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棠湖名校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考文綜政治試題(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棠湖名校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考文綜政治試題(解析版)

資源簡介

2024屆高三第一次聯考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在答題卡上將自己的姓名、座位號和考籍號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填寫清楚,考生考試條形碼由監考老師粘貼在答題卡上的“貼條形碼區”。
2.選擇題使用2B鉛筆填涂在答題卡上對應題目標號的位置上,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填涂其他答案;非選擇題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的對應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答題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上、試卷上答題無效。
3.考試結束后由監考老師將答題卡收回。
一、選擇題:本題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克利夫蘭市位于伊利湖南岸,1830年連接伊利湖和俄亥俄河的運河通航,1851年鐵路建成通車,使克利夫蘭成為五大湖區的貨物轉運中心,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規模迅速擴大。20世紀50年代之后,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該市人口密度發生顯著變化。圖示意1950~1990年克利夫蘭市中心向城市邊緣人口密度分布變化。完成下面小題。
1. 早期克利夫蘭市城市規模迅速擴大,主要是因為( )
A. 地理位置優越 B. 氣候條件適宜
C. 淡水資源充足 D. 農業基礎較好
2. 1950~1990年期間,克利夫蘭( )
A 中心商務區人口密度持續增大 B. 人口密度極值區向中心商務區靠近
C. 市區與外緣人口密度差異減小 D. 城市邊緣地區人口密度持續降低
3. 導致1950~1990年克利夫蘭人口密度變化的原因可能有( )
①交通運輸方式多樣便捷②市區環境質量改善③市區產業振興計劃實施④郊區用地成本較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額敏河發源于塔爾巴哈臺山,縱貫塔額盆地中部,匯聚周圍群山中的無數山溪泉流,造就了北疆一方富饒綠洲。額敏河許多支流流不到干流就悄然消失在大地上,然后在低海拔地區重新冒出再奔向額敏河,干流下游地下水補給量大。特定時節,深入額敏河流域深山的人能看到氣勢磅礴的瀑布,雖身處西北邊陲但仍能看到“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奇景。圖為額敏河水系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4. 塔額盆地地處亞歐大陸腹地,氣候卻異常濕潤。其水汽來源及水汽輸送的主要方式是( )
A. 太平洋、東南季風 B. 北冰洋、極地東風
C. 印度洋、西南季風 D. 大西洋、盛行西風
5. 額敏河很多支流悄然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A 流域蒸發旺盛 B. 上游水庫截流
C. 區域斷層發育 D. 大量引水灌溉
6. 深入深山的人所看到的氣勢磅礴的瀑布,最可能出現在(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受青藏高原擠壓抬升和河流下切作用共同影響,云貴高原北部某河流兩側從早到晚形成T4、T3、T2和T1四個階梯狀地貌(如圖),各階地上均覆蓋著礫石或礫泥質沉積物。完成下面小題。
7. 若僅考慮地殼運動,該區域地殼抬升作用最顯著的時間段是( )
A. T4形成后—T3形成時期 B. T3形成后—T2形成時期
C. T2形成后—T1形成時期 D. T1形成后—至今
8. T2階地上覆蓋沉積物差異明顯,可推測T2階地形成期間河流流速( )
A. 先慢后快 B. 先快后慢 C. 速度穩定 D. 無法推斷
近地面大氣臭氧濃度與氮氧化物、碳氫化物含量,氣溫以及紫外線強度呈正相關,與空氣濕度呈負相關。研究發現,我國北方某城市臭氧濃度受海陸風影響顯著。圖示意該市春季有無海陸風影響的兩天中臭氧濃度日變化及海陸風影響當日風向和風速變化。完成下面小題。
9. 據海陸風影響當日風向和風速變化信息,可推測( )
A. 海洋位于城市東南方向 B. 海風風力較陸風風力弱
C. 13時前后海風轉為陸風 D. 20時前后陸風轉為海風
10. 海陸風對該城市臭氧濃度影響顯著的主要原因是受( )
A. 陸風影響,污染物難擴散 B. 海風影響,污染物回流多
C. 陸風影響,空氣濕度較小 D. 海風影響,氣溫相對偏高
11. 與晴天比較,陰天臭氧濃度( )
①峰值時間提前②峰值時間滯后③峰值更高④峰值更低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二、非選擇題:共160分。第36~42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43~47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作答。
(一)必考題:共135分。
12.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蔓越莓樹原產北美地區,為多年生低矮灌木,喜冷涼氣候,酸性泥炭型土壤最適宜其生長。蔓越莓果實為高檔保健型水果,收獲時先引水灌田使蔓越莓浮在水面,再用機械收獲。
我國對蔓越莓果實需求大,主要依賴進口。2014年黑龍江撫遠市H公司從北美成功引種蔓越莓,目前種植面積已達4200多畝。該公司計劃在撫遠市打造種植、倉儲、深加工一體化產業鏈,規劃種植規模達萬畝,期望將撫遠市建設成為“蔓越莓之都”。為打破國外對蔓越莓種子壟斷,該公司大力推進“種子革新計劃”。2022年6月,該公司“太空育種”項目的5萬多粒蔓越莓種子搭載“神州14號”飛船進入空間站。圖示意黑龍江撫遠市及周邊地形。
(1)分析黑龍江撫遠市H公司成功引種蔓越莓的有利自然條件。
(2)分析撫遠市打造“蔓越莓之都”的有利條件。
(3)簡述該公司推進太空育種項目對蔓越莓種植產業發展的影響。
(4)分析氣候變暖對撫遠市蔓越莓生長的不利影響。
13.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丹地貌是干旱地區的河湖相沉積巖層出露地表后,受定向風或流水差異侵蝕形成的土墩和溝槽組合的風蝕地貌。
柴達木盆地西北部的臺吉乃爾湖區分布著多個湖泊,湖區分布有多處獨特的水上雅丹地貌景觀。因入湖河流頻繁改道和湖泊面積變化等影響,其水上雅丹地貌分布范圍和位置常發生變化。為開發鹽礦資源,2010年以來當地在湖區筑起了兩道長水壩,切斷了其他湖泊與鴨湖的聯系,并大量抽取地下鹵水資源。圖左示意臺吉乃爾湖區主要水域,圖右示意臺吉乃爾湖區水上雅丹地貌形成過程。
(1)據圖文材料,描述臺吉乃爾湖區水上雅丹地貌景觀的自然形成過程。
(2)分析臺吉乃爾湖區水上雅丹地貌分布范圍和位置經常變化的原因。
(3)說明建壩采鹽對臺吉乃爾湖區水文環境的影響。
(4)研究發現近來鴨湖中的一些水上雅丹地貌景觀已經消失。專家推測鴨湖水上雅丹地貌景觀最終可能大面積消失。說明專家推測的依據。
(二)選考題:共25分。請考生從2道地理題、3道歷史題中每科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每科所做第一題計分。
14. [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
江西喀斯特溶洞群眾多,雖與云貴地區比較體量不大,但個性分明。幕阜山與九嶺山地區是江西溶洞群集中分布區,部分溶洞中保存著豐富的古文化遺跡和名人題刻,每當炎炎夏日,人們紛紛來這里納涼休閑。圖示意江西省主要溶洞分布。
與云貴高原地區相比,說明幕阜山與九嶺山地區溶洞景觀對游客任有較強吸引力原因。
15. [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
舟山群島是我國最大的群島,雖有千余條河流,但水資源短缺。為緩解水資源緊張局面,海島先民只能“上天入地”找淡水:利用島上水井、水庫、雨水收集等方式基本實現淡水自給自足。舟山群島的嵊泗列島成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后,每天進島游客幾萬人,淡水資源需求量激增,用傳統方法顯然無法解決,更不能以海島節水習俗約束外來游客。2024屆高三第一次聯考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在答題卡上將自己的姓名、座位號和考籍號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填寫清楚,考生考試條形碼由監考老師粘貼在答題卡上的“貼條形碼區”。
2.選擇題使用2B鉛筆填涂在答題卡上對應題目標號的位置上,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填涂其他答案;非選擇題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的對應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答題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上、試卷上答題無效。
3.考試結束后由監考老師將答題卡收回。
一、選擇題:本題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克利夫蘭市位于伊利湖南岸,1830年連接伊利湖和俄亥俄河的運河通航,1851年鐵路建成通車,使克利夫蘭成為五大湖區的貨物轉運中心,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規模迅速擴大。20世紀50年代之后,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該市人口密度發生顯著變化。圖示意1950~1990年克利夫蘭市中心向城市邊緣人口密度分布變化。完成下面小題。
1. 早期克利夫蘭市城市規模迅速擴大,主要是因為( )
A. 地理位置優越 B. 氣候條件適宜
C 淡水資源充足 D. 農業基礎較好
2. 1950~1990年期間,克利夫蘭( )
A. 中心商務區人口密度持續增大 B. 人口密度極值區向中心商務區靠近
C. 市區與外緣人口密度差異減小 D. 城市邊緣地區人口密度持續降低
3. 導致1950~1990年克利夫蘭人口密度變化的原因可能有( )
①交通運輸方式多樣便捷②市區環境質量改善③市區產業振興計劃實施④郊區用地成本較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1. A 2. C 3. C
【解析】
【1題詳解】
由材料可知,克利夫蘭市位于伊利湖南岸,1830年連接伊利湖和俄亥俄河的運河通航,1851年鐵路建成通車,使克利夫蘭市成為五大湖區的貨物運轉中心。早期克利夫蘭市城市規模迅速擴大是由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展帶來等的人口遷入,A正確,B、C、D錯誤。故選A。
【2題詳解】
據圖可知,克利夫蘭市人口密度最大值分布位置逐漸往外遷移,且曲線越來越平緩,市區與外緣人口密度差異減小,C正確;從圖中信息看,人口密度最大值從市中心向外移,中心商務區人口密度持續變小,人口密度極值區向城市外緣靠近A、B錯誤;1950~1990年期間城市邊緣地區人口密度有波動但波動幅度很小,D錯誤。故選C。
【3題詳解】
由上題可知,克利夫蘭市人口密度最大值分布位置逐漸往外遷移,且曲線越來越平緩,市區與外緣人口密度差異減小。該變化是因為城市交通(特別是軌道交通)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和出行時間,使得中心商務區對住宅區的限制作用逐漸減弱,①正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通常情況下,城市總體的地租水平是普遍提高的,中心商務區的地租應該是最高的,而郊區用地成本較低,④正確;二戰以后西方國家普遍重視城市中心區和近中心區的再城市化和環境質量的改善,改善了居住環境,但因為高速交通的發展,人們為了獲得更大的居住空間和更好的居住環境,高收入者的住宅往往能夠遠離市中心城市面積在逐漸的擴大,因此造成了城市主城區整體人口密度的降低,②錯誤;城市中心區主要以第三產業為主,產業振興也僅僅是第三產業內部的升級,其變化對人口密度的變化影響不大,③錯誤。C正確,A、B、D錯誤。故選C。
【點睛】城市形成的區位 1、自然因素是基礎條件,包含氣候、地形、水源等,其中,河流因具有供水和運輸、防御功能,成為很多城市的選址地。 2、社會因素,包含經濟因素 (城市化、工業化、交通運輸、經濟發展等) 、行政因素、旅游因素、科技因素等。
額敏河發源于塔爾巴哈臺山,縱貫塔額盆地中部,匯聚周圍群山中的無數山溪泉流,造就了北疆一方富饒綠洲。額敏河許多支流流不到干流就悄然消失在大地上,然后在低海拔地區重新冒出再奔向額敏河,干流下游地下水補給量大。特定時節,深入額敏河流域深山的人能看到氣勢磅礴的瀑布,雖身處西北邊陲但仍能看到“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奇景。圖為額敏河水系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4. 塔額盆地地處亞歐大陸腹地,氣候卻異常濕潤。其水汽來源及水汽輸送的主要方式是( )
A. 太平洋、東南季風 B. 北冰洋、極地東風
C. 印度洋、西南季風 D. 大西洋、盛行西風
5. 額敏河很多支流悄然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A. 流域蒸發旺盛 B. 上游水庫截流
C. 區域斷層發育 D. 大量引水灌溉
6. 深入深山的人所看到的氣勢磅礴的瀑布,最可能出現在(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4. D 5. C 6. B
【解析】
【4題詳解】
結合材料可知,該地位于我國北疆地區,且整個地形開口朝西。中亞地區的水汽主要來自大西洋,部分來自北冰洋,來自大西洋的水汽主要由中緯西風帶來,來自北冰洋的水汽較少,來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難受到地形阻擋以到達。D正確,A、B、C錯誤。故選D。
【5題詳解】
據材料可知,額敏河很多支流悄然消失,但是在低海拔地區重新冒出。說明該地區區域斷層發育,地表水沿著裂隙下滲,形成地下徑流,到低海拔地區重新冒出,C正確;地下徑流受蒸發影響較小,A錯誤;上游水庫截流、大量引水灌溉到下游水量應該會減少,與材料矛盾,B、D錯誤。故選C。
【6題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北地區河流主要以冰川融水為主。夏季溫度高,融水量大。所以深入深山的人所看到的氣勢磅礴的瀑布應該在夏季,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睛】河流補給有雨水補給、冰川融水、積雪融水、湖泊水、沼澤水和地下水補給等多種形式。
受青藏高原擠壓抬升和河流下切作用共同影響,云貴高原北部某河流兩側從早到晚形成T4、T3、T2和T1四個階梯狀地貌(如圖),各階地上均覆蓋著礫石或礫泥質沉積物。完成下面小題。
7. 若僅考慮地殼運動,該區域地殼抬升作用最顯著的時間段是( )
A. T4形成后—T3形成時期 B. T3形成后—T2形成時期
C. T2形成后—T1形成時期 D. T1形成后—至今
8. T2階地上覆蓋的沉積物差異明顯,可推測T2階地形成期間河流流速( )
A. 先慢后快 B. 先快后慢 C. 速度穩定 D. 無法推斷
【答案】7. A 8. B
【解析】
【7題詳解】
由圖示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河流階地主要是在地殼垂直運動影響下,由河流下切侵蝕作用形成的。在每一級河流階地的形成時期,地殼處于相對穩定狀態。從圖中看,該河谷有多級河流階地,說明地殼發生過多次上升運動,每一級河流地形成時,地殼處于相對穩定狀態,沒有發生上升運動,而在下級河流階地形成時,地殼會產生強烈的上升運動,因此地殼經歷了間歇性抬升運動,兩級河階相對高差越大,說明抬升運動越顯著。A正確,B、C、D錯誤。故選A。
【8題詳解】
沉積物顆粒的大小與流速關系密切。一般來說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積物顆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積物顆粒細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邊流速小(特別是凸岸),岸邊的沉積物顆粒較中心的小。在時間上,洪水期間因流速大,沉積的物質顆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積的物質顆粒細小。T2階地上覆蓋的沉積物下層為礫石層顆粒較大,上層為礫泥質層,顆粒較小,T2階地形成期間河流流速為先快后慢。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睛】河流下切侵蝕,原來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階梯狀分布在河谷谷坡上,這種地形稱為河流階地。階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殼垂直升降運動的影響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蝕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內外部動力地質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有幾級階地,就有過幾次運動;階地位置,級別越高,形成時代越老。
近地面大氣臭氧濃度與氮氧化物、碳氫化物含量,氣溫以及紫外線強度呈正相關,與空氣濕度呈負相關。研究發現,我國北方某城市臭氧濃度受海陸風影響顯著。圖示意該市春季有無海陸風影響的兩天中臭氧濃度日變化及海陸風影響當日風向和風速變化。完成下面小題。
9. 據海陸風影響當日風向和風速變化信息,可推測( )
A. 海洋位于城市東南方向 B. 海風風力較陸風風力弱
C. 13時前后海風轉為陸風 D. 20時前后陸風轉為海風
10. 海陸風對該城市臭氧濃度影響顯著的主要原因是受( )
A. 陸風影響,污染物難擴散 B. 海風影響,污染物回流多
C. 陸風影響,空氣濕度較小 D. 海風影響,氣溫相對偏高
11. 與晴天比較,陰天臭氧濃度( )
①峰值時間提前②峰值時間滯后③峰值更高④峰值更低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9. A 10. B 11. D
【解析】
【9題詳解】
據圖中信息可知,該地午后出現海風;圖例中有顯示風速和風向的箭頭,據此推斷午后出現海風的風向為東南風,說明海洋位于城市東南方向,A正確;陸風出現在中午之前,海風出現在中午之后,對比風向和風力的箭頭顯示,海風風力較陸風強,B錯誤;根據圖中風向和風力的箭頭可知,13時前后陸風轉為海風,CD錯誤。故選A項。
【10題詳解】
據圖片可知,中午之前為陸風。當有陸風影響時,污染物含量較低,說明陸風影響使污染物容易擴散,A錯誤;午后出現海風,將海洋上空的污染物帶到城市上空,污染物回流,使污染物含量較高,B正確;據材料知,近地面大氣臭氧濃度與空氣濕度呈負相關;陸風影響時,臭氧的濃度較低,但空氣濕度較大,C錯誤;氣溫偏高,不是影響該城市臭氧濃度高低的主要原因,D錯誤。故選B。
【11題詳解】
陰天時,由于海洋和陸地之間的溫度差異減小,陸風轉為海風的時間滯后,說明陰天臭氧濃度的峰值時間滯后,②正確,①錯誤;陰天時,海風比較弱,污染物回流較少,導致臭氧濃度的峰值更低,③錯誤,④正確。綜上,D項正確,排除ABC項。故選D項。
【點睛】海陸風是出現于近海和海岸地區、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風。海陸風在近地面有兩個局地環流組分,即晝間由海洋吹向陸地的海風和夜間由陸地吹向海洋的陸風。 這種規律的風循環,是由于海陸的熱容量不同造成的。陸地比熱小,白天增溫快,夜間冷卻也快;而海洋的比熱大,在一天之內溫度不會明顯的變化。于是白天,陸地空氣上升,變成低壓區,較冷和較重的空氣從海洋流入陸地,形成海風;到了夜間,陸地冷卻得快,變成高壓區,而海洋空氣增溫上升,陸地吹來較冷較重的空氣,形成陸風。這樣晝夜循環就形成了海陸風。
二、非選擇題:共160分。第36~42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43~47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作答。
(一)必考題:共135分。
12.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蔓越莓樹原產北美地區,為多年生低矮灌木,喜冷涼氣候,酸性泥炭型土壤最適宜其生長。蔓越莓果實為高檔保健型水果,收獲時先引水灌田使蔓越莓浮在水面,再用機械收獲。
我國對蔓越莓果實需求大,主要依賴進口。2014年黑龍江撫遠市H公司從北美成功引種蔓越莓,目前種植面積已達4200多畝。該公司計劃在撫遠市打造種植、倉儲、深加工一體化產業鏈,規劃種植規模達萬畝,期望將撫遠市建設成為“蔓越莓之都”。為打破國外對蔓越莓種子壟斷,該公司大力推進“種子革新計劃”。2022年6月,該公司“太空育種”項目的5萬多粒蔓越莓種子搭載“神州14號”飛船進入空間站。圖示意黑龍江撫遠市及周邊地形。
(1)分析黑龍江撫遠市H公司成功引種蔓越莓的有利自然條件。
(2)分析撫遠市打造“蔓越莓之都”的有利條件。
(3)簡述該公司推進太空育種項目對蔓越莓種植產業發展的影響。
(4)分析氣候變暖對撫遠市蔓越莓生長的不利影響。
【答案】12. 冬季氣溫低,能滿足蔓越莓生長對低溫的要求;夏季光照時間長,利于提高品質。地形平坦開闊,方便引水,利于機械化操作。河流流經,水源充足。黑土廣布,呈酸性,利于蔓越莓生長。
13. 自然條件優越,符合蔓越莓生長習性。國內市場廣闊。種植面積大,可規模化經營。
14. 太空育種項目可以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形成品牌效應, 提升撫遠市蔓越莓的產量,提高撫遠市蔓越莓的品質 ,擴大我國蔓越莓種植面積。
15.
春季開花時間提前,秋季著色時間推遲,擾亂正常生長節律,生長過程 (早春晚秋) 易遭受霜凍威脅,產量減少、品質下降。
【解析】
【分析】本大題以撫遠蔓越莓種植材料設置試題,涉及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描述和闡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能力,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素養
【小問1詳解】
由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撫遠地區緯度較高,冬季氣溫低,能滿足蔓越莓生長對低溫的要求;夏季光照時間長,利于提高品質。該地海拔低,以平原為主,地形平坦開闊,河流流經,方便引水,機械化生產。東北地區黑土廣布,而黑土又呈酸性,利于蔓越莓的生長。
【小問2詳解】
結合上題可知撫遠氣候等自然條件利于蔓越莓生長,結合材料可知,目前國內蔓越莓主要依靠進口,說明國內市場廣闊,種植面積達4200多畝體現了種植規模大,可以規模化經營,提高收益
【小問3詳解】
由于蔓越莓原產于北美,即使在撫遠市種植,可種子依舊是出自北美,為了使蔓越莓原種不受國外控制,成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種,撫遠的蔓越莓太空育種項目搭載神舟14號飛船進入了中國太空空間站,一款擁有著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蔓越莓種子誕生,形成自己的品牌;撫遠的蔓越莓太空育種項目搭載神舟14號飛船進入了中國太空空間站后經過改良能提升蔓越莓的產量、提高蔓越莓的品質、從而擴大蔓越莓種植面積是。
【小問4詳解】
由于氣候變暖,溫度升高,春季開花時間會提前,秋季著色時間推遲,生長期發生變化,擾亂正常的生長節律,生長過程 (早春晚秋) 易遭受霜凍威脅,從而使產量減少、品質下降。
13.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丹地貌是干旱地區的河湖相沉積巖層出露地表后,受定向風或流水差異侵蝕形成的土墩和溝槽組合的風蝕地貌。
柴達木盆地西北部的臺吉乃爾湖區分布著多個湖泊,湖區分布有多處獨特的水上雅丹地貌景觀。因入湖河流頻繁改道和湖泊面積變化等影響,其水上雅丹地貌分布范圍和位置常發生變化。為開發鹽礦資源,2010年以來當地在湖區筑起了兩道長水壩,切斷了其他湖泊與鴨湖的聯系,并大量抽取地下鹵水資源。圖左示意臺吉乃爾湖區主要水域,圖右示意臺吉乃爾湖區水上雅丹地貌形成過程。
(1)據圖文材料,描述臺吉乃爾湖區水上雅丹地貌景觀的自然形成過程。
(2)分析臺吉乃爾湖區水上雅丹地貌分布范圍和位置經常變化的原因。
(3)說明建壩采鹽對臺吉乃爾湖區水文環境的影響。
(4)研究發現近來鴨湖中的一些水上雅丹地貌景觀已經消失。專家推測鴨湖水上雅丹地貌景觀最終可能大面積消失。說明專家推測的依據。
【答案】13. 地質時期臺吉乃爾湖區曾為湖泊環境,大量泥沙沉積形成深厚的古湖沉積地層;隨著湖盆不斷收縮趨于干涸,古湖中沉積地層暴露于地表;在風力和流水侵蝕下,古湖沉積地層不斷被剝蝕,形成壟槽相間的雅丹地貌;近代以來,湖區氣候轉向暖濕,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湖泊面積增加且水位上漲,周圍部分雅丹浸泡于水中,形成水上雅丹。
14. 下游湖區洼地較平坦,蒸發量大,水位較淺;高山冰雪融水使入湖水量季節不均;氣候異常,降水的年際變化大,影響湖泊補給;下游湖區季節及年際變化較大,周圍河道被湖水反復淹沒,易發生游移。
15. 修建攔水壩,阻止河水流入東、西臺吉乃爾湖,使鴨湖等水量大增,面積擴大;長期抽取地下鹵水,導致地下水位下降。
16. 湖面水位上升,逐漸淹沒低矮的雅丹;水上雅丹底部長時間受水浸泡,巖層軟化,容易坍塌;巖層裂隙中水體凍融作用,導致巖層破碎;湖面波浪的侵蝕作用,加劇雅丹坍塌。
【解析】
【分析】本題以臺吉乃爾湖區主要水域分布圖、臺吉乃爾湖區水上雅丹地貌形成過程示意圖為材料,設置四道試題,涉及雅丹地貌的形成過程、湖泊水文特征的變化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的圖文信息獲取能力、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學生的綜合思維、區域認知等學科素養。
【小問1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雅丹地貌形成分為三個階段,根據圖示信息進行分析即可。首先是地質時期臺吉乃爾湖區曾為湖泊環境,古湖不斷接受沉積物沉積,形成沉積巖層;之后由于青藏高原隆起,使得當地氣候變得干旱,古湖泊不斷萎縮,第一階段的沉積巖層出露地表,部分隆起區開始發育雅丹。隨著干旱加劇,湖泊逐漸干涸,湖泊沉積物在風力侵蝕為主的外力作用下,形成壟槽相間的雅丹地貌;由材料可知,近代以來,隨著柴達木盆地的氣候趨于暖濕,冰雪融水增多,湖泊面積增加且水位上漲,古湖沉積地層形成的雅丹被湖水浸泡,形成水上雅丹。
【小問2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湖泊位于河流下游地帶,地勢低平,加上沙漠地區氣溫較高,導致蒸發量大,水位較淺;該地以高山冰雪融水補給為主,受氣溫季節變化大的影響,該地融水季節差異大,降水的年際變化大,導致湖水補給量差異大;受該地區冰雪融水、降水季節變化大的影響,周圍河道被湖水反復淹沒,易發生游移,故水上雅丹分布范圍與位置飄忽不定。
小問3詳解】
根據圖示信息可知,鴨湖地處東臺吉乃爾湖與西臺吉乃爾湖之間,由于東西攔水壩的建設,從而減少了河流水向東西臺吉乃爾湖注入的水量,導致鴨湖等地區水量大增,面積擴大,水位急劇上漲,淹沒了沿岸原有的陸上雅丹地貌,從而形成大面積的水上雅丹;建壩采鹽長期抽取地下鹵水,導致地下水位下降,湖泊水位下降。
【小問4詳解】
由材料可知,該水上雅丹所在巖層為比較松軟的湖泊沉積泥沙,膠結程度差,底部常年浸泡在水中,雅丹底部巖層易變軟;雅丹底部松軟巖層在湖水長期浸泡侵蝕和湖面波浪的侵蝕作用下,逐漸被掏空,導致重力坍塌,水上雅丹出現衰亡;當地為我國西北地區,氣溫年較差與日較差均較大,巖石裂隙中水的不斷凍融,加速雅丹底部巖層的侵蝕過程,導致巖層破碎,進而被掏空而坍塌;氣溫高,冰川融水多時湖面水位上升,會逐漸淹沒低矮的雅丹,因此水上雅丹逐漸衰亡。
(二)選考題:共25分。請考生從2道地理題、3道歷史題中每科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每科所做第一題計分。
14. [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
江西喀斯特溶洞群眾多,雖與云貴地區比較體量不大,但個性分明。幕阜山與九嶺山地區是江西溶洞群集中分布區,部分溶洞中保存著豐富的古文化遺跡和名人題刻,每當炎炎夏日,人們紛紛來這里納涼休閑。圖示意江西省主要溶洞分布。
與云貴高原地區相比,說明幕阜山與九嶺山地區溶洞景觀對游客任有較強吸引力的原因。
【答案】旅游資源品位高;類型多樣,組合好;距離消費市場近;交通便利。
【解析】
【分析】本題以江西省主要溶洞分布圖為材料設置試題,主要涉及喀斯特地貌、旅游價值等相關知識,主要考查學生獲取圖文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詳解】由材料可知,阜山與九嶺山地區溶洞景觀與云貴高原地區相比個性分明,且是江西省溶洞群集中分布區,說明旅游資源品位高,對游客任有較強吸引力;阜山與九嶺山地區部分溶洞中保留著豐富的古文化遺跡和名人題刻,類型多樣,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組合好,對游客任有較強吸引力;由圖可看出,阜山與九嶺山地區溶洞景觀區距省會南昌市和經濟發達的廣東省較近,人們消費水平高、旅游意愿強;幕阜山與九嶺山地區溶洞景觀區相對于地形崎嶇的云貴高原地區來說,交通較為便利,利于游客的到達,地區接待能力較強。
15. [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
舟山群島是我國最大的群島,雖有千余條河流,但水資源短缺。為緩解水資源緊張局面,海島先民只能“上天入地”找淡水:利用島上水井、水庫、雨水收集等方式基本實現淡水自給自足。舟山群島的嵊泗列島成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后,每天進島游客幾萬人,淡水資源需求量激增,用傳統方法顯然無法解決,更不能以海島節水習俗約束外來游客。
說明舟山群島淡水資源短缺的原因,列舉目前嵊泗列島解決淡水資源短缺的措施。
【答案】原因:陸地狹小,丘陵集水面積小;山低源短,水資源全靠降水補給;島上主要靠水庫、水井蓄水;農田灌溉。
措施:跨流域調水(引大陸水);海水淡化;開發利用海底淡水。
【解析】
【分析】本大題舟山群島淡水資源短缺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海島淡水資源短缺的原因、解決淡水資源短缺的措施等相關知識,主要考查學生獲取圖文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河县| 贡觉县| 勃利县| 清水河县| 西城区| 七台河市| 灵石县| 涿州市| 大荔县| 独山县| 平和县| 泾源县| 桂林市| 乐东| 民乐县| 崇仁县| 聂荣县| 靖边县| 朝阳区| 苏尼特右旗| 十堰市| 白银市| 台中市| 察隅县| 梁平县| 合川市| 垦利县| 辛集市| 榆林市| 浮梁县| 任丘市| 三亚市| 蛟河市| 桂平市| 大城县| 诸暨市| 原平市| 怀柔区| 格尔木市| 渭南市| 清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