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青島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土壤與巖石期末知識強化手冊知識點思維導圖1溫馨提示:圖片放大更清晰!溫馨提示:圖片放大更清晰!溫馨提示:圖片放大更清晰!溫馨提示:圖片放大更清晰!溫馨提示:圖片放大更清晰!知識點2第9課 土壤的成分1.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氣、水、腐殖質等成分。花瓣落入土中,會變成腐殖質。2.把土壤放在手中捻一捻,感覺有點濕,說明土壤中含有水。腐殖質主要是動植物殘體腐爛后變成的。把土塊放進水中,發現有氣泡冒出,說明土壤中含有空氣。3.把土塊放進水中,發現有氣泡冒出,說明土壤中含有空氣。4.研究土壤的成分實驗實驗步驟:1).把土壤放進盛有水的燒杯里,觀察出現什么現象。2).把土壤放進盛有水的燒杯里,盡量攪拌,然后靜置。觀察出現什么現象。3).用滴管取上層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將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燈上加熱,觀察現象。4).把土壤放在鐵盤里用火燒,有什么現象發生?聞一聞,有什么氣味?實驗現象及結論:1).把土壤放進盛有水的燒杯里,會發現有氣泡冒出,說明土壤里含有空氣。2).把土壤放進盛有水的燒杯里,盡量攪拌,然后靜置,會發現土壤分層沉降,下層是粗粒的沙,上層是很細的黏土。這說明土壤中含有顆粒較大的沙和很細的黏土。3).燒干后,發現玻璃片上就會有一些臟的痕跡,說明土壤中含有溶解于水的物質,如鹽類。4).把土壤放在鐵盤里用火燒,現象:冒煙,有氣味,燒過后顏色變淺了,說明土壤中含有能夠燃燒的腐殖質。第10課、土壤的種類1.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類:含沙多的是沙質土,含沙少的是黏質土,含沙適中的是壤土。這三類土壤的滲水能力不同。2.不同土壤的滲水能力不同,透氣性也不一樣。3.在做土壤的滲水性實驗時,只有土壤是不一樣的,其他條件都相同,這樣的實驗屬于對比實驗。對比實驗:只有一個條件不同,其余條件都相同。4.我國土壤分布面積較廣的有東北地區的黑土,華北地區的褐土,南方地區的紅壤,西北內陸地區的荒漠土,青藏高原上的冰沼土。黑土有深厚的黑色腐殖質層,厚度有的竟達1米。5.比較不同土壤的滲水性實驗實驗步驟:1).把三個同樣大小的去底塑料瓶用紗布扎好口,倒放在鐵架臺上,并分別加入同樣多的沙質土、壤土、黏質土。2).同時倒入同樣多的水。觀察滲水的情況。實驗結論:沙質土滲水快,保水性能差壤土滲水適中,保水性能適中黏質土滲水慢,保水性能好。第11課、保護土壤1.土壤為農作物提供了養分水分。2.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3.在水土流失實驗中,實驗現象:有草覆蓋的土壤流下來的水清,少。無草覆蓋的流下來的水多,渾濁。植物可以保護土壤不被水沖走,能涵養水分,防止水土流失。4.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的資源。5.植物能夠保護土壤不被水沖走。過度砍伐樹木,使得植物數目減少,土壤失去了植物的保護,容易被雨水沖走。6.如何保護土壤:植樹造林, 撿拾地膜,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等。7.模擬水土流失實驗實驗步驟:1).兩塊木板,上面鋪著同樣厚的土,一塊沒有植物,一塊長有青草,把兩塊木板傾斜相同的角度。2).同時用噴壺澆同樣多的水。用燒杯把流下的水收集起來。3).觀察現象。實驗現象:有草覆蓋的木板上流下來的水比較少,而且比較清無草覆蓋的木板上流下來的水比較多,而且比較渾濁。實驗結論:水、土、植物是互相依存的,植物可以保護土不被水沖走,同時也使水不致流失,有了土和水植物才能生存。沒有植物的保護,土容易被水沖走,同時也使水流失;沒有了土和水,植物也不能生存。第12課、認識巖石1.觀察巖石的特征,需要在巖石的新斷面上觀察。用放大鏡進行觀察。2.測試巖石硬度可以用手指甲,小刀,在新斷面上刻劃。3.巖石的特點是常見的多呈黑色、深灰色、褐紅色、灰綠色,光澤較暗,很硬。4.常見的巖石有花崗巖,大理巖和砂巖等。5.觀察巖石特點實驗實驗步驟:1).打開巖石標本實驗盒或拿出自己采集的不同種類的巖石。2).借助放大鏡觀察每塊巖石的顏色是怎樣的?用手摸摸每塊巖石,是光滑的還是粗糙的?觀察它是粗顆粒還是細顆粒?用手指甲、小刀刻劃巖石,測試其硬度。實驗現象及結論:不同巖石的硬度不同。用手指甲劃后留有劃痕的巖石較軟;用小刀劃后留有劃痕的巖石很硬;用小刀劃后也沒有留下劃痕的巖石硬度非常大。第13課、礦物和礦產1.石英、長石、云母、白云石等都是礦物。2.巖石是由礦物組成的。3.有開采價值的礦物、巖石等稱為礦產。4.保護礦產資源,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5.鐵礦石常用于飛機輪船的制造。磷礦石常用于肥料,火柴的制造。6.石英一般用于光學儀器,石英鐘等產品零件的制造,還可以用來制造精密儀器的軸承、研磨材料或陶瓷等。謝 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