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科學教科版五年級上冊一、判斷題。(每題2分,共20分)1.運動時心跳會加快,所以,為了保護心臟我們應該盡量少運動。 ( )2.手電筒的光能穿過手繼續向前傳播。 ( )3.當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的某個位置時,太陽的光會被月球擋住,我們從地球上就能觀測到日食。 ( )4.制作潛望鏡時,兩塊鏡片的反射面應相背且平行放置。( )×××√5.水鐘的準確度與滴水的速度無關。 ( )6.擺的擺動幅度越小,擺擺動得越慢。 ( )7.青少年時期是生長發育最旺盛的時期,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習慣非常重要,其中包括不挑食。 ( )8.地殼是地球內部結構中的最內層,由巖石組成。 ( )×××√9.在做“風卷起的沙子對巖石的影響”的模擬實驗時,砂紙模擬被風卷起來的沙子。 ( )10.在做火山噴發模擬實驗時,用酒精燈加熱模擬的是地殼深處高溫的狀態。 ( )√√二、選擇題。(每題2分,共30分)1.下列物體中,屬于光源的是( )。A.月亮 B.發光魚 C.陽光下的鏡子B2.若在考試前夜感覺到壓力比較大,以下方法不適合用來緩解壓力的方法是( )。A.向朋友傾訴B.聽音樂C.多做幾套試卷3.下列情景中光的傳播方向不發生改變的是( )。A.光由空氣垂直射入水中B.光照射到平面鏡上C.光由空氣斜射入水中CA4.某地區地形高低起伏較小、坡度較緩,有連綿不斷的平緩山丘。下列地形的特點與這段描述相符的是( )。A.丘陵 B.山地 C.平原5.我們能用水、太陽、擺等計時,是因為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 )。A.取材比較方便B.運動有規律C.持續時間比較長AB6.灑水車在路面灑水之后,路面上空會懸浮大量的細小的水珠,陽光通過時可能會出現一條彩虹,這是( )現象。A.光的折射B.光的反射C.光的直線傳播A7.關于地球內部的運動,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由火山噴發和地震現象可知,地球內部是運動的B.絕大部分地震發生在地殼內C.地殼深處的巖漿在壓力作用下沖出地面,形成海嘯8.當河流從崎嶇不平的山地流到寬廣平緩的平原時,攜帶泥沙的能力會( )。A.保持不變 B.逐漸變弱 C.逐漸變強CB9.沙漠中有一些巖石形似拱門(如圖所示),它們是由于( )的作用侵蝕形成的。A.風B.水C.海浪A10.滴漏實驗中,漏完100毫升水剛好用了150秒。請預測,漏出最開始的20毫升水所需的時間( )。A.大于30秒B.小于30秒C.等于30秒B11.沙漏也叫沙鐘,是一種測量時間的工具。沙漏用來測量時間的原理是( )。A.每次上玻璃球中的沙子全部流到下玻璃球所需的時間相同B.每次上玻璃球中的沙子全部流到下玻璃球所需的時間不同C.沙子往下流的速度會越來越快A12.路路想做一個一分鐘擺動60次的擺,結果每分鐘擺了65次,正確的調整方法是( )。A.增加擺錘質量B.增加擺繩長度C.減少擺繩長度B13.下列屬于科學用腦的是( )。①勞逸結合 ②課程交替 ③熬夜學習 ④適當休息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14.神經系統包括( )。A.腦和脊髓B.大腦、小腦、腦干C.腦、脊髓以及和它們相連的周圍神經系統CA15.人體的每個部位的作用都不同,生活中一些物體和我們身體中的骨、關節、肌肉的作用相似,對下列物體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臺燈的蛇皮管類似于人體的骨B.門窗上的合頁類似于關節C.吊車的液壓動力部分起到類似于骨的支撐作用C1.畫出光碰到鏡子后的傳播路線。三、作圖題。(每題4分,共8分)2.不移動各物體的位置,使手電筒的光照到擋板后的小球上,畫出光的傳播路線。四、綜合題。(共42分)1.讓手電筒的光分別從圖甲、乙的B紙屏圓孔處照入。(8分)(1)如圖所示,甲圖中A紙屏上_____________看見光斑,乙圖中A紙屏上_____________看見光斑。(均填“能”或“不能”)能不能(2)這個實驗說明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實例主要運用光的這一性質的是( )。A.駕駛員通過汽車的后視鏡觀察車后情況B.三棱鏡將白光分解成七種色光C.排隊的時候,老師會從前面或后面看隊伍是否站齊了是沿直線傳播的C2.神經系統在人體內擔負著指揮和協調工作。(12分)(1)將腦的結構補充完整。(2)上圖中控制人體的運動、語言、視覺、記憶、思維、情緒等的是_____________,具有協調運動和維持身體平衡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均填序號)大腦腦干小腦①③(3)上課鈴聲響起,同學們都回到教室。這個過程中信號的正確傳遞順序為_____________ (填序號)。①神經中樞做出回到教室的指令②將信號通過傳入神經傳到神經中樞③將指令通過傳出神經傳遞給腳④耳朵接收到鈴聲信號⑤腳做出回到教室的反應④②①③⑤3.根據“降雨給土地帶來的變化”模擬實驗回答問題。(12分)實驗目的:通過模擬實驗認識降雨給土地帶來的變化,研究降雨的侵蝕作用。實驗材料:泥土、有顏色的沙子、報紙、小桶、自制噴壺、塑料盒、水。實驗步驟:①塑料盒底下鋪報紙,在塑料盒里動手制作一個小山丘模型。在土壤表面撒上帶有顏色的沙子,記錄土壤樣子。②用噴壺中的水噴灑小山丘的頂部,觀察“雨水”對小山丘的影響。觀察土壤和帶顏色的沙子分別怎樣移動,記錄土壤樣子。③比較“降雨”前后小山丘發生的變化。用圖畫描繪出實驗前后土壤的樣子。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會把地表松散的土壤帶走,使土地受到侵蝕。(1)把上述實驗結論補充完整。雨水(2)根據模擬實驗連線。(6分)塑料盒收集的水 雨水噴壺中的水 自然界中的地形塑料盒中的小山丘 在地面流動的水(3)在土壤表面撒上帶有顏色的沙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便于觀察(4)結合模擬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下列關于雨水對土地的侵蝕作用的說法錯誤的是( )。A.雨水在地面流動時,會侵蝕土壤B.雨水匯集到低洼處形成較強水流后,侵蝕作用變弱C.擠壓噴壺的手越用力,土壤被雨水侵蝕得越厲害B4.元元同學對擺的快慢與擺的幅度是否有關很感興趣,于是她做了個實驗,同一個擺每次擺動1分鐘,擺動次數如下表。(10分)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小角度(5度) 28 27 28中角度(10度) 28 35 27大角度(15度) 27 27 28(1)請在表中圈出你認為不正常的數據。(2)實驗中改變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保持不變的條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從元元的實驗記錄中,我們可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擺的幅度擺錘質量擺繩長度擺的快慢與擺的幅度無關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