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單元 測量2023-2024學年二年級數學上冊期末專項復習知識點01:教室有多長1、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用統一的標準去量,這樣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教室的長度。(1)用尺子量,大約有50把尺子長。用書量,大約有40本書長。用腳量,由于人的腳大小不一樣,不同的人量會得出不同的結果。(2)觀察發現: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雖然量的物品長度相同,但會得出不一樣的結果。只有用相同的物品作標準,量相同長度的物體才會得出相同的結果。知識點02:課桌有多長1、認識厘米和用尺子量。(1)在厘米尺上,每相鄰兩個刻度之間是1厘米。(2)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物體的另一端,另一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也可以用物體兩端所對刻度的差表示物體的長度。2、測量線的長度。畫線時,先用筆在尺子的0刻度畫一個點,再看畫幾厘米長的線,就在尺子的刻度幾上再畫一個點,最后把這兩個點用線連起來。知識點03:1米有多長1、認識米及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米和厘米都是長度單位,l米=100厘米。量較長的物體或距離時,應該用米尺量,用米作單位。2、估計和測量物體的長度。當用米作單位測量時,量幾次后剩下的長度不夠1米時,就改為用厘米作單位,量出的長度是幾米幾厘米。1、學會用不同的方法測量物體的長度。2、認識厘米這個長度單位,對1厘米所表示的長度有一定的概念,學會用尺子測量物體的長。3、認識米這個長度單位,對米所表示的長度有一定的概念,掌握米和厘米之間的轉換關系。4、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去描述物體的長度。1、無論用哪種測量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測量時都要一個緊挨著一個擺放。2、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時,物體的一端要與尺子的刻度0對齊,而不是與尺子的一端對齊。3、如果物體的一端沒有對準0刻度,而是對準一個整刻度,那么物體的長度就是兩刻度之差。4、米和厘米都是長度單位,1米里面有100個1厘米。5、身高可以用米做單位,也可以用厘米做單位,用米做單位時,前面的數一般在2以內;用厘米做單位時,前面的數一般是幾十以上,200以內。知識點01:統一單位的必要性1.量物體的長度時,一般要把( )對準物體的左端。A.0刻度 B.尺子最左端 C.1刻度2.給下列測量步驟排序( )。①數一數一共有幾拃②一拃接一拃(每一拃的指尖緊緊相連)③在相連處畫線做記號④從桌角開始A.④②③① B.②③④① C.①②③④3.量學校操場有多長,下面哪種“身體尺”最合適?( )A.庹 B.拃 C.步4.用下面的方式表示課桌的長,各有多少?5.看一看,填一填。鉛筆有( )個那么長。圓珠筆有( )個那么長。排筆有( )個那么長。6.誰說得對?請在括號里畫“√”,并寫出理由。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識點02:厘米和米1.2本數學書摞起來的厚度大約是( )厘米。A.1 B.10 C.1002.下面測量方法正確的是( )。A. B.C.3.一根繩子長1米,用去25厘米后,還剩( )厘米。A.24 B.75 C.264.量一量,蝸牛要爬( )厘米才能吃到菜葉,螞蟻要爬( )厘米才能吃到面包。5.一位家長帶3個小朋友到公園游玩,他們買門票分別應付多少元?將表格補充完整。身高 應付的錢/元小明 1米34厘米 ( )小紅 1米10厘米 ( )小東 1米21厘米 ( )家長 1米71厘米 ( )6.如圖, 笑笑用這把尺子測量了自己的橡皮,長是5厘米,她是從( )厘米量到( )厘米的。7.橋洞高4米,船高3米20厘米,船能順利通過橋洞嗎?8.小明用一把20厘米長的尺子量物體。(1)量課桌的寬,量了2次后,還有5厘米沒有量,課桌寬多少厘米?(2)量課桌的高,量第3次時,尺子長出5厘米,課桌高多少厘米?一、選擇題1.小明的鉛筆長7厘米,下面( )圖是小明的鉛筆。A.B.C.2.一張桌子的高度大約是( )厘米。A.8 B.45 C.1003.下面物體中,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是( )。A.文具盒 B.《新華字典》 C.語文書4.螞蟻和蝸牛比賽爬行,螞蟻爬了6米80厘米,蝸牛爬了70厘米,螞蟻比蝸牛多爬( )。A.6米10厘米 B.80厘米 C.6米5.鐵路部門規定:兒童身高在1米20厘米到1米50厘米之間要購買兒童票。強強身高90厘米,他至少再長( )厘米就要購買兒童票了。A.10 B.20 C.306.小麗折了兩條紙船(如下圖),1號船比2號船長( )厘米。A.2 B.3 C.4二、填空題7.在( )里填上合適的單位。教室門高約2( ) 一個文具盒的價格是10( )空調遙控器的長度大約是20( ) 小明家的客廳長度大約是6( )8.比一比,誰跑得快?(1)小明跑了( )米,離終點還有( )米。(2)小強跑了( )米,離終點還有( )米。(3)小強比小明多跑( )米,小華比小明多跑( )米。(4)據你估計,( )最有可能先到達終點。9.如圖,三年級的小剛用臂展測量長方形舞臺背景的長(一個人的臂展和身高大約相等),測得這個舞臺背景的長大約有( )個臂展。 10.擺一擺,算一算。( ) ( ) ( ) ( )11.如圖, 笑笑用這把尺子測量了自己的橡皮,長是5厘米,她是從( )厘米量到( )厘米的。三、連線題12.估一估,連一連。四、解答題13.丁丁量了一條整厘米長的線段,冬冬用紙蓋住了一部分,丁丁量的線段長可能是幾厘米? 14.合作討論完成。在教室里,與幾個小朋友一起選一個物體進行測量,記下數字。物體名稱 高度(1)如果只有一條和一把厘米尺,說一說你們將如何用這些工具測量物體。(2)組員們一起估計這件物體有多大?(3)測量一下,這件物體有多高?說一說關于這件物體的幾個數據。(4)說一說,這條繩子是個有用的工具嗎?為什么?15.佳佳有一把破損的米尺,最小的刻度是28厘米,最大的刻度是86厘米,他一次最長可以量多少厘米?16.每相鄰兩棵樹相隔5米,小兔從第1棵樹跑到第5棵樹,小兔跑了多少米? 17.先填一填,再解決問題。(1)紙條比鐵釘短多少厘米?(2)鉛筆的長是紙條的幾倍?參考答案知識點01:統一單位的必要性1.A2.A【分析】測量桌子長度,先從桌角開始測量;測量時一拃接一拃(每一拃的指尖緊緊相連),同時在相連處畫線做記號;最后數一數一共有幾拃;據此步驟完成測量。【詳解】由題意分析得:測量步驟排序正確的是:④②③①。故答案為:A【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的是物體長度的測量方法,要熟練掌握。3.C4.4;16;5(答案不唯一)【分析】由題意可知,用文具盒來測量課桌的長度,大概有4個文具盒的長度;用橡皮來測量課桌的長度,大概有16塊橡皮的長度,用字典來測量課桌的長度,大概有5本字典的長度,據此解答即可。【詳解】由分析可得;(答案不唯一)【分析】熟練掌握長度的估測是解決此題的關鍵。5.4 5 7【分析】由圖片中相應的筆的長度對應的曲別針的數目進行解答即可。【詳解】由圖可知:鉛筆有4個那么長。圓珠筆有5個那么長。排筆有7個那么長。【分析】此題的關鍵是要看清圖中相應的筆的長度對應的曲別針的數目。6.方方(√)因為測量的標準不一樣,所以兩條繩子的長度也不一樣。右邊的長方形比左邊的長方形長,所以右邊的繩子比左邊的繩子長。【分析】因為測量的標準不一樣,所以兩條繩子的長度也不一樣。根據測量標準比較,據此解答。【詳解】 理由:因為測量的標準不一樣,所以兩條繩子的長度也不一樣。右邊的長方形比左邊的長方形長,所以右邊的繩子比左邊的繩子長。【分析】結合實際情況,靈活比較長短。知識點02:厘米和米1.A【分析】一本數學書的厚度大約是5毫米,2本數學摞起來的厚度大約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左右。【詳解】由分析得:2本數學書摞起來的厚度大約是1厘米。故答案為:A【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的是物體長度的估測,需要一定的生活經驗。2.B【分析】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時,應該讓尺子有刻度的一面緊貼物體,一般用物體一端對齊尺子的0刻度線,另一端對齊尺子的刻度就是物體的長度;如果物體沒有對齊尺子的0刻度線,那么物體兩端對齊尺子的刻度相減的差就是物體的長度。【詳解】A.物體的最左端超出了0刻度線,測量方法錯誤;B.測量方法正確;C.尺子沒有放正,測量方法錯誤。故答案為:B【分析】掌握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是解題的關鍵。3.B【分析】剩下的繩子長度=原來的長度-用去的長度;據此列式計算即可。【詳解】由題意分析得:1米=100厘米100-25=75(厘米)故,一根繩子長1米,用去25厘米后,還剩75厘米。故答案為:B【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的是長度單位的換算及計算,要熟練掌握。4.3 5【分析】用尺子的0刻度對準蝸牛這一端的點,且尺子要與這條線重合,再看菜葉這一端的點對應的刻度是幾,蝸牛就要爬幾厘米。用尺子的0刻度對準螞蟻這一端的點,且尺子要與這條線重合,再看面包這一端的點對應的刻度是幾,螞蟻就要爬幾厘米。【詳解】根據題意測量得:蝸牛要爬3厘米才能吃到菜葉,螞蟻要爬5厘米才能吃到面包。【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的是物體長度的測量方法,要熟練掌握。5.15 0 15 30【分析】將120分解為100與20的和,100厘米=1米,120厘米即為1米20厘米,小明身高1米34厘米,買兒童票,1張15元;小紅1米10厘米,身高在120厘米以下,不用買票;小東身高1米21厘米,要買兒童票,1張15元,家長是大人,要買成人票,1張30元,據此填空。【詳解】120厘米=1米20厘米1米34厘米>1米20厘米1米10厘米<1米20厘米1米21厘米>1米20厘米身高 應付的錢/元小明 1米34厘米 (15)小紅 1米10厘米 (0)小東 1米21厘米 (15)家長 1米71厘米 (30)【分析】此題的關鍵是看懂買票的標準,兒童的身高決定票價。6.10 15【分析】這是一把沒有0刻度的斷尺,測量時可選擇一個數值作為起點,看另一端所對應的數值,用那個數值減去起點數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詳解】長度為5厘米,可以是8到13、9到14、10到15、11到16,選擇其中一個即可。(答案不唯一)【分析】測量時,記清物體長度的起點數值和終點數值,兩個數值的差即為所測長度。7.能順利通過橋洞。【分析】先比較橋洞高與船高的大小關系;若橋洞比船高,船就能順利通過橋洞。【詳解】4米=3米+1米,1米=100厘米;即,4米可以看成3米100厘米;100厘米>20厘米;所以,4米>3米20厘米;答:船能順利通過橋洞。【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的是長度單位的換算及100以內數的比較大小。8.(1)45厘米 (2)55厘米【分析】(1)先把2次測量的長度加起來,求出和,再加上還沒量的長度,求出結果,就是課桌寬。(2)先把3次測量的長度加起來,求出和,再減去尺子長出的長度,求出結果,就是課桌高。【詳解】(1)20+20+5=40+5=45(厘米)答: 課桌寬45厘米。(2)20+20+20-5=40+20-5=60-5=55(厘米)答:課桌高55厘米。【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的是100以內數的加減法計算的應用及物體長度的測量,要熟練掌握。1.C【分析】根據長度的測量方法,把直尺的0刻度線與物體的一端重合,物體的另一端對應的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該物體的長度。如果直尺上0刻度線沒有與物體的一端重合,用物體的右端對應的等于直尺上刻度減去物體左端對應的直尺上刻度。據此選擇即可。【詳解】A.尺子要沿著所測長度放,測量方法錯誤;B.7-1=6(厘米);C.8-1=7(厘米);故答案為:C2.C【分析】根據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及自身的經驗可知,一張桌子的高度大約是100厘米比較合適。【詳解】由題意分析得:一張桌子的高度大約是100厘米。故答案為:C【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的是厘米的認識及長度的估測,要熟練掌握。3.C【分析】文具盒的厚度大約是2厘米;《新華字典》的厚度大約是3厘米;語文書的厚度接近1厘米。【詳解】由題意得:下面物體中,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是語文書;故答案為:C【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的是物體長度的估測。4.A【分析】根據題意可知,用螞蟻爬的長度減蝸牛爬的長度即可,80厘米>70厘米,因此可直接相減,依此計算并選擇。【詳解】6米80厘米-70厘米=6米10厘米,即螞蟻比蝸牛多爬6米10厘米。故答案為:A【分析】此題考查的是有關長度的減法計算,應熟練掌握對厘米和米的認識。5.C6.A7.米/m 元 厘米/cm 米/m8.20 30 40 10 20 10 小強9.6【分析】根據圖中給出的臂展,大概估測一下這個舞臺背景的長大約有幾個臂展即可。經過估測,這個舞臺背景的長大約有6個臂展(如下圖)。 【詳解】由題意分析得:三年級的小剛用臂展測量長方形舞臺背景的長(一個人的臂展和身高大約相等),測得這個舞臺背景的長大約有6個臂展。【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的是物體長度的估測方法,要熟練掌握。10.13厘米 22厘米 15厘米 17厘米【分析】在每個圖形中,把相應的圖形的高度加起來即可。【詳解】第一幅圖:2+9+2=13(厘米)第二幅圖:5+2+6+9=22(厘米)第三幅圖:9+6=15(厘米)第四幅圖:9+6+2=17(厘米)【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的是長度的計算,要熟練掌握。11.10 15【分析】這是一把沒有0刻度的斷尺,測量時可選擇一個數值作為起點,看另一端所對應的數值,用那個數值減去起點數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詳解】長度為5厘米,可以是8到13、9到14、10到15、11到16,選擇其中一個即可。(答案不唯一)【分析】測量時,記清物體長度的起點數值和終點數值,兩個數值的差即為所測長度。12.見詳解【分析】根據生活經驗以及數據的大小,選擇合適的計量單位,即可解答。【詳解】由題意分析得:【分析】此題考查根據情景選擇合適的計量單位,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計量單位和數據的大小,靈活地選擇。13.丁丁量的線段長可能是4厘米或5厘米或6厘米或7厘米或8厘米或9厘米。【分析】丁丁量的線段長可能是幾厘米,取決于這把尺子是從哪個刻度開始測量的(測量的刻度起點可能是0、1、2、3、4、5)。根據“線段的長度=測量結束刻度-測量起始刻度”來求得結果。【詳解】由題意分析得:9-0=9(厘米);9-1=8(厘米);9-2=7(厘米);9-3=6(厘米);9-4=5(厘米);9-5=4(厘米);答:丁丁量的線段長可能是4厘米或5厘米或6厘米或7厘米或8厘米或9厘米。【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的是線段長度的測量方法,要熟練掌握。14.物體名稱 高度水壺 15厘米(1)(2)(3)(4)見詳解【分析】先確定要測量的對象,例如:測量一個水壺的有關長度。(1)所測物體的高(長)度可能會比這把厘米尺長,我們就可以借助這條繩子;先用尺子量出繩子的長度,然后用繩子作測量工具去量別的較長的物體。(2)根據實際情況估測即可。(3)通過實際測量,就可以知道這個水壺的高;還可以測量一下這個水壺的外圍長度。(4)這條繩子是個有用的工具,借助它,可以用來測量不規則物體長度或用來測量比這把厘米尺長的物體。【詳解】物體名稱 高度水壺 15厘米(1)先用尺子量出繩子的長度,然后用繩子作工具去量別的較長的物體。(2)我們測量的是水壺,我們估計水壺的高是13厘米,外圍長12厘米。(3)水壺的高15cm,外圍長14cm。(4)有用,因為我們先用繩子繞水壺一圈,在重疊處作記號,然后用厘米尺子量繩子測量時的開端處到記號處的長度,就可以知道水壺的外圍長。【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的是物體長度的測量方法,要熟練掌握。15.58厘米【分析】根據減法的意義,求他一次最長可以量多少厘米,用最大的刻度數減去最小的刻度數即可。【詳解】86-28=58(厘米)答:他一次最長可以量58厘米。【分析】本題考查了減法的意義的實際應用,關鍵是明確數量之間的關系。16.20米【詳解】5+5+5+5=20(米)或5×4=20(米)答:小兔跑了20米。17.6;4;3 (1)1厘米 (2)2【詳解】(1)4-3=1(厘米)答:紙條比鐵釘短1厘米。 (2)6÷3=2答:鉛筆的長是紙條的2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