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選擇性必修1(人教版2019)第三章·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第二節 水的電離 溶液的酸堿性第4課時 酸堿中和滴定生活中常見物質的pH【思考】pH的測定和調控對生產生活有著重要意義,在實驗室是如何實現pH的調控呢?目錄酸堿中和滴定及其操作01中和滴定誤差分析02習學目標1.了解酸堿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指示劑的選擇方法2.知道酸堿中和滴定的主要儀器及其用途3.掌握酸堿中和滴定的實驗操作并會進行數據處理和誤差分析NO.1酸堿中和滴定及其操作酸堿中和滴定的基礎知識1.概念:依據中和反應,用已知濃度的酸(或堿)來測定未知濃度的堿(或酸) 的方法,叫做酸堿中和滴定。標準液待測液2、原理:H++OH-=H2Oc(H+)·V酸=c(OH-)·V堿用0.1000mol/L的HCl溶液滴定20.00mL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滴定完成時,用去HCl溶液28.00mL。通過中和滴定測得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是多少?0.1400mol/L把上題中HCl改成H2SO4,則NaOH的物質的量濃度為多少?C標V標V測=C測實驗:現在我們用0.1032mol/L的鹽酸標準溶液測定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該怎么做?c(HCl)·V[HCl(aq)]V[NaOH(aq)]=c(NaOH )【問題1】需測得哪些數據能計算出c(NaOH)?已知0.1032 mol/L量取一定體積待測定【問題2】你認為中和滴定實驗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什么?3、實驗的關鍵:(1)準確測量參加反應的兩種溶液的體積(2)準確判斷中和反應是否恰好完全反應4.儀器及使用.酸堿中和滴定所需的儀器酸式滴定管(圖中右邊的儀器)堿式滴定管(圖中左邊的儀器)錐形瓶鐵架臺滴定管夾V初V末V = V末-V初V = V末-V初= 18.50 mL-2.50 mL= 16.00 mL(1)認識滴定管標注溫度、量程“0”刻度線在上玻璃塞帶玻璃球的橡膠管① 讀數精確度:0.01mL② 酸式滴定管盛:酸性和強氧化性試劑堿式滴定管盛:堿性試劑③最下面有一段無刻度。全部盛滿溶液時,體積大于所標容積你讀得準嗎?答案:25.60 mL1、量取25.00mL,KMnO4溶液可選用儀器( )A.50mL量筒, B.100mL量筒C.50mL酸式滴定管 D.50mL堿式滴定管C2.某同學在實驗報告中有以下實驗數據,其中數據合理的是A.用托盤天平稱取11.70 g食鹽B.用量筒量取5.26 mL鹽酸C.用廣范pH試紙測得溶液的pH是3.5D.用標準NaOH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鹽酸用去23.10 mL溶液D3、50ml的滴定管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20.00處,若把滴定管中溶液全部排出,則體積( )A、 等于30 B、等于20 C、大于30 D、小于30C0刻度處50ml刻度處4.某學生用堿式滴定管量取0.1 mol/L的NaOH溶液,開始時仰視液面讀數為1.00 mL,取出部分溶液后,俯視液面,讀數為11.00 mL,該同學在操作中實際取出的液體體積為( )A.大于10.00 mL B.小于10.00 mLC.等于10.00 mL D.等于11.00 mLA20.000刻度處(2)滴定管的使用方法:①檢查儀器:使用前先檢查滴定管活塞是否漏水。 ②潤洗儀器:滴定管在加入反應液之前,先用蒸餾水洗滌干凈,再用所要盛裝的溶液潤洗2~3遍。 ③加入反應液:分別將反應液加入相應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0”刻度線以上2~3mL處。 ④調節起始讀數:在滴定管下放一燒杯,調節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滿反應液,并使液面處于“0”刻度或以下某刻度,讀數并記錄。查漏洗滌裝液趕氣泡(3)指示劑的選擇原則:③酸堿指示劑:一般是有機弱酸或有機弱堿①滴定終點時顏色變化要明顯,指示劑變色范圍要窄(不用石蕊)②指示劑變色范圍盡量接近終點時溶液的pH。淺紅色無色紅色——— 8.2 ——— 10.0 —————— 3.1 ——— 4.4 ———甲基橙酚 酞紅色 橙色黃色【問題3】 如何判斷中和反應什么時候“恰好”反應完全(即判斷滴定終點)?① 強酸——強堿:② 強酸滴定弱堿:③ 強堿滴定弱酸:選酚酞或甲基橙都可以滴定終點為酸性,選甲基橙滴定終點為堿性,選酚酞【困惑】強酸與強堿“恰好”反應時,所得溶液的pH=7,用酚酞作指示劑時,實際滴定終點的pH=8.2,為什么可以將滴定終點當成“恰好”反應的點?滴定終點的確定原理:由曲線可以看出,在酸、堿中和滴定過程中,溶液的pH在接近滴定終點時有一個突變過程,在此范圍內,滴加很少的酸(或堿),溶液的pH就有很大的變化,能使指示劑的顏色變化明顯,所以即使酚酞、甲基橙的變色不在恰好中和的pH=7的點上,但體積差距很小,可以忽略不計。甲基橙酚 酞“pH 突變”當接近滴定終點時,極少量的堿和酸就會引起 pH 突變。⑷滴定終點的判斷:當滴入最后一滴××標準溶液后,溶液由××色變成××色,且半分鐘內不變色,說明達到滴定終點。酚 酞 甲基橙強堿滴定強酸強酸滴定強堿紅色→無色橙色→黃色無色→淺紅色黃色→橙色說明:解答此類題目注意三個關鍵點:(1)最后一滴:必須說明是滴入“最后一滴”溶液。(2)顏色變化:必須說明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后,溶液“顏色的變化”。(3)半分鐘:必須說明溶液顏色變化后“半分鐘內不褪色”。二. 酸堿中和滴定的操作⑴滴定前準備:①檢查:先檢查酸、堿滴定管是否漏水。②潤洗:先用水將滴定管洗滌干凈,再分別用待裝液潤洗2~3次。③裝液:將酸、堿分別裝入滴定管,使液面位于0刻度以上2~3 mL處。④調液:調節活塞或玻璃球,趕氣泡,使液面處于0刻度或0刻度以下。⑤放液:從堿式滴定管中放出20mL的NaOH溶液于錐形瓶中,并滴2~3滴指示劑(甲基橙或酚酞)。用0.1200mol/L鹽酸標準液測定未知濃度NaOH溶液。錐形瓶用水洗干凈即可,不能用待測液潤洗滴速:先快后慢,當接近終點時,應一滴一搖。利用錐形瓶內壁承接尖嘴處懸掛的半滴溶液。終點判斷:當滴入最后一滴標準液時,剛好使錐形瓶中的溶液變色,且在半分鐘內不變色,即到滴定終點。讀數并記錄。⑵滴定:左手右手視線與凹液面水平相切滴加速度先快后慢眼睛注視瓶內顏色變化半分鐘顏色不變滴定管保持垂直鹽酸滴定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滴定終點的判斷:①若用酚酞作指示劑,當滴入最后一滴鹽酸時,溶液的顏色由 ,說明達到滴定終點。②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劑,當滴入最后一滴鹽酸時,溶液的顏色由 ,說明達到滴定終點。紅色突變為無色,且半分鐘內不變色黃色變為橙色,且半分鐘內不變色特別提醒:1.中和滴定終點是指示劑顏色發生突變的點,但不一定是酸堿恰好中和的點。通常有一定誤差(允許誤差)。(3)實驗數據的處理重復實驗2~3次,取消耗標準液體積的平均值,根據c(NaOH)= ,計算出待測NaOH溶液的濃度。滴定前滴定后V(鹽酸)=26.10mLc(鹽酸)=0.1200mol/LV(NaOH)=20.00mLNO.2酸堿中和滴定誤差分析C(待)=C(標)×V(標)V(待)C(標)、 V(測)是已知的數據,因此C(測)的大小只由V(標) ——“讀數”決定,只要直接或者間接的能引起“讀數”的變化,則C(測)也隨著變化,且二者的變化是成正比例變化。已知已知讀數決定誤差原因:⑴、參加反應的酸或堿溶液的體積測量不準確⑵、中和反應終點判斷不準確結論:c(待)與V(標)成正比;V(標)偏大,結果偏大;V(標)偏小,結果偏小操作方法 誤差分析1.放標準液的滴定管未用標準液潤洗2.盛放待測液的錐形瓶使用前用待測液潤洗3.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氣泡,完畢氣泡消失4.滴定前仰視讀數,滴定畢正確讀數5.滴定前正確讀數,滴定畢俯視讀數6.滴定中,滴定管漏液7.錐形瓶搖動時部分堿液濺出8.滴定中向錐形瓶加入蒸餾水V標偏大c待偏高V標偏大c待偏高V標偏大c待偏高V標偏小c待偏低c待偏低V標偏小V標偏大c待偏高V標偏小c待偏低c待無影響V標不變c(標)·V(標)V(待)=c(待 )所有的誤差都體現到V標上來分析!俯視圖仰視圖滴定管的俯視和仰視正確視線仰視視線正確讀數仰視讀數讀數偏大正確視線俯視視線正確讀數俯視讀數讀數偏小0先偏大后偏小先偏小后偏大課堂小結酸堿中和滴定定義已知物質的量的濃度的酸(或堿)來測定未知濃度的堿(或酸)原理c酸v酸=c堿v堿 (一元酸和一元堿)儀器及試劑酸、堿式滴定管等標準液、待測液、 酸堿指示劑步驟查漏洗滌、潤洗裝液、調液和取液(記下讀數)滴定操作記錄(記下讀數)并計算誤差分析c酸v酸=c堿v堿 (一元酸和一元堿)(2)滴定階段:(3)數據處理階段:(1)準備階段:①檢查是否漏水②水洗、潤洗③裝液、趕氣泡、調液面④記錄初讀數V1⑩計算待測液濃度⑨記錄末讀數V2⑧滴加標準液直至顏色發生變化,且半分鐘不變⑥取待測液V(待)⑦加指示劑⑤水洗滴定管:錐形瓶:小結:中和滴定步驟c(標)·V(標)V(aq)=c(待 )無潤洗!有時你會抱怨:何時才能到滴定終點?有時你會迫不及待,怎么顏色還不改變?但只要你專注用心做好每一步,未來和終點就會在你的指尖實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