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藝體生歷史第五單元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學習目標】認識列強侵華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概述晚清時期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事跡,理解其性質和意義;認識社會各階級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時空坐標】【知識問答】戊戌變法運動發(fā)生的背景有哪些?戊戌變法的性質是什么?如何認識戊戌變法運動的時代特點?如何評價義和團運動的“扶清滅洋”的口號?《辛丑條約》是怎樣體現(xiàn)列強侵略特點的?簡述我國在近代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重點點撥】多種史學范式分析近代前期的列強侵華戰(zhàn)爭的影響:①從革命史學范式看:西方列強的侵略,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社會性質、社會矛盾以及革命的任務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進入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史觀關鍵詞:革命、侵略、反抗等)②從現(xiàn)代化史學范式看: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自然經(jīng)濟的解體以及中國近代工業(yè)的誕生,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現(xiàn)代化史觀關鍵詞:工業(yè)化,市場化;民主化,法制化;科學化,理性化等)③從文明史學范式看:加速了中國由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文明向近代工業(yè)文明的過渡。(文明史觀關鍵詞: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農(nóng)業(yè)文明,工業(yè)文明;傳承、交流、融合等)④從社會史學范式看:在思想觀念、禮儀交往、生活習俗等方面都發(fā)生重大變化,產(chǎn)生出相應的社會問題。(社會史觀關鍵詞: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社會生活、生活環(huán)境等)⑤從全球史學范式看:使中國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球史觀關鍵詞:各地區(qū)交往;世界市場;全球化等)【體系架構】【課堂探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如圖為清末兒童讀物《啟蒙畫報》創(chuàng)刊號(1902年6月23日)刊發(fā)的《小英雄歌》。提取材料信息,對畫報塑造的“小英雄”形象加以闡釋。【高考體驗】1.(2022·遼寧高考·7)戊戌變法期間,德國獲悉《京師大學堂章程》中有聘任英文教習12人、德文教習1人的計劃后,德國公使照會總理衙門,稱這將會“損害中國的獨立并使個別國家施加占優(yōu)勢的和不合理的影響”,要求增加德文教習名額。這一要求的實質是為了( )A.緩和德英關系 B.推廣德語教育C.維護中國權益 D.爭取在華利益2.(2022·全國乙卷·28)維新變法期間,湖南巡撫陳寶箴推行變法改革,但在上《請厘正學術造就人才折》中稱“康有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書……其徒和之,持之愈堅,失之愈遠,囂然自命,號為‘康學’,而民權平等之說熾矣”,并奏請銷毀《孔子改制考》。這種主張( )A.推動了新舊勢力的合流 B.試圖突破“中體西用”束縛C.有助于減少變法的阻力 D.意在徹底否定變法理論基礎3.(2022.6·浙江高考·10)赫胥黎晚年出版的文集,其中第九卷是《進化論與倫理學及其他論文》。嚴復翻譯的《天演論》節(jié)選自第九卷,在譯文后面他添加了大量案語,表達自己的維新立場。1898年,《天演論》出版,產(chǎn)生巨大影響。該書對當時中國社會的意義在于( )A.睜眼看世界 B.宣傳民主共和 C.思想啟蒙 D.托古改制4.(2022·全國甲卷·29)“百日維新前”,梁啟超任教于湖南時務學堂,“所言皆當時一派之民權論”,又竊印《明夷待訪錄》《揚州十日記》等禁書,“加以案語,秘密分布,傳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眾”,于是“湖南新舊派大哄”。這反映出,當時( )A.革命已成為主要思潮 B.維新派變法策略未能統(tǒng)一C.變法思想的根本轉變 D.維新派側重動員民眾變法5.(2021·江蘇高考·7) 清末某報發(fā)表的《論體育》一文提出:“體育者,智育、德育之基礎也。今之國勢者,定一國之盛衰,不定于版圖之大小與人口之多寡,而定于國民身體之強弱。”這表明,當時國人( )A.已認識到落后根源 B.重體輕文蔚然成風C.救亡自強愿望迫切 D.呼吁實施分科教育6.(2021·福建高考·7)1898年夏,吳汝綸為嚴復的譯著《天演論》作序,稱譽該書“與晚周諸子相上下”,但又擔心難以引起“以時文、公牘、說部為學”的一般士子的關注。據(jù)此可推知當時( )A.維新運動的社會基礎較為薄弱 B.新舊知識分子陣營分明C.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尚未彰顯 D.科舉制度改革勢在必行7.(2021·全國乙卷·28)1898年,某書商慨嘆廢八股將使自己損失慘重,后來發(fā)現(xiàn)“經(jīng)學書猶有人買”,其損失并不如以前估計之大,而該書商對新學書籍的投資不久又面臨虧損。這可以反映出該時期( )A.儒學地位顛覆 B.列強侵略加劇C.政局變化迅速 D.西學深入民心8.(2020.7·江蘇高考·8)光緒帝之死,歷來眾說紛紜。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光緒生前診病的脈案非常詳細,從中可以斷定光緒因病死亡。又據(jù)《清宮檔案揭秘》記載,1980年通過化驗光緒的頸椎和頭發(fā),發(fā)現(xiàn)無中毒現(xiàn)象。現(xiàn)在高科技手段則檢測出光緒體內(nèi)有砷中毒現(xiàn)象。據(jù)此可以得出( )A.原始檔案比研究文獻更接近歷史事實B.歷史研究可以通過多種手段探尋真相C.通過文獻記錄最終能夠還原歷史真相D.綜合多種歷史記錄即可確認客觀事實參考答案【課堂探究】清末,民族危機(救亡圖存),清末新政,西學東漸。“德”,忠孝報國等;“智”:學習西方技術,博古通今、中西貫通,歷史學習等;“體”:雄健尚武等。時代的產(chǎn)物,具有新舊雜陳、中西結合的特點。【詳解】根據(jù)材料中的內(nèi)容,可從背景角度作答:清末,民族危機(救亡圖存),清末新政,西學東漸。也可從特點角度作答:即“德”,忠孝報國等;“智”:學習西方技術,博古通今、中西貫通,歷史學習等;“體”:雄健尚武等。還可以從評價角度作答,可得出時代的產(chǎn)物,具有新舊雜陳、中西結合的特點【高考體驗】1.【答案】D【解析】京師大學堂的英文教習和德文教習數(shù)量涉及英國和德國在中國力量體現(xiàn)、文化影響和軟實力滲透問題,德國認為德文教習少而要求增加,固然是為了加大德國在中國的影響力,為其在華利益服務,所以答案選D項。材料反映的是英德在華的爭奪,故排除A項;推廣德語最多也只是表象不是實質目的,故排除B項;從列強對華政策實質來說,在C.D之間比較不可能選C項。2.【答案】C【解析】據(jù)材料“湖南巡撫陳寶箴推行變法改革……康有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書……其徒和之,持之愈堅,失之愈遠,囂然自命,號為‘康學’,而民權平等之說熾矣”可知,湖南巡撫陳寶箴推行變法改革,但認為康有為所著《孔子改制考》內(nèi)容較為激進,容易激化矛盾,奏請銷毀《孔子改制考》一書,以平息爭論,進而保證維新變法的實施,其舉動有助于減少變法的阻力,故選C項;據(jù)所學,陳寶箴的主張,只是為了平息維新派和保守派之間的爭論,沒有消除雙方的矛盾,不可能推動新舊勢力的合流,排除A項;據(jù)所學,“中體西用”思想,主張以中國倫常經(jīng)史之學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術為應用,主要是洋務派的思想主張,而陳寶箴雖反對民權平等,但變法也在學習西方的制度,已然突破了“中體西用”束縛,排除B項;據(jù)材料“湖南巡撫陳寶箴推行變法改革”可知,陳寶箴認同康有為的變法思想,也支持變法行為,只是不贊同民權平等說法,也沒有否定變法理論基礎的意圖,且“徹底”一詞過于絕對,排除D項。3.【答案】C【解析】據(jù)材料“添加了大量案語,表達自己的維新立場”“產(chǎn)生巨大影響”可知,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嚴復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當時產(chǎn)生了振聾發(fā)聵的影響,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故選C項;林則徐、魏源、徐繼畬是近代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排除A項;嚴復是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主張君主立憲,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宣傳民主共和,排除B項;康有為《孔子改制考》打著孔子的旗號宣揚維新變法理論,排除D項。4.【答案】B【解析】由材料“所言皆當時一派之民權論”、“加以案語,秘密分布,傳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眾”可知梁啟超在宣傳西方民權學說的同時,還印刷黃宗羲等早期啟蒙家的著作進行宣傳,說明維新派并未形成統(tǒng)一的思想與策略,故選B項;“百日維新前”維新派的主張是主流思想,排除A項;“根本”表述過于絕對,排除C項;維新派并未發(fā)動民眾,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是變法失敗的重要原因,排除D項。5.【答案】C【解析】由材料“體育者,智育、德育之基礎也”、“不定于版圖之大小與人口之多寡,而定于國民身體之強弱”可知清末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國人認識到發(fā)展體育教育,強化身體素質的重要性,反映出救亡自強的愿望,故選C項;清末民眾并未認識到中國落后的根源,排除A項;材料只提及對于體育教育的重視,并未提及文化教育,不能得出此結論,排除B項;分科教育是將學科內(nèi)容分為不同的教學科目,材料內(nèi)容與分科教育無關,排除D項。6.【答案】A【解析】據(jù)材料“擔心難以引起……士子的關注”可知維新運動的社會基礎較為薄弱,故選A項;材料中未提及新舊知識的分子的區(qū)別,排除B項;鴉片戰(zhàn)爭后進入民主革命時期,救亡圖存成為時代主題,排除C項;材料主旨是改革思想的傳播,未提及科舉制度,排除D項。7.【答案】C【解析】書商慨嘆廢八股將使自己損失慘重是因為1898年的戊戌變法中有廢除八股取士的主張,對新學書籍的投資不久又面臨虧損則是由于很快戊戌變法就失敗了,所以該書商的對書籍銷量的預判跟當時政局變化太快有關,故選C項;儒學地位遭到顛覆性打擊最早是在新文化運動時期,與題干所述時間不符,排除A項;列強侵略從1895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開始就不斷加劇,據(jù)此沒法解釋該書商所面臨的困境,排除B項;西學深入民心無法說明“對新學書籍的投資不久又面臨虧損”,排除D項。8.【答案】B【解析】歷史檔案斷定光緒因病死亡,研究文獻說明光緒毫無中毒現(xiàn)象,高科技手段則檢測出光緒體內(nèi)有砷中毒現(xiàn)象,說明歷史研究可以通過多種手段探尋真相,故選B項;“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光緒生前診病的脈案非常詳細,從中可以斷定光緒因病死亡”,“現(xiàn)在高科技手段則檢測出光緒體內(nèi)有砷中毒現(xiàn)象”,說明原始檔案也不一定更接近歷史事實,排除A項;文獻記錄說明光緒毫無中毒現(xiàn)象,高科技手段則檢測出光緒體內(nèi)有砷中毒現(xiàn)象,說明文獻記錄不一定能夠還原歷史真相,排除C項;“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光緒生前診病的脈案非常詳細,從中可以斷定光緒因病死亡。又據(jù)《清宮檔案揭秘》記載,1980年通過化驗光緒的頸椎和頭發(fā),發(fā)現(xiàn)無中毒現(xiàn)象”,“現(xiàn)在高科技手段則檢測出光緒體內(nèi)有砷中毒現(xiàn)象”說明綜合多種歷史記錄雨不一定能確認客觀事實,排除D項。【課后作業(yè)】課時質量評價第11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