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八下第一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1949-1953年10年7考)
【時空線索】
【課程標準】
1.歷史解釋:知道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及歷史現象,初步形成歷史概念。
2.時空觀念:能夠了解中國現代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重要事件、人物、現象。
3.史料實證:通過史料探究新中國成立、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對新中國的影響。
4.家國情懷:明白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厚植家國情懷,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5.唯物史觀:能夠理解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和探索這條道路的艱巨性和曲折性。
【內容要點】
一條主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政權鞏固。
兩大任務 恢復國民經濟、鞏固新生政權。
四大事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戰爭、土地改革。
知識點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一、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 為新中國的籌建做了準備
1.時間:1949年9月 地點:北平
2.內容:①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②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作用:臨時憲法),★★★★必考
③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④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為北京,采用公元紀年,
⑤還決定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3.政協職能:暫時代行將來召開的人民代表大會職責
4.意義:初步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
開國大典。
1.簡介: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宣布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2.歷史意義:
(1)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2)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
(3)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
(4)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時間:1949年10月1日 政府:中央人民政府
2.成立標志:開國大典(意義:標志著新中國的成立)。 地點:天安門城樓
3.歷史意義:(1)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必考
(2)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
(3)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
(4)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歷史結束,開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 。)
巧記:八個一歸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內容:①一個文件《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②一個委員會: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③一個主席:毛澤東(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④一面國旗:五星紅旗。⑤一首代國歌:《義勇軍進行曲》。⑥一個首都:北京。⑦一種紀年法:公元紀年。⑧一座紀念碑:人民英雄紀念碑。
點撥: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知識點2: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一、西藏和平解放。
背景: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簡介: 1951年,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席代表的代表團到達北京協商談判,西藏和平解放。
3.意義: 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
抗美援朝
(一)抗美援朝的原因、目的
1.原因
(1)美軍的侵略活動嚴重威脅到了中國的安全。(美軍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轟炸東北邊境城市)。
(2)朝鮮黨和政府請求中國派兵援助。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二)抗美援朝的經過及結果
1.時間:1950年10月
2.司令員:彭德懷
3.部隊:中國人民志愿軍
4.著名戰役:上甘嶺戰役
5.戰斗英雄:黃繼光、邱少云
6.結果:把美軍趕回三八線附近,1953年7月美軍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的勝利。
(三)為什么把中國人民志愿軍譽為“最可愛的人”
原因: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揚了高度額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義、革命忠誠以及國際主義精神,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抗美援朝勝利的意義
(1)抵御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
(2)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3)是中國人民站立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
三、土地改革
原因:
重要原因:新解放區還未進行土地改革。
直接原因: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
根本原因:封建地主階級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
簡介:
時間: 1950年-1952年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具體內容: 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具體做法: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同時也分給地主一份,讓他們自己耕種,在勞動中改造自己。
(5)成果:到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土地改革的意義:
(1)政治方面:徹底摧毀了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鞏固了人民政權。
(2)經濟方面: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易混易錯】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并沒有確定國徽。
2.《共同綱領》起到了臨時憲法的作用,而不是憲法的作用。
3.開國大典標志著中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社會,但社會主義制度尚未建立。
4.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不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標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5.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從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中國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
6. 西藏的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的統一,而不是整個祖國的統一。當時香港還在英國殖民者的統治之下;澳門還在葡萄牙殖民者的統治之下;南京國民政府失敗后退守臺灣。
【核心素養】
【史料實證】
1.歸納新中國成立后鞏固人民政權的措施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是從天安門到天安門
3.中國近現代重要開端類事件
時間 1840—1842年 19世紀60—90年代中期 1919年 1949年 1978年
事件 鴉片戰爭 洋務運動 五四運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開端的內涵 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 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 折點 中國現代史的開端,開辟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
【時空觀念】中國封建社會瓦解的進程
(1)政治上: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2 000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封建主義統治被推翻。
(2)思想上:新文化運動以“民主”“科學”為口號,宣傳西方的新思想、新文化,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
(3)經濟上: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被消滅,農民獲得了真正的解放。
【唯物史觀】為什么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1)具有承上啟下的歷史意義: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成為一個舊時代結束的標志;新中國的成立,是中國現代史的開端,中國人民從此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歷程,這是一個新時代開始的標志。
(2)使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新中國的成立使中國人民翻了身,成為國家的主人;主權獨立的中國開始真正在國際舞臺上發出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的意愿,中國的國際政治地位逐漸提高。
【歷史解釋】
1.正確認識西藏的和平解放。
西藏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當時我們采用和平手段解放西藏,說明新中國時刻把維護民族團結放在首位,這是符合西藏廣大人民的利益的。它有利于民族的團結,給以后西藏社會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也完成了祖國大陸的統一,顯示了新中國有能力解決西藏問題。
2.近代以來促使中國封建社會瓦解的三件大事。
(1)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思想上:新文化運動,促使人們沖破封建思想的束縛,在近代中國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運動。
(3)經濟上: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
1.(2023·黑龍江大慶·中考真題)“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上文所述歷史事件是( )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 B.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
【答案】B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B項正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建立,排除A項;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排除C項;抗美援朝的勝利,抵御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中國人民的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排除D項。故選B項。
2.(2023·內蒙古興安盟·統考中考真題)毛澤東在《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一文中強調“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這里的“我們已經站起來了”指的是( )
A.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B.國家獨立和人民當家作主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開始向工業化邁進
【答案】B
【詳解】結合所學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國大典),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故“我們已經站起來了”指的是實現了國家獨立和人民當家作主,B項正確;劉鄧大軍挺近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排除A項;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排除C項;一五計劃完成,我國開始向工業化邁進,排除D項。故選B項。
3.(2023·江蘇鹽城·統考中考真題)下面漫畫寓意近代中國人民受“三座大山”的壓迫。這種現象基本改變的標志是( )
A.抗日戰爭的勝利 B.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C.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B
【詳解】結合所學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國大典),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B項正確;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排除A項;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提高了我國國際地位,排除C項;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排除D項。故選B項。
4.(2023·江蘇鎮江·統考中考真題)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人民的建國大綱,凝結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得到了全國各方面人士和海外華僑的一致擁護。“它”是( )
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C.《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D.《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答案】C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1949年9月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是以最廣泛地召集全國各黨派、各民族、各地區、各領域人員代表的基礎上通過反復研究確定的,在當時的條件下最大可能地反映了全國人民的心愿,起臨時憲法的作用,C項正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1912年3月通過的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排除A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排除B項;1950年6月,新中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是開展土地改革的法律文獻,排除D項。故選C項。
5.(2023·江蘇南通·中考真題)“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強敵壓至鴨綠江邊我國已難以安定從事建設領土主權和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為挽救危局,中共中央毅然決定( )
A.進行北伐戰爭 B.發動南昌起義 C.組織淞滬會戰 D.開始抗美援朝
【答案】D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比喻雙方休戚相關,榮辱與共。1950年,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悍然派兵侵略朝鮮。與此同時,以美軍為主的所謂“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一直打到中國邊境鴨綠江,并且侵入中國領空,轟炸掃射中國東北邊境城市,美國還派第七艦隊入侵中國臺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因此,美國的侵略活動不僅威脅了朝鮮,也嚴重威脅了中國邊境安全。因此同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彭德懷擔任總司令員,開始抗美援朝,D項正確;“北伐戰爭”是1926年開始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與材料中“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不符,排除A項;材料,“南昌起義”是中共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開始,與材料中“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不符,排除B項;“淞滬會戰”發生在1937年,是中日戰爭時期雙方的第一場大型會戰,與材料中“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
6.(2023·青海西寧·統考中考真題)“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這段話旨在說明抗美援朝戰爭( )
A.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 B.化解了中美之間的矛盾
C.洗雪了中國的百年國恥 D.打開了思想解放的閘門
【答案】A
【詳解】依據題干信息“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并結合所學可知,抗美援朝戰爭給予美國的干涉主義以有力的打擊和嚴重的警告,為中國爭取到了相當長時期的和平建設的環境,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A項正確;抗美援朝沒有化解了中美之間的矛盾,排除B項;材料主旨是說明抗美援朝戰爭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沒有體現洗雪了中國的百年國恥,排除C項;材料主旨是說明抗美援朝戰爭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沒有體現打開了思想解放的閘門,排除D項。故選A項。
7.(2023·山東青島·統考中考真題)新中國的幾代人,都把自己對一場戰爭的感受,把一個民族的尊嚴,濃縮進了《誰是最可愛的人》,濃縮進了《英雄兒女》和《上甘嶺》。下列屬于這場戰爭中涌現出的英雄是( )
A.楊靖宇 B.左權 C.邱少云 D.雷鋒
【答案】C
【詳解】結合所學可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革命忠誠主義、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被譽為最可愛的人,如黃繼光、邱少云等,C項正確;楊靖宇、左權犧牲于抗日戰爭時期,排除AB項;雷鋒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模范人物,排除D項。故選C項。
8.(2023·西藏·統考中考真題)“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進一步鞏固了人民政權,為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條件。”上述材料闡述的是土地改革的( )
A.意義 B.過程 C.背景 D.性質
【答案】A
【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50年我國進行土地改革,1952年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材料論述的是土地改革的意義,A項正確;土地改革的過程是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然后推行,排除B項;土地改革的背景是新中國成立后,占全國三億多人口的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排除C項;土地改革的性質是廢除封建土地剝削制度,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排除D項。故選A項。
9.(2023·山東濟南·統考中考真題)20世紀50年代初,許多農民見面時的問候語由“老鄉,吃了嗎?”變為“同志,翻身了嗎?”這一變化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開展 B.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成立
C.人民公社的成立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答案】A
【詳解】結合所學可知,1950,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開始進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農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A項正確;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成立不能體現題干變化的原因,排除B項;人民公社的成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均與題干20世紀50年代初的時間不符合,排除CD項。故選A項。
10.(2023·內蒙古赤峰·統考中考真題)土地改革后,“遼寧金縣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農民,晝夜不停地拉土墊地,把1000多畝鹽堿地改變為良田,種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9%。”這表明土地改革( )
A.鞏固了人民政權 B.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C.建立土地公有制 D.使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
【答案】D
【詳解】據題干“土地改革后”“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9%。”結合所學可知,土地改革后,農民獲得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說明土地改革使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D項正確;題干重在強調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與鞏固了人民政權、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無關,排除AB項;三大改造后,建立了土地公有制,排除C項。故選D項。
1.(2023·遼寧葫蘆島·統考二模)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按動電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樂隊奏起了( )
A.《東方紅》 B.《英雄贊歌》
C.《義勇軍進行曲》 D.《歌唱祖國》
【答案】C
【詳解】結合所學可知,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上,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按動電鈕,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樂隊奏起了《義勇軍進行曲》,54門禮炮齊鳴28響。廣場上響起暴風雨般的歡呼聲!C項正確;《東方紅》是革命歌曲,陜北民歌。《英雄贊歌》是1964年上映的電影《英雄兒女》的插曲。《歌唱祖國》創作于1950年9月。開國大典上,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樂隊奏響的是《義勇軍進行曲》,而不是《東方紅》、《英雄贊歌》、《歌唱祖國》,排除ABD項。故選C項。
2.(2023·河南信陽·統考一模)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召開。下列哪一圖片所示內容是在本次會議上決定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詳解】根據所學和材料可知,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通過五星紅旗為國旗,A項正確;1950年6月18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及對該圖案的說明,排除B項;1954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排除C項;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大包干,排除D項。故選A項。
3.(2023·黑龍江大慶·校聯考模擬預測)1949年某期《人民日報》報道:“中國人民從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陣營的祖國,有了真正能保護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其評述的是( )
A.解放軍向全國進軍 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C.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D.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
【答案】C
【詳解】依據題干材料“中國人民從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陣營的祖國,有了真正能保護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并結合所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知識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C項正確;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21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解放軍開始渡江作戰,解放南京、上海等地,排除A項;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召開,會議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成功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式確立,排除B項;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全國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國家大事,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這就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排除D項。故選C項。
4.(2023·廣東肇慶·統考一模)著名作家胡風在其抒情長詩《時間開始了!》中寫道:“你沉著的聲音像一響驚雷……,全人類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詩歌中“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的標志性事件是( )
A.抗日戰爭的勝利 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C.開國大典的舉行 D.我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答案】C
【詳解】根據題干“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和結合所學可知,開國大典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C項正確;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斗爭,排除A項;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排除B項;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排除D項。故選C項。
5.(2023·江西上饒·校聯考一模)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對“新紀元”理解正確的是( )
A.中國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 B.徹底摧毀了中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實現了社會主義的工業化 D.中華民族實現了偉大復興和國家的完全統一
【答案】A
【詳解】結合所學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A項正確;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中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排除B項;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不符合新中國成立的史實,排除C項;中華民族實現了偉大復興和國家的完全統一,不符合新中國成立的史實,排除D項。故選A項。
6.(2023·海南省直轄縣級單位·校考模擬預測)“渡海作戰完全與過去我軍作戰的經驗不相同,必須注意潮水與風向……”,這是1949年12月底毛澤東關于渡海作戰、解放瓊崖的批示。材料中這次“渡海作戰”指的是( )
A.椰子寨戰斗 B.海南島戰役 C.渡江戰役 D.潭口阻擊戰
【答案】B
【詳解】根據題干關鍵詞“1949年12月底”“渡海作戰、解放瓊崖的批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這次“渡海作戰”指的是海南島戰役。海南島戰役自1950年3月5日起,至5月1日結束,歷時56天。此戰創造了以木帆船為主,配以部分機帆船進行大規模渡海登陸作戰,摧毀敵陸海空“立體防御”的戰例,也是人民解放軍大規模登島的成功戰例,B項正確;在土地革命時期,椰子寨戰斗在瓊崖打響了武裝反擊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樹立起瓊崖革命武裝斗爭的紅旗,宣告了中共領導的瓊崖革命軍隊的誕生,推動了瓊崖“工農武裝割據”局面的形成,排除A項;渡江戰役是1949年解放南京,結束國民黨反動派在大陸的統治,排除C項;潭口阻擊戰發生在抗日戰爭期間,排除D項。故選B項。
7.(2023·遼寧本溪·統考一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結束了100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這表明( )
A.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確立
B.中國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中國確立
D.中國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戰爭的偉大勝利
【答案】B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結束了100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反映出中國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B項正確;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標志社會主義制度建立,排除A項;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是在1954年,而不是新中國成立,排除C項;中國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提抗日戰爭的勝利,排除D項。故選B項。
8.(2023·吉林松原·校聯考一模)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里程碑是( )
A.北伐戰爭的勝利 B.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C.抗日戰爭的勝利 D.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答案】D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D項正確;北伐戰爭的對象是北洋軍閥統治,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排除A項;解放戰爭是國共內戰,發生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排除B項;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抗外來侵略的完全勝利的偉大戰爭,是在中國人民站起來之前,排除C項。故選D項。
9.(2023·山東青島·統考一模)近年來,《長津湖》《長津湖之水門橋》《狙擊手》等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電影不斷熱映,激發了人們對志愿軍戰士的無限崇敬。以下英雄人物中是志愿軍戰士的是( )
A.楊靖宇 B.邱少云 C.趙登禹 D.雷鋒
【答案】B
【詳解】據所學可知,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例如舍身堵槍眼的黃繼光,嚴守潛伏紀律被大火吞噬的邱少云。他們被譽為最可愛的人,B項正確;楊靖宇是一位著名的抗日英雄和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趙登禹是抗日殉國的第一位師長,排除C項;雷鋒是在新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時期的解放軍好戰士,排除D項。故選B項。
10.(2023·河南南陽·統考一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后,西方媒體驚呼:中國幾乎在一夜之間變成了世界軍事強國!西方國家在此后的國際事務中不得不考慮中國的態度。這表明抗美援朝戰爭( )
A.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B.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C.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 D.增強了我國的軍事實力
【答案】B
【詳解】題干材料中“中國幾乎在一夜之間變成了世界軍事強國!西方國家在此后的國際事務中不得不考慮中國的態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美援朝戰爭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B項正確;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排除A項;“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是新中國成立的國際意義,排除C項;“增強了我國的軍事實力”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
11.(2023·河南南陽·統考二模)1950年《人民日報》社論寫道:“美國侵略者的火焰,在南面早已延伸到我國臺灣,在北面竟擴大到我國鴨綠江和圖們江邊了。美國的空軍,愈來愈頻繁地向我國邊境襲擊。”這表明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兵朝鮮的原因是( )
A.為了保家衛國 B.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
C.促進朝鮮統一 D.防止朝鮮戰爭的爆發
【答案】A
【詳解】根據題干“美國侵略者的火焰,在南面早已延伸到我國臺灣,在北面竟擴大到我國鴨綠江和圖們江邊了。美國的空軍,愈來愈頻繁地向我國邊境襲擊。”可知,美國的侵略活動嚴重威脅了我國的安全,為了保家衛國,我國出兵朝鮮,A項正確;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是抗美援朝的意義,排除B項;抗美援朝并未促進朝鮮統一,排除C項;我國出兵朝鮮時,朝鮮戰爭已經爆發,排除D項。故選A項。
12.(2023·河南周口·校聯考一模)觀察下邊圖片,與之相符的場景是( )
A.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 B.唇亡齒寒安危系,義旗跨江助友鄰
C.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D.一夜東風滿塞邊,包干號角動山川
【答案】B
【詳解】根據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反映的是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唇亡齒寒安危系,義旗跨江助友鄰”意思是由于美國的侵略,戰火燒到中國邊境,為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B項正確;“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反映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排除A項;“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反映的是一五計劃的成就,排除C項;“一夜東風滿塞邊,包干號角動山川”反映的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排除D項。 故選B項。
13.(2023·河南南陽·校考模擬預測)《英雄兒女》是一部優秀的軍事題材影片,描寫了廣大志愿軍戰士的流血奮斗,表現了革命事業的艱難歷程。這部電影歌頌了偉大的( )
A.紅船精神 B.長征精神 C.抗美援朝精神 D.兩彈一星精神
【答案】C
【詳解】根據題干“《英雄兒女》是一部優秀的軍事題材影片,描寫了廣大志愿軍戰士的流血奮斗”可知,這部電影與抗美援朝有關,歌頌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C項正確;紅船精神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有關,排除A項;長征精神與長征有關,排除B項;兩彈一星精神與原子彈、人造地球衛星等的研制有關,排除D項。故選C項。
14.(2024·遼寧·統考模擬預測)1950年,遼寧金縣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農民,晝夜不停地拉土墊地,把1000多畝鹽堿地改變為良田,種上花生和棉花。這一現象反映了( )
A.土地改革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B.農業合作社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
C.改革開放加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D.包干到戶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
【答案】A
【詳解】根據題干“1950年土地改革后,遼寧金縣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農民晝夜不停的拉土墊地,把1000多畝鹽堿地改變為良田,種上花生和棉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分批進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大大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A項正確;農業合作社開始于1953年,排除B項;改革開放、包干到戶開始于1978年,排除CD項。故選A項。
15.(2023·山西運城·統考一模)“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9%。”這一現象說明了( )
A.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B.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改變了所有制性質
C.土地改革的進行調動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
【答案】C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從“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9%”可知,出現這一變化,主要是因為土地改革的進行,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全國分批進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C項正確;《中國土地法大綱》頒布于1947年,與題干所給時間“1951年”不符,排除A項;我國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開始于1953年,與題干時間“1951年”不符,排除B項;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實行于1978年,與題干所給時間“1951年”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16.(2023·陜西榆林·校考一模)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義有( )
①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②農民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 ③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④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使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詳解】結合所學可知,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鞏固了人民政權。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②③④符合題意,B項正確;土地改革仍然是土地私有制,①錯誤,排除ACD項。故選B項。
17.(2023·山西運城·統考一模)1950年起,全國分批進行土地改革。下圖是《廣西臨桂縣志》中記載的該縣六塘區各階層及土地占有情況。據此判斷下列口號適用于這一時期該縣工作的是( )
A.共產黨為窮人打土豪分田地 B.貧雇中農團結緊,消滅地主階級作主人
C.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就出力 D.力爭上游、敢出頭,跑步進入共產主義
【答案】B
【詳解】根據題目提供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在人口占比和土地占比方面,中農、貧農和雇農總人數占據了超過80%,但占有的總田地卻僅超過一半,而地主不到1%的人口卻占了超過30%的田地,這正說明進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貧雇中農應該緊緊團結,消滅地主階級作主人,B項正確;“共產黨為窮人打土豪分田地”,這個口號主要強調的是共產黨為窮人爭取利益,但并不特指中農和貧農,而且這個口號是在土地革命時期提出的,排除A項;“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就出力”,這個口號沒有特指哪個階層或哪個群體,不適合作為答案,排除C項;“力爭上游、敢出頭,跑步進入共產主義”,這個口號大躍進時期的口號,排除D項。故選B項。
18.(2023·江蘇泰州·統考一模)毛澤東主席曾告訴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誰贏得了農民,誰就會贏得中國:誰能夠解決土地問題,誰就會贏得農民。”因此,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推行的土地政策是( )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豐荒相通
B.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
C.廢除地主階級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D.包干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新中國成立初期、土地政策”可知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C項正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豐荒相通出自太平天國運動的《天朝田畝制度》,排除A項;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排除B項;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1978年改革開放后,排除D項。故選C項。
19.(2023·福建福州·校考一模)以下對聯講述兩個歷史事件,其共同作用是( )
上聯:土地還家山河改色妖氛斂跡農民翻身 下聯:鴨綠天光虎豹顫抖英雄可敬國威遠播
A.結束封建剝削 B.維護邊境安全 C.提高國際地位 D.鞏固人民政權
【答案】D
【詳解】“土地還家……農民翻身”對應1950到1952年的土地改革;“鴨綠天光……國威遠播”對應抗美援朝戰爭,兩個事件的共同作用是鞏固人民政權。結合所學知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面臨著嚴峻的內外形勢:外部有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封鎖和威脅;內部由于多年戰亂,經濟殘破,困難重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抗美援朝戰爭,開展土地改革運動,鞏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國,為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鋪平了道路,D項正確;“結束封建剝削”的是土地改革,排除A項;“維護邊境安全”“提高國際地位”的是抗美援朝戰爭,排除BC項。故選D項。
20.(2023·江蘇鹽城·校考模擬預測)中央電視臺大型電視紀錄片《復興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下列選項是前四集的名稱,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應集中在( )
A.《千年巨變》 B.《崢嶸歲月》 C.《中國新生》 D.《偉大轉折》
【答案】C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新生》是指新中國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此,中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當家作主;西藏和平解放從政治上,抗美援朝從軍事上,土地改革從經濟上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權。因此,應集中在《中國新生》,C項正確;A項是鴉片戰爭,B項是中共民主革命歷程,D項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均與題干“前四集”不符,排除ABD項。故選C項。
綜合題
21.(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統考二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偉大夢想和共同愿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自1840年以來,中國人中就不斷有人做著各種各樣的西方夢,夢想有西方的堅船利炮,夢想有西方的新型工業,夢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
材料二:“從此神州事事新,再無皇帝管人民。”
材料三:我們中國人民,半個世紀以來受盡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凌欺壓……中華民族已從日本帝國主義的壓迫下解放出來了。日本帝國主義對我中華民族獨立生存的嚴重威脅已經消除。半個世紀以來,我中華民族所受的奇恥大辱,血海深仇,現在報仇雪恥了。這的確是我中華民族百年來卻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國同胞的熱烈慶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報》社論:《慶祝抗戰最后勝利》
材料四
圖一 圖二
(1)“1840年”發生的哪一場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什么運動首先實踐了“西方新型工業的夢想”?主張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又是哪一政治派別?
(2)中國歷史上最早采用"皇帝"稱號的是誰?哪一事件使中國從此“再無皇帝管人民”了?
(3)寫出近代史上日本發動的兩次侵華事變。抗戰勝利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根據材料概括抗日戰爭勝利的重大意義。
(4)圖一所示的歷史場景反映的是哪一重大歷史事件?圖二是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的場景,該事件發生于哪一年?分析香港能夠回歸的根本原因。
【答案】(1)鴉片戰爭;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洋務運動;維新派。
(2)秦始皇;辛亥革命。
(3)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從日本帝國主義的壓迫中解放出來,洗雪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
(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中國的成立);1997年;中國的綜合國力增強。
【詳解】(1)戰爭:結合材料時間“1840年”可知這場戰爭是鴉片戰爭;變化:結合所學知識,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實踐:結合所學知識,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發展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派別:維新派主張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
(2)人物:結合所學知識,秦王嬴政統一六國,自以為德高三皇,功過五帝,乃合三皇五帝之名,自稱秦始皇;事件:結合所學知識辛亥革命推翻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
(3)事變:結合所學知識,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侵占東北的事件,即九一八事變;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詞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意義:結合所學知識,中華民族從日本帝國主義的壓迫中解放出來,洗雪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
(4)事件:圖一展示的是開國大典的場景,反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中國的成立);時間:香港政權交接儀式體現的是香港的回歸,發生時間是1997年;根本原因:結合所學知識,香港回歸體現了中國的綜合國力增強。
22.(2023·黑龍江雞西·校考一模)戰爭與和平是相伴人類社會發展的孿生姐妹,因為珍愛和平,我們回首戰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三次災難性的戰爭使中國人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3年同英國的戰爭,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戰爭,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戰爭。在這些戰爭中所遭受到的恥辱性失敗,迫使中國人打開大門,結束他們對西方的屈尊態度,重新評價自己的傳統文明。
(1)材料一中“第一次戰爭“簽署了哪個不平等條約?
(2)“第二次戰爭”中哪一皇家園林被燒毀?“第三次戰爭”簽署了哪個不平等條約?
材料二:打響第一槍,起義隊伍轉戰到廣東,還未立足就被打散了……毛澤東最早將失敗的起義隊伍轉向羅霄山脈。這是在黑暗中面對失敗思索的結果。它不是神的選擇,是踏踏實實的中國革命者面對中國革命的特殊性,立足于現實的選擇。
(3)閱讀材料二,哪一事件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4)毛澤東創建的哪一革命根據地體現了“立足于現實的選擇”?
材料三:抗美援朝戰爭是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和甲午海戰被打趴下以后,第一次可以站起來跟世界列強抗爭的戰爭。
閱讀材料三,“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軍隊有什么稱號?
【答案】(1)《南京條約》。
(2)圓明園;《馬關條約》。
(3)南昌起義。
(4)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5)最可愛的人。
【詳解】(1)根據材料一“第一次是1839——1843年同英國的戰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中“第一次戰爭”指的是鴉片戰爭,1840-1842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簽訂《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根據材料“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戰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戰爭”是指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占北京,并闖入圓明園大肆搶劫最后放火燒毀了圓明園。根據“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戰爭”可知,“第三次戰爭”指的是甲午中日戰爭,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領導革命軍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占領南昌城。隨后起義部隊按計劃撤出南昌,南下廣東,準備在那里建立根據地,但在途中遭到敵人的封堵,損失嚴重。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部分隊伍,轉戰湘南,堅持斗爭。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4)根據材料二“打響第一槍,起義隊伍轉戰到廣東,還未立足就被打散了……毛澤東最早將失敗的起義隊伍轉向羅霄山脈。這是在黑暗中面對失敗思索的結果。它不是神的選擇,是踏踏實實的中國革命者面對中國革命的特殊性,立足于現實的選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地區,開始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始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5)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被譽為“最可愛的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八下第一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1949-1953年10年7考)
【時空線索】
【課程標準】
1.歷史解釋:知道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及歷史現象,初步形成歷史概念。
2.時空觀念:能夠了解中國現代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重要事件、人物、現象。
3.史料實證:通過史料探究新中國成立、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對新中國的影響。
4.家國情懷:明白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厚植家國情懷,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5.唯物史觀:能夠理解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和探索這條道路的艱巨性和曲折性。
【內容要點】
一條主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政權鞏固。
兩大任務 恢復國民經濟、鞏固新生政權。
四大事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戰爭、土地改革。
知識點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一、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 為新中國的籌建做了準備
1.時間:1949年9月 地點:北平
2.內容:①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②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作用:臨時憲法),★★★★必考
③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④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為北京,采用公元紀年,
⑤還決定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3.政協職能:暫時代行將來召開的人民代表大會職責
4.意義:初步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
開國大典。
1.簡介: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宣布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2.歷史意義:
(1)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2)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
(3)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
(4)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時間:1949年10月1日 政府:中央人民政府
2.成立標志:開國大典(意義:標志著新中國的成立)。 地點:天安門城樓
3.歷史意義:(1)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必考
(2)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
(3)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
(4)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歷史結束,開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 。)
巧記:八個一歸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內容:①一個文件《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②一個委員會: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③一個主席:毛澤東(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④一面國旗:五星紅旗。⑤一首代國歌:《義勇軍進行曲》。⑥一個首都:北京。⑦一種紀年法:公元紀年。⑧一座紀念碑:人民英雄紀念碑。
點撥: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知識點2: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一、西藏和平解放。
背景: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簡介: 1951年,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席代表的代表團到達北京協商談判,西藏和平解放。
3.意義: 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
抗美援朝
(一)抗美援朝的原因、目的
1.原因
(1)美軍的侵略活動嚴重威脅到了中國的安全。(美軍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轟炸東北邊境城市)。
(2)朝鮮黨和政府請求中國派兵援助。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二)抗美援朝的經過及結果
1.時間:1950年10月
2.司令員:彭德懷
3.部隊:中國人民志愿軍
4.著名戰役:上甘嶺戰役
5.戰斗英雄:黃繼光、邱少云
6.結果:把美軍趕回三八線附近,1953年7月美軍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的勝利。
(三)為什么把中國人民志愿軍譽為“最可愛的人”
原因: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揚了高度額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義、革命忠誠以及國際主義精神,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抗美援朝勝利的意義
(1)抵御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
(2)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3)是中國人民站立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
三、土地改革
原因:
重要原因:新解放區還未進行土地改革。
直接原因: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
根本原因:封建地主階級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
簡介:
時間: 1950年-1952年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具體內容: 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具體做法: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同時也分給地主一份,讓他們自己耕種,在勞動中改造自己。
(5)成果:到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土地改革的意義:
(1)政治方面:徹底摧毀了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鞏固了人民政權。
(2)經濟方面: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易混易錯】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并沒有確定國徽。
2.《共同綱領》起到了臨時憲法的作用,而不是憲法的作用。
3.開國大典標志著中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社會,但社會主義制度尚未建立。
4.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不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標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5.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從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中國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
6. 西藏的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的統一,而不是整個祖國的統一。當時香港還在英國殖民者的統治之下;澳門還在葡萄牙殖民者的統治之下;南京國民政府失敗后退守臺灣。
【核心素養】
【史料實證】
1.歸納新中國成立后鞏固人民政權的措施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是從天安門到天安門
3.中國近現代重要開端類事件
時間 1840—1842年 19世紀60—90年代中期 1919年 1949年 1978年
事件 鴉片戰爭 洋務運動 五四運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開端的內涵 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 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 折點 中國現代史的開端,開辟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
【時空觀念】中國封建社會瓦解的進程
(1)政治上: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2 000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封建主義統治被推翻。
(2)思想上:新文化運動以“民主”“科學”為口號,宣傳西方的新思想、新文化,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
(3)經濟上: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被消滅,農民獲得了真正的解放。
【唯物史觀】為什么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1)具有承上啟下的歷史意義: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成為一個舊時代結束的標志;新中國的成立,是中國現代史的開端,中國人民從此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歷程,這是一個新時代開始的標志。
(2)使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新中國的成立使中國人民翻了身,成為國家的主人;主權獨立的中國開始真正在國際舞臺上發出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的意愿,中國的國際政治地位逐漸提高。
【歷史解釋】
1.正確認識西藏的和平解放。
西藏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當時我們采用和平手段解放西藏,說明新中國時刻把維護民族團結放在首位,這是符合西藏廣大人民的利益的。它有利于民族的團結,給以后西藏社會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也完成了祖國大陸的統一,顯示了新中國有能力解決西藏問題。
2.近代以來促使中國封建社會瓦解的三件大事。
(1)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思想上:新文化運動,促使人們沖破封建思想的束縛,在近代中國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運動。
(3)經濟上: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
1.(2023·黑龍江大慶·中考真題)“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上文所述歷史事件是( )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 B.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
2.(2023·內蒙古興安盟·統考中考真題)毛澤東在《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一文中強調“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這里的“我們已經站起來了”指的是( )
A.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B.國家獨立和人民當家作主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開始向工業化邁進
3.(2023·江蘇鹽城·統考中考真題)下面漫畫寓意近代中國人民受“三座大山”的壓迫。這種現象基本改變的標志是( )
A.抗日戰爭的勝利 B.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C.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4.(2023·江蘇鎮江·統考中考真題)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人民的建國大綱,凝結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得到了全國各方面人士和海外華僑的一致擁護。“它”是( )
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C.《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D.《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5.(2023·江蘇南通·中考真題)“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強敵壓至鴨綠江邊我國已難以安定從事建設領土主權和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為挽救危局,中共中央毅然決定( )
A.進行北伐戰爭 B.發動南昌起義 C.組織淞滬會戰 D.開始抗美援朝
6.(2023·青海西寧·統考中考真題)“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這段話旨在說明抗美援朝戰爭( )
A.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 B.化解了中美之間的矛盾
C.洗雪了中國的百年國恥 D.打開了思想解放的閘門
7.(2023·山東青島·統考中考真題)新中國的幾代人,都把自己對一場戰爭的感受,把一個民族的尊嚴,濃縮進了《誰是最可愛的人》,濃縮進了《英雄兒女》和《上甘嶺》。下列屬于這場戰爭中涌現出的英雄是( )
A.楊靖宇 B.左權 C.邱少云 D.雷鋒
8.(2023·西藏·統考中考真題)“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進一步鞏固了人民政權,為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條件。”上述材料闡述的是土地改革的( )
A.意義 B.過程 C.背景 D.性質
9.(2023·山東濟南·統考中考真題)20世紀50年代初,許多農民見面時的問候語由“老鄉,吃了嗎?”變為“同志,翻身了嗎?”這一變化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開展 B.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成立
C.人民公社的成立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10.(2023·內蒙古赤峰·統考中考真題)土地改革后,“遼寧金縣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農民,晝夜不停地拉土墊地,把1000多畝鹽堿地改變為良田,種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9%。”這表明土地改革( )
A.鞏固了人民政權 B.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C.建立土地公有制 D.使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
1.(2023·遼寧葫蘆島·統考二模)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按動電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樂隊奏起了( )
A.《東方紅》 B.《英雄贊歌》
C.《義勇軍進行曲》 D.《歌唱祖國》
2.(2023·河南信陽·統考一模)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召開。下列哪一圖片所示內容是在本次會議上決定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3.(2023·黑龍江大慶·校聯考模擬預測)1949年某期《人民日報》報道:“中國人民從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陣營的祖國,有了真正能保護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其評述的是( )
A.解放軍向全國進軍 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C.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D.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
4.(2023·廣東肇慶·統考一模)著名作家胡風在其抒情長詩《時間開始了!》中寫道:“你沉著的聲音像一響驚雷……,全人類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詩歌中“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的標志性事件是( )
A.抗日戰爭的勝利 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C.開國大典的舉行 D.我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5.(2023·江西上饒·校聯考一模)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對“新紀元”理解正確的是( )
A.中國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 B.徹底摧毀了中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實現了社會主義的工業化 D.中華民族實現了偉大復興和國家的完全統一
6.(2023·海南省直轄縣級單位·校考模擬預測)“渡海作戰完全與過去我軍作戰的經驗不相同,必須注意潮水與風向……”,這是1949年12月底毛澤東關于渡海作戰、解放瓊崖的批示。材料中這次“渡海作戰”指的是( )
A.椰子寨戰斗 B.海南島戰役 C.渡江戰役 D.潭口阻擊戰
7.(2023·遼寧本溪·統考一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結束了100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這表明( )
A.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確立
B.中國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中國確立
D.中國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戰爭的偉大勝利
8.(2023·吉林松原·校聯考一模)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里程碑是( )
A.北伐戰爭的勝利 B.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C.抗日戰爭的勝利 D.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9.(2023·山東青島·統考一模)近年來,《長津湖》《長津湖之水門橋》《狙擊手》等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電影不斷熱映,激發了人們對志愿軍戰士的無限崇敬。以下英雄人物中是志愿軍戰士的是( )
A.楊靖宇 B.邱少云 C.趙登禹 D.雷鋒
10.(2023·河南南陽·統考一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后,西方媒體驚呼:中國幾乎在一夜之間變成了世界軍事強國!西方國家在此后的國際事務中不得不考慮中國的態度。這表明抗美援朝戰爭( )
A.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B.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C.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 D.增強了我國的軍事實力
11.(2023·河南南陽·統考二模)1950年《人民日報》社論寫道:“美國侵略者的火焰,在南面早已延伸到我國臺灣,在北面竟擴大到我國鴨綠江和圖們江邊了。美國的空軍,愈來愈頻繁地向我國邊境襲擊。”這表明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兵朝鮮的原因是( )
A.為了保家衛國 B.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
C.促進朝鮮統一 D.防止朝鮮戰爭的爆發
12.(2023·河南周口·校聯考一模)觀察下邊圖片,與之相符的場景是( )
A.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 B.唇亡齒寒安危系,義旗跨江助友鄰
C.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D.一夜東風滿塞邊,包干號角動山川
13.(2023·河南南陽·校考模擬預測)《英雄兒女》是一部優秀的軍事題材影片,描寫了廣大志愿軍戰士的流血奮斗,表現了革命事業的艱難歷程。這部電影歌頌了偉大的( )
A.紅船精神 B.長征精神 C.抗美援朝精神 D.兩彈一星精神
14.(2024·遼寧·統考模擬預測)1950年,遼寧金縣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農民,晝夜不停地拉土墊地,把1000多畝鹽堿地改變為良田,種上花生和棉花。這一現象反映了( )
A.土地改革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B.農業合作社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
C.改革開放加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D.包干到戶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
15.(2023·山西運城·統考一模)“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9%。”這一現象說明了( )
A.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B.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改變了所有制性質
C.土地改革的進行調動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
16.(2023·陜西榆林·校考一模)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義有( )
①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②農民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 ③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④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使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2023·山西運城·統考一模)1950年起,全國分批進行土地改革。下圖是《廣西臨桂縣志》中記載的該縣六塘區各階層及土地占有情況。據此判斷下列口號適用于這一時期該縣工作的是( )
A.共產黨為窮人打土豪分田地 B.貧雇中農團結緊,消滅地主階級作主人
C.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就出力 D.力爭上游、敢出頭,跑步進入共產主義
18.(2023·江蘇泰州·統考一模)毛澤東主席曾告訴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誰贏得了農民,誰就會贏得中國:誰能夠解決土地問題,誰就會贏得農民。”因此,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推行的土地政策是( )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豐荒相通
B.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
C.廢除地主階級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D.包干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2023·福建福州·校考一模)以下對聯講述兩個歷史事件,其共同作用是( )
上聯:土地還家山河改色妖氛斂跡農民翻身 下聯:鴨綠天光虎豹顫抖英雄可敬國威遠播
A.結束封建剝削 B.維護邊境安全 C.提高國際地位 D.鞏固人民政權
20.(2023·江蘇鹽城·校考模擬預測)中央電視臺大型電視紀錄片《復興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下列選項是前四集的名稱,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應集中在( )
A.《千年巨變》 B.《崢嶸歲月》 C.《中國新生》 D.《偉大轉折》
綜合題
21.(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統考二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偉大夢想和共同愿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自1840年以來,中國人中就不斷有人做著各種各樣的西方夢,夢想有西方的堅船利炮,夢想有西方的新型工業,夢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
材料二:“從此神州事事新,再無皇帝管人民。”
材料三:我們中國人民,半個世紀以來受盡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凌欺壓……中華民族已從日本帝國主義的壓迫下解放出來了。日本帝國主義對我中華民族獨立生存的嚴重威脅已經消除。半個世紀以來,我中華民族所受的奇恥大辱,血海深仇,現在報仇雪恥了。這的確是我中華民族百年來卻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國同胞的熱烈慶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報》社論:《慶祝抗戰最后勝利》
材料四
圖一 圖二
(1)“1840年”發生的哪一場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什么運動首先實踐了“西方新型工業的夢想”?主張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又是哪一政治派別?
(2)中國歷史上最早采用"皇帝"稱號的是誰?哪一事件使中國從此“再無皇帝管人民”了?
(3)寫出近代史上日本發動的兩次侵華事變。抗戰勝利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根據材料概括抗日戰爭勝利的重大意義。
(4)圖一所示的歷史場景反映的是哪一重大歷史事件?圖二是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的場景,該事件發生于哪一年?分析香港能夠回歸的根本原因。
22.(2023·黑龍江雞西·校考一模)戰爭與和平是相伴人類社會發展的孿生姐妹,因為珍愛和平,我們回首戰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三次災難性的戰爭使中國人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3年同英國的戰爭,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戰爭,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戰爭。在這些戰爭中所遭受到的恥辱性失敗,迫使中國人打開大門,結束他們對西方的屈尊態度,重新評價自己的傳統文明。
(1)材料一中“第一次戰爭“簽署了哪個不平等條約?
(2)“第二次戰爭”中哪一皇家園林被燒毀?“第三次戰爭”簽署了哪個不平等條約?
材料二:打響第一槍,起義隊伍轉戰到廣東,還未立足就被打散了……毛澤東最早將失敗的起義隊伍轉向羅霄山脈。這是在黑暗中面對失敗思索的結果。它不是神的選擇,是踏踏實實的中國革命者面對中國革命的特殊性,立足于現實的選擇。
(3)閱讀材料二,哪一事件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4)毛澤東創建的哪一革命根據地體現了“立足于現實的選擇”?
材料三:抗美援朝戰爭是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和甲午海戰被打趴下以后,第一次可以站起來跟世界列強抗爭的戰爭。
(5)閱讀材料三,“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軍隊有什么稱號?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