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 人類的形成與文明的曙光考點名稱:人類的社會早期猿人:早期猿人是最早完全形成的人,是人類發展的初級階段,其生存難帶為380萬年前至180萬年前。現在所知道的的最早的猿人化石是在1974-1075年在坦桑尼亞發現的,發現物主要是上下頜骨和牙齒,經測定,其年代在377萬年前至359萬年前。1972年,在東非肯發現的KNMER-1470號人是目前公認的最早人類的典型代表。學術界把能夠制造工具的早期的人成為最早的人屬。最早的人屬是“能人”。化石最早于1960在坦桑尼亞的奧杜韋峽谷發現的。“能人”生存年代大約距今180萬年前。晚期猿人:中國學者習慣上稱為猿人,生存年代180萬年前至30(或20)萬年前,其化石在歐、亞、非三洲均有發現。其頭骨扁平,骨壁厚,眶上脊粗壯;腦容量大約從800毫升到1200毫升,平均身高為160厘米;下肢結構與人類十分相似,大腿骨接近現代人,其直立人行走的姿勢已很完善。早期智人:早期智人也稱古人,生活于距今25萬年至4萬年前。其體質形態已和現代人接近,但仍帶有一些原始特點,如眉脊發達,前額低斜、鼻部扁寬、頜部前突等,腦容量平均為1350毫升。其化石目前在亞、非、歐三洲有多處發現。晚期智人:晚期智人也稱現代智人,過去稱為新人,生活距今四五萬年前至1 萬年前。其體質形態和現代人大致相同,眉脊減弱,顱高增大,頜部退縮,下額明顯,腦容量平均為1400毫升以上。他們的化石不僅分布于歐、亞、非三大洲,而且在大洋州和澳洲也有發現。晚期臹人出現的時候,現代人種也形成了。人類的出現:KNM-ER1470號人類頭骨:KNM-ER1470號是1972年肯尼亞圖爾卡納湖東岸庫彼弗拉發現的。發現事情這個頭骨已經分裂為150多塊碎片,經復原后按登記號碼為KNM-ER1470號頭骨。該頭骨定年為290萬年前,腦容量約為775毫克,肢骨與現代人相似,1470號人是最早的人屬代表之一,但頭骨無突出而相連的眉脊,因而在進化系統中處于何種位置仍有爭議。考點名稱:三大人種的形成人種的形成:現代人類可能是從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發展而來的。人類在距今三四百萬年前形成。世界上的人類可分為三大人種: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人種的差異,是不同自然地理環境等眾多因素長期影響的結果。種族無優劣。此外,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在于制造和使用工具;在人類進化史上,直立行走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步。三大人種:人種的怎樣形成,至今都是一個謎。一般認為人種形成是長時期自然和歷史條件下影響的結果。多風沙和積雪的地帶的自然風貌,對黃種人的眼瞼的形成影響很大;陽光稀少、氣候寒冷潮濕的北歐,是形成白色人種的典型環境;在橫貫赤道的非洲,氣候炎熱,長期生活在哪里的人種具有黝黑的膚色,這是對環境是適應。在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沒有優劣之分。一些都有種族偏見的人,把某個人種說成是“高等”或“低等”的,并對“低等種族”的人加以歧視和壓迫,都是應該遭到反對和譴責的。考點名稱:氏族社會氏族:原始社會以共同血緣關系結合而成的一種血族團體。其成員出自一個共同的祖先。氏族是人類各族普遍存在過的社會組織。產生于蒙昧時代的中級階段,約相當于舊石器中、晚期。常以某種動、植物作為本氏族共同的圖騰標記。氏族是社會的基本經濟單位,實行生產資料公有,集體勞動,平均分配,沒有剝削和階級。公共事務由選舉的氏族長管理,重大事情由氏族成員會議決定。成員都處于自由、平等的地位。母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社會:原因:婦女因具有生育功能而擁有較高的地位。特點:人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親戚關系以母系計算,女性權力高于男性。父系氏族社會:原因:農業出現以后,男人的體力優勢明顯體現出來,男人權力高于女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