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第5課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 課型 新授 課時 1課 表 要 求 知道“安史之亂”導致唐朝由盛轉衰;知道唐朝滅亡后五代十國的局面。學 習 目 標 立足時空觀念和唯物史觀,了解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和背景;了解黃巢起義和唐朝滅亡 的基本史實;把握五代十國形成的原因和特點。 2.立足唯物史觀,通過對唐玄宗統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較,培養學生對比辨析、以史為鑒的學習能力。 3.立足家國情懷,從唐末藩鎮割據到五代十國的發展演變過程中,讓學生理解維護國家大一 統的重要性。評 價 任 務 1.完成任務一(檢測目標1) 2.完成任務二(檢測目標1) 3.完成任務三(檢測目標1、2) 4.完成任務四(檢測目標3)學 習 過 程環節 學習流程及內容 二次備課導入 新 授 唐玄宗統治前、后期作為對比表。 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統治后期急轉而下,爆發了大規模的動亂,唐朝從 此走向衰落。今天我們走入第5課,了解這段歷史。 任務一:閱讀教材第23-24頁,簡述安史之亂的概況(指向目標1) 安史之亂 原因:唐玄宗后期任人唯親,朝政日趨腐敗,社會矛盾尖銳;各地節度使勢力膨脹,中央與地方力量對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內輕的局面。 時間:755年——763年 人物:安祿山、史思明 4.經過:安史叛軍從河北大舉南下 先攻占東都洛陽 又攻下潼關,逼近長安。 【合作探究】歸納材料,說說安史之亂帶來哪些影響? 6.影響:①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破壞,尤其是 北方地區遭到浩劫 ②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 ③唐朝的中央權力衰微,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任務二:閱讀教材第24-25頁,簡述黃巢起義與唐朝的滅亡的概況。(指向目標1) 二:黃巢起義與唐朝的滅亡 1.原因:唐朝后期,統治腐朽,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態勢日益嚴重,相互之間發生兼并戰爭,人民賦役繁重,生活困苦。 2.時間:875年至 884年 3.影響:黃巢起義,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 4.唐朝滅亡:907年,朱溫建立后梁政權,標志著唐朝滅亡 任務三:閱讀教材第21頁,簡述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的概況。(指向目標1、2) 三: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 唐朝滅亡后,北方 黃河流域先后出現了哪些政權?南方出現那些政權? 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 吳、南唐、吳越、前蜀、后蜀、楚、閩、南漢、南平、北漢 通過五代十國的更迭分析歷史發展的趨勢是什么? 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素養提升 任務四:分組討論,唐朝的興亡過程,對你有何啟示?(指向目標3) 啟示: 1.居安思危,戒驕戒躁 2.勤政愛民,勤儉節約 3.重用賢良,唯才是舉 當堂檢測 1.(2022年甘肅天水)“限于當時的國力,節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貼,必須由自己在防區內自給自足地籌措招兵買馬、屯糧制械的費用。這種做法的負面效應是明顯的,節度使對中央政府的離心力日漸增大。”這直接導致了 A. 八王之亂 B. 安史之亂 C. 官吏冗余 D. 宦官專 2.(2021·江西).“及范陽節度使反,犯京師,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兩京。肅宗起靈武,而諸鎮之兵共起誅賊。”材料所述歷史事件導致了( ) A.東漢末年社會動蕩 B.隋朝滅亡 C.唐朝由盛轉衰 D.金與南宋對峙 3.(2022年貴州黔西南)詩史互證。下面唐朝詩人杜甫在不同時期創作的兩首詩歌,反映了唐朝社會的變化是( ) A.先南后北統一 B.經濟重心南移 C.由開明到專制 D.由繁榮轉衰落作業布置: 完成本課助學 難度:適中 時長:板書設計:學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