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2 聲現象 學案(原卷版+解析版)【起飛指南】2024年中考物理一輪復習一遍過(人教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2 聲現象 學案(原卷版+解析版)【起飛指南】2024年中考物理一輪復習一遍過(人教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2 聲現象
知識點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一、聲音的產生
1.聲源:物理學中,把正在振動發聲的物體叫聲源。只有正在發聲的物體才能叫聲源。一個能夠發聲但沒有發聲的物體不能稱為聲源。
2.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3.探究聲音的產生
(1)輕壓喉部:輕捏喉部,然后說話或者唱歌,發聲時,手指感到喉嚨在振動;停止發聲,振動停止,聲帶(固體)振動發聲。
(2)撥動橡皮筋:用手撥動張緊的橡皮筋,然后再捏住橡皮筋:撥動橡皮筋時,橡皮筋發出“嗡嗡”聲,能看到橡皮筋在不停地振動;捏住橡皮筋時,橡皮筋不再振動,不再發聲,橡皮筋(固體)振動發聲。
(3)吹響笛子:笛子發聲時,把手放在笛孔處,能感覺到氣流的振動;停止吹氣,沒有振動的氣流,笛聲消失。空氣柱(氣體)振動發聲。
(4)用筷子攪動水(不要碰觸水盆):水發出“嘩嘩”的聲音;當水面平靜下來,水不再振動,不再發出聲音,水(液體)振動發聲。
(5)敲鼓:(1)敲鼓時,鼓面上紙屑的跳動;(2)敲鼓時,鼓面附近的蠟燭火焰晃動;說明鼓聲是鼓面振動產生的。
(6)敲擊音叉:敲擊音叉時,音叉附近的乒乓球跳開,說明音叉在振動。
(7)正在發聲的音箱:用手按住音箱的紙盆,感覺到紙盆在振動。
4.確定聲源:弦樂是琴弦的振動產生的;管樂是空氣柱的振動產生的;打擊樂是由被打擊樂器的振動產生的等。
二、聲音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必須借助于介質,或者說聲音必須在介質中傳播。聲音無法在真空中傳播。
2.聲波:聲音在介質中是以波的形式進行傳播的,我們把這種波叫做聲波。
3.探究聲音的傳播
(1)固體能夠傳聲:一個同學輕敲桌子的一端,另一個同學把耳朵貼在桌子的另一端的桌面上,能聽到清晰的敲桌子的聲音,聲音能在固體中傳播。
(2)液體能夠傳聲:輕敲水族館里的魚缸體,魚聽到敲擊聲后迅速跑開。魚能聽到敲擊聲才迅速跑開,液體能夠傳聲。
(3)氣體能夠傳聲:上課時,我們都能聽見老師的講課聲。我們通過空氣聽到了老師講課聲,空氣能傳播聲音。
(4)真空不能傳聲: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中,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注意聲音的變化,再向玻璃罩中逐漸充入空氣,注意聲音的變化。隨著空氣被抽出,聲音越來越小,最后聽不到聲音;再充入空氣,隨著空氣越來越多,聲音又越來越大,推理:真空不能傳聲。
4.聲速:聲波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叫聲速。聲速的大小與介質的種類、介質的溫度有關。
(1)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液體、氣體中的傳播速度關系為。
(2)聲速大小與介質、溫度有關,在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
5.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人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
6.人耳能區分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時,人耳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原聲和回聲(當聲速為340m/s時,障礙物距人耳至少為17m)。
7.回聲測距:當聲源靜止時,聲音從發出到碰到障礙物反射回聲源處所走過的距離,是聲源到障礙物距離的兩倍,即,其中t為從發聲到接收到回聲的時間,v聲為聲音的傳播速度。
8.回聲的防止:室內講話的回聲有時候會使人聽到多重聲音,產生重音,嚴重時會對人的聽覺系統造成傷害,所以要規避回聲帶來的不利影響。
知識點二:聲音的特性
一、音調
1.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
(1)頻率:物體每秒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用字母f表示。
(2)頻率的單位:赫茲,簡稱赫,用符號Hz表示。
2.音調與聲源振動頻率的關系:頻率決定聲音的音調的高低。頻率越高,音調越高,聲音聽起來越清脆;頻率越低,音調越低,聲音聽起來越低沉。
3.振動發聲的頻率:跟發聲體的形狀、尺寸、材料和松緊程度等有關。
(1)弦樂器的音調高低取決于弦的粗細、長短和松緊程度。一般來說,弦樂的弦越細、越短、越緊,其發聲時的音調越高。
(2)管樂音調的高低取決于發聲的空氣柱長短。一般來說,長空氣柱振動發聲的音調低,短空氣柱振動發聲的音調高。
(3)打擊樂以鼓為例,鼓皮繃得越緊,振動得越快,音調越高。
4.探究影響音調高低的因素
觀察鋼板尺的振動:將一把鋼板尺壓緊在桌面上,分別將鋼板尺的不同長度伸出桌面邊緣,用力波動鋼板尺伸出桌面的部分,使其振動發聲,聽聲音高低的變化,觀察鋼板尺振動快慢情況。
鋼板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越長,鋼尺振動得越慢,發聲的音調越低。因而可知,物體振動得快,發聲的音調就高;振動得慢,發聲的音調就低。
5.超聲波與次聲波
(1)人能感知的聲音頻率有一定的范圍。多數人能聽到的頻率范圍大約在20Hz—20000Hz之間。物理學中把人類能聽到的聲叫聲音
(2)把高于20000Hz的聲叫超聲波,把低于20Hz的聲叫次聲波。
(3)人和動物聽覺頻率范圍各不相同。
地震、海嘯、臺風、火山噴發等一般會伴有次聲波產生,很多動物都能聽到。
海豚、蝙蝠等能發出超聲波。
二、響度
1.響度:物理學中,聲音的強度(大小)叫響度。
2.振幅:物理學中用振幅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幅度。
(1)聲音的響度與發聲體振動的幅度有關。發聲體振動的幅度越大,產生聲音的響度大;發聲體振動的幅度越小,產生聲音的響度越小
(2)人聽到的聲音是否響亮,除了跟發聲體發聲時的振幅有關外,還跟人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3.減少聲音分散的方法
(1)將手做成喇叭狀或用喇叭形的傳聲筒喊話,可以減少聲音的分散,使處于喇叭前方的聽到的聲音更響亮,也可以使聲音傳播得更遠;
(2)利用管狀物(例如聽診器),也能減少聲音的分散,增強傳聲效果。
4.探究響度與哪些因素有關
把系好的乒乓球細線拴在鐵架臺上,用正在發聲的音叉輕觸乒乓球;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音叉,使音叉發出響度不同的聲音。
5.放大法:在上述實驗中,我們通過音叉彈開乒乓球的距離來間接反映音叉振動幅度的大小,這種方法叫放大法。放大法是轉換法的一種。
三、音色
1.音色:音色又叫音品,反映聲音的品質與特色。
2.影響音色的因素:音色與發聲體的材料、結構等因素有關,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不相同。
3.辨識聲源:(1)根據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樂器(發聲體)和不同人的聲音。(2)同一發聲體,如果其結構發生變化,音色也將發生變化。
知識點三:聲音的利用
一、聲音傳遞信息
1.回聲定位
(1)蝙蝠覓食:蝙蝠在飛行過程中,會發出超聲波,這些聲波遇到障礙物或昆蟲時會反射回來,根據回事到來的方位和時間,蝙蝠可以確定目標的位置;
(2)倒車雷達:利用超聲波探測汽車后方障礙物的距離,告知駕駛員周圍障礙物的情況;
(3)聲吶設備:利用聲波在水中的傳播和反射特性,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廣泛用于魚群探測、船舶導航和海底地質地貌的勘測等。
2.醫用B超
(1)醫生用B型超聲波診斷儀向病人體內發射超聲波,超聲波遇到組織的分界面(不同內臟器官的分界處、內臟與骨骼分界處以及異物與組織的交界處)時會發生反射,根據反射波滯后于發射波的時間,可以知道分界面在體內的深度等信息,并轉換成影像,幫助醫生判斷人體內的組織器官是否正常。
(2)次聲波武器:由于次聲波傳播的距離遠、穿透能力強,且較低頻率的次聲波達到一定強度時可以致人死亡,因而次聲波正越來越多地應用在軍事上。
二、聲音傳遞能量
1.將音箱對準火焰,播放音樂。觀察到火焰隨音樂“舞動”。這說明聲音能傳遞能量。
2.醫療:醫生利用超聲波碎石機去除病人體內的結石。
3.工業
(1)利用超聲波對鋼鐵、陶瓷、寶石、金剛石等堅硬物體進行鉆孔和切削加工;
(2)超聲波去污:利用超聲波使清洗液劇烈振動,把物體上的污垢清洗下來而不損壞被清洗的物體,可以用來清洗機器零件、精密儀器、醫療設備等;
(3)超聲波焊接:利用超聲波的熱效應,人們研制了超聲波焊接機,利用這種焊接機可以焊接塑料制品、縫制化纖紡織品等;
(4)超聲波除塵:單反相機中的超聲波濾鏡,安置在快門之后,能夠通過每秒萬次的高速振動,將吸附在感光器上的灰塵碎屑震落,達到除塵的目的;(5)日常生活:利用超聲波清洗牙齒、利用超聲波出去人體內結石等
知識點四:噪聲及其控制
1.樂音:人們把物體有規律的振動產生的、聽起來感覺非常舒服的聲音叫樂音。
2.噪聲
(1)從物理學角度:噪聲通常是指哪些難聽刺耳、令人厭煩的聲音,是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產生的。
(2)從環保的角度: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3.噪聲強弱的等級:人們以分貝為單位來表示屬于強弱的等級,分貝符號是dB。0dB是人們剛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聽覺下限。
4.噪聲的危害
(1)心里效應:使人煩躁、精力不集中,妨礙工作、學習和休息。
(2)生理效應:出現耳聾、頭疼、血壓升高、視覺模糊等癥狀,嚴重時會使人神志不清、休克甚至死亡。
(3)物理效應:高強度噪聲能損壞建筑物,并使一些儀表和設備不能正常工作。如超音速飛機的轟鳴聲、巨大的爆炸聲會將建筑物的玻璃震碎等。
5.控制噪聲
噪聲一些人們的身心健康,是當今社會的四大公害之一,因此控制噪聲非常重要。控制噪聲一般從防止噪聲的產生、阻斷噪聲的傳播、防止噪聲進入耳朵這三個方面著手。
考點一.聲音的產生
1.(2023 株洲)如圖為094型核潛艇,它是我國國防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時是通過聲吶系統發出的超聲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超聲波不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
B.超聲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C.感知附近海域情況是利用超聲波傳遞信息
D.潛艇上的艦員能夠聽見超聲波
【解答】解:A、超聲波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故A錯誤;
B、超聲波的傳播需要介質,故B錯誤;
C、感知附近海域情況是利用超聲波傳遞信息,故C正確;
D、超聲波的振動頻率高于20000Hz,不在人耳的聽覺頻率范圍,所以潛艇上的艇員不能聽見超聲波,故D錯誤。
故選:C。
考點二.聲音的傳播條件
2.(2023 十堰三模)流星落在地球上會產生巨大的聲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員就在附近也聽不到聲音,這是因為(  )
A.月球表面受到撞擊時不發聲
B.撞擊聲太小,人耳無法聽到
C.月球表面沒有空氣,聲音無法傳播
D.撞擊月球產生的是次聲波
【解答】解:流星落在地球上會產生巨大的聲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員就在附近也聽不到聲音,這是因為球表面沒有空氣,聲音無法傳播。
故選:C。
考點三.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
3.(2023 大豐區校級模擬)甲同學將耳朵貼在一根長為10m的空鐵管一端,乙同學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鐵管,甲同學能聽到(空氣中聲速為340m/s,鐵中聲速為5200m/s)(  )
A.1次敲擊聲 B.2次敲擊聲 C.3次敲擊聲 D.4次敲擊聲
【解答】解:聲音沿著鐵管和空氣傳播的時間間隔為:,所以只能聽到一次敲擊聲,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考點四.回聲測距離的應用
4.(2023 安徽)圖示為一種身高測量儀,其頂部的感應器豎直向下發射超聲波信號,經下方物體反射后返回,被感應器接收。某同學站上測高臺,感應器記錄信號從發射到接收所經歷的時間為5×10﹣3s。已知感應器距測高臺的高度為2.5m,空氣中的聲速取340m/s,則該同學的身高為(  )
A.1.70m B.1.65m C.0.85m D.0.80m
【解答】解:感應器記錄信號從發射到接收所經歷的時間為5×10﹣3s,超聲波從感應器到人的頭部的傳播時間為該時間的,
則感應器到人頭部的距離:s=vt=340m/s5×10﹣3s=0.85m;
人的身高h=2.5m﹣0.85m=1.65m。
故選:B。
5.(2023 興慶區校級一模)利用超聲波可測海洋深度,已知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是1.5×103米/秒,若我國深海探測器某次下潛到水面下500米深處靜止時發出信號,靜待6秒鐘后收到海底反射回來的聲波,求:
(1)探測器此時到海底的距離是多少?
(2)若探測器平均下潛速度為2.5米/秒,從水面潛到海底需要多長時間?
【解答】解:已知聲波的速度v=1.5×103m/s,聲波傳播的時間t=6s,探測器離水面距離s1=500m,
(1)聲波所傳播的路程s2=vt=1.5×103m/s×6s=9000m;
探測器此時到海底的距離:s3s29000m=4500m;
(2)此處海洋深度s=s1+s3=500m+4500m=5000m,
探測器從水面潛到海底需要的時間t′2000s。
6.(2023 汨羅市模擬)如圖,A是一輛裝有超聲測速裝置的警車,正勻速行駛在一平直的公路上執勤,某時刻向前方540m處一靜止在路邊的大卡車發射第一個超聲波信號時,經過3s接收到反射回來的信號。已知超聲波的傳播速度為340m/s。求:
(1)從警車發射到接收到信號聲波移動的距離;
(2)警車的速度;
(3)某時刻有一小車剛好超越警車,5s之后警車發出第二個信號,并在0.34s之后收到小車反射回來的信號,求小車的速度。(設警車和小汽車的速度都保持不變)
【解答】解:(1)由題意可知,從警車發射到接收到信號聲波移動的距離為:
s1=v聲t1=340m/s×3s=1020m;
(2)警車移動的距離等于與大卡車距離的2倍減去聲波移動的距離,
即:s2=2s﹣s1=2×540m﹣1020m=60m,
則警車的速度為:v120m/s;
(3)警車發出第二個信號到接受到信號時間為0.34s,警車行駛的路程和聲音通過的距離為:
s和61.2m;
t聲0.18s,
小車從開始到信號到達小車已用了0.18s,
則小車的速度為:v車,即v車①
小車移動的距離為:s′=s和﹣t(v車﹣v警車),即s′=61.2m﹣5s×(v車﹣20m/s)﹣﹣﹣﹣﹣﹣﹣②
由①和②解得:v車=31.12m/s,s′≈5.60m。
7.(2022 金安區校級模擬)長度為200m的火車在筆直的軌道上勻速行駛,在從山崖駛向大橋的過程中,如圖所示;火車頭距離橋頭200m處鳴笛,鳴笛10s后,火車頭到達橋頭,此時車頭的司機聽到來至山崖的回聲;聽到回聲30s后,車尾駛過橋尾。
(1)計算火車的速度;
(2)鳴笛時,火車車頭到山崖的距離。
【解答】解:(1)火車的速度:
v車20m/s。
(2)聲音傳播的距離:
s聲=v聲t=340m/s×10s=3400m,
設司機鳴笛時車到山崖的距離為s,
則有:2s=s聲﹣s1,
所以,s1600m。
考點五.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8.(2023 常州)正常灰鯨的發聲頻率范圍為15Hz~25Hz。生物學家發現變異灰鯨Alice,其發聲頻率為52Hz,導致正常灰鯨“聽不見”Alice的聲音,如圖所示為海豚的發聲頻率和聽覺頻率范圍,灰鯨與海豚同屬海洋哺乳動物。由此推理:正常灰鯨聽覺頻率范圍(黑色橫條)很可能是(  )
A.
B.
C.
D.
【解答】解:根據海豚的發聲頻率范圍和聽覺頻率范圍分析可知:一般海洋生物的聽覺頻率范圍比發聲頻率范圍要大一些,根據題意:正常灰鯨的發聲頻率范圍為15Hz~25Hz,但是聽不到變異灰鯨52Hz,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9.(2023 豐城市校級一模)小明等同學在“探究聲音是什么”的實驗中,將系在細線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當用小槌敲擊音叉時,在聽到聲音的同時,觀察到乒乓球 ,乒乓球在實驗中起到的作用是    。
(2)小明又去敲擊同一個音叉,并且在老師的幫助下通過示波器,在相同時間內截取敲擊時的二列聲波圖,如圖甲和乙,從圖中可以看出這兩次聲音的    (選填“響度”或“音調”)相同。
(3)細心的小明還發現老師桌上還有兩種同種材料制成的音叉,如圖丙和丁,敲擊后    (選填“丙”或“丁”)圖音叉振動的頻率更高。
(4)將一只正在發聲的鬧鐘放進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漸往外抽氣,
我們聽到鬧鐘聲越來越    (選填“強”或“弱”),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但現有的抽氣設備總是很難將玻璃罩內抽成真空狀態,即實驗無法達到絕對的真空。在這種情況下,你是怎樣得出這一結論的    。
A.通過日常生活經驗得出的
B.用實驗直接證實的
C.通過理論推導出來的
D.建立在實驗基礎上加科學的推理得出的
【解答】解:(1)通過實驗發現,用小槌敲擊音叉時,音叉發出聲音的同時,乒乓球會被彈起一定的角度,說明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物體的振動有時用眼睛無法直接看到,可以將微小振動放大,通過乒乓球是否被彈起判斷物體是否在振動。
(2)由圖可知,兩幅圖中音叉振動的振幅相同,因此聲音的響度相同;
(3)由題意和圖示可知,兩個音叉的材料是相同的,丁的質量小于丙的質量,敲擊音叉時,丁音叉振動較快,即丁的振動頻率高。
(4)將一只鬧鐘放進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漸往外抽氣,我們聽到鬧鐘聲越來越弱;由此我們可以得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真空中無法傳播。但現有的抽氣設備總是很難將玻璃罩內抽成真空狀態,即實驗無法達到絕對的真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在實驗基礎上加科學的推理得出的結論,故選D。
故答案為:(1)會被彈起一定的角度;將微小的振動放大;(2)響度;(3)丁;(4)弱;真空不能傳聲;D。
10.(2023 株洲二模)某研究小組利用一些長短、粗細、材料不同的琴弦,進行探究“音調和哪些因素有關”的活動。他們選用的琴弦長度、材料在圖(a)中已標出[其中琴弦的直徑(即粗細)關系:da=dc=dd<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緊程度一致。
(1)若他們想研究“音調的高低與琴弦長度的關系”應選擇琴弦    (填對應字母)。
(2)若選擇琴弦a和b,則是為了研究   。
(3)某同學選擇琴弦b和c研究“琴弦音調高低與材料的關系”是否可行?答:   ,原因是    。
(4)如圖(b)所示,是聲音輸入到示波器上時顯示振幅與時間關系的波形。其中聲音音調相同的圖是    ,響度相同的圖是    。
【解答】解:(1)研究音調高低和琴弦長度的關系,保持琴弦的材料和粗細相同,長度不同,由圖和題意可知,應選擇琴弦a和d;
(2)選擇琴弦a和b,材料和長度均相同,而粗細不同,是為了探究音調高低跟粗細的關系;
(3)選擇琴弦b和c,長度相同,但材料和粗細均不同,沒有控制琴弦的粗細相同,故不能探究琴弦音調高低與材料的關系;
(4)對比甲、乙可知,波峰和波谷的個數都相同,說明振動快慢(頻率)相同,故甲乙聲音的音調相同。對比乙、丁可知,波的幅度大小相同,故乙丁聲音的響度相同;
故答案為:(1)a、d;(2)音調的高低與琴弦粗細關系;(3)不可行;沒有控制琴弦的粗細相同;(4)甲、乙;乙、丁。
11.(2023 西青區校級模擬)在學習二胡演奏過程中,小雅發現琴弦發出的聲音音調高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他決定對此進行探究,經過和同學們討論提出了以下幾種猜想:
猜想一: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
猜想二: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
猜想三: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
編號 規格
材料 長度/cm 橫截面積/mm2
A 尼龍 80 1
B 尼龍 80 0.5
C 尼龍 55 1
D 鎳合金 ① 0.5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和同學們找到了表中所列4種規格的琴弦,進行實驗。
(1)為了驗證猜想一,應選編號    兩種序號的琴弦進行實驗。
(2)為了驗證猜想二,應選編號    兩種序號的琴弦進行實驗。
(3)在驗證猜想三時,小明發現粗心的同學沒有把表中的數據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數據是   。
(4)小雅在這個探究實驗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解答】解:(1)為了驗證猜想一,應選擇橫截面積和材料都相同,而長度不同的琴弦A、C進行研究;
(2)為了驗證猜想二,應選擇長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橫截面積不同的琴弦A、B進行研究;
(3)如果驗證猜想三,即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應控制長度和橫截面積相同,而琴弦的材料不同,故應選B、D進行探究,則表格①的位置所缺數據是80;
(4)音調的高低與琴弦的材料、長度以及橫截面積有關,當探究音調高低與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時,需控制其他因素不變,因此需要用控制變量法進行探究。
故答案為:(1)A、C;(2)A、B;(3)80;(4)控制變量法。
考點六.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12.(2023 蘭州)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是對琵琶聲的形象描述。下列對琵琶彈奏中涉及到的聲學知識描述不正確的是(  )
A.用力撥動琴弦,可以增大琴聲的響度
B.琴聲的音調越高,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越快
C.琴聲引起了詩人的共鳴,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D.琴聲通過空氣傳入詩人的耳朵
【解答】解:A.用力撥動琴弦,增大振動幅度,故可以提高振幅,從而提高聲音的響度,故A正確;
B.聲音的傳播速度還與介質的溫度有關,與聲音的音調、響度、音色無關,故B錯誤。
C.琴聲引起了詩人的共鳴,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C正確;
D.琴聲通過空氣傳入詩人的耳朵,故D正確;
故選:B。
考點七.音色
13.(2023 德宏州模擬)如圖所示是某款智能音箱,其智能語音控制系統可通過網絡讓用戶以語音對話的交互方式點播歌曲、了解天氣等,也可以對智能家居設備進行控制,比如打開窗簾、設置空調溫度等。關于智能音箱,以下說法中錯誤的是(  )
A.音箱發出的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大約340m/s
B.音箱靠揚聲器紙盆的振動發出聲音
C.當接收“大點兒聲”的指令后,紙盤振動加快
D.播放音樂時,人們能分辨出不同樂器的聲音,依據的是聲音的音色
【解答】解:A、聲音在標準大氣壓和15℃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m/s,故A正確;
B、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音箱依靠揚聲器的振動才能發出聲音,故B正確;
C、“大點兒聲”目的是改變聲音的響度,紙盤振動幅度增大,故C錯誤;
D、人們能分辨出不同樂器的聲音,根據的是聲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確。
故選:C。
考點八.音調、響度、與音色的區分
14.(2023 陜西)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它不僅文字優美,還蘊含著許多物理知識。下列詩句中有關聲現象的分析正確的是(  )
A.“轉軸撥弦兩三聲”中的聲音是由空氣振動產生的
B.“忽聞岸上踏歌聲”中聽到的歌聲是通過空氣傳播的
C.“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聲音的音調高
D.“夜半鐘聲到客船”中的鐘聲是根據響度辨別的
【解答】解:A.“轉軸撥弦兩三聲”中的聲音是由弦被撥動后振動產生的,故A錯誤;
B.“忽聞岸上踏歌聲”中聽到的歌聲是通過空氣傳播的,故B正確;
C.“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不敢大聲說話,是指響度大,并不是音調高,故C錯誤;
D.不同發聲體的音色不同,“夜半鐘聲到客船”中的鐘聲是根據音色辨別的,故D錯誤。
故選:B。
考點九.聲與信息
15.(2023 婁底)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人送餐成為時尚。如圖所示,機器人可以靈活地避開障礙物是通過體內的雷達發射  ,然后接收障礙物的反射波,確定障礙物的位置。客人可以通過語言來操控機器人,說明聲可以傳遞  。
【解答】解:由題意知,機器人可以靈活地避開障礙物是利用了回聲定位,其體內的雷達可以發射超聲波,通過接收反射波,確定障礙物的位置;
通過語言來操控機器人,說明聲可以傳遞信息。
故答案為:超聲波;信息。
考點十.聲音的等級和噪聲的危害
16.(2023 隨州)如圖是生活中的兩個情境,圖1是居民小區噪聲監測器,顯示環境噪聲為55.5分貝。圖2是鋼琴調音師正在用手機上的一個調音軟件播放音叉256、512、1024、2048(Hz)的標準音來校準琴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人們以分貝為單位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
B.分貝是音調的單位
C.2048Hz的音屬于次聲波
D.256Hz的音和2048Hz的音比較,256Hz的聲音音調更高
【解答】解:A.噪聲的等級用分貝來劃分,故A正確;
B.分貝是響度的單位,故B錯誤;
C.次聲波的振動頻率低于20Hz,2048Hz的音不屬于次聲波,故C錯誤;
D.256Hz的音和2048Hz的音比較,256Hz的聲音頻率低,音調更低,故D錯誤。
故選:A。
考點十一.防治噪聲的途徑
17.(2023 煙臺)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造福人類,也可能帶來不利影響。生產和生活中產生的噪聲會影響人們的生活,但有些情況下我們也可以利用噪聲。下列現象屬于利用噪聲的是(  )
A.摩托車安裝消聲器
B.有的道路旁設置隔聲板
C.工廠工人戴著防噪聲耳罩
D.飛行員根據發動機轟鳴聲判斷其運轉情況
【解答】A、在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是在聲源處控制噪聲,故A不合題意;
B、在道路旁設置隔聲板,是在噪聲的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B不符合題意;
C、工人戴上防噪聲耳罩,是在人耳處控制噪聲,故C不合題意;
D、飛行員根據發動機轟鳴聲判斷其運轉情況,這是利用聲音來傳遞信息,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18.(2023 南海區校級三模)關于如圖所示的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中,早期的機械唱片上有一圈圈溝槽,唱針劃過溝槽時振動發出聲音
B.圖乙中,用等大的力依次敲擊裝水的玻璃瓶,能發出的聲音的響度不同
C.圖丙中,紡織工人工作時佩戴耳罩,是為了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D.圖丁中,汽車用倒車雷達可探測到障礙物,說明超聲波能傳遞能量
【解答】解:A、唱針在溝槽上劃過時會發生振動,從而發出聲,故A正確;
B、用同樣的力敲擊盛水的玻璃瓶,水越少,振動越快,聲音越高,所以從左至右水越來越多,所以發出的聲音由高到低,而響度相同,故B錯誤;
C、機場工作人員要佩戴耳罩,是為了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C錯誤;
D、倒車雷達利用超聲波探測障礙物,說明聲可以傳遞信息,故D錯誤。
故選:A。
19.(2023 海滄區模擬)如圖是某主動降噪耳機的消音原理圖。該耳機能根據噪聲情況產生相應的反噪聲聲波,使合成后的噪聲大大降低。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該耳機在聲源處降噪
B.該耳機在聲音傳播過程中降噪
C.該耳機通過改變噪聲的響度實現降噪
D.該耳機通過改變噪聲的音調實現降噪
【解答】解:主動降噪耳機的消音原理如圖,使合成后的噪聲的振幅減小,響度降低,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20.(2023 遼寧)2023年5月28日,如圖所示的國產大飛機C919首次執飛,此次航班從上海起飛,在首都機場平穩降落。中國大飛機飛出安全、更飛出志氣和希望。乘客聽到的轟鳴聲是
發動機    產生的,為了安靜地休息,乘客帶上了耳罩,這是在   減弱噪聲。周圍觀看的人們聽到飛機的聲音是由  傳過來的。
【解答】解: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乘客聽到的飛機的轟鳴聲是發動機振動產生的;
為了安靜地休息,乘客帶上了耳罩,這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人們聽到飛機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
故答案為:振動;人耳處;空氣。
一.選擇題(共15小題)
1.(2023 新寧縣模擬)成語是漢語的精髓,濃縮了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精華,它言簡意賅,以簡馭繁,以極少的文字傳達豐富的內涵,成為漢語言文化中的一道亮麗風景。成語“引吭高歌”和“低聲細語”中的“高”和“低”是指聲音特性中的(  )
A.速度 B.音調 C.響度 D.音色
【解答】解:“引吭高歌”和“低聲細語”中的“高”、“低”指的是聲音的大小,即響度。故ABD不正確,C正確。
故選:C。
2.(2023 寬城區校級一模)古詩《春夜洛城聞笛》中有“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詩人辨別出是玉笛的聲音,是依據聲音的(  )
A.音調 B.響度 C.頻率 D.音色
【解答】解:不同樂器發出樂音的音色不同,詩人辨別出是玉笛的聲音,是依據聲音的音色不同。
故選:D。
3.(2023 曲阜市一模)古詩詞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很多詩句里蘊含著物理聲學知識。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鐘聲”是由空氣傳播到“客船”的
B.“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靠音色判斷出演奏的樂器是“玉笛”
C.“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夜歸人”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D.“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高聲語”是指聲音的音調高
【解答】解:A、“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鐘聲”是由空氣傳播到“客船”的,故A正確;
B、“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靠音色判斷出演奏的樂器是“玉笛”,故B正確;
C、“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夜歸人”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C正確;
D、“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高聲語”是指聲音的響度大,故錯誤。
故選:D。
4.(2023 天河區校級模擬)鋸琴,也稱為“樂鋸”,即用鋸子演奏音樂,其結構如圖甲所示。演奏時,觸動鋸身寬度越寬,發出聲音的音調越低,如圖乙,與觸動B點相比,觸動A點時(  )
A.發聲時每秒振動的次數多
B.發聲時動幅度小
C.發出的聲音頻率低
D.發出的聲音響度大
【解答】解:演奏時,觸動鋸身寬度越寬,發出聲音的音調越低,用同樣的力,與觸動B點相比,觸動 A點時鋸身較寬,發出的音調低,鋸子振動的頻率慢,每秒振動的次數少,振動的幅度不變,響度不變。
故選:C。
5.(2023 廣水市模擬)如圖所示,是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時期的編鐘,距今2400余年,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編鐘。迄今為止,人們用這套編鐘還能演奏古今樂曲,且音域寬廣、音色優美。這里的“音域寬廣”指的是(  )
A.響度大 B.響度變化范圍大
C.音調高 D.音調變化范圍大
【解答】解:音域是指某人或樂器發出聲音所能達到的最低音至最高音的范圍。編鐘的制作材料一樣,厚薄和質量不同,不同的鐘在敲擊后振動的快慢不同,即頻率不同,所以能夠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因此編鐘的音域寬廣指的是音調變化范圍大。
故選:D。
6.(2023 香洲區二模)珠海是第一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初夏時節,鳥鳴悠揚,蛙聲一片,能分辨鳥鳴和蛙聲主要是依據聲音的(  )
A.音色 B.音調 C.響度 D.聲速
【解答】解:音色反映了聲音的品質和特色,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們能區分鳥鳴和蛙聲,這是因為鳥和蛙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故選:A。
7.(2023 平南縣四模)控制噪聲是城市環保主要項目之一,下列哪種措施不能減弱噪聲(  )
A.市區內禁止機動車鳴笛
B.在街道里安裝噪聲檢測儀
C.在汽車的排氣管上裝消聲器
D.在城市街道兩旁種草植樹
【解答】解:A、市區內禁止機動車鳴笛,是在噪聲的產生處減弱噪聲,故A不符合題意;
B、在街道里安裝噪聲檢測儀,只能監測噪聲的大小,不能減弱噪聲,故B符合題意;
C、在汽車的排氣管上裝消聲器可以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C不符合題意;
D、城市街道兩旁種草植樹可以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8.(2023 廣饒縣校級模擬)下列詩句中關于聲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調高
B.“怕得魚驚不應人”中怕魚驚是因為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
C.“聞其聲而知其人”是根據聲音的響度來判斷的
D.“夜半鐘聲到客船”中詩人聽到的鐘聲是空氣振動產生的
【解答】解:A、“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聲音響度大,故A錯誤;
B、“怕得魚驚不應人”說明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故B正確;
C、“聞其聲而知其人”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的,故C錯誤;
D、“夜半鐘聲到客船”中船上的客人聽到寒山寺的鐘聲,是鐘振動產生的,故D錯誤。
故選:B。
9.(2023 炎陵縣模擬)生活中有很多與聲音相關的成語,那么“聲如洪鐘”指的是聲音的(  )
A.音調高 B.音調低 C.音色好 D.響度大
【解答】解:聲音的特征有:音調、響度、音色;“聲如洪鐘”是指聲音的大小,即聲音的響度大,故D正確。
故選:D。
10.(2023 博山區三模)如圖所示,編鐘是我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樂器,敲擊編鐘能發出悅耳動聽的聲音。下列關于編鐘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敲擊大小不同的編鐘可以改變音調
B.編鐘的聲音傳播速度是3×108m/s
C.用不同力度敲擊編鐘可以改變音色
D.動聽的樂音是因為聲音傳遞能量
【解答】解:A、敲擊大小不同的編鐘,編鐘振動的頻率不同,可以改變音調,故A正確;
B、編鐘的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故B錯誤;
C、用不同力度敲擊編鐘可以改變響度,故C錯誤;
D、動聽的樂音是因為聲音傳遞信息,故D錯誤。
故選:A。
11.(2023 中山市三模)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是摩托車的消聲器,其作用是在接收處減弱噪聲
B.乙是手按在小提琴上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其目的是為了改變響度
C.圖丙中禁止鳴笛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D.圖丁中B超診斷儀是利用超聲波工作的
【解答】解:A、摩托車的消聲器,其作用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A錯誤;
B、小提琴是琴弦振動發出聲音的,當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琴弦振動的快慢會不一樣,所以聲音的音調就會發生變化,故B錯誤;
C、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C錯誤;
D、超聲波的穿透能力強,B超是利用超聲波工作的,故D正確。
故選:D。
12.(2023 冷水江市二模)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
B.吹笛子時,按住不同氣孔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音調
C.聲音在真空中的速度為3×108m/s
D.吉他彈奏出的優美旋律,對所有人都是樂音
【解答】解:A、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人聽到的頻率范圍是20~20000Hz,故A錯誤;
B、吹笛子時,按住不同氣孔改變了空氣柱的長度,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音調,故B正確;
C、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故C錯誤;
D、吉他彈奏出的優美旋律,如果影響了他人的休息或學習時,就屬于噪聲,故D錯誤。
故選:B。
13.(2023 東莞市一模)如圖,用小錘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音叉也發聲,乒乓球被彈起,該實驗現象能說明(  )
A.聲音的音調與振動頻率有關
B.聲音的響度跟振幅有關
C.聲音能傳遞能量
D.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比在氣體中快
【解答】解:用小錘敲擊右邊音叉,左邊音叉也發聲,乒乓球彈起,該實驗現象能說明聲波可以在空氣中傳播,聲波能傳遞能量,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14.(2023 萊陽市二模)關于聲現象知識的學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是敲擊音叉后,將音叉輕輕地接觸臉頰,這能探究聲音傳播的條件
B.圖乙是電影院墻壁的一部分,其中的小孔可以增強回聲
C.圖丙是示波器上某聲音的波形,從物理學角度看,它屬于樂音
D.圖丁是用超聲測位儀測量海的深度,這利用了聲可以傳遞能量
【解答】解:A、甲是敲擊音叉后,將音叉輕輕地接觸臉頰,這能探究聲音傳播的條件,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
B、圖乙是電影院墻壁的一部分,其中的小孔可以吸收部分聲波,減弱回聲,故B錯誤;
C、圖丙是示波器上某聲音的波形,從物理學角度看,是發聲體的無規則振動產生的,它屬于噪聲,故C錯誤;
D、圖丁是用超聲測位儀測量海的深度,這利用了聲可以傳遞信息,故D錯誤。
故選:A。
15.(2023 子洲縣校級模擬)2023年4月16日9時36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風云三號07星發射升空(如圖)。發射現場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聲音的強度達到了150分貝,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聲音的強度達到150分貝是指響度大
B.轟鳴聲不是振動產生的
C.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屬于超聲波
D.發射現場的噴水降噪系統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解答】解:A、運載火箭點火升空時的聲音達到150分貝,是指聲音的響度很大,故A正確;
B、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因此轟鳴聲也是物體振動產生的,故B錯誤;
C、人們能聽到轟鳴聲,說明不是超聲波,因為人不能聽到超聲波和次聲波,故C錯誤;
D、發射現場的噴水降噪系統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D錯誤。
故選:A。
二.實驗探究題(共2小題)
16.(2023 永善縣二模)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問題。
超聲波及其應用
人能夠聽到聲音的頻率范圍從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聲音叫次聲波,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超聲波。
超聲波具有許多奇異特性:①空化效應﹣﹣超聲波能在水中產生氣泡,氣泡爆破時釋放出高能量,產生強沖擊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斷沖擊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縫隙中的污垢迅速剝落,從而達到凈化物件表面的目的;②傳播特性﹣﹣它的波長短,在均勻介質中能夠定向直線傳播,根據這一特性可以進行超聲探傷、測厚、測距、醫學診斷等。
(1)超聲波的頻率范圍是   ;
(2)超聲波能夠清洗物件是因為聲波具有   ;
(3)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超聲波還應用在哪些領域   ;
(4)若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00m/s,利用回聲定位原理從海面豎直向海底發射超聲波,到接收回聲所用時間為4s,那么該處海洋的深度為   m。
【解答】解:
(1)人耳的聽覺范圍是在20Hz到20000Hz之間的聲音。超出這個范圍的聲音,人耳是聽不到的。所以人們把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做超聲波,把頻率低于20Hz的聲音叫做次聲波。
(2)超聲波能夠清洗物件是因為聲波具有能量的特性;
(3)利用超聲波的穿透能力和反射情況,可以制成超聲波探傷儀;超聲波的頻率較大,超聲波能傳遞能量。能把普通水“打碎”成直徑僅為幾微米的小水珠,制成“超聲波加濕器”;
(4)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00m/s,來回的時間是4s,
由v得,s=vt=1500m/s×4s=6000m,
故海洋的深度:
hs6000m=3000m。
答:(1)高于20000Hz;(2)能量;(3)超聲波探傷儀、超聲波加濕器等;(4)3000。
17.(2023 澧縣模擬)表中是某些介質的聲速。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斷聲速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關:聲速的大小跟    有關(答一種即可)。
(2)設海水溫度為25℃,在海面用超聲測位儀向海底垂直發射聲波,經過4s后收到回波,海水的深度是    m。
(3)如圖甲,用豎直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泡沫塑料球被彈起,該現象說明    。
(4)如圖乙,用小錘去敲打右邊的音叉,左邊的音叉也能發聲,并把泡沫塑料球彈起,該實驗能說明聲波可以傳遞    。
(5)如圖丙所示是把音叉發出的聲音輸入到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其中音調相同的是    ,響度相同的是   。(均填寫丙圖中的序號)
介質 v/(m s﹣1) 介質 v/(m s﹣1)
水(5℃) 1450 冰 3230
水(15℃) 1470 軟橡膠(常溫) 40至50
水(20℃) 1480 軟木 500
海水(25℃) 1531 鐵(棒) 5200
【解答】解:(1)觀察表中數據,可以發現:聲音在 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說明聲速大小和溫度有關。
(2)聲音在溫度為25℃的海水中的速度v=1531m/s,
聲音從海面到海底時間t4s=2s,
由v可得,海水深度為h=s=vt=1531m/s×2s=3062m。
(3)如圖甲,用豎直的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泡沫塑料球會被彈起,這個現象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4)如圖乙所示,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彈起,這個現象說明聲音能夠傳遞能量。
(5)從三幅圖可以看出,①②在相同時間內,振動的次數是相同的,因此它們的振動頻率是相同的,所以①和②的音調是相同的;
②③兩種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們的響度是相同的。
故答案為:(1)溫度;(2)3062m;(3)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4)能量;(5)①②;②③。
三.計算題(共3小題)
18.(2022 鼓樓區校級模擬)汽車以20m/s的速度勻速行駛,司機突然發現前方有緊急情況,經過0.5s(反應時間)后開始剎車,又經過4.5s滑行45.9m車停下。求:
(1)汽車在司機反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是多少?
(2)汽車在滑行時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汽車以20m/s勻速行駛中,在某處鳴笛,經3s聽到正前方回聲,聽到回聲時車到障礙物距離?
【解答】解:(1)汽車在司機反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s反=v反t反=20m/s×0.5s=10m;
(2)汽車在滑行時的平均速度為:
v滑10.2m/s=36.72km/h;
(3)3s內車行駛距離:
s車=v車t=20m/s×3s=60m,
3s內聲音傳播的路程:
s聲=v聲t=340m/s×3s=1020m,
聽到回聲時汽車距山的距離:
s(s聲﹣s車)(1020m﹣60m)=480m。
19.(2022 根河市校級模擬)一輛汽車朝山崖勻速行駛,停在離山崖s=680m處鳴笛,當司機剛好聽到回聲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求:
(1)聲音傳播的路程。
(2)聲音在這段路程中傳播所用的時間。
【解答】解:(1)聲音傳播的路程s聲=2s=2×680m=1360m;
(2)聲音傳播的速度v聲=340m/s,
由v可知,聲音在這段路程中傳播所用的時間:t4s。
20.(2021 大慶模擬)如圖所示,位置O處有一超聲波測量儀,可發出并接收超聲波脈沖信號。現有一汽車向O處行駛,已知圖中sA=370m、sB=310m分別是某時刻測量儀發出超聲波信號和測量儀檢
測到反射回來的信號時汽車距離測量儀的距離,若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m/s,求:
(1)汽車遇到超聲波時,汽車車頭距離A處多遠?
(2)汽車運動的速度是多少?
【解答】解:(1)已知圖中sA=370m、sB=310m,則sAB=sA﹣sB=370m﹣310m=60m,
聲波信號發出后向前傳播的同時,汽車勻速行駛,聲波遇到汽車被反射,此后聲波原路返回,聲波向外傳播和返回經過相同路程,用相同時間;因為汽車勻速行駛,所以在聲波向外傳播和向回反射的兩段時間內,汽車行駛相同距離,因此汽車遇到超聲波時車頭應該在AB的中點位置,
則汽車車頭距離A處為30m;
(2)由可知,超聲波經過的單趟路程為s1=310m340m,總路程為s=2s1=2×340m=680m,
由v可得時間,超聲波從發出到接收用時t2s。
超聲波從發出到接收用時2s,此過程汽車行駛sAB=60m,汽車的速度v汽車30m/s。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2 聲現象
知識點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一、聲音的產生
1.聲源:物理學中,把正在振動發聲的物體叫聲源。只有正在發聲的物體才能叫聲源。一個能夠發聲但沒有發聲的物體不能稱為聲源。
2.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3.探究聲音的產生
(1)輕壓喉部:輕捏喉部,然后說話或者唱歌,發聲時,手指感到喉嚨在振動;停止發聲,振動停止,聲帶(固體)振動發聲。
(2)撥動橡皮筋:用手撥動張緊的橡皮筋,然后再捏住橡皮筋:撥動橡皮筋時,橡皮筋發出“嗡嗡”聲,能看到橡皮筋在不停地振動;捏住橡皮筋時,橡皮筋不再振動,不再發聲,橡皮筋(固體)振動發聲。
(3)吹響笛子:笛子發聲時,把手放在笛孔處,能感覺到氣流的振動;停止吹氣,沒有振動的氣流,笛聲消失。空氣柱(氣體)振動發聲。
(4)用筷子攪動水(不要碰觸水盆):水發出“嘩嘩”的聲音;當水面平靜下來,水不再振動,不再發出聲音,水(液體)振動發聲。
(5)敲鼓:(1)敲鼓時,鼓面上紙屑的跳動;(2)敲鼓時,鼓面附近的蠟燭火焰晃動;說明鼓聲是鼓面振動產生的。
(6)敲擊音叉:敲擊音叉時,音叉附近的乒乓球跳開,說明音叉在振動。
(7)正在發聲的音箱:用手按住音箱的紙盆,感覺到紙盆在振動。
4.確定聲源:弦樂是琴弦的振動產生的;管樂是空氣柱的振動產生的;打擊樂是由被打擊樂器的振動產生的等。
二、聲音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必須借助于介質,或者說聲音必須在介質中傳播。聲音無法在真空中傳播。
2.聲波:聲音在介質中是以波的形式進行傳播的,我們把這種波叫做聲波。
3.探究聲音的傳播
(1)固體能夠傳聲:一個同學輕敲桌子的一端,另一個同學把耳朵貼在桌子的另一端的桌面上,能聽到清晰的敲桌子的聲音,聲音能在固體中傳播。
(2)液體能夠傳聲:輕敲水族館里的魚缸體,魚聽到敲擊聲后迅速跑開。魚能聽到敲擊聲才迅速跑開,液體能夠傳聲。
(3)氣體能夠傳聲:上課時,我們都能聽見老師的講課聲。我們通過空氣聽到了老師講課聲,空氣能傳播聲音。
(4)真空不能傳聲: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中,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注意聲音的變化,再向玻璃罩中逐漸充入空氣,注意聲音的變化。隨著空氣被抽出,聲音越來越小,最后聽不到聲音;再充入空氣,隨著空氣越來越多,聲音又越來越大,推理:真空不能傳聲。
4.聲速:聲波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叫聲速。聲速的大小與介質的種類、介質的溫度有關。
(1)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液體、氣體中的傳播速度關系為。
(2)聲速大小與介質、溫度有關,在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
5.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人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
6.人耳能區分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時,人耳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原聲和回聲(當聲速為340m/s時,障礙物距人耳至少為17m)。
7.回聲測距:當聲源靜止時,聲音從發出到碰到障礙物反射回聲源處所走過的距離,是聲源到障礙物距離的兩倍,即,其中t為從發聲到接收到回聲的時間,v聲為聲音的傳播速度。
8.回聲的防止:室內講話的回聲有時候會使人聽到多重聲音,產生重音,嚴重時會對人的聽覺系統造成傷害,所以要規避回聲帶來的不利影響。
知識點二:聲音的特性
一、音調
1.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
(1)頻率:物體每秒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用字母f表示。
(2)頻率的單位:赫茲,簡稱赫,用符號Hz表示。
2.音調與聲源振動頻率的關系:頻率決定聲音的音調的高低。頻率越高,音調越高,聲音聽起來越清脆;頻率越低,音調越低,聲音聽起來越低沉。
3.振動發聲的頻率:跟發聲體的形狀、尺寸、材料和松緊程度等有關。
(1)弦樂器的音調高低取決于弦的粗細、長短和松緊程度。一般來說,弦樂的弦越細、越短、越緊,其發聲時的音調越高。
(2)管樂音調的高低取決于發聲的空氣柱長短。一般來說,長空氣柱振動發聲的音調低,短空氣柱振動發聲的音調高。
(3)打擊樂以鼓為例,鼓皮繃得越緊,振動得越快,音調越高。
4.探究影響音調高低的因素
觀察鋼板尺的振動:將一把鋼板尺壓緊在桌面上,分別將鋼板尺的不同長度伸出桌面邊緣,用力波動鋼板尺伸出桌面的部分,使其振動發聲,聽聲音高低的變化,觀察鋼板尺振動快慢情況。
鋼板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越長,鋼尺振動得越慢,發聲的音調越低。因而可知,物體振動得快,發聲的音調就高;振動得慢,發聲的音調就低。
5.超聲波與次聲波
(1)人能感知的聲音頻率有一定的范圍。多數人能聽到的頻率范圍大約在20Hz—20000Hz之間。物理學中把人類能聽到的聲叫聲音
(2)把高于20000Hz的聲叫超聲波,把低于20Hz的聲叫次聲波。
(3)人和動物聽覺頻率范圍各不相同。
地震、海嘯、臺風、火山噴發等一般會伴有次聲波產生,很多動物都能聽到。
海豚、蝙蝠等能發出超聲波。
二、響度
1.響度:物理學中,聲音的強度(大小)叫響度。
2.振幅:物理學中用振幅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幅度。
(1)聲音的響度與發聲體振動的幅度有關。發聲體振動的幅度越大,產生聲音的響度大;發聲體振動的幅度越小,產生聲音的響度越小
(2)人聽到的聲音是否響亮,除了跟發聲體發聲時的振幅有關外,還跟人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3.減少聲音分散的方法
(1)將手做成喇叭狀或用喇叭形的傳聲筒喊話,可以減少聲音的分散,使處于喇叭前方的聽到的聲音更響亮,也可以使聲音傳播得更遠;
(2)利用管狀物(例如聽診器),也能減少聲音的分散,增強傳聲效果。
4.探究響度與哪些因素有關
把系好的乒乓球細線拴在鐵架臺上,用正在發聲的音叉輕觸乒乓球;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音叉,使音叉發出響度不同的聲音。
5.放大法:在上述實驗中,我們通過音叉彈開乒乓球的距離來間接反映音叉振動幅度的大小,這種方法叫放大法。放大法是轉換法的一種。
三、音色
1.音色:音色又叫音品,反映聲音的品質與特色。
2.影響音色的因素:音色與發聲體的材料、結構等因素有關,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不相同。
3.辨識聲源:(1)根據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樂器(發聲體)和不同人的聲音。(2)同一發聲體,如果其結構發生變化,音色也將發生變化。
知識點三:聲音的利用
一、聲音傳遞信息
1.回聲定位
(1)蝙蝠覓食:蝙蝠在飛行過程中,會發出超聲波,這些聲波遇到障礙物或昆蟲時會反射回來,根據回事到來的方位和時間,蝙蝠可以確定目標的位置;
(2)倒車雷達:利用超聲波探測汽車后方障礙物的距離,告知駕駛員周圍障礙物的情況;
(3)聲吶設備:利用聲波在水中的傳播和反射特性,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廣泛用于魚群探測、船舶導航和海底地質地貌的勘測等。
2.醫用B超
(1)醫生用B型超聲波診斷儀向病人體內發射超聲波,超聲波遇到組織的分界面(不同內臟器官的分界處、內臟與骨骼分界處以及異物與組織的交界處)時會發生反射,根據反射波滯后于發射波的時間,可以知道分界面在體內的深度等信息,并轉換成影像,幫助醫生判斷人體內的組織器官是否正常。
(2)次聲波武器:由于次聲波傳播的距離遠、穿透能力強,且較低頻率的次聲波達到一定強度時可以致人死亡,因而次聲波正越來越多地應用在軍事上。
二、聲音傳遞能量
1.將音箱對準火焰,播放音樂。觀察到火焰隨音樂“舞動”。這說明聲音能傳遞能量。
2.醫療:醫生利用超聲波碎石機去除病人體內的結石。
3.工業
(1)利用超聲波對鋼鐵、陶瓷、寶石、金剛石等堅硬物體進行鉆孔和切削加工;
(2)超聲波去污:利用超聲波使清洗液劇烈振動,把物體上的污垢清洗下來而不損壞被清洗的物體,可以用來清洗機器零件、精密儀器、醫療設備等;
(3)超聲波焊接:利用超聲波的熱效應,人們研制了超聲波焊接機,利用這種焊接機可以焊接塑料制品、縫制化纖紡織品等;
(4)超聲波除塵:單反相機中的超聲波濾鏡,安置在快門之后,能夠通過每秒萬次的高速振動,將吸附在感光器上的灰塵碎屑震落,達到除塵的目的;(5)日常生活:利用超聲波清洗牙齒、利用超聲波出去人體內結石等
知識點四:噪聲及其控制
1.樂音:人們把物體有規律的振動產生的、聽起來感覺非常舒服的聲音叫樂音。
2.噪聲
(1)從物理學角度:噪聲通常是指哪些難聽刺耳、令人厭煩的聲音,是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產生的。
(2)從環保的角度: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3.噪聲強弱的等級:人們以分貝為單位來表示屬于強弱的等級,分貝符號是dB。0dB是人們剛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聽覺下限。
4.噪聲的危害
(1)心里效應:使人煩躁、精力不集中,妨礙工作、學習和休息。
(2)生理效應:出現耳聾、頭疼、血壓升高、視覺模糊等癥狀,嚴重時會使人神志不清、休克甚至死亡。
(3)物理效應:高強度噪聲能損壞建筑物,并使一些儀表和設備不能正常工作。如超音速飛機的轟鳴聲、巨大的爆炸聲會將建筑物的玻璃震碎等。
5.控制噪聲
噪聲一些人們的身心健康,是當今社會的四大公害之一,因此控制噪聲非常重要。控制噪聲一般從防止噪聲的產生、阻斷噪聲的傳播、防止噪聲進入耳朵這三個方面著手。
考點一.聲音的產生
1.(2023 株洲)如圖為094型核潛艇,它是我國國防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時是通過聲吶系統發出的超聲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超聲波不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
B.超聲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C.感知附近海域情況是利用超聲波傳遞信息
D.潛艇上的艦員能夠聽見超聲波
考點二.聲音的傳播條件
2.(2023 十堰三模)流星落在地球上會產生巨大的聲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員就在附近也聽不到聲音,這是因為(  )
A.月球表面受到撞擊時不發聲
B.撞擊聲太小,人耳無法聽到
C.月球表面沒有空氣,聲音無法傳播
D.撞擊月球產生的是次聲波
考點三.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
3.(2023 大豐區校級模擬)甲同學將耳朵貼在一根長為10m的空鐵管一端,乙同學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鐵管,甲同學能聽到(空氣中聲速為340m/s,鐵中聲速為5200m/s)(  )
A.1次敲擊聲 B.2次敲擊聲 C.3次敲擊聲 D.4次敲擊聲
考點四.回聲測距離的應用
4.(2023 安徽)圖示為一種身高測量儀,其頂部的感應器豎直向下發射超聲波信號,經下方物體反射后返回,被感應器接收。某同學站上測高臺,感應器記錄信號從發射到接收所經歷的時間為5×10﹣3s。已知感應器距測高臺的高度為2.5m,空氣中的聲速取340m/s,則該同學的身高為(  )
A.1.70m B.1.65m C.0.85m D.0.80m
5.(2023 興慶區校級一模)利用超聲波可測海洋深度,已知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是1.5×103米/秒,若我國深海探測器某次下潛到水面下500米深處靜止時發出信號,靜待6秒鐘后收到海底反射回來的聲波,求:
(1)探測器此時到海底的距離是多少?
(2)若探測器平均下潛速度為2.5米/秒,從水面潛到海底需要多長時間?
6.(2023 汨羅市模擬)如圖,A是一輛裝有超聲測速裝置的警車,正勻速行駛在一平直的公路上執勤,某時刻向前方540m處一靜止在路邊的大卡車發射第一個超聲波信號時,經過3s接收到反射回來的信號。已知超聲波的傳播速度為340m/s。求:
(1)從警車發射到接收到信號聲波移動的距離;
(2)警車的速度;
(3)某時刻有一小車剛好超越警車,5s之后警車發出第二個信號,并在0.34s之后收到小車反射回來的信號,求小車的速度。(設警車和小汽車的速度都保持不變)
7.(2022 金安區校級模擬)長度為200m的火車在筆直的軌道上勻速行駛,在從山崖駛向大橋的過程中,如圖所示;火車頭距離橋頭200m處鳴笛,鳴笛10s后,火車頭到達橋頭,此時車頭的司機聽到來至山崖的回聲;聽到回聲30s后,車尾駛過橋尾。
(1)計算火車的速度;
(2)鳴笛時,火車車頭到山崖的距離。
考點五.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8.(2023 常州)正常灰鯨的發聲頻率范圍為15Hz~25Hz。生物學家發現變異灰鯨Alice,其發聲頻率為52Hz,導致正常灰鯨“聽不見”Alice的聲音,如圖所示為海豚的發聲頻率和聽覺頻率范圍,灰鯨與海豚同屬海洋哺乳動物。由此推理:正常灰鯨聽覺頻率范圍(黑色橫條)很可能是(  )
A.
B.
C.
D.
9.(2023 豐城市校級一模)小明等同學在“探究聲音是什么”的實驗中,將系在細線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當用小槌敲擊音叉時,在聽到聲音的同時,觀察到乒乓球 ,乒乓球在實驗中起到的作用是    。
(2)小明又去敲擊同一個音叉,并且在老師的幫助下通過示波器,在相同時間內截取敲擊時的二列聲波圖,如圖甲和乙,從圖中可以看出這兩次聲音的    (選填“響度”或“音調”)相同。
(3)細心的小明還發現老師桌上還有兩種同種材料制成的音叉,如圖丙和丁,敲擊后    (選填“丙”或“丁”)圖音叉振動的頻率更高。
(4)將一只正在發聲的鬧鐘放進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漸往外抽氣,
我們聽到鬧鐘聲越來越    (選填“強”或“弱”),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但現有的抽氣設備總是很難將玻璃罩內抽成真空狀態,即實驗無法達到絕對的真空。在這種情況下,你是怎樣得出這一結論的    。
A.通過日常生活經驗得出的
B.用實驗直接證實的
C.通過理論推導出來的
D.建立在實驗基礎上加科學的推理得出的
10.(2023 株洲二模)某研究小組利用一些長短、粗細、材料不同的琴弦,進行探究“音調和哪些因素有關”的活動。他們選用的琴弦長度、材料在圖(a)中已標出[其中琴弦的直徑(即粗細)關系:da=dc=dd<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緊程度一致。
(1)若他們想研究“音調的高低與琴弦長度的關系”應選擇琴弦    (填對應字母)。
(2)若選擇琴弦a和b,則是為了研究   。
(3)某同學選擇琴弦b和c研究“琴弦音調高低與材料的關系”是否可行?答:   ,原因是    。
(4)如圖(b)所示,是聲音輸入到示波器上時顯示振幅與時間關系的波形。其中聲音音調相同的圖是    ,響度相同的圖是    。
11.(2023 西青區校級模擬)在學習二胡演奏過程中,小雅發現琴弦發出的聲音音調高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他決定對此進行探究,經過和同學們討論提出了以下幾種猜想:
猜想一: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
猜想二: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
猜想三: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
編號 規格
材料 長度/cm 橫截面積/mm2
A 尼龍 80 1
B 尼龍 80 0.5
C 尼龍 55 1
D 鎳合金 ① 0.5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和同學們找到了表中所列4種規格的琴弦,進行實驗。
(1)為了驗證猜想一,應選編號    兩種序號的琴弦進行實驗。
(2)為了驗證猜想二,應選編號    兩種序號的琴弦進行實驗。
(3)在驗證猜想三時,小明發現粗心的同學沒有把表中的數據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數據是   。
(4)小雅在這個探究實驗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考點六.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12.(2023 蘭州)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是對琵琶聲的形象描述。下列對琵琶彈奏中涉及到的聲學知識描述不正確的是(  )
A.用力撥動琴弦,可以增大琴聲的響度
B.琴聲的音調越高,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越快
C.琴聲引起了詩人的共鳴,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D.琴聲通過空氣傳入詩人的耳朵
考點七.音色
13.(2023 德宏州模擬)如圖所示是某款智能音箱,其智能語音控制系統可通過網絡讓用戶以語音對話的交互方式點播歌曲、了解天氣等,也可以對智能家居設備進行控制,比如打開窗簾、設置空調溫度等。關于智能音箱,以下說法中錯誤的是(  )
A.音箱發出的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大約340m/s
B.音箱靠揚聲器紙盆的振動發出聲音
C.當接收“大點兒聲”的指令后,紙盤振動加快
D.播放音樂時,人們能分辨出不同樂器的聲音,依據的是聲音的音色
考點八.音調、響度、與音色的區分
14.(2023 陜西)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它不僅文字優美,還蘊含著許多物理知識。下列詩句中有關聲現象的分析正確的是(  )
A.“轉軸撥弦兩三聲”中的聲音是由空氣振動產生的
B.“忽聞岸上踏歌聲”中聽到的歌聲是通過空氣傳播的
C.“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聲音的音調高
D.“夜半鐘聲到客船”中的鐘聲是根據響度辨別的
考點九.聲與信息
15.(2023 婁底)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人送餐成為時尚。如圖所示,機器人可以靈活地避開障礙物是通過體內的雷達發射  ,然后接收障礙物的反射波,確定障礙物的位置。客人可以通過語言來操控機器人,說明聲可以傳遞  。
考點十.聲音的等級和噪聲的危害
16.(2023 隨州)如圖是生活中的兩個情境,圖1是居民小區噪聲監測器,顯示環境噪聲為55.5分貝。圖2是鋼琴調音師正在用手機上的一個調音軟件播放音叉256、512、1024、2048(Hz)的標準音來校準琴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人們以分貝為單位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
B.分貝是音調的單位
C.2048Hz的音屬于次聲波
D.256Hz的音和2048Hz的音比較,256Hz的聲音音調更高
考點十一.防治噪聲的途徑
17.(2023 煙臺)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造福人類,也可能帶來不利影響。生產和生活中產生的噪聲會影響人們的生活,但有些情況下我們也可以利用噪聲。下列現象屬于利用噪聲的是(  )
A.摩托車安裝消聲器
B.有的道路旁設置隔聲板
C.工廠工人戴著防噪聲耳罩
D.飛行員根據發動機轟鳴聲判斷其運轉情況
18.(2023 南海區校級三模)關于如圖所示的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中,早期的機械唱片上有一圈圈溝槽,唱針劃過溝槽時振動發出聲音
B.圖乙中,用等大的力依次敲擊裝水的玻璃瓶,能發出的聲音的響度不同
C.圖丙中,紡織工人工作時佩戴耳罩,是為了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D.圖丁中,汽車用倒車雷達可探測到障礙物,說明超聲波能傳遞能量
19.(2023 海滄區模擬)如圖是某主動降噪耳機的消音原理圖。該耳機能根據噪聲情況產生相應的反噪聲聲波,使合成后的噪聲大大降低。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該耳機在聲源處降噪
B.該耳機在聲音傳播過程中降噪
C.該耳機通過改變噪聲的響度實現降噪
D.該耳機通過改變噪聲的音調實現降噪
20.(2023 遼寧)2023年5月28日,如圖所示的國產大飛機C919首次執飛,此次航班從上海起飛,在首都機場平穩降落。中國大飛機飛出安全、更飛出志氣和希望。乘客聽到的轟鳴聲是
發動機    產生的,為了安靜地休息,乘客帶上了耳罩,這是在   減弱噪聲。周圍觀看的人們聽到飛機的聲音是由  傳過來的。
一.選擇題(共15小題)
1.(2023 新寧縣模擬)成語是漢語的精髓,濃縮了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精華,它言簡意賅,以簡馭繁,以極少的文字傳達豐富的內涵,成為漢語言文化中的一道亮麗風景。成語“引吭高歌”和“低聲細語”中的“高”和“低”是指聲音特性中的(  )
A.速度 B.音調 C.響度 D.音色
2.(2023 寬城區校級一模)古詩《春夜洛城聞笛》中有“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詩人辨別出是玉笛的聲音,是依據聲音的(  )
A.音調 B.響度 C.頻率 D.音色
3.(2023 曲阜市一模)古詩詞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很多詩句里蘊含著物理聲學知識。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鐘聲”是由空氣傳播到“客船”的
B.“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靠音色判斷出演奏的樂器是“玉笛”
C.“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夜歸人”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D.“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高聲語”是指聲音的音調高
4.(2023 天河區校級模擬)鋸琴,也稱為“樂鋸”,即用鋸子演奏音樂,其結構如圖甲所示。演奏時,觸動鋸身寬度越寬,發出聲音的音調越低,如圖乙,與觸動B點相比,觸動A點時(  )
A.發聲時每秒振動的次數多
B.發聲時動幅度小
C.發出的聲音頻率低
D.發出的聲音響度大
5.(2023 廣水市模擬)如圖所示,是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時期的編鐘,距今2400余年,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編鐘。迄今為止,人們用這套編鐘還能演奏古今樂曲,且音域寬廣、音色優美。這里的“音域寬廣”指的是(  )
A.響度大 B.響度變化范圍大
C.音調高 D.音調變化范圍大
6.(2023 香洲區二模)珠海是第一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初夏時節,鳥鳴悠揚,蛙聲一片,能分辨鳥鳴和蛙聲主要是依據聲音的(  )
A.音色 B.音調 C.響度 D.聲速
7.(2023 平南縣四模)控制噪聲是城市環保主要項目之一,下列哪種措施不能減弱噪聲(  )
A.市區內禁止機動車鳴笛
B.在街道里安裝噪聲檢測儀
C.在汽車的排氣管上裝消聲器
D.在城市街道兩旁種草植樹
8.(2023 廣饒縣校級模擬)下列詩句中關于聲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調高
B.“怕得魚驚不應人”中怕魚驚是因為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
C.“聞其聲而知其人”是根據聲音的響度來判斷的
D.“夜半鐘聲到客船”中詩人聽到的鐘聲是空氣振動產生的
9.(2023 炎陵縣模擬)生活中有很多與聲音相關的成語,那么“聲如洪鐘”指的是聲音的(  )
A.音調高 B.音調低 C.音色好 D.響度大
10.(2023 博山區三模)如圖所示,編鐘是我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樂器,敲擊編鐘能發出悅耳動聽的聲音。下列關于編鐘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敲擊大小不同的編鐘可以改變音調
B.編鐘的聲音傳播速度是3×108m/s
C.用不同力度敲擊編鐘可以改變音色
D.動聽的樂音是因為聲音傳遞能量
11.(2023 中山市三模)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是摩托車的消聲器,其作用是在接收處減弱噪聲
B.乙是手按在小提琴上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其目的是為了改變響度
C.圖丙中禁止鳴笛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D.圖丁中B超診斷儀是利用超聲波工作的
12.(2023 冷水江市二模)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
B.吹笛子時,按住不同氣孔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音調
C.聲音在真空中的速度為3×108m/s
D.吉他彈奏出的優美旋律,對所有人都是樂音
13.(2023 東莞市一模)如圖,用小錘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音叉也發聲,乒乓球被彈起,該實驗現象能說明(  )
A.聲音的音調與振動頻率有關
B.聲音的響度跟振幅有關
C.聲音能傳遞能量
D.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比在氣體中快
14.(2023 萊陽市二模)關于聲現象知識的學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是敲擊音叉后,將音叉輕輕地接觸臉頰,這能探究聲音傳播的條件
B.圖乙是電影院墻壁的一部分,其中的小孔可以增強回聲
C.圖丙是示波器上某聲音的波形,從物理學角度看,它屬于樂音
D.圖丁是用超聲測位儀測量海的深度,這利用了聲可以傳遞能量
15.(2023 子洲縣校級模擬)2023年4月16日9時36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風云三號07星發射升空(如圖)。發射現場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聲音的強度達到了150分貝,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聲音的強度達到150分貝是指響度大
B.轟鳴聲不是振動產生的
C.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屬于超聲波
D.發射現場的噴水降噪系統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二.實驗探究題(共2小題)
16.(2023 永善縣二模)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問題。
超聲波及其應用
人能夠聽到聲音的頻率范圍從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聲音叫次聲波,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超聲波。
超聲波具有許多奇異特性:①空化效應﹣﹣超聲波能在水中產生氣泡,氣泡爆破時釋放出高能量,產生強沖擊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斷沖擊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縫隙中的污垢迅速剝落,從而達到凈化物件表面的目的;②傳播特性﹣﹣它的波長短,在均勻介質中能夠定向直線傳播,根據這一特性可以進行超聲探傷、測厚、測距、醫學診斷等。
(1)超聲波的頻率范圍是   ;
(2)超聲波能夠清洗物件是因為聲波具有   ;
(3)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超聲波還應用在哪些領域   ;
(4)若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00m/s,利用回聲定位原理從海面豎直向海底發射超聲波,到接收回聲所用時間為4s,那么該處海洋的深度為   m。
17.(2023 澧縣模擬)表中是某些介質的聲速。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斷聲速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關:聲速的大小跟    有關(答一種即可)。
(2)設海水溫度為25℃,在海面用超聲測位儀向海底垂直發射聲波,經過4s后收到回波,海水的深度是    m。
(3)如圖甲,用豎直懸掛的泡沫塑料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泡沫塑料球被彈起,該現象說明    。
(4)如圖乙,用小錘去敲打右邊的音叉,左邊的音叉也能發聲,并把泡沫塑料球彈起,該實驗能說明聲波可以傳遞    。
(5)如圖丙所示是把音叉發出的聲音輸入到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其中音調相同的是    ,響度相同的是   。(均填寫丙圖中的序號)
介質 v/(m s﹣1) 介質 v/(m s﹣1)
水(5℃) 1450 冰 3230
水(15℃) 1470 軟橡膠(常溫) 40至50
水(20℃) 1480 軟木 500
海水(25℃) 1531 鐵(棒) 5200
三.計算題(共3小題)
18.(2022 鼓樓區校級模擬)汽車以20m/s的速度勻速行駛,司機突然發現前方有緊急情況,經過0.5s(反應時間)后開始剎車,又經過4.5s滑行45.9m車停下。求:
(1)汽車在司機反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是多少?
(2)汽車在滑行時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汽車以20m/s勻速行駛中,在某處鳴笛,經3s聽到正前方回聲,聽到回聲時車到障礙物距離?
19.(2022 根河市校級模擬)一輛汽車朝山崖勻速行駛,停在離山崖s=680m處鳴笛,當司機剛好聽到回聲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求:
(1)聲音傳播的路程。
(2)聲音在這段路程中傳播所用的時間。
20.(2021 大慶模擬)如圖所示,位置O處有一超聲波測量儀,可發出并接收超聲波脈沖信號。現有一汽車向O處行駛,已知圖中sA=370m、sB=310m分別是某時刻測量儀發出超聲波信號和測量儀檢
測到反射回來的信號時汽車距離測量儀的距離,若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m/s,求:
(1)汽車遇到超聲波時,汽車車頭距離A處多遠?
(2)汽車運動的速度是多少?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贺兰县| 慈溪市| 麟游县| 保康县| 莫力| 北海市| 东辽县| 宝丰县| 海晏县| 杭锦后旗| 敦化市| 万载县| 泊头市| 湾仔区| 桦川县| 江津市| 磐安县| 县级市| 康乐县| 瑞安市| 三明市| 龙山县| 金堂县| 文山县| 富锦市| 康保县| 昔阳县| 塔城市| 甘肃省| 新野县| 邹平县| 临猗县| 屏山县| 吴川市| 综艺| 宜兴市| 台前县| 丹巴县| 洛浦县| 贵南县| 广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