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3張PPT)第64講鹵代烴 醇 酚2024高考化學一輪復習1.了解鹵代烴的組成、結構特點,掌握鹵代烴的性質,能利用鹵代烴的形成和轉化進行有機合成。2.能從結構的角度辨識醇和酚,了解重要醇、酚的性質和用途。3.能從官能團、化學鍵的特點及基團之間的相互影響分析醇和酚的反應規律,并能正確書寫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復習目標鹵代烴考點一1.鹵代烴的概念(1)鹵代烴是烴分子里的氫原子被 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通式可表示為R—X(其中R—表示烴基)。(2)官能團是 。鹵素原子碳鹵鍵2.鹵代烴的物理性質(1)沸點:比同碳原子數的烴沸點要 。(2)溶解性: 于水, 于有機溶劑。(3)密度:一般一氟代烴、一氯代烴比水小,其余比水大。高不溶可溶必備知識3.鹵代烴的水解反應和消去反應反應類型 水解反應(取代反應) 消去反應反應條件 強堿的水溶液加熱 強堿的醇溶液加熱斷鍵方式 化學方程式 RCH2X+NaOH RCH2OH+NaX RCH2CH2X+NaOH RCH==CH2+NaX+H2O產物特征 引入—OH 消去H、X,生成物中含有碳碳雙鍵或碳碳三鍵特別提醒 鹵代烴能發生消去反應的結構條件①鹵代烴中碳原子數≥2;②存在β-H;③苯環上的鹵素原子不能消去。(3)檢驗流程(2)加入稀硝酸酸化是為了中和過量的NaOH,防止NaOH與AgNO3反應,產生棕褐色的Ag2O沉淀。5.鹵代烴的獲取(1)不飽和烴與鹵素單質、鹵化氫等的加成反應CH3—CH==CH2+Br2―→ ;CH3—CH==CH2+HBr __________________;CH≡CH+HCl ____________。CH3CHBrCH2BrCH2==CHCl(2)取代反應CH3CH3+Cl2 ;+Br2 __________________;C2H5OH+HBr 。CH3CH2Cl+HCl+HBr↑C2H5Br+H2O1.CH3CH2Cl的沸點比CH3CH3的沸點高( )2.溴乙烷與NaOH的乙醇溶液共熱生成乙烯( )3.在溴乙烷中加入AgNO3溶液,立即產生淺黃色沉淀( )4.所有鹵代烴都能夠發生消去反應( )√√××易錯辨析1.在鹵代烴RCH2CH2X中化學鍵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一、鹵代烴的性質A.發生水解反應時,被破壞的鍵是①和③B.發生消去反應時,被破壞的鍵是①和④C.發生水解反應時,被破壞的鍵是①D.發生消去反應時,被破壞的鍵是②和③√專項突破解析鹵代烴水解反應是鹵素原子被羥基取代生成醇,只斷①鍵;消去反應是鹵代烴中鹵素原子和與鹵素原子相連碳原子的鄰位碳上的氫原子共同脫去,斷①③鍵。2.下列化合物中,既能發生水解反應,又能發生消去反應,且消去后只生成一種不飽和化合物的是A.CH3Cl B.C. D.√解析A、C項只能發生水解反應,不能發生消去反應;D項有兩種消去產物:2-甲基-1-丁烯或2-甲基-2-丁烯。二、鹵代烴制備與有機合成3.已知有機化合物X、Y、Z、W有如下轉化關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反應①②③分別為取代反應、取代反應、加成反應B.反應②的條件為NaOH的醇溶液并加熱C.W在一定條件下可發生反應生成CH≡C—CH2OHD.由X經三步反應可制備甘油√根據幾種有機化合物分子組成和反應條件可得,X為CH3CH==CH2,Y為ClCH2CH==CH2,Z為HOCH2CH==CH2,W為HOCH2CHBrCH2Br,反應①②③分別為取代反應、取代反應、加成反應,選項A正確;反應②為鹵代烴的水解反應,條件為NaOH的水溶液并加熱,選項B錯誤;W在一定條件下可發生鹵代烴的消去反應生成CH≡C—CH2OH,選項C正確;解析4.已知二氯烯丹是一種播前除草劑,其合成路線如下:(二氯烯丹)D在反應⑤中所生成的E,其結構只有一種。(1)寫出下列反應的反應類型:反應①是___________,反應③是____________,反應⑥是___________。取代反應消去反應取代反應(二氯烯丹)(2)寫出下列物質的結構簡式:A.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寫出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H3—CH==CH2 CH2Cl—CCl==CHClCH2Cl—CCl==CH2+NaCl+H2O此題的突破口在于B與氯氣加成得到CH2Cl—CHCl—CH2Cl,從而逆向推出B為CH2Cl—CH==CH2、A為CH3—CH==CH2;由反應⑥E與 發生取代反應得到二氯烯丹可推知,E為CH2Cl—CCl==CHCl,D的消去產物E只有一種結構,所以D應該是一種對稱結構,D為CH2Cl—CCl2—CH2Cl,再進一步聯系反應③,可推知C為CH2Cl—CCl==CH2。解析乙醇及醇類考點二1.醇的概念及分類(1)羥基與飽和碳原子相連的化合物稱為醇,飽和一元醇的通式為CnH2n+1OH(n≥1)。(2)必備知識2.醇類的物理性質 熔、沸點 溶解性 密度醇 ①高于相對分子質量接近的 ; ②隨碳原子數的增加而 ; ③碳原子數相同時,羥基個數越多,熔、沸點______ ①飽和一元醇隨碳原子數的增加而 ; ②羥基個數越多,溶解度_____ 比水小烷烴或烯烴升高越高降低越大思考 (1)醇比同碳原子烴的沸點高的原因為__________________。醇分子間形成氫鍵(2)甲醇、乙醇、丙醇可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的原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們與水分子間形成氫鍵3.幾種重要醇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物理性質 用途乙醇 無色、有特殊香味的液體,易揮發,密度比水 ,能與水_______________ 燃料;化工原料;常用的溶劑;體積分數為 時可作醫用消毒劑甲醇 (木醇) 無色液體,沸點低、易揮發、易溶于水 化工生產、車用燃料乙二醇 無色、黏稠液體,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重要化工原料,制造化妝品、發動機、防凍液等丙三醇 (甘油) 小以任意比例互溶75%4.從官能團、化學鍵的視角理解醇的化學性質(1)根據結構預測醇類的化學性質醇的官能團羥基(—OH),決定了醇的主要化學性質,受羥基的影響,C—H的極性增強,一定條件下也可能斷鍵發生化學反應。(2)醇分子的斷鍵部位及反應類型按要求完成下列方程式,并指明反應類型及斷鍵部位。(ⅰ)乙醇與Na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乙醇與HBr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H3CH2OH+2Na―→2CH3CH2ONa+H2↑,置換反應,①CH3CH2OH+HBr CH3CH2Br+H2O,取代反應,②(ⅲ)醇分子內脫水(以2-丙醇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H3CH==CH2↑+H2O,消去反應,②⑤(ⅳ)醇分子間脫水a.乙醇在濃H2SO4、140 ℃條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O,取代反應,①②b.乙二醇在濃H2SO4、加熱條件下生成六元環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H2O,取代反應,①②(ⅴ)醇的催化氧化a.乙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2-丙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2 +2H2O,氧化反應,①③5.加成反應、取代反應、消去反應的特點反應類型 概念 特點加成反應 有機化合物分子中的____ 兩端的原子與_____ 結合,生成飽和的或比較飽和的有機化合物的反應“只上不下”, 反應物中一般含碳碳雙鍵、碳碳三鍵、苯環等取代反應 有機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些 被其他 代替的反應 + 。“有上有下”,反應中一般有副產物生成;鹵代、水解、硝化、酯化均屬于取代反應A1—B2 A2—B1不飽和鍵其他原子或原子團________。原子或原子團原子或原子團消去反應 有機物在一定條件下從一個分子中脫去小分子(如H2O、HX等)生成_______ 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下不上”,反應物一般是醇或鹵代烴A==B+x-y(小分子)不飽和化合物1.下列關于醇的化學性質的說法正確的是A.乙醇分子中的氫原子均可被金屬鈉取代B.乙醇在濃硫酸作催化劑時加熱至140 ℃可以制備乙烯C.所有的醇都可以被氧化為醛或酮D.交警檢查司機酒后駕車是利用了乙醇能被重鉻酸鉀氧化的性質一、醇的性質及應用√專項突破解析乙醇分子中乙基上的氫原子不能被金屬鈉取代,A錯誤;乙醇在濃硫酸作催化劑時加熱至170 ℃可以制備乙烯,B錯誤;醇分子中與羥基相連的碳原子上沒有氫原子的不能發生催化氧化反應,C錯誤。2.某興趣小組用乙醇和濃硫酸制取乙烯,并驗證乙烯氣體的生成,所用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裝置A燒瓶中應加入濃硫酸,再沿燒瓶內壁緩慢加入乙醇B.反應時應迅速升溫到170 ℃,并控制溫度保持不變C.為除去乙烯中混有的SO2雜質,裝置B洗氣瓶中應裝入酸性KMnO4溶液D.實驗中有少量副產物乙醚生成,分離乙醇和乙醚的混合物可以采用分液的方法√裝置A應先加入乙醇,然后再沿燒瓶內壁緩慢加入濃硫酸,故A錯誤;乙醇在濃硫酸、140 ℃作用下會生成乙醚,因此制取乙烯時,應迅速升溫到170 ℃,并控制溫度保持不變,故B正確;乙烯也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因此裝置B洗氣瓶中不能裝入酸性KMnO4溶液,故C錯誤;乙醇和乙醚互溶,則乙醇和乙醚的混合物不可以采用分液的方法分離,故D錯誤。解析3.α-萜品醇的鍵線式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1 mol該物質最多能和1 mol氫氣發生加成反應B.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團只有羥基C.該物質能和金屬鉀反應產生氫氣D.該物質能發生消去反應生成兩種有機物√解析α-萜品醇分子中含有1個碳碳雙鍵,則1 mol該物質最多能與1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A正確;該有機物分子中含有羥基和碳碳雙鍵兩種官能團,B錯誤;該有機物分子中含有羥基,能與金屬鉀反應產生H2,C正確;由該有機物的結構可知,只能生成兩種消去產物,D正確。二、醇類催化氧化產物的判斷4.下列四種有機物的分子式均為C4H10O。①CH3CH2CH2CH2OH ②③ ④分析其結構特點,用序號回答下列問題:(1)其中能與鈉反應產生H2的有__________。①②③④所有的醇都能與活潑金屬鈉反應產生H2。解析①CH3CH2CH2CH2OH ②③ ④(2)能被氧化成含相同碳原子數的醛的是________。①③能被氧化成醛的醇分子中必含有基團“—CH2OH”,①和③符合題意。解析①CH3CH2CH2CH2OH ②③ ④(3)能被氧化成酮的是______。②能被氧化成酮的醇分子中必含有基團“ ”,②符合題意。解析①CH3CH2CH2CH2OH ②③ ④(4)能發生消去反應且生成兩種產物的是_____。②若與羥基相連的碳原子的鄰位碳原子上的氫原子類型不同,則發生消去反應時,可以得到兩種產物,②符合題意。解析醇類催化氧化產物的判斷三、常見有機反應類型的判斷5.請觀察下圖中化合物A~H的轉化反應的關系(圖中副產物均未寫出),并填寫空白:已知:①② 。R—CH==CH2+CH3COOH;(1)寫出圖中化合物C、G、H的結構簡式:C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屬于取代反應的有__________(序號,下同)。(3)屬于消去反應的是________。①③⑥⑧②④⑦(4)寫出反應⑨的化學方程式并指明其反應類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成反應解析結合框圖可以推斷C8H10是乙苯( )。由乙苯逆推,可知化合物A是乙苯側鏈乙基上的氫原子被溴原子取代的產物,進一步可推知,化合物C是苯乙烯,化合物G是苯乙炔,化合物D是乙酸苯乙酯。苯酚及酚類考點三1.概念酚是 直接相連而形成的化合物。羥基與苯環必備知識[例]下列化合物中,屬于酚類的是_____(填字母)。A. B.C. D.BC2.苯酚的化學性質(1)弱酸性+H3O+,苯酚具有 ,俗稱石炭酸。酸性:H2CO3> > ,苯酚不能使酸堿指示劑變色,其酸性僅表現在與金屬、強堿的反應中。弱酸性與NaOH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Na2CO3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OH―→ +H2O+Na2CO3―→ +NaHCO3(2)與溴水的取代反應苯酚滴入過量濃溴水中產生的現象為 。化學方程式:生成白色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r2―→ +3HBr(3)顯色反應:與FeCl3溶液作用顯 色。紫(4)苯酚與甲醛在催化劑作用下,可發生縮聚反應,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 +nHCHOH+(n-1)H2O(5)氧化反應:易被空氣氧化為 色。粉紅注意 苯酚有毒,濃溶液對皮膚有強腐蝕性,如皮膚不慎沾上苯酚溶液,應立即用乙醇沖洗,再用水沖洗。3.基團之間的相互影響(1)苯酚與溴的取代反應比苯、甲苯易進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醇、酚、羧酸分子中羥基上氫原子的活潑性比較羥基對苯環的影響使苯環在羥基的鄰、對位上的氫原子變得活潑,易被取代名稱 乙醇 苯酚 乙酸酸性 中性 比碳酸弱 比碳酸強氫原子活潑性 逐漸增強 ―→ (1)不能用Na 檢驗酒精中是否有水,因為Na 與乙醇也能反應生成氫氣,易發生爆炸;實驗室常用無水CuSO4 來檢驗乙醇中是否含水,白色粉末變藍則證明有水。(2)苯酚溶液與乙醇溶液的鑒別方法:用小試管分別取溶液少許,滴加過量的飽和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苯酚溶液。(3)除去苯中的苯酚,應加入NaOH 溶液反應后再分液,不能用溴水,因三溴苯酚在苯中可溶。(4)苯酚有毒,對皮膚有強烈的腐蝕作用,如果不慎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酒精洗滌。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苯甲醇和苯酚都能與濃溴水反應產生白色沉淀B.苯甲醇、苯酚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CH2原子團,故兩者互為同系物C. 、 、 互為同分異構體D.乙醇、苯甲醇、苯酚都既能與鈉反應,又能與NaOH反應√專項突破解析苯甲醇不能與濃溴水反應,A項錯誤;苯甲醇、苯酚的結構不相似,故不互為同系物,B項錯誤;酚與分子式相同的芳香醇、芳香醚互為同分異構體,C項正確;乙醇、苯甲醇的羥基都不顯酸性,都不能與NaOH反應,D項錯誤。2.某化妝品的組成Z具有美白功效,可用如圖反應制備。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可以通過紅外光譜來鑒別X和YB.可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鑒定Z中是否含有YC.Y、Z均可與溴水反應,但反應類型不同D.X可作縮聚反應單體,Y可作加聚反應單體√X含有酚羥基,而Y含有碳碳雙鍵,可以通過紅外光譜來鑒別X和Y,A正確;Y含有碳碳雙鍵,而Z含有酚羥基,它們都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B錯誤;Y含有碳碳雙鍵,能與溴發生加成反應,而Z含有酚羥基且酚羥基的鄰、對位存在氫原子,Z能與溴發生取代反應,C正確;X屬于酚類物質,能與甲醛發生縮聚反應,可作縮聚反應單體,而Y含有碳碳雙鍵,可以發生加聚反應,可作加聚反應單體,D正確。解析3.苯酚的性質實驗如下:步驟1:常溫下,取1 g苯酚晶體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5 mL蒸餾水,充分振蕩后液體變渾濁,將該液體平均分成三份。步驟2:向第一份液體中滴加幾滴FeCl3溶液,觀察到溶液顯紫色(查閱資料可知配離子[Fe(C6H5O)6]3-顯紫色)。步驟3:向第二份液體中滴加少量濃溴水,振蕩,無白色沉淀。步驟4:向第三份液體中加入5% NaOH溶液并振蕩,得到澄清溶液,再向其中通入少量CO2,溶液又變渾濁,靜置后分層。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步驟1說明常溫下苯酚的溶解度小于20 gB.步驟2中紫色的[Fe(C6H5O)6]3-由Fe3+提供空軌道C.步驟3中生成的2,4,6-三溴苯酚溶解在過量的苯酚中,觀察不到沉淀D.步驟4中CO2與苯酚鈉反應生成苯酚和Na2CO3√解析若5 mL蒸餾水恰好能夠溶解1 g苯酚,則該溫度下苯酚的溶解度為S=20 g,步驟1形成的是懸濁液,故說明常溫下苯酚的溶解度小于20 g,A正確;[Fe(C6H5O)6]3-是一種絡合物,苯酚酸根離子中O原子提供孤電子對,Fe3+提供空軌道,B正確;步驟3中由于濃溴水為少量,溴與苯酚生成的2,4,6-三溴苯酚將溶解在過量的苯酚中,因此不能觀察到沉淀產生,C正確;4.某超市違規出售的一種雞蛋為“橡皮蛋”,煮熟后蛋黃韌性勝過乒乓球,但經檢測為真雞蛋。專家介紹,這是由于雞飼料里添加了棉籽餅,從而使雞蛋里含有過多棉酚。棉酚的結構簡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該化合物的分子式為C30H30O8B.1 mol棉酚最多可與14 mol H2加成C.1 mol棉酚最多可與6 mol NaOH反應D.該物質可以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由棉酚的結構簡式可知其分子式為C30H30O8,A正確;1 mol棉酚最多可與12 mol H2加成,B錯誤;1個棉酚分子中有6個酚羥基,故1 mol棉酚最多可與6 mol NaOH反應,C正確;酚羥基和醛基都有還原性,該物質可以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D正確。解析真題演練1.(2022·浙江6月選考,15)染料木黃酮的結構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分子中存在3種官能團B.可與HBr反應C.1 mol該物質與足量溴水反應,最多可消耗4 mol Br2D.1 mol該物質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最多可消耗2 mol NaOH√解析根據結構簡式可知分子中含有酚羥基、酮羰基、醚鍵和碳碳雙鍵,共四種官能團,A錯誤;含有碳碳雙鍵,能與HBr發生加成反應,B正確;Br2能取代酚羥基的鄰位和對位上的氫,另外碳碳雙鍵能和單質溴發生加成反應,所以1 mol該物質與足量溴水反應,最多可消耗5 mol Br2,C錯誤;分子中含有3個酚羥基,所以最多消耗3 mol NaOH,D錯誤。2.(2021·河北,12改編)番木鱉酸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活性,結構簡式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1 mol該物質與足量飽和NaHCO3溶液反應,可放出22.4 L(標準狀況)CO2B.一定量的該物質分別與足量Na、NaOH反應,消耗二者物質的量之比為6∶1C.1 mol該物質最多可與2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D.該物質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解析根據分子的結構簡式可知,1 mol該分子中含有1 mol —COOH,可與NaHCO3溶液反應生成1 mol CO2,在標準狀況下其體積為22.4 L,A正確;1 mol分子中含5 mol羥基和1 mol羧基,其中羥基和羧基均能與Na發生置換反應產生氫氣,而只有羧基可與氫氧化鈉發生中和反應,所以一定量的該物質分別與足量Na和NaOH反應,消耗二者物質的量之比為6∶1,B正確;1 mol分子中含1 mol碳碳雙鍵,所以1 mol該物質最多可與1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C錯誤;分子中含碳碳雙鍵和羥基,均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D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