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第一節 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之原子結構我們已經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所構成的。電子圍繞著原子核做高速運動。在多電子原子里,電子是怎樣運動的呢?一、原子結構1.原子的構成2.質量數(1)質量數:將核內所有質子和中子的相對質量取近似整數值相加,所得的數值叫做質量數。(2)等量關系: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3.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1)電子層的劃分①核外電子的能量及運動區域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里,電子分別在_____不同的區域內運動,把不同的區域簡化為_______________,稱作電子層。(也稱作洋蔥式結構)。洋蔥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種蔬菜,洋蔥切開后,我們會看到里面一層一層地呈現,電子層模型就類似于切開的洋蔥。人們將電子運動的區域簡化為不連續的殼層,稱之為“電子層”。從第一層到第七層的符號分別為:K、L、M、N、O、P、Q。(1)原子核周圍是否真實存在這樣的殼層 提示:電子層不是真實存在的,是科學家為了表達形象,根據電子經常出現的區域而設想的結構模型。(2)電子在原子核外是否沿固定軌跡做高速旋轉 提示:電子在某一區域內做無規則運動。②電子層及其與能量的關系下表是稀有氣體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排布,從中你能發現什么規律?【思考·討論】(1)K層為最外層時,最多容納多少電子?其余層為最外層,最多容納多少電子?(1)K層為最外層時,最多容納2個電子,其余層為最外層,最多容納8個電子。(2)次外層最多容納多少電子?(3)第n層最多容納多少電子?(4)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1~20號元素的核外電子排布(2)次外層最多容納18個電子。(3)第n層最多容納2×n2個電子。前20號元素的核外電子排布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律: (1)電子總是盡先由里向外排列;(2)每個電子層最多可以容納2×n2個電子;(3)最外層最多可以容納8個電子(K層為最外層時,最多容納2個);(4)次外層最多容納18個電子。根據上述規律,寫出33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4、核外電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結構示意圖+15第1層第2層第3層K層L層M層原子核原子核帶正電285P:質子數離子結構示意圖離子結構示意圖中各符號與原子結構示意圖含義一樣,但注意原子結構示意圖中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而離子結構示意圖中質子數與核外電子數不相等。如特別關注:質子數與核外電子數的關系原子: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陽離子: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離子所帶電荷數陰離子: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離子所帶電荷數5.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人類對原子結構認識經歷了如下演變過程:道爾頓模型→湯姆孫原子模型→盧瑟福原子模型→玻爾原子模型→電子云模型等。年代 模型 觀點或理論1803年 道爾頓模型 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是堅實的、不可再分的實心球。年代 模型 觀點或理論1904年 湯姆孫模型 原子是一個平均分布著正電荷的粒子,其中鑲嵌著許多電子,中和了正電荷,從而形成了中性原子。年代 模型 觀點或理論1911年 盧瑟福原子模型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帶正電荷的核,它的質量幾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質量,電子在它的周圍沿著不同的軌道運轉,就像行星環繞太陽運轉一樣。年代 模型 觀點或理論1913年 玻爾原子模型 電子在原子核外空間的一定軌道上繞核做高速圓周運動。1926~1935年 電子云模型 電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間內做高速運動,其運動規律與一般物體不同,沒有確定的軌道。1.已知R原子有b個中子,R2+核外有a個電子。則R原子的質量數為( )A.b B.a+b-2 C.a+b+2 D.a+b解析:R2+核外有a個電子,則R原子的質子數為a+2,質量數為a+b+2。C2.下面關于多電子原子的核外電子的運動規律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核外電子是分層運動的②所有電子在同一區域里運動③能量高的電子在離核近的區域內運動④能量低的電子在離核近的區域內運動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解析:原子的核外電子是分層運動的,能量越低離核越近,能量越高離核越遠。A3.在化學變化過程中,原子中的下列粒子數可能發生改變的是( )A.質子數 B.中子數C.質量數 D.電子數解析: 化學反應中原子的種類不變,質子數、中子數、質量數不變,電子數可能改變。D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