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6課 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導讀】新課標要求:大革命失敗后,在中國革命向何處去的問題上,中國共產黨曾仿效俄國十月革命,在城市進行武裝暴動,卻沒能達到預期目標。此后,毛澤東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創造性的提出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思想,從此拉開了中國土地革命的序幕。【主題與課時】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16課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1課時)。【課標要求】知道南昌起義,秋收起義,講述毛澤東、朱德在井岡山會師的故事,認識中國共產黨創建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學習目標】1.通過史料解讀,并查閱相關資料,通過分析材料,準確找出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古田會議的時間,內容,意義,學會獲取和處理歷史信息,全面認識歷史問題的方法,訓練歷史思維能力。2.通過閱讀教材,準確歸納井岡山會師的經過,意義,學會用口頭、書面等方式陳述歷史,提高表達與交流能力。3.通過閱讀教材,準確歸納工農武裝割據形成的原因,找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的時間和領導人。【評價任務】1.完成任務一: (檢測目標1)2.完成任務二: (檢測目標2)3.完成任務三: (檢測目標3)【學習過程】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任務一:閱讀教材P75-76文字、圖片,回答表格中的問題。(指向目標1)1、武裝起義:起義名稱 時間 地點 領導人 結果 意義南昌起義秋收起義2、八七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內容?二、井岡山會師任務二:閱讀教材P76-77文字、圖片資料(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示意圖)并結合以下史料,回答下列問題。(指向目標2)“井岡山道路”名稱 時間 地點 內容古田會議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2.井岡山會師的時間、隊伍、意義?井岡山精神三、工農武裝割據任務三:閱讀教材P78-79內容,并結合以下史料,回答下列問題。(指向目標3)1.根據材料回答:怎樣才能創造“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材料一:“工農武裝割據”: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以農村革命根據地 為戰略陣地的基礎上,結合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為中心內容,三者密切結合,是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必由之路。材料二:雖有很好的工農群眾,若沒有相當力量的正式武裝,便決然不能造成割據局面······——毛澤東《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2.完成表格【課堂小結】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領導城市武裝起義失敗,最終探索出符合中國國情的井岡山道路,從此中國土地革命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大大推動了中國革命的發展。【板書設計】第16課 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檢測與作業】1.1933年6月,中共中央、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向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建議,以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每年的8月1日開展紀念活動。“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指的是( )(檢測目標1)A.五四運動 B.南昌起義 C.秋收起義 D.井岡山會師2.開國大將粟裕曾寫道:兩支鐵流匯合到了一起,從此形成紅軍主力……對以后建立和擴大農村革命根據地,堅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他回憶的是( ) (檢測目標2)A.1928年井岡山會師 B.1927年八七會議 C.1927年秋收起義 D.1927年南昌起義3.毛澤東在井岡山開創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到1930年,全國各地創建了大小十幾塊革命根據地。其中面積最大的農村革命根據地是( )(檢測目標3)A.左右江根據地 B.中央革命根據地 C.湘鄂邊根據地 D.閩浙贛根據地4.“在這里,共產黨的任務,基本的不是經過長期合法斗爭以進入起義和戰爭,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誰領導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 (檢測目標1)A.毛澤東 B.朱德 C.陳毅 D.賀龍5. 如圖反映的是中國革命歷史上的一件大事——井岡山會師。畫中會師的雙方是( ) (檢測目標2)A.朱德、毛澤東的隊伍——陳毅的隊伍B.朱德、陳毅的隊伍——劉伯承的隊伍C.朱德、周恩來的隊伍——毛澤東的隊伍D.朱德、陳毅的隊伍——毛澤東的隊伍【學后反思】學完本課,你有哪些認識 你還有什么困惑 你打算怎樣解決這些困惑?請寫了本課的知識結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