓強增大,分子間隔減小,壓強減小,分子間隔變大;
④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化學性質不同。
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對外不顯電性。
新知講解
(2)原子
概念: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特點:同分子,且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
原子結構:
離子
概念:帶電的原子和原子團。
離子特點:離子只能形成離子化合物,離子化合物中陰陽離子所帶電荷總數相等,呈電中性。
新知講解
二、微粒的性質
1、微粒(如分子)的性質
(1)分子極小,其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斷的運動。
①特征:溫度越高,分子受熱能量增大,運動速率加快。
②應用:用分子不停地運動解釋聞到氣味、溶解、擴散、揮發、蒸發等生活現象。
用分子運動受溫度的影響解釋太陽下曬濕衣服比陰涼處干得快。
新知講解
③實驗:分子運動實驗的證明
資料:濃氨水顯堿性,有強烈的揮發性。酚酞試液是酸堿指示劑,遇到堿性溶液變紅。
新知講解
(3)分子間有間隔
①分子間間隔大小:一般情況下,氣體物質分子間的間隔相對較大,固體和液體物質分子間的間隔相對較小。
解釋生活現象:氣體體積容易壓縮,固體和液體較難被壓縮。
②分子間間隔受溫度和壓強的影響
A.溫度升高,分子間隔增大,溫度降低,分子間隔變小。
解釋生活現象:物質的熱脹冷縮、物質三態變化、給自行車胎打氣、等體積的酒精和水混合后總體積變小。
如夏天車胎、籃球等打氣太滿容易爆炸,酒精溫度計測溫度。(給自行車胎打氣,分子間隔變小)(水銀是金屬,由原子構成;水銀溫度計測溫度,是因為受熱汞原子間隔變大。)
B.壓強增大,分子間隔減小,壓強減小,分子間隔變大。
解釋生活現象:加壓可以讓6000mL氧氣裝進40mL鋼瓶。
新知講解
三、分子可以分為原子
1、分子
①概念: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②解釋:單個分子只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不能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狀態、氣味、沸點等宏觀性質,是由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現的性質。
2、分子的構成
①分子由原子構成
新知講解
3、化學變化的實質
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分裂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例: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微觀示意圖:
4、原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新知講解
四、分子和原子的比較
課堂練習
1.(2022秋 慈溪市期末)推理是初中科學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①離子是帶電荷的微粒,所以帶電荷的微粒一定是離子;
②同種元素質子數相同,所以質子數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種元素;
③單質中只含一種元素,所以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 D.①②③都不正確
D
課堂練習
2.(2022秋 溫州期末)兩只分別裝有空氣和二氧化氮氣體的玻璃瓶,瓶口相對中間用玻璃板隔開,如圖甲。裝置的微觀模型用圖乙表示,其中“●“代表空氣粒子,“〇“代表二氧化氮分子。抽去玻璃板,緊貼瓶口,一段時間后瓶中微粒分布情況可表示為(  )
A
課堂練習
3.(2023春 拱墅區期末)物質的結構、性質與用途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氧氣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氧氣分子是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B.氧氣的助燃性決定了氧氣可以作為燃料
C.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利用了氧氣與氮氣沸點不同的性質
D.氧氣能和很多金屬單質反應,體現了氧氣具有氧化性
B
課堂練習
4.(2023春 金華期末)盧瑟福的α粒子(帶正電)轟擊金箔實驗中,能證明絕大部分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的運動軌跡是(  )
A.a B.b C.c D.d
D
5.(2022秋 鎮海區校級期末)下列物質中含有氫分子的是(  )
A.H2O2 B.H2O C.H2 D.Ca(OH)2
C
課堂練習
6.(2022秋 永康市期末)“模擬實驗”是在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模仿實驗對象制作模型或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實驗,是一種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下列研究分子特點實驗中,采用該方法的是(  )
B
課堂練習
7.(2022秋 寧海縣期末)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正確的是(  )
B
課堂練習
8.(2022秋 寧海縣期末)“粘”字用來描述某些物理現象形象而生動,對下列現象的成因分析錯誤的是(  )
A.光滑鉛塊擠壓在一起就能“粘”住——因為分子間沒有斥力
B.吸盤式掛衣鉤能夠“粘”在墻上——由于大氣壓的作用
C.剛從冷凍室拿出的冰棒會“粘”住舌頭——因為液體瞬間凝固
D.汽車加速時,人“粘”在座椅靠背上——慣性
A
課堂練習
9.(2022秋 長興縣期末)如圖所示為教材中的實驗,下列對實驗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甲:鉤碼不能把兩塊鉛柱分開,說明分子之間存在引力
B.乙:黃豆與芝麻混合后總體積減小只是模擬實驗,并不能說明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C.丙:抽去玻璃板,倆玻璃瓶氣體顏色發生變化,說明只是右側瓶中二氧化氮分子進入到了左側瓶中
D.丁:紅墨水在熱水中擴散比冷水中快,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
C
課堂練習
10.(2022秋 金華期末)如圖所示,是由微顆粒(1~50nm)制備得到新型防菌“納米紙”。在“納米紙”的表面細菌無法停留且油水不沾。與此現象有關的判斷正確的是(  )
A.組成“納米紙”的分子間沒有間隙
B.油與“納米紙”分子間有斥力沒有引力
C.油分子間引力使紙面上的油匯集成小油珠
D.“納米紙”可阻止細菌分子無規則運動
C
課堂練習
11.(2022秋 余姚市期末)關于熱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0℃時,分子的熱運動停止了
B.物體溫度越高,熱運動越劇烈
C.氣體分子熱運動最劇烈,固體分子沒有熱運動
D.物體吸收熱量,分子運動必然要加速
B
課堂練習
12.(2022秋 寧波期末)用物質構成的微粒模型可以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溫水加熱體積變大,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運動加劇,水分子之間的空隙變大
B.酒精和汽油混合后體積增大,是因為混合后兩種分子的體積都增大
C.走進中醫館就能聞到中藥味,是由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
D.打足氣的籃球很難被壓癟是因為分子之間存在斥力
13.(2022秋 玉環市期末)洗頭后,用吹風機熱風吹頭發比冷風干得快,說明蒸發的快慢與    有關,從分子運動的角度分析是因為    。
B
溫度
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課堂練習
14.(2022秋 江北區校級期末)反電子、反質子跟普通電子、質子的質量、電量均相等,電性相反。反氫原子是由反質子和反電子構成。1997年年初和年底,歐洲和美洲的研究機構分別制造出9個和7個反氫原子,這是人類探索反物質的一大進步。請推測反氫原子的結構可能是(  )
A.由一個帶正電荷的質子與一個帶負電荷的電子構成
B.由一個帶負電荷的質子與一個帶正電荷的電子構成
C.由一個不帶電荷的中子與一個帶負電荷的電子構成
D.由一個帶負電荷的質子與一個帶負電荷的電子構成
B
課堂練習
15.(2023春 杭州期末)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經過了幾代科學甲的艱辛努力,直到現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標志著原子結構現代模型的問世,如圖所示是鋰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圖中原子核內有3個質子、4個中子,不能根據該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結論是(  )
A.原子呈電中性
B.原子始終在做無規則的運動
C.原子核的體積只占整個原子體積的很小部分
D.構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間存在一種互相吸引的力
B
課堂練習
16.(2022秋 鄞州區校級期末)1911年盧瑟福團隊用—束α粒子(帶正電荷)轟擊金箔時發生了如圖所示的實驗現象。由實驗得出的結論不合理的是(  )
A.多數α粒子直接穿過,說明原子核外是空的,不存在其他粒子
B.少數α粒子發生偏移,說明原子核帶正電
C.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說明原子核體積很小、質量相對較大
D.α粒子的質量比核外電子的質量大得多
A
課堂練習
17.(2023春 嵊州市期末)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
【現象】絕大多數帶正電荷的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只有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達到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
【推理】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否則α粒子出現大角度散射的現象是不可能發生的。
(1)“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中的“很小的結構”指的是
   .
(2)根據盧瑟福實驗所產生的現象,不能夠獲得的結論是    。
A.原子核體積很小 C.原子核帶正電
B.原子核質量較大 D.核外電子帶負電
(3)請根據你對原子結構的認識,分析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是    。
原子核
D
原子中電子所帶負電荷數與質子所帶正電荷數相等
課堂練習
18.(2023春 武義縣期末)人類對微觀世界的探究永無止境。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
(1)1911年,盧瑟福進行α粒子散射實驗后,認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帶正電荷的    和核外電子構成。
(2)盧瑟福用α粒子轟擊金屬箔而產生散射的實驗,在分析實驗結果的基礎上,他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盧瑟福的這一研究過程是一個    。
A.建立模型的過程 B.得出結論的過程
C.提出問題的過程 D.驗證證據的過程
原子核
A
課堂練習
19.(2023春 仙居縣期末)為探究原子結構,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一個α粒子內含2個質子)轟擊金箔實驗,發現以下現象,如圖甲。
現象1: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運動方向;現象2:少部分α粒子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
現象3:極少數α粒子被彈了回來。
(1)請分析現象3的原因    。
(2)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α粒子數量,并繪制成圖像(如圖乙)。其中能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數據是    點(用字母表示)。
(3)盧瑟福構建了核式原子結構模型,若以O、●和 分別代表電子、質子與中子,則下列各示意圖所描述的微粒不屬于同一類原子的是    。
原子核很小且質量很大
A
D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兼職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津南区| 广州市| 淮南市| 伊川县| 河西区| 青田县| 莱芜市| 马尔康县| 大庆市| 金溪县| 郯城县| 灵丘县| 康定县| 谷城县| 前郭尔| 内乡县| 巴楚县| 隆尧县| 潢川县| 石城县| 平谷区| 阜阳市| 新余市| 应城市| 临江市| 东源县| 通城县| 获嘉县| 新泰市| 通化县| 新绛县| 宣威市| 罗山县| 五寨县| 璧山县| 大兴区| 云和县| 开化县| 汶川县| 江口县| 乌鲁木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