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第7課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 課型 新授 課時 1課 標 要 求 認識北宋面臨的新形勢,了解遼、宋、西夏的并立,養成歷史時序意識和歷史空間感。學 習 目 標 1、通過閱讀教材,識讀圖片,了解契丹族,黨項族的崛起和政權的建立,培養時空意識。 2、通過閱讀教材,識讀圖片,研讀史料,知道遼與北宋、西夏與北宋的和戰的基本史實,概括北宋時期民族關系的特征。 3、通過閱讀教材,研讀史料,分析澶淵之盟對民族和平與發展起到的作用,能正確評價澶淵之盟,提高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素養。評 價 任 務 1.完成任務一(指向目標1) 2.完成任務二(指向目標2、3) 3.完成任務三(指向目標2)學 習 過 程環節 學習流程及內容 二次備課第一環節 導入 板題 第二環節 新授 內容 第二環節 新授 內容 第二環節 新授 內容 第三環節 課堂 小結 教師:內蒙古地區為什么會出現唐代藝術風格的壁畫?那時,各民族之間的關系怎樣的?這與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內容密切相關? 第一篇章:契丹族與黨項族 任務一:閱讀教材,識讀圖片,完成下列思考題(指向目標1) 材料: 契丹是怎樣崛起的 (指向目標1) 材料: 西夏是怎樣崛起的 (指向目標1) 第二篇章 遼與北宋的和戰 任務二: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的內容,識讀圖片,研讀史料,回答下列問題(指向目標2、3) 材料: 宋朝前期北宋與遼的關系怎樣?(指向目標2) 材料:盡管澶淵之盟常給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內容還是平等的,北宋并沒有丟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實現以后,北宋還能從雙方貿易中獲得大量盈余,遼朝亦可借此獲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對雙方都是劃算的。(選自齊濤編《中國政治通史》) (2)怎樣正確評價澶淵之盟?(指向目標3) 第三篇章 西夏與北宋的關系 任務三: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的內容,回答下列問題(指向目標2) 材料:北宋與西夏之間發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三次大規模戰役,都以宋軍失敗而告終。雖宋在屢敗之余揚言要重整決戰,但實際上想與西夏握手言和。西夏雖屢勝但均系慘勝,但所掠奪所獲卻抵償不住戰爭中的消耗,與先前依照和約及通過宋夏民間貿易所的物資相比,實在是得不償失。 思考:宋夏關系如何?(指向目標2)作業布置: 1、如何正確看待北宋與遼和西夏的和戰關系?(檢驗目標2、3) 2、完成本課助學 (檢驗目標1、2、3) 難度:適中 時長: 第1題4分鐘,第2部分8分鐘。板書設計:學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