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 鐵 金屬材料a 第1課時 鐵合金 鋁和鋁合金 新型合金 人教版化學必修第1冊 第二節(jié) 金屬材料 金屬材料:包括純金屬和合金 1、大多數(shù)金屬為銀白色(銅:紫紅色,金:黃色)固體(汞:液體) 2、有金屬光澤 3、具有導電性、導熱性和延展性 金屬特性: 合金: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或金屬跟非金屬)熔 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 合金具有許多優(yōu)良的物理、化學或機械性能。 硬度大于各成分金屬 熔點低于各成分金屬 一般來說, 結構決定性質: 在純金屬內加入其他元素形成合金以后,結構發(fā)生了變化,使合金的性能與純金屬有很大的差異。 合金的特征:熔點低于其成分金屬,硬度大于成分金屬。 生鐵 鋼 (含碳量在2%~4.3%之間,還含硅、錳及少量硫、磷 ) 碳素鋼 { 低碳鋼 (含碳0.3%~0.6%) 高碳鋼 (含碳0.03%~0.3%) 中碳鋼 (含碳0.6%~2% ) 合金鋼: 也叫特種鋼在碳素鋼中加入鉻、錳、鎢、 鎳、鉬、鈷等一種或幾種元素,組織結構發(fā)生 變化,從而使鋼具有各種特殊性能 0.03%~2% 鐵合金 鐵合金的分類: 鋼 碳素鋼 合金鋼 低碳鋼 中碳鋼 高碳鋼 組成元素 Fe和C Fe、C、Cr、Mn、W、Ni、Mo、Co、Si 含碳量 低于0.3% 0.3%-0.6% 高于0.6% 性能 韌性、焊接性好,但強度低 強度高、韌性及加工性好 硬而脆,熱處理后彈性好 種類多,性能差別大 用途 用于制造鋼板、鋼絲、鋼管等 用于制造鋼軌、車輪、建材等 用于制造器械、彈簧、刀具等 性能:在大氣中比較穩(wěn)定,不容易生銹,具有很強的抗腐蝕能力。 用途:生活中常見的醫(yī)療器材、廚房用具和餐具等,很多都是用 不銹鋼制造的;有些地鐵列車的車體材質也是不銹鋼。 合金元素:主要是 鉻 (Cr)和鎳 (Ni ) 不銹鋼 鋁和鋁合金 4Al+3O2 ===2Al2O3 1、鋁的物理性質 銀白色金屬、密度小、質軟,熔點低、良好的導電導熱性和延展性。 2、鋁在地殼中的含量 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 3、鋁的化學性質 鋁是一種活潑金屬,易失去電子,常溫下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 實驗裝置 實驗現(xiàn)象 試管中 ,鋁片 ;將點燃的木條放在試管口處,發(fā)出 聲? 實驗原理 鋁片表面的保護膜發(fā)生反應的原理: (化學方程式,下同),Al與鹽酸發(fā)生反應的原理: ? 1.鋁、氧化鋁與酸的反應 [實驗探究] Al2O3+6HCl=2AlCl3+3H2O 有氣泡產生 逐漸溶解 爆鳴 2Al+6HCl=2AlCl3+3H2↑ 2.鋁、氧化鋁與堿的反應 [實驗探究] 實驗裝置 實驗1 實驗2 實驗現(xiàn)象 試管中 氣泡,一段時間后 氣泡,鋁片 ;將點燃的木 條放在試管口處,發(fā)出 聲? 試管中 氣泡,鋁片 ;將點燃的木條放在試管口處,發(fā)出 聲? 開始沒有 產生 溶解 爆鳴 立即產生 溶解 爆鳴 實驗裝置 實驗1 實驗2 實驗 原理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 ? 化學方程式: ? Al2O3+2NaOH=2NaAlO2+H2O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實驗裝置 實驗1 實驗2 實驗 原理 離子方程式: 、 ? ? 離子方程式: ? ? ? ? 既能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又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例如Al2O3。 【應用】由于Al和 A12O3均能與酸、堿反應,因此鋁制餐具不宜用來蒸煮或長時間存放酸性或堿性食物。 兩性氧化物: 新型合金 儲氫合金 思考: (1)氫能的利用關鍵要解決什么問題? (2)儲氫合金的儲氫原理是什么? 儲氫合金是一類能夠大量吸收H2,并與H2結合成金屬氫化物的材料。 安全儲存和運輸問題 要求:儲氫量大, 金屬氫化物既容易形成,稍稍加熱又容易分解,室溫下吸、 放氫的速率快。 鈦合金 鎳鈷合金 第三章 鐵 金屬材料a 第2課時 物質的量應用于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人教版化學必修第1冊 第二節(jié) 金屬材料 ?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shù)與各物質之間量的關系 ·化學方程式是表示物質間發(fā)生化學反應的式子,它必須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即在反應前后質量守恒、原子種類和數(shù)目守恒。在化學方程式中,可反映出物質的質量關系、粒子數(shù)目關系、物質的量關系等。例如: 2Na + 2H2O ═ 2NaOH+?????H2↑ 質量之比: 46 g∶ 36 g ∶ 80 g ∶ 2 g 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 2 ∶ 2 ∶ 2 ∶ 1 擴大NA倍: 2NA∶ 2NA ∶ 2NA ∶ NA 物質的量之比: 2 mol∶ 2 mol ∶ 2 mol ∶ 1 mol ·歸納總結 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等于粒子數(shù)之比,也等于物質的量之比。物質的量又可將物質的質量、物質的量濃度、氣體體積聯(lián)系起來融入計算之中。 ? ? 一 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的應用 ?例題解析 [例1] 把6.5 g Zn放入足量鹽酸中,鋅完全反應。計算: (1)6.5 g Zn的物質的量; (2)參加反應的HCl的物質的量; (3)生成H2的體積(標準狀況)。 [分析]根據物質的量、質量和摩爾質量的關系,先計算出6.5 g Zn的物質的量,然后根據化學反應中各物質之間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計算出參加反應的HCl的物質的量和生成H2的體積(標準狀況)。 (1)Zn的摩爾質量是65 g·mol?1。 n(Zn)=mZnMZn=6.5?g65?g·mol?1=0.1 mol (2)Zn + 2HCl═ZnCl2+H2↑ 1 2 0.1 mol n(HCl) ? 12=0.1?molnHCl? n(HCl)=0.1?mol×21=0.2 mol (3)Zn + 2HCl═ZnCl2+H2↑ 1 mol 22.4 L 0.1 mol VH2 1?mol22.4?L=0.1?molVH2 VH2=0.1?mol×22.4?L1?mol=2.24 L 答:(1)6.5 g Zn的物質的量是0.1 mol; ? (2)有0.2 mol HCl參加了反應; (3)生成H2的體積在標準狀況下是2.24 L。 ? ?歸納總結 ·物質的量用于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題,一般應遵循下列步驟: 1.寫出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要確保正確)。 2.在物質化學式的下面列出四個相關量。 某物質A的未知量,可用m(A)、n(A)、V(A)這樣的物理量符號表示,也可用x、y這樣的字母表示。 在列出的四個相關量中,必須符合“左右量值相當,上下單位相同”原則,否則就是錯的。“左右量值相當”,如在上述例題中,1 mol Zn與標準狀況下22.4 L H2(也是1 mol H2)相當,65 g Zn(也是1 mol Zn)與標準狀況下22.4 L H2相當。 3.用列出的四個相關量組成比例式或比例式的變式,求出未知量。 4.寫出答案。 ? 例1 ?關系式法 當已知物和未知物之間是靠多個反應來聯(lián)系時只需直接確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的比例關系,即“關系式”。 ·根據化學方程式確定關系式。寫出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根據量的關系寫出關系式。例如,把CO還原Fe2O3生成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求生成沉淀的量。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下: 3CO+Fe2O3 2Fe+3CO2 CO2+CaOH2═CaCO3↓+H2O 則關系式為3CO~3CO2~3CaCO3,即CO~CaCO3。 ·根據原子守恒確定關系式。上述例子中也可直接根據碳原子守恒得出CO~CaCO3。 ? ? 二 化學計算常用的方法 例2 ?守恒法 ·質量守恒:反應前后元素質量、原子個數(shù)不變。 ·電子守恒:在氧化還原反應中,還原劑失電子總數(shù)=氧化劑得電子總數(shù)。 ·電荷守恒:在電解質溶液中,所有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總數(shù)=所有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shù)。 例4 Mg、Al組成的混合物與足量鹽酸反應,產生標準狀況下的氫氣4.48 L。下列推斷中錯誤的是( ) A.參加反應的Mg、Al共0.2 mol B.參加反應的HCl為0.4 mol C.Mg、Al在反應中共失去0.4 mol電子 D.若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能產生0.2 mol H2 ? 【解析】反應的實質為Mg+2H+═Mg2++H2↑,2Al+6H+═2Al3++3H2↑,nH2=4.48?L22.4?L·mol?1=0.2 mol,則參加反應的nH+= 0.4 mol。若換成稀硫酸,同樣產生0.2 mol H2。依據得失電子守恒,由2H+→H2得電子總數(shù)為0.2 mol×2=0.4 mol,則Mg、Al在反應中共失去0.4 mol e?。0.2 mol Mg提供0.4 mol電子,0.2 mol Al則提供0.6 mol電子,0.2 mol Mg、Al混合物提供的電子數(shù)大于0.4 mol小于0.6 mol。 【答案】A ? 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