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八年級數學期末復習大串講+練專題五 《全等三角形》考點知識梳理專題訓練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八年級數學期末復習大串講+練專題五 《全等三角形》考點知識梳理專題訓練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八年級數學上期末大串講+練專題復習
專題五 《全等三角形》考點知識梳理專題訓練
知識點歸納
知識點 1: 全等圖形
全等形: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圖形叫做全等形。
(一)全等形的形狀相同,大小相等,與圖形所在的位置無關。
(二)兩個全等形的面積一定相等,但面積相等的兩個圖形不一定是全等形。
(三)一個圖形經過平移、翻折、旋轉后,形狀、大小都沒有改變,只是位置發生了變化,即平移、翻折、旋轉前后的圖形全等。
知識點2:全等多邊形
(1)定義: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多邊形叫做全等多邊形.相互重合的頂點叫做對應頂點,相互重合的邊叫做對應邊,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對應角.
(2)性質:全等多邊形的對應邊相等,對應角相等.
(3)判定:邊、角分別對應相等的兩個多邊形全等.
知識點3: 全等三角形
(一)全等三角形: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二)全等三角形中的對應元素
1、概念:把兩個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頂點叫做對應頂點,重合的邊叫做對應邊,重合的角叫做對應角。
對應頂點:點A與點D,點B與點E,點C與點F。對應邊:AB與DE,AC與DF,BC與EF。對應角:∠A與∠D,∠B與∠E,∠C與∠F。
2、對應元素的確定方法
(1)字母順序確定法∶根據書寫規范,按照對應頂點確定對應邊、對應角。
(2)圖形位置確定法
①公共邊一定是對應邊;
②公共角一定是對應角;
③對頂角一定是對應角;
(3)圖形大小確定法∶兩個全等三角形的最大的邊(角)是對應邊(角),最小的邊(角)是對應邊(角)。
(三)全等三角形的表示:全等用符號“≌”表示,讀作“全等于”。如三角形△ABC和△DEF全等,記作△ABC≌△DEF。記兩個三角形全等時,通常把表示對應頂點的字母寫在對應的位置上。
知識點4 :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一)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
(二)全等三角形對應邊上的高、中線分別相等,對應角的平分線相等,面積相等,周長相等。
∵△ABC≌△DEF∴AB=DE,AC=DF,BC=EF(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A=∠D,∠B=∠E,∠C=∠F(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
知識點 5 判定全等三角形(邊邊邊)
1、三邊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可以簡寫成“邊邊邊”或“SSS”)。
知識點6 判定全等三角形(邊角邊)
1、用直尺和圓規作一個角等于已知角(已知角∠AOB,求作∠AOB=∠A'O'B')
①以點O為圓心,任意長為半徑畫弧,分別交OA,OB于點C、D。
②畫一條射線O'A',以點O'為圓心,OC長為半徑畫弧,交O'A'于點C'。
③以點C'為圓心,CD長為半徑畫弧,與第2步中所畫的弧相交于點D';
④過點D'畫射線O'B',則∠A'O'B'=∠AOB。
2、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可以簡寫成“邊角邊”或“SAS”)。
知識點7 判定全等三角形(角邊角)
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可以簡寫成“角邊角”或“ASA”)。
知識點8 判定全等三角形(角角邊)
兩角分別相等且其中一組等角的對邊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可以簡寫成"角角邊"或"AAS")。
知識點9 判定全等三角形(直角邊、斜邊)
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分別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簡寫成"斜邊、直角邊"或"HL")。
注意:用“HL”證明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書寫時兩個三角形符號前面要加上“Rt”。
知識點10 角的平分線的性質
(一)作已知角的平分線(已知:∠AOB。求作:∠AOB的平分線)
1、以點O為圓心,適當長為半徑畫弧,交OA于點M,交OB于點N。
2、分別以M,N為圓心,大于MN的長為半徑畫弧,兩弧在∠AOB的內部相交于點C。
3、畫射線OC,射線OC即為所求。
(二)角的平分線的性質: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幾何表示:∵OC是∠AOB的平分線,P是OC上一點,PD⊥OA,PE⊥OB,垂足分別為D,E。∴PD=PE。
知識點11 角的平分線的判定
角的內部到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的點在角的平分線上。
幾何表示:
∵點P是∠AOB內的一點,PD⊥OA,PE⊥OB,垂足分別為D,E,且PD=PE,
∴點P在∠AOB的平分線OC上。
重要拓展:
1、三角形的三條角平分線相交于三角形內一點,且該點到三角形三邊的距離相等。反之,三角形內部到三邊距離相等的點是該三角形三條角平分線的交點。
2、三角形的角平分線與三角形一邊交于一點,這條角平分線把三角形分成兩個小三角形,它們的面積比等于另外兩邊的長度的比。
∵AD是∠BAC的角平分線;∴DF=DE;∵;;∴ = ;
高頻考點:
【考點1】全等圖形.
【例1-1】下列4個圖形中,屬于全等的2個圖形是_________.(填序號)
【例1-2】下列四個選項圖中,與題圖中的圖案完全一致的是( )
A. B. C. D.
針對練習1
1.下列各組中的兩個圖形屬于全等圖形的是(  )
B.
C. D.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個形狀相同的圖形稱為全等圖形
B.兩個圓是全等圖形
C.全等圖形的形狀、大小都相同
D.面積相等的兩個三角形是全等圖形
3 .如圖,四邊形ABCD≌四邊形A'B'C'D',則∠A的度數是    °.

【考點2】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例2-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①形狀相同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②面積相等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③全等三角形的周長相等,面積相等 ④若,則,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例2-2】如圖,△ABC≌△DEC,點E在AB上,AC與DE相交于點F,∠BCE=40°.則∠AED的度數為(  )
A.40° B.50° C.60° D.70°
【例2-3】如圖,△ABC 中,點 A(0,1),點 C(4,3),如果要使△ABD 與△ABC 全等,那么符合條件的點 D 的坐標為   .
針對練習2
1 .若△ABC≌△DEF,則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可得出x的值為(  )
A.30 B.27 C.35 D.40
2 .如圖,圖形的各個頂點都在3×3正方形網格的格點上,則∠1+∠2=(  )
A.60° B.72° C.45° D.90°
3.如圖,△AOB≌△DOC,△AOB的周長為10,且BC=4,則△DBC的周長為(  )
A.10 B.12 C.14 D.16
【考點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例3-1】如圖,點在一條直線上,,求證:.

【例3-2】如圖,在中,D是延長線上一點,滿足,過點C作,且,連接并延長,分別交,于點F,G.

(1)求證:;
(2)若,,求的長度.
【例3-3】如圖,小明書上的三角形被墨跡污染了一部分,他根據所學的知識很快就畫出了一個與書上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那么小明畫圖的依據是(  )
A.SSS B.SAS C.AAS D.ASA
【例3-4】如圖,∠A=∠D=90°,添加下列條件中的一個后,能判定△ABC與△DCB全等的有(  )
①∠ABC=∠DCB;
②∠ACB=∠DBC;
③AB=DC;
④AC=DB.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針對練習3
1.如圖,已知點是線段上一點,,.
(1)求證:;
(2)求證:.
2 .如圖,,,連接交于點O,點E,F在線段上,且.求證:.

3 .已知:如圖,、是的高,且.求證:.

4.如圖,,和是對應角.在中,是最長邊.在中,是最長邊,,,.

(1)寫出其他對應邊及對應角;
(2)求線段及線段的長度.
【考點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
【例4-1】如圖,AB=AC,AD=AE,∠BAC=∠DAE,點B,D,E在同一直線上,若∠1=25°,∠2=35°,則∠3的度數是(  )
A.50° B.55° C.60° D.70°
【例4-2】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BC的頂點A(3,0),B(0,﹣1),點C在第四象限,且AB=BC,∠ABC=90°,則點C的坐標是(  )

A.(﹣4,1) B.(1,﹣4) C.(﹣1,4) D.(4,﹣1)
【例4-3】如圖,在△ABC中,AB=AC,AD⊥BC于點D,E為AC邊上一點,連接BE與AD交于點F,G為△ABC外一點,滿足∠ACG=∠ABE,∠FAG=∠BAC,連接EG.
(1)求證:△ABF≌△ACG;
(2)求證:BE=CG+EG.
針對練習4
1.如圖,已知∠C=∠F=90°,AC=DF,AE=DB,BC與EF交于點O.
(1)求證:Rt△ABC≌Rt△DEF;
(2)若∠A=51°,求∠BOF的度數.
2 .如圖所示,在△ABC中,AD⊥BC于D,CE⊥AB于E,AD與CE交于點F,且AD=CD.
(1)求證:△ABD≌△CFD;
(2)已知BC=7,AD=5,求AF的長.
3 .如圖,∠BAD=∠CAE=90°,AB=AD,AE=AC,AF⊥CB,垂足為F.
(1)求證:△ABC≌△ADE;
(2)求∠FAE的度數;
(3)求證:CD=2BF+DE.
如圖,CD=BE,∠C=∠B,∠1=∠2.
(1)求證:△ABE≌△ACD.
(2)若ME=5,求DN的長度.
【考點5】全等三角形的應用
【例5-1】如圖,有兩個長度相同的滑梯靠在一面墻的兩側,已知左邊滑梯的高度AC與右邊滑梯水平方向的寬度DF相等,則這兩個滑梯與墻面的夾角∠ACB與∠DEF的度數和為(  )
A.60° B.75° C.90° D.120°
【例5-2】如圖,把兩根鋼條AA′、BB′的中點連在一起,可以做成一個測量工件內槽寬的工具(卡鉗),若測得AB=5米,則槽寬為(  )
A.3 B.4 C.5 D.6
【例5-3】如圖,為了測量B點到河對面的目標A之間的距離,在B點同側選擇了一點C,測得∠ABC=75°,∠ACB=35°,然后在M處立了標桿,使∠CBM=75°,∠MCB=35°,得到△MBC≌△ABC,所以測得MB的長就是A,B兩點間的距離,這里判定△MBC≌△ABC的理由是(  )
A.SAS B.AAA C.SSS D.ASA
針對練習5
1 .如圖,要測量河兩岸相對的兩點A、B的距離,先在AB的垂線BF上取兩點C、D,使BC=CD,再作出BF的垂線DE,使點A、C、E在同一條直線上(如圖),可以說明△ABC≌△EDC,得AB=DE,因此測得DE的長就是AB的長,判定△ABC≌△EDC,最恰當的理由是(  )
A.SAS B.HL C.SSS D.ASA
2 如圖,某人將一塊三角形玻璃打碎成兩塊,帶 ② 塊(填序號)能到玻璃店配一塊完全一樣的玻璃,用到的數學道理是   .
3 .王強同學用10塊高度都是2cm的相同長方體小木塊,壘了兩堵與地面垂直的木墻,木墻之間剛好可以放進一個等腰直角三角板(AC=BC,∠ACB=90°),點C在DE上,點A和B分別與木墻的頂端重合,則兩堵木墻之間的距離為   cm.
【考點6】角平分線的性質
【例6-1】如圖,已知,射線平分,過點E作于點H,作于點F,并延長交于點G,連接.若,則的長為 .

【例6-2】如圖,在△ABC中,AD為∠BAC的平分線,DE⊥AB于E,DF⊥AC于F,△ABC的面積是30cm2,AB=13cm,AC=7cm,則DE的長(  )
A.3cm B.4cm C.5cm D.6cm
【例6-3】如圖,中,,的平分線交于點D,若,則點D到的距離是 cm.

針對練習6
如圖,已知△ABC的周長是18,OB,OC分別平分∠ABC和∠ACB,OD⊥BC于D,且OD=2,則△ABC的面積是(  )
A.6 B.9 C.18 D.36
2 .如圖,△ABC的三邊AC、BC、AB的長分別是8、12、16,點O是△ABC三條角平分線的交點,則S△OAB:S△OBC:S△OAC的值為(  )
A.4:3:2 B.5:3:2 C.2:3:4 D.3:4:5
3.如圖,AD∥BC,∠D=90°,∠CPB=30°,∠DAB的角平分線與∠CBA的角平分線相交于點P,且D,P,C在同一條直線上.
(1)求∠PAD的度數;
(2)求證:P是線段CD的中點.
【考點7】角平分線的判定
【例7-1】如圖,A、B兩點分別在射線OM,ON上,點C在∠MON的內部,且AC=BC,CD⊥OM,CE⊥ON,垂足分別為D,E,且AD=BE.
(1)求證:OC平分∠MON;
(2)若AD=3,BO=4,求AO的長.
【例7-2】如圖,已知垂足為,垂足為,,.

(1)求證:平分;
(2)丁丁同學觀察圖形后得出結論:,請你幫他寫出證明過程.
【例7-3】已知:如圖,在中,,D是上一點,于E,且.
(1)求證:平分;
(2)若,求的度數.
針對練習7
1 .如圖,在中,的平分線與的外角平分線交于點,于點,于點.

(1)若,求點到直線的距離;
(2)求證:點在的平分線上.
2.求證:三角形兩外角的平分線的交點到三角形三邊(或所在的直線)距離相等.
要求:畫圖,寫出已知,求證,然后寫出證明過程.
【考點8】尺規作圖:(1)作一個角等于已知角(2)作已知角的平分線
【例8-1】下面是小明同學設計的“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平行線“的尺規作圖過程.
已知:如圖,直線和直線外一點.
求作:直線,使直線直線.
作法:如圖,
①在直線上任取一點,作射線;
②以為圓心,為半徑作弧,交直線于點,連接;
③以為圓心,長為半徑作弧,交射線于點;分別以為圓心,大于長為半徑作弧,在的右側兩弧交于點;
④作直線;
所以直線就是所求作的直線.
根據上述作圖過程,回答問題:
(1)用直尺和圓規,補全圖中的圖形;
(2)完成下面的證明:
證明:由作圖可知平分,

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依據1).


,∴直線直線.(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依據2).
【例8-2】如圖,已知銳角,.
(1)尺規作圖:求作的角平分線;(保留作圖痕跡,不寫作法)
(2)點在邊上且,請連接,求證:.
針對練習8
1.如圖,在中,,觀察圖中尺規作圖的痕跡,則的度數為( )
A. B. C. D.
2.如圖,已知AB=AC,BC=6,尺規作圖痕跡可求出BD=( )
A.2 B.3 C.4 D.5
八年級數學上期末大串講+練專題復習
專題五 《全等三角形》考點知識梳理專題訓練
知識點歸納
知識點 1: 全等圖形
全等形: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圖形叫做全等形。
(一)全等形的形狀相同,大小相等,與圖形所在的位置無關。
(二)兩個全等形的面積一定相等,但面積相等的兩個圖形不一定是全等形。
(三)一個圖形經過平移、翻折、旋轉后,形狀、大小都沒有改變,只是位置發生了變化,即平移、翻折、旋轉前后的圖形全等。
知識點2:全等多邊形
(1)定義: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多邊形叫做全等多邊形.相互重合的頂點叫做對應頂點,相互重合的邊叫做對應邊,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對應角.
(2)性質:全等多邊形的對應邊相等,對應角相等.
(3)判定:邊、角分別對應相等的兩個多邊形全等.
知識點3: 全等三角形
(一)全等三角形: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二)全等三角形中的對應元素
1、概念:把兩個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頂點叫做對應頂點,重合的邊叫做對應邊,重合的角叫做對應角。
對應頂點:點A與點D,點B與點E,點C與點F。對應邊:AB與DE,AC與DF,BC與EF。對應角:∠A與∠D,∠B與∠E,∠C與∠F。
2、對應元素的確定方法
(1)字母順序確定法∶根據書寫規范,按照對應頂點確定對應邊、對應角。
(2)圖形位置確定法
①公共邊一定是對應邊;
②公共角一定是對應角;
③對頂角一定是對應角;
(3)圖形大小確定法∶兩個全等三角形的最大的邊(角)是對應邊(角),最小的邊(角)是對應邊(角)。
(三)全等三角形的表示:全等用符號“≌”表示,讀作“全等于”。如三角形△ABC和△DEF全等,記作△ABC≌△DEF。記兩個三角形全等時,通常把表示對應頂點的字母寫在對應的位置上。
知識點4 :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一)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
(二)全等三角形對應邊上的高、中線分別相等,對應角的平分線相等,面積相等,周長相等。
∵△ABC≌△DEF∴AB=DE,AC=DF,BC=EF(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A=∠D,∠B=∠E,∠C=∠F(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
知識點 5 判定全等三角形(邊邊邊)
1、三邊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可以簡寫成“邊邊邊”或“SSS”)。
知識點6 判定全等三角形(邊角邊)
1、用直尺和圓規作一個角等于已知角(已知角∠AOB,求作∠AOB=∠A'O'B')
①以點O為圓心,任意長為半徑畫弧,分別交OA,OB于點C、D。
②畫一條射線O'A',以點O'為圓心,OC長為半徑畫弧,交O'A'于點C'。
③以點C'為圓心,CD長為半徑畫弧,與第2步中所畫的弧相交于點D';
④過點D'畫射線O'B',則∠A'O'B'=∠AOB。
2、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可以簡寫成“邊角邊”或“SAS”)。
知識點7 判定全等三角形(角邊角)
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可以簡寫成“角邊角”或“ASA”)。
知識點8 判定全等三角形(角角邊)
兩角分別相等且其中一組等角的對邊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可以簡寫成"角角邊"或"AAS")。
知識點9 判定全等三角形(直角邊、斜邊)
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分別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簡寫成"斜邊、直角邊"或"HL")。
注意:用“HL”證明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書寫時兩個三角形符號前面要加上“Rt”。
知識點10 角的平分線的性質
(一)作已知角的平分線(已知:∠AOB。求作:∠AOB的平分線)
1、以點O為圓心,適當長為半徑畫弧,交OA于點M,交OB于點N。
2、分別以M,N為圓心,大于MN的長為半徑畫弧,兩弧在∠AOB的內部相交于點C。
3、畫射線OC,射線OC即為所求。
(二)角的平分線的性質: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幾何表示:∵OC是∠AOB的平分線,P是OC上一點,PD⊥OA,PE⊥OB,垂足分別為D,E。∴PD=PE。
知識點11 角的平分線的判定
角的內部到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的點在角的平分線上。
幾何表示:
∵點P是∠AOB內的一點,PD⊥OA,PE⊥OB,垂足分別為D,E,且PD=PE,
∴點P在∠AOB的平分線OC上。
重要拓展:
1、三角形的三條角平分線相交于三角形內一點,且該點到三角形三邊的距離相等。反之,三角形內部到三邊距離相等的點是該三角形三條角平分線的交點。
2、三角形的角平分線與三角形一邊交于一點,這條角平分線把三角形分成兩個小三角形,它們的面積比等于另外兩邊的長度的比。
∵AD是∠BAC的角平分線;∴DF=DE;∵;;∴ = ;
高頻考點:
【考點1】全等圖形.
【考點1】全等圖形.
【例1-1】下列4個圖形中,屬于全等的2個圖形是_________.(填序號)
【答案】①③
【分析】先求出的度數,然后分析求解即可.
【詳解】解:在③中,,
∴與①中的相等,并且兩夾邊對應相等,
∴屬于全等的2個圖形是①③
故答案為①③.
【點評】本題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熟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題的關鍵.
【例1-2】下列四個選項圖中,與題圖中的圖案完全一致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根據全等形是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圖形進行分析判斷.
【詳解】解:將原圖繞其中心順時針旋轉144度后,可以和A中的圖形重合;
原圖通過旋轉變換不能得到與B、C、D中的圖形重合,
故選:A.
【點睛】本題考查的是全等形的識別,通過旋轉找出原圖與選項中的圖形重合是解題的關鍵。
針對練習1
1.下列各組中的兩個圖形屬于全等圖形的是(  )
B.
C. D.
【答案】B
【分析】根據全等圖形的定義,逐一判斷選項,即可.
【詳解】解:A、兩個圖形不能完全重合,不屬于全等圖形,故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B、兩個圖形能完全重合,屬于全等圖形,故此選項符合題意;
C、兩個圖形不能完全重合,不屬于全等圖形,故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D、兩個圖形不能完全重合,不屬于全等圖形,故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全等圖形的定義,熟練掌握“能完全重合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圖形”是解題的關鍵.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個形狀相同的圖形稱為全等圖形
B.兩個圓是全等圖形
C.全等圖形的形狀、大小都相同
D.面積相等的兩個三角形是全等圖形
【答案】C
【解答】解:A、兩個形狀相同、大小相同的圖形是全等圖形,故原命題錯誤,不符合題意;
B、兩個圓的形狀相同但大小不相同,不是全等圖形,故原命題錯誤,不符合題意;
C、全等圖形的形狀、大小都相同,正確,符合題意;
D、面積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圖形,故原命題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選:C.
3 .如圖,四邊形ABCD≌四邊形A'B'C'D',則∠A的度數是    °.

【答案】95.
【分析】利用相似多邊形對應角相等即可求解.
【解答】解:∵四邊形ABCD∽四邊形A′B′C′D′,
∴∠D=∠D′=130°,
∴∠C′=360°﹣130°﹣60°﹣75°=95°
∴∠α=∠C′=95°,
故答案為:95.
【考點2】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例2-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①形狀相同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②面積相等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③全等三角形的周長相等,面積相等 ④若,則,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答案】A
【分析】根據全等的定義和性質判斷即可.
【詳解】①形狀大小都相同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故①錯誤;
②面積相等的兩個圖形不一定是全等形,故②錯誤;
③全等三角形的周長相等,面積相等,是對的,故③正確;
④若,則,,故④錯誤;
故正確的有1個.
故選:A
【點睛】此題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定義和性質,解題關鍵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定義.
【例2-2】如圖,△ABC≌△DEC,點E在AB上,AC與DE相交于點F,∠BCE=40°.則∠AED的度數為(  )
A.40° B.50° C.60° D.70°
【答案】A
【分析】由△ABC≌△DEC,得∠DEC=∠B=73°,BC=EC,再求出∠CEB=∠B,最后根據平角的性質即可得答案.
【解答】解:∵△ABC≌△DEC,
∴BC=EC,∠CED=∠B,
∴∠CEB=∠B,
∵∠BCE=40°,
∴∠CEB=∠B==70°,
∴∠AED=180°﹣∠DEC﹣∠CEB=180°﹣70°﹣70°=40°,
故選:A.
【例2-3】如圖,△ABC 中,點 A(0,1),點 C(4,3),如果要使△ABD 與△ABC 全等,那么符合條件的點 D 的坐標為   .
【答案】 或 或(-1,3)
【解析】【解答】解:因為 與 的一條邊 重合
當點D在 的下方時,滿足條件的坐標有 和 ;
當點D在 的上方時,滿足條件的坐標是 .
故滿足條件的為 或 或(-1,3)
針對練習2
1 .若△ABC≌△DEF,則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可得出x的值為(  )
A.30 B.27 C.35 D.40
【答案】A
【分析】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得出對應邊相等進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ABC≌△DEF,
∴BC=EF=30,
故選:A.
2 .如圖,圖形的各個頂點都在3×3正方形網格的格點上,則∠1+∠2=(  )
A.60° B.72° C.45° D.90°
【答案】C
【解答】解:如圖所示,∵AB=AD=1,BC=DE=2,∠ABC=∠ADE=90°,
∴△ABC≌△ADE(SAS),
∴∠AED=∠1,
∴∠1+∠2=∠2+∠AED=∠BEF,
∵EF=BF=1,∠BFE=90°,
∴∠BEF=45°,
∴∠1+∠2=∠BEF=45°.
故選:C.
3.如圖,△AOB≌△DOC,△AOB的周長為10,且BC=4,則△DBC的周長為(  )
A.10 B.12 C.14 D.16
【答案】C
【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得出△DOC的周長為10,進而得出△DBC的周長=△DOC的周長+BC即可.
【解答】解:∵△AOB≌△DOC,△AOB的周長為10,
∴△DOC的周長為10,OB=OC,
∴△DBC的周長=DO+OB+DC+BC
=DO+OC+DC+BC
=△DOC的周長+BC
=10+4
=14.
故選:C.
【考點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例3-1】如圖,點在一條直線上,,求證:.

【答案】見解析
【分析】根據題意,運用“邊邊邊”的方法證明三角形全等.
【詳解】證明:∵,
∴,即,
在和中
∴.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題的關鍵.
【例3-2】如圖,在中,D是延長線上一點,滿足,過點C作,且,連接并延長,分別交,于點F,G.

(1)求證:;
(2)若,,求的長度.
【答案】(1)見解析
(2)4
【分析】(1)根據證明即可;
(2)根據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解答即可.
【詳解】(1)∵,
∴,
在與中,

∴;
(2)∵,
∴,
∵,
∴,
∵,

∴.
【點睛】此題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關鍵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
【例3-3】如圖,小明書上的三角形被墨跡污染了一部分,他根據所學的知識很快就畫出了一個與書上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那么小明畫圖的依據是(  )
A.SSS B.SAS C.AAS D.ASA
【答案】D
【分析】根據圖象,三角形有兩角和它們的夾邊是完整的,所以可以根據“角邊角”畫出即可.
【解答】解:根據題意,三角形的兩角和它們的夾邊是完整的,所以可以利用“角邊角”定理作出完全一樣的三角形.
故選:D.
【例3-4】如圖,∠A=∠D=90°,添加下列條件中的一個后,能判定△ABC與△DCB全等的有(  )
①∠ABC=∠DCB;
②∠ACB=∠DBC;
③AB=DC;
④AC=DB.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答案】D
【分析】根據題意和圖形,可以得到∠A=∠D=90°,BC=CB,然后根據各個選項中的條件,結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求解.
【解答】解:①添加條件∠ABC=∠DCB,又∠A=∠D=90°,BC=CB,由AAS能判定△ABC與△DCB全等,故①符合題意;
②添加條件∠ACB=∠DBC,又∠A=∠D=90°,BC=CB,由AAS能判定△ABC與△DCB全等,故②符合題意;
③添加條件AB=DC,又∠A=∠D=90°,BC=CB,由HL能判定△ABC與△DCB全等,故③符合題意;
④添加條件AC=DB,又∠A=∠D=90°,BC=CB,由HL能判定△ABC與△DCB全等,故④符合題意.
故選:D.
針對練習3
1.如圖,已知點是線段上一點,,.
(1)求證:;
(2)求證:.
【答案】(1)見解析
(2)見解析
【分析】(1)由得,即,從而即可證得;
(2)由可得,,即可得到,從而即可得證.
【詳解】(1)證明:,


在和中,


(2)解:,
,,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熟練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是解題的關鍵.
2 .如圖,,,連接交于點O,點E,F在線段上,且.求證:.

【分析】利用已知條件證明,推出,由,得到,即.
【詳解】證明:∵,
∴,
在和中,,
∴,
∴,
∵,
∴,
即.
【點睛】此題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解題的關鍵是證明.
3 .已知:如圖,、是的高,且.求證:.

【分析】根據、是的高得到直角,再證明≌即可得到結論.
【詳解】證明:、是的高,
,,

在和中,

≌,

【點睛】本題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利用證明直角三角形全等是本題關鍵.
4.如圖,,和是對應角.在中,是最長邊.在中,是最長邊,,,.

(1)寫出其他對應邊及對應角;
(2)求線段及線段的長度.
【答案】(1)對應邊:和,和;對應角:和,和.
(2),
【分析】(1)由和是對應角可知F和M點是對應點,結合最長邊對應關系可知和相對應,再由對應邊所對的角也是對應關系可知和是對應角,據此進行逐一判斷即可;
(2)由(1)所得對應關系可知,,由,可得.
【詳解】(1)解:對應邊:和,和;對應角:和,和.
(2)∵,
∴,,
∵,
∴.
【點睛】本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質,熟練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對應角相等是解題的關鍵.
【考點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
【例4-1】如圖,AB=AC,AD=AE,∠BAC=∠DAE,點B,D,E在同一直線上,若∠1=25°,∠2=35°,則∠3的度數是(  )
A.50° B.55° C.60° D.70°
【答案】C
【分析】先證明△BAD≌△CAE(SAS),根據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可得∠1=∠ABD,再根據外角的性質,即可求出∠3.
【解答】解:∵∠BAC=∠DAE,
∴∠BAD=∠CAE,
在△BAD和△CAE中,

∴△BAD≌△CAE(SAS),
∴∠1=∠ABD,
∵∠1=25°,∠2=35°,
∴∠3=∠2+∠ABD=60°,
故選:C.
【例4-2】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BC的頂點A(3,0),B(0,﹣1),點C在第四象限,且AB=BC,∠ABC=90°,則點C的坐標是(  )

A.(﹣4,1) B.(1,﹣4) C.(﹣1,4) D.(4,﹣1)
【答案】B
【分析】過點C作CE⊥y軸于E,根據AAS證明△AOB與△BEC全等,進而解答即可.
【解答】解:過點C作CE⊥y軸于E,
∵∠ABC=90°,
∴∠ABO+∠CBE=90°,
∵∠AOB=90°,
∴∠ABO+∠BAO=90°,
∴∠BAO=∠CBE,
在△AOB與△BEC中,

∴△AOB≌△BEC(AAS),
∴OB=EC=1,BE=OA=3,
∴OE=OB+BE=1+3=4,
∴點C坐標(1,﹣4),
故選:B.
【例4-3】如圖,在△ABC中,AB=AC,AD⊥BC于點D,E為AC邊上一點,連接BE與AD交于點F,G為△ABC外一點,滿足∠ACG=∠ABE,∠FAG=∠BAC,連接EG.
(1)求證:△ABF≌△ACG;
(2)求證:BE=CG+EG.
【分析】(1)根據已知條件可得∠BAD=∠CAG,然后利用ASA即可證明△ABF≌△ACG;
(2)結合(1)的結論,再證明△AEF≌△AEG,即可解決問題.
【解答】(1)證明:∵∠BAC=∠FAG,
∴∠BAC﹣∠CAD=∠FAG﹣∠CAD,
∴∠BAD=∠CAG,
在△ABF和△ACG中,

∴△ABF≌△ACG(ASA);
(2)證明:∵△ABF≌△ACG,
∴AF=AG,BF=CG,
∵AB=AC,AD⊥BC,
∴∠BAD=∠CAD,
∵∠BAD=∠CAG,
∴∠CAD=∠CAG,
在△AEF和△AEG中,

∴△AEF≌△AEG(SAS).
∴EF=EG,
∴BE=BF+FE=CG+EG.
針對練習4
1.如圖,已知∠C=∠F=90°,AC=DF,AE=DB,BC與EF交于點O.
(1)求證:Rt△ABC≌Rt△DEF;
(2)若∠A=51°,求∠BOF的度數.
【答案】(1)證明見解答;
(2)78°.
【分析】(1)根據HL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
(2)根據三角形全等的性質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質可得結論.
【解答】(1)證明:∵AE=DB,
∴AE+EB=DB+EB,即AB=DE,
在Rt△ACB和Rt△DFE中,

∴Rt△ABC≌Rt△DEF(HL);
(2)解:∵∠C=90°,∠A=51°,
∴∠ABC=∠C﹣∠A=90°﹣51°=39°,
由(1)知Rt△ABC≌Rt△DEF,
∴∠ABC=∠DEF.
∴∠DEF=39°,
∴∠BOF=∠ABC+∠BEF=39°+39°=78°.
2 .如圖所示,在△ABC中,AD⊥BC于D,CE⊥AB于E,AD與CE交于點F,且AD=CD.
(1)求證:△ABD≌△CFD;
(2)已知BC=7,AD=5,求AF的長.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1)由ASA證明△ABD≌△COD即可;
(2)理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即可解決問題;
【解答】(1)證明:∵AD⊥BC,CE⊥AB,
∴∠ADB=∠CDF=∠CEB=90°,
∴∠BAD+∠B=∠FCD+∠B=90°,
∴∠BAD=∠FCD,
在△ABD和CFD中,

∴△ABD≌△CFD(ASA),
(2)解:∵△ABD≌△CFD,
∴BD=DF,
∵BC=7,AD=DC=5,
∴BD=BC﹣CD=2,
∴AF=AD﹣DF=5﹣2=3.
3 .如圖,∠BAD=∠CAE=90°,AB=AD,AE=AC,AF⊥CB,垂足為F.
(1)求證:△ABC≌△ADE;
(2)求∠FAE的度數;
(3)求證:CD=2BF+DE.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1)根據題意和題目中的條件可以找出△ABC≌△ADE的條件;
(2)根據(1)中的結論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義可以得到∠FAE的度數;
(3)根據題意和三角形全等的知識,作出合適的輔助線即可證明結論成立.
【解答】證明:(1)∵∠BAD=∠CAE=90°,
∴∠BAC+∠CAD=90°,∠CAD+∠DAE=90°,
∴∠BAC=∠DAE,
在△BAC和△DAE中,

∴△BAC≌△DAE(SAS);
(2)∵∠CAE=90°,AC=AE,
∴∠E=45°,
由(1)知△BAC≌△DAE,
∴∠BCA=∠E=45°,
∵AF⊥BC,
∴∠CFA=90°,
∴∠CAF=45°,
∴∠FAE=∠FAC+∠CAE=45°+90°=135°;
(3)延長BF到G,使得FG=FB,
∵AF⊥BG,
∴∠AFG=∠AFB=90°,
在△AFB和△AFG中,

∴△AFB≌△AFG(SAS),
∴AB=AG,∠ABF=∠G,
∵△BAC≌△DAE,
∴AB=AD,∠CBA=∠EDA,CB=ED,
∴AG=AD,∠ABF=∠CDA,
∴∠G=∠CDA,
∵∠GCA=∠DCA=45°,
在△CGA和△CDA中,

∴△CGA≌△CDA(AAS),
∴CG=CD,
∵CG=CB+BF+FG=CB+2BF=DE+2BF,
∴CD=2BF+DE.
如圖,CD=BE,∠C=∠B,∠1=∠2.
(1)求證:△ABE≌△ACD.
(2)若ME=5,求DN的長度.
【答案】(1)證明見解答;
(2)DN=5.
【分析】(1)根據已知條件利用AAS證明△ABE≌△ACD;
(2)先根據△ABE≌△ACD得出AB=AC,∠E=∠D,再利用ASA證明△ABM≌△ACD,然后得出AM=AN,再證明△ADN≌△AEM,從而得出DN=ME.
【解答】(1)證明∵∠1=∠2,
∴∠BAE=∠CAD,
∵CD=BE,∠C=∠B,
∴△ABE≌△ACD(AAS);
(2)解:∵△ABE≌△ACD,
∴AB=AC,∠E=∠D,
∵∠C=∠B,∠1=∠2,
∴△ABM≌△ACD(ASA),
∴AM=AN,
∵∠DAN=∠EAM,∠E=∠D,
∴△ADN≌△AEM(AAS),
∴DN=ME=5.
【考點5】全等三角形的應用
【例5-1】如圖,有兩個長度相同的滑梯靠在一面墻的兩側,已知左邊滑梯的高度AC與右邊滑梯水平方向的寬度DF相等,則這兩個滑梯與墻面的夾角∠ACB與∠DEF的度數和為(  )
A.60° B.75° C.90° D.120°
【分析】先根據BC=EF,AC=DF判斷出Rt△ABC≌Rt△DEF,再根據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可知,∠1=∠4,再由直角三角形的兩銳角互余即可解答.
【解答】解:∵滑梯、墻、地面正好構成直角三角形,
∵BC=EF,AC=DF,
∴Rt△ABC≌Rt△DEF(HL),
∴∠1=∠4,
∵∠3+∠4=90°,
∴∠ACB+∠DEF=90°.
故選:C.
【例5-2】如圖,把兩根鋼條AA′、BB′的中點連在一起,可以做成一個測量工件內槽寬的工具(卡鉗),若測得AB=5米,則槽寬為(  )
A.3 B.4 C.5 D.6
【分析】連接AB,如圖,利用“SAS”證明△OAB≌△OA′B′,從而得到A′B′=AB=5m.
【解答】解:連接AB,如圖,
在△OAB和△OA′B′中
∴△OAB≌△OA′B′(SAS),
∴A′B′=AB=5(m).
答:槽寬為5m.
故選:C.
【例5-3】如圖,為了測量B點到河對面的目標A之間的距離,在B點同側選擇了一點C,測得∠ABC=75°,∠ACB=35°,然后在M處立了標桿,使∠CBM=75°,∠MCB=35°,得到△MBC≌△ABC,所以測得MB的長就是A,B兩點間的距離,這里判定△MBC≌△ABC的理由是(  )
A.SAS B.AAA C.SSS D.ASA
【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進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在△ABC和△MBC中,
∴△MBC≌△ABC(ASA),
故選:D.
針對練習5
1 .如圖,要測量河兩岸相對的兩點A、B的距離,先在AB的垂線BF上取兩點C、D,使BC=CD,再作出BF的垂線DE,使點A、C、E在同一條直線上(如圖),可以說明△ABC≌△EDC,得AB=DE,因此測得DE的長就是AB的長,判定△ABC≌△EDC,最恰當的理由是(  )
A.SAS B.HL C.SSS D.ASA
【分析】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進行判斷,注意看題目中提供了哪些證明全等的要素,要根據已知選擇判斷方法.
【解答】解:因為證明在△ABC≌△EDC用到的條件是:CD=BC,∠ABC=∠EDC=90°,∠ACB=∠ECD,
所以用到的是兩角及這兩角的夾邊對應相等即ASA這一方法.
故選:D.
2 如圖,某人將一塊三角形玻璃打碎成兩塊,帶 ② 塊(填序號)能到玻璃店配一塊完全一樣的玻璃,用到的數學道理是   .
【分析】已知三角形破損部分的邊角,得到原來三角形的邊角,根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可求解.
【解答】解:第①塊只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個角和部分邊,根據這兩塊中的任一塊不能配一塊與原來完全一樣的;
第②塊不僅保留了原來三角形的兩個角還保留了一邊,則可以根據ASA來配一塊一樣的玻璃.應帶②去.
故答案為:②,ASA.
3 .王強同學用10塊高度都是2cm的相同長方體小木塊,壘了兩堵與地面垂直的木墻,木墻之間剛好可以放進一個等腰直角三角板(AC=BC,∠ACB=90°),點C在DE上,點A和B分別與木墻的頂端重合,則兩堵木墻之間的距離為   cm.
【分析】根據題意可得AC=BC,∠ACB=90°,AD⊥DE,BE⊥DE,進而得到∠ADC=∠CEB=90°,再根據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BCE=∠DAC,再證明△ADC≌△CEB即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進行解答.
【解答】解:由題意得:AC=BC,∠ACB=90°,AD⊥DE,BE⊥DE,
∴∠ADC=∠CEB=90°,
∴∠ACD+∠BCE=90°,∠ACD+∠DAC=90°,
∴∠BCE=∠DAC,
在△ADC和△CEB中,

∴△ADC≌△CEB(AAS);
由題意得:AD=EC=6cm,DC=BE=14cm,
∴DE=DC+CE=20(cm),
答:兩堵木墻之間的距離為20cm.
故答案是:20.
【考點6】角平分線的性質
【例6-1】如圖,已知,射線平分,過點E作于點H,作于點F,并延長交于點G,連接.若,則的長為 .

【答案】2
【分析】先根據平行線的性質可得,再根據角平分線的定義和“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再由,可得,由角平分線的性質可得,即可求出的長.
【詳解】,

即.



∵平分,


∴平分.




∴.
故答案為:2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了平行線的性質,角平分線的性質,“等角對等邊”.熟練掌握以上知識,且證明平分是解題的關鍵.
【例6-2】如圖,在△ABC中,AD為∠BAC的平分線,DE⊥AB于E,DF⊥AC于F,△ABC的面積是30cm2,AB=13cm,AC=7cm,則DE的長(  )
A.3cm B.4cm C.5cm D.6cm
【答案】A
【分析】根據角平分線的性質得到DE=DF,根據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計算即可.
【解答】解:∵AD為∠BAC的平分線,DE⊥AB,DF⊥AC,
∴DE=DF,
∴S△ABC=×AB×DE+×AC×DF=30(cm2),即×13×DE+×7×DF=30,
解得DE=DF=3cm,
故選:A.
【例6-3】如圖,中,,的平分線交于點D,若,則點D到的距離是 cm.

【答案】3
【分析】過D作于E.根據角平分線性質求解即可.
【詳解】解:過D作于E.如圖,

∵是的平分線,,,
∴.
∵,
∴.
故答案為:3.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角平分線的性質;作出輔助線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針對練習6
如圖,已知△ABC的周長是18,OB,OC分別平分∠ABC和∠ACB,OD⊥BC于D,且OD=2,則△ABC的面積是(  )
A.6 B.9 C.18 D.36
【答案】C
【分析】由角平分線的性質得到OM=OD=ON,由△ABC的面積=△AOB的面積+△OBC的面積+△OAC的面積,得到△ABC的面積=(AB+BC+AC) OD,由△ABC的周長=18,OD=2,即可求出△ABC的面積=×18×2=18.
【解答】解:過O作OM⊥AB于M,ON⊥AC于N,
∵OB,OC分別平分∠ABC和∠ACB,OD⊥BC于D,
∴OM=OD,ON=OD,
∵△ABC的面積=△AOB的面積+△OBC的面積+△OAC的面積,
∴△ABC的面積=AB OM+BC OD+AC ON=(AB+BC+AC) OD,
∵△ABC的周長=18,OD=2,
∴△ABC的面積=×18×2=18.
故選:C.
2 .如圖,△ABC的三邊AC、BC、AB的長分別是8、12、16,點O是△ABC三條角平分線的交點,則S△OAB:S△OBC:S△OAC的值為(  )
A.4:3:2 B.5:3:2 C.2:3:4 D.3:4:5
【答案】A
【分析】過點O作OD⊥AB于點D,OE⊥BC于點E,OF⊥AC于點F,根據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可知OD=OE=OF.再由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計算,作比即可.
【解答】解:如圖,過點O作OD⊥AB于點D,OE⊥BC于點E,OF⊥AC于點F,
∵點O是△ABC三條角平分線的交點,
∴OD=OE=OF,
∵,


∴S△OAB:S△OBC:S△OAC=8OD:6OE:4OF=4:3:2.
故選:A.
3.如圖,AD∥BC,∠D=90°,∠CPB=30°,∠DAB的角平分線與∠CBA的角平分線相交于點P,且D,P,C在同一條直線上.
(1)求∠PAD的度數;
(2)求證:P是線段CD的中點.
優網版權所有
【答案】(1)30°;
(2)見解答.
【分析】(1)根據平行線的性質得到∠C=180°﹣∠D=90°,∠DAB+∠ABC=180°,再計算出∠PBC=60°,則利用角平分線的定義得到∠ABC=120°,所以∠DAB=60°,然后利用角平分線的定義得到∠PAD的度數;
(2)過P點作PE⊥AB于E點,如圖,根據角平分線的性質得到PE=PD,PE=PC,從而得到PD=PC.
【解答】(1)解:∵AD∥BC,
∴∠C=180°﹣∠D=180°﹣90°=90°,
∵∠CPB=30°,
∴∠PBC=90°﹣∠B=60°,
∵PB平分∠ABC,
∴∠ABC=2∠PBC=120°,
∵AD∥BC,
∴∠DAB+∠ABC=180°,
∴∠DAB=180°﹣120°=60°,
∵AP平分∠DAB,
∴∠PAD=∠DAB=30°;
(2)證明:過P點作PE⊥AB于E點,如圖,
∵AP平分∠DAB,PD⊥AD,PE⊥AB,
∴PE=PD,
∵BP平分∠ABC,PC⊥BC,PE⊥AB,
∴PE=PC,
∴PD=PC,
∴P是線段CD的中點.
【考點7】角平分線的判定
【例7-1】如圖,A、B兩點分別在射線OM,ON上,點C在∠MON的內部,且AC=BC,CD⊥OM,CE⊥ON,垂足分別為D,E,且AD=BE.
(1)求證:OC平分∠MON;
(2)若AD=3,BO=4,求AO的長.
【分析】(1)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推出Rt△ADC≌Rt△BEC,根據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得出CD=CE,再得出答案即可;
(2)根據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得出AD=BE=3,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推出Rt△ODC≌Rt△OEC,根據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得出OD=OB,再求出答案即可.
【解答】(1)證明:∵CD⊥OM,CE⊥ON,
∴∠ADC=∠CEB=90°,
在Rt△ADC和Rt△BEC中,

∴Rt△ADC≌Rt△BEC(HL),
∴CD=CE,
∵CD⊥OM,CE⊥ON,
∴OC平分∠MON;
(2)解:∵Rt△ADC≌Rt△BEC,AD=3,
∴BE=AD=3,
∵BO=4,
∴OE=OB+BE=4+3=7,
∵CD⊥OM,CE⊥ON,
∴∠CDO=∠CEO=90°,
在Rt△DOC和Rt△EOC中,

∴Rt△DOC≌Rt△EOC(HL),
∴OD=OE=7,
∵AD=3,
∴OA=OD+AD=7+3=10.
【例7-2】如圖,已知垂足為,垂足為,,.

(1)求證:平分;
(2)丁丁同學觀察圖形后得出結論:,請你幫他寫出證明過程.
【答案】(1)證明見解析
(2)證明見解析
【分析】(1)首先用判斷出,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得,進而根據到角兩邊距離相等的點在這個角的角平分線上可得平分;
(2)首先用判斷出,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得,結合,根據線段的和差即可得出結論.
【詳解】(1)證明:,,

在和中,



,,

平分;
(2)解:,
在和中





【點睛】本題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角平分線的判定定理,能正確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定理進行推理是解此題的關鍵.
【例7-3】已知:如圖,在中,,D是上一點,于E,且.
(1)求證:平分;
(2)若,求的度數.
【答案】(1)見解析
(2)
【分析】(1)根據已知條件結合角平分線判定定理即可證明.
(2)根據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求得度數.
【詳解】(1)證明:,,,
點D在的平分線上,
平分.
(2)解:,,

平分,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線的判定與性質運用,和直角三角形性質的運用,熟練掌握角平分線的判定定理是解答的關鍵.
針對練習7
1 .如圖,在中,的平分線與的外角平分線交于點,于點,于點.

(1)若,求點到直線的距離;
(2)求證:點在的平分線上.
【答案】(1)8cm
(2)見解析
【分析】(1)利用角平分線上一點到角兩邊距離相等即可求解;
(2)利用如果一點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則這個點在角的角平分線上.
【詳解】(1)解:作于,如圖,

又∵平分,,
∴,
即點到直線的距離為8cm;
(2)證明:∵平分,且于點,,
∴,
又,
∴,
∴點在的平分線上.
【點睛】本題考查角平分線性質定理以及逆定理,熟練掌握角平分性質的逆用是解決本題的關鍵。
2.求證:三角形兩外角的平分線的交點到三角形三邊(或所在的直線)距離相等.
要求:畫圖,寫出已知,求證,然后寫出證明過程.
【詳解】解;已知:如圖,的外角平分線與外角平分線相交于點P.
求證:;
證明:如圖,過點P作于F,于G,于H,
∵的外角平分線與相交于點P,
∴,,
∴.
即點P到三邊、、所在直線的距離相等
∴三角形兩外角的平分線的交點到三角形三邊(或所在直線)的距離相等.
【考點8】尺規作圖:(1)作一個角等于已知角(2)作已知角的平分線
【例8-1】下面是小明同學設計的“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平行線“的尺規作圖過程.
已知:如圖,直線和直線外一點.
求作:直線,使直線直線.
作法:如圖,
①在直線上任取一點,作射線;
②以為圓心,為半徑作弧,交直線于點,連接;
③以為圓心,長為半徑作弧,交射線于點;分別以為圓心,大于長為半徑作弧,在的右側兩弧交于點;
④作直線;
所以直線就是所求作的直線.
根據上述作圖過程,回答問題:
(1)用直尺和圓規,補全圖中的圖形;
(2)完成下面的證明:
證明:由作圖可知平分,

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依據1).


,∴直線直線.(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依據2).
【答案】(1)作圖見解析;(2)等邊對等角;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解析】解:(1)根據題中畫圖過程可得:
如圖,PQ即為所作圖形;
(2)由作圖可知平分,

又,
.(等邊對等角).



∴直線直線.(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點評】本題考查了尺規作圖,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平行線的判定,解題的關鍵是根據題意作圖,然后再進行推理論證.
【例8-2】如圖,已知銳角,.
(1)尺規作圖:求作的角平分線;(保留作圖痕跡,不寫作法)
(2)點在邊上且,請連接,求證:.
【答案】(1)見解析;(2)見解析
【解析】(1)作圖如圖所示,
(2)證明:∵平分,
∴,
又∵,,
∴,
∴.
【點評】此題考查了基本作圖--角平分線的畫法,以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質.解題關鍵是掌握基本作圖.
針對練習8
1.如圖,在中,,觀察圖中尺規作圖的痕跡,則的度數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在中,,
∴,
∴∠ACD=180°-∠ACB=180°-50°=130°,
由作圖痕跡可知CE為∠ACD的平分線,
∴,
故選:B.
2.如圖,已知AB=AC,BC=6,尺規作圖痕跡可求出BD=( )
A.2 B.3 C.4 D.5
【答案】B
【解析】
由作圖痕跡可知AD為∠BAC的角平分線,
而AB=AC,
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知D為BC重點,
BD=3,
故選B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清区| 湘西| 丰城市| 曲阜市| 吉水县| 乌拉特中旗| 孝昌县| 福安市| 清新县| 新丰县| 个旧市| 达孜县| 沐川县| 商丘市| 辽宁省| 疏勒县| 临桂县| 图们市| 康乐县| 兰考县| 新宾| 汉寿县| 台南县| 沛县| 盈江县| 建昌县| 昆明市| 盈江县| 大荔县| 仲巴县| 黄骅市| 大同县| 大兴区| 罗城| 陆川县| 三河市| 夹江县| 保定市| 隆回县| 沙田区| 登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