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第16課 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 課型 新授 課時 1課 標 要 求 通過明長城和北京城的建筑,體會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知道《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響。學 習 目 標 通過閱讀教材,列表歸綱明朝《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三部科技名著的作者、作品類別、內容、地位,概述其特點及呈現這種特點的原因,提升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能力。 通過閱讀教材和識讀《明長城示意圖》《明朝北京城平面圖》,列表歸納明長城和北京城的相關史事,認識長城所蘊含的民族精神,提高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體會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涵養家國情懷。 3.通過閱讀教材,列表歸納明朝三部長篇小說的名稱、成書時間、作者、主要內容、藝術特點及三部小說的共同點,還有書法、繪畫、戲劇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分析科技文化成就與時代背景之間的內在聯系,提升文學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形成唯物史觀。評 價 任 務 完成任務一(檢測目標1) 完成任務二(檢測目標1) 完成任務三(檢測目標2) 完成任務四(檢測目標3) 完成任務五(檢測目標3)學 習 過 程環節 學習流程及內容 二次備課導入新課 講授新課 小結 課堂檢測 明代中后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有突出的成就,并出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明代的文學藝術也取得光輝的成就。明朝有哪些重要的科技著作?有什么宏偉的建筑?在小說創作上又有哪些傳世的名著? 科技名著 任務一:閱讀課本76、77頁內容,列表歸納《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的作者、作品類別、內容、地位。(指向目標1) 1.(多媒體出示明代科技著作的表格)學生讀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2.教師講解李時珍和《本草綱目》。 (1)李時珍是明代杰出的醫藥學家,他著的《本草綱目》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 (2)小組合作探究:李時珍為什么能編著出如此恢弘的巨著?我們應該從他身上學習到什么樣的精神? 李時珍在行醫時,總是熱情地接待病人,無論來看病的人是否出得起診費,他都一樣細心治療。他在用藥上常用藥味簡易、能就地取材的藥方,使病人既能治病又能省錢,受到患者的歡迎。 (學生閱讀回答,教師進行小結。) 救死扶傷的崇高醫德,不盲從古訓的創新勇氣,刻苦鉆研的堅強意志,廣泛實地考察的科學方法,親自品嘗藥物的獻身精神,不恥下問的謙虛態度,27年成書的堅韌毅力。 (3)知識拓展:請列舉我國古代不同時期的醫學家或藥學家。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3.教師講解宋應星和《天工開物》。 (1)宋應星是明末著名科學家,代表作是《 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2)內容:記載了各種農作物和手工業原料的種類、產地、種植加工以及手工業生產技術 4.教師講解徐光啟和《農政全書》。 (1)《農政全書》是一部農學巨著,全書60卷,約70萬字,分為農本、田制、農事、水利、農器、樹藝、蠶桑、種植、牧養、制造、荒政等大類。《農政全書》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 (2)小組合作探究:《齊民要術》和《農政全書》都是我國古代的農學著作,請你對它們進行比較? (小組討論回答,教師總結。) 北魏的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系統地總結了北方農業生產技術成果,包括農、林、牧、副、漁等。明末徐光啟的《農政全書》采集了《齊民要術》的優秀成果,系統地總結我國古代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政策和科學技術,同時還滲透了徐光啟富國強民的“農政”思想。這兩部書都對中國的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產生巨大影響。 任務二:概述明朝時期科技巨著的特點,科學家能夠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你從中可以學到他們的哪些優秀品質?(指向目標1) (小組討論回答。) 總體特點:繼承和總結。 客觀原因:明朝經濟繁榮、國力雄厚,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主觀原因:科學家自身堅持不懈的努力。 優秀品質:虛心學習、刻苦鉆研、實地調查、獨立思考、敢于質疑等優秀品質。 明長城和北京城 任務三:閱讀課本79-81頁內容,列表歸納明長城和北京城的相關史事。(指向目標2) 1.明長城 (1)教師多媒體圖片展示長城,學生課文,了解長城的修筑目的、起止點、結構、功能地位等基礎知識。 (學生閱讀課本回答問題,教師講解。) ①修筑目的:明朝建立以后,為了防御北方蒙古貴族南擾。 ②起止點:東起遼東、西至嘉峪關,總長萬余里的明長城。 ③結構:以城墻為主體,由關隘、城臺、烽火臺等組成,沿線設立衛所,駐守軍隊,開展屯田,進行生產,并修建了相連的道路。 ④功能:一個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 ⑤地位:在長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長城的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布局更合理,技術更先進,設施更為完善,工程質量更為堅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長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 (2)補充史料。 長城是我國古代一項極為雄偉的軍事防御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宏偉的建筑工程。長城從春秋戰國時代開始,直到明朝末年,前后有20多個諸候國和朝代修筑過長城。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修筑的長城都超過了1萬里,如果把歷朝歷代修筑的長城加在一起,總長度超過了10萬余里,大約可以繞地球赤道一圈多。它已經被列為世界的一大奇跡。 (3)提出問題:秦長城和明長城有何區別呢 (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講解。) (4)長城在歷史上有哪些影響? 長城處于北方游牧地區與農耕地區的連接線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區,建立了許多農牧貿易場所,使長城同時成為各民族交往的紐帶。 教師補充:長城,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象征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1987 年 12 月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5)過渡:明朝著名的建筑除了長城之外,還有北京城。 2.北京城 (1)紫禁城營建的基本情況。 明朝的北京城是明成祖時,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經過大規模的擴建和改造發展起來的。 (2)北京城的構成和特點是什么呢? 學生閱讀教材,回答問題,教師總結: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宮城即紫禁城,由蒯祥等人設計,是北京城的核心。 特點:①整個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條中軸線縱貫南北,從宮城到外城都以這條中軸線對稱展開,均衡布局,成完整而和諧的巨大建筑群。②以宮殿為重點,并建有壇廟、宮苑、王府、橋梁、街巷以及其他各種民生設施。③城中心的紫禁城最為雄偉壯麗,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 小說和戲劇 任務四:閱讀課本82、83頁內容,列表歸納明朝三部長篇小說的名稱、成書時間、作者、主要內容、藝術特點及三部小說的共同點。(指向目標3) 1.師:明朝時候,文學藝術的發展與市民文化結合起來,小說、戲曲等大眾化的文學藝術形式有了突出的發展,尤其是產生了一批膾炙人口的小說。那么它們都有哪些代表作呢?閱讀教材,完善表格。 (學生閱讀教材回答,教師總結。) 2.教師講解三部小說。 3.三部小說的特點及意義。 明代的這三部小說,雖然主題和風格各異,但都規模宏大,結構嚴整,情節曲折,想象豐富,語言生動,問世后在社會上廣泛流傳,家喻戶曉,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并對以后的小說、戲劇等文學藝術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任務五:除了小說之外,還有戲劇。明朝最負盛名的劇作家是誰?他的代表作是什么?反映了哪些內容?(指向目標3) 湯顯祖的《牡丹亭》;作品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神奇的愛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禮教,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 還出現了書法名家董其昌、繪畫名家徐渭等。 隨著明朝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科技領域涌現了一批總結性的、集大成的作品。故宮是帝王的宮殿,一方面體現出了封建統治者的意志,成為帝王至高無上的象征。另一方面,它又由勞動人民所創造,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力量。萬里長城與科技一度繁榮、交相輝映的明朝文壇上,三部小說名著橫空出世。書畫、戲劇的發展,展現勃勃生機。 1.(檢測目標1)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輝煌。下列科技著作與其作者的搭配,正確的是( D ) A.《齊民要術》—李時珍 B.《天工開物》—賈思勰 C.《本草綱目》—宋應星 D.《農政全書》—徐光啟 2.(檢測目標2)我國古代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騷擾,保護中原農耕文明發揮過重要作用的偉大工程是( B ) A.都江堰 B.長城 C.大運河 D.北京故宮 3.(檢測目標2)明朝的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統王朝的都城,北京城是哪位皇帝在位時在原有基礎上修建的( D ) A.明太祖 B.順治帝 C.康熙帝 D.明成祖 4.(檢測目標3)校園文化建設激發學生的開拓進取精神,約束學生的不良風氣和行為,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某校文學長廊中懸掛著一組圖片分別為“舌戰群儒”、“蔣干盜書”、“單刀赴會”、“揮淚斬馬謖”。你認為它們可能取材于( A ) A.《三國演義》 B.《西游記》 C.《水滸傳》 D.《紅樓夢》作業布置: 難度: 時長:板書設計:教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