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5張PPT)土壤的組成和形狀周老師第四章 土壤土壤的組成水分25%空氣25%腐殖質12%礦物質38%(作用:植物根呼吸氧氣的來源)(作用:植物生長必要的條件)(作用:提供養料)(作用:固定植物根系,為植物生長提供養分)(約占固體質量的95%)(約占固體質量的5%)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體積比)動物植物微生物鼠類、蚯蚓、螞蟻······苔蘚類、藻類、蕨類······真菌、細菌固態液態氣態氧氣、氮氣、二氧化碳、水蒸氣巖石風化而成,影響土壤結構的最重要因素動物的排泄物、動植物死亡后的殘體、人工施用的有機肥探究:土壤中有哪些非生命物質?猜想:有機物空氣水分無機鹽你能用什么方法證明土壤中含有以上物質 實驗1:把一些土壤放入盛水的燒杯中,是否有氣泡出現?土壤中有空氣現象:有氣泡冒出結論:現象:加熱后,試管壁上出現水珠土壤中含有水分實驗2:把一些土壤放入試管中加熱,出現了什么現象?結論:現象:能聞到焦味結論:土壤中含有 (有機物)腐殖質實驗3:把一些泥土放在鐵絲網上直接灼燒,并聞一聞。實驗4:1.將土壤溶于水2.經過過濾得到澄清的土壤浸出液3.再將土壤浸出液進行蒸發結晶。溶液蒸發后,蒸發皿中有小顆粒的固體物質析出土壤中含有礦物質(無機鹽)現象:結論:實驗結論:土壤是由氣態(空氣)、液態(水)和固態(礦物質和腐殖質)物質組成的。由礦物質和腐殖質組成的固體土粒是土壤的主體。礦物質是土壤的主要組成物質,由巖石風化而成。土壤是由粗細不同的土粒混合形成的。黏粒<0.001mm粉粒0.001~0.005mm砂粒0.05~1.00mm土粒粒經大小示意圖土壤質地 砂土 壤土 黏土砂粒>50%粘粒<30%砂粒<50%粘粒<30%粘粒>30%土壤礦物質中,各種粗細不同的土粒混合在一起,表現出土壤的粗細狀況稱為土壤質地。礦物質顆粒的多少是影響土壤結構的最重要因素。土壤名稱 土壤的質地砂土 砂粒較多。土壤顆粒較粗。較疏松通氣性好,透水性強,不易粘結。黏土 粘粒較多。土壤顆粒較細。通氣通水差,保水保肥能力強。壤土 砂粒、粘粒比例適中。土壤質地較均勻。通水通氣,保水保肥性較強。1、巖石開始風化。2、巖石進一步風化,最低等生物出現。3、形成原始土壤,有地衣、苔蘚出現。4、出現森林和草原,土壤最終形成漫長的土壤形成過程:結論:土壤是經過漫長的巖石風化和生物積累過程才逐漸形成的。土壤結構1.不成團粒結構。有塊狀、片狀和柱狀結構體,有的“一盤散沙”,有的“鐵板一塊”,缺乏腐殖質。2.團粒結構。土壤膠結成團塊,形狀似立方體或球形,團粒狀結構體是調節土壤肥力的基礎,它通氣保水性能好,腐殖質豐富,土壤肥沃。肥沃的土壤肥沃的土壤具有供應和協調植物生長、發育所需的水分、養分、空氣和熱量的能力。農業土壤除了受自然因素影響外,還會受到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例如:耕作、施肥、灌溉、排水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