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 年 12 月綿陽南山中學高 2021 級高三上期 12 月月考理科綜合試題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Fe 56 Cu 64一、 選擇題: 本題共 13 個小題, 每小題 6 分, 共 78 分。 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 只有 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 源于土壤的椰酵假單胞桿菌污染食品后, 會產生毒性極強的米酵菌酸(C28H38O7), 引發 食物中毒, 此類中毒多發生在夏、 秋季。 米酵菌酸會抑制人體細胞線粒體的功能, 導致細 胞或機體死亡。 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 椰酵假單胞桿菌的遺傳物質可能是 DNA, 也可能是 RNAB. 米酵菌酸不在核糖體上合成, 分泌到細胞外也不經過高爾基體C. 米酵菌酸干擾了線粒體對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導致能量供應不足D. 椰酵假單胞桿菌朝著耐高溫的方向發生變異, 最終適應了高溫環境2. 如圖表示雌兔卵巢中某種細胞分裂時每條染色體上 DNA 數量的變化。 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 A→B 過程細胞中一定有氫鍵斷裂B. B→C 過程細胞中一定有交叉互換C. C→D 過程細胞內核 DNA 數目不變D. D→E 階段細胞中有 2 或 4 條 X 染色體3. 原尿中的葡萄糖會被腎小管完全重吸收回血漿。 如圖表示腎小管上皮細胞重吸收葡萄糖的過程, 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 Na+進細胞與葡萄糖進細胞的方式相同B. Na+ 出細胞和 K+ 出細胞的方式不相同C. 鈉鉀泵兼具催化作用和物質運輸作用D. 鈉鉀泵和 SGLT 作為載體都具有專一性4. 下圖為動物機體的細胞凋亡及清除過程。 據圖分析, 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 膜受體與凋亡誘導因子的結合, 體現了細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 細胞凋亡過程中遺傳物質不發生改變, 但會有新的蛋白質合成C. 機體組織細胞中都有凋亡相關基因, 均在機體衰老后開始表達D. 癌細胞可能因無法識別凋亡誘導因子, 從而不能啟動凋亡程序5. 對比實驗一般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組, 通過對實驗結果的比較分析, 來探究某種因素與實驗對象的關系, 常被應用于生物學的實驗探究。 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 在對比實驗中, 每個實驗組的實驗結果一般都是未知的B. 對比實驗是對照實驗的一種特殊形式, 不需要設置空白對照組C. 用同位素標記法探究光合作用釋放的 O2 來自 H2O 還是 CO2 屬于對比實驗 D. 探究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實驗屬于對比實驗6. 果蠅 3 號染色體上的基因 L1 和 L2 分別決定了果蠅的裂翅和正常翅, 當 L1 基因純合時會導 致胚胎不能正常發育而死亡。 研究人員培育出多只裂翅雌雄果蠅(作親本), 基因型均如 下圖所示, 其 3 號染色體上還存在另一對基因 D/d, 其中 D 基因也有純合致死的效應。 任 取親本雌雄果蠅各一 只相互交配, 后代總會出現一定比例的正常翅。 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A. 上述兩對基因 L1/L2 和 D/d 在遺傳時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B. 果蠅控制裂翅的基因(L1) 只能以雜合子的形式連續遺傳C. 該品系的后代中出現正常翅的最可能原因是發生了基因突變D. 親本雌雄果蠅相互交配, 子代的 L1 與 D 基因頻率均會降低7.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除自然因素外, 大氣污染物主要來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燒和工業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氣 及其攜帶的顆粒物。B. 煤通過干餾、 分餾等實現了煤的綜合利用。C. 1965 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化學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結晶 牛胰島素。D. 亞硝酸鈉是一種防腐劑和護色劑, 可用于一些肉制品的生產。8.設 NA 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 34g 中含有的極性鍵數目為 2NAB. 通常條件下, 46g 二氧化氮與四氧化二氮的混合氣體中的原子數為 3NAC. 50mL 18.4 mol L-1 濃硫酸與足量銅微熱反應, 生成 SO2 分子的數目為 0.46NA D. 在含 4mol Si-O 鍵的石英晶體中, 氧原子的數目為 4NA9. 短周期主族元素 X、 Y、 Z 的單質 m、 n、 p 在通常狀況下均為氣態, 并有下列轉化關系(反 應條件略去): 其中雙原子單質分子中, 單質 m 含共用電子對數最多, 甲含有 10 電子, 乙含(單質m)有 18 電子。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化合物甲)A. X 的氫化物中只含有極性共價鍵(化合物丙) (單質n)B. 元素 X、 Y、 Z 的原子半徑大小關系為 X(化合物乙) (單質p)C. Z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在主族元素中最強D. 化合物丙是離子化合物, 既含離子鍵又含共價鍵10. 有機物與我們的生產、 生活、 實驗密切相關, 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家庭中使用的菜籽油是一種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植物油脂B. 使用添加堿性蛋白酶的洗衣粉洗衣服時, 水溫越高去污效果越好C. 粗苯甲酸中常混有少量的泥沙和 NaCl 等雜質, 提純它的主要步驟為: 加熱溶解, 趁熱 過濾, 蒸發結晶D. 聚氯乙烯塑料薄膜的單體是氯乙烯(C2H3Cl), 該單體結構中存在 2 種同分異構體, 同 時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11.下列實驗操作、 現象和結論均正確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選項 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A 向 FeBr2 溶液中通入 Cl2 溶液變黃 氧化性: Cl2>Br2B 將石蠟油在碎瓷片上強熱,產生的氣體 通入酸性 KMnO4 溶液中 溶液紫色褪色 石蠟油分解產物為乙烯C 向 CaCl2 溶液中通入 CO2 溶液變渾濁 生成了 CaCO3第 2 頁 共 12 頁D 在試管裝入 2mL 1mol ·L-1 MgCl2 溶液, 先滴加 1mL 1mol ·L-1 NaOH 溶液, 再滴 加幾滴 1 mol ·L-1CuCl2 溶液 先生成白色沉淀, 后變為藍色 Ksp: Cu(OH)2 < Mg(OH)212. 用可再生能源電還原 CO2 時, 采用高濃度的 K+抑制酸性電解液中的析氫反應來提高多碳 產物(乙烯、 乙醇等)的生成率, 裝置如下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析氫反應發生在 IrOx —Ti 電極上B. Cl-從 Cu 電極遷移到 IrOx —Ti 電極C. 陰極發生的反應有: 2CO2 + 12H+ + 12e- == C2H4 + 4H2OD. 每轉移 1 mol 電子, 陽極生成 11.2L 氣體(標準狀況)13. 沉淀溶解平衡在生產、 科研和環保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 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條件, 使平 衡向著需要的方向移動。 常溫時, 氫氧化物飽和溶液中 Al3+、 Mn2+、 Cu2+三種金屬離子的 pc(pc = - lg c, c 為 Al3+、 Cu2+或 Mn2+的濃度, 溶液中離子濃度小于或等于 10-5 mol L- 1 時可認為沉淀完全)與 pH 的關系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常溫下, Ksp[Al(OH)3]=10-32.9B. 若 A 點為含 Al3+、 Cu2+的混合溶液, 則c(Cu2+) : c(Al3+) = 10-0.7C. Cu2+和 Mn2+可通過分步沉淀進行分離D. PH=5 時, Cu(OH)2 的溶解度為 10-3.7 mol L-1二、 選擇題: 本題共 8 小題, 每小題 6 分, 共 48 分。 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 第 14~ 18 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第 19~21 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 全部選對的得 6 分, 選對但不全的得 3 分, 有選錯的得 0 分。14.定點投籃時,籃球從同一位置先后拋出后均落入籃筐,運動軌跡如圖所示, 不計空氣阻力, 則籃球先后兩次A. 入籃時的速度相同B. 入籃前重力的沖量為 0C. 入籃前在空中運動的時間相同D. 入籃前在空中運動的動量變化量ΔP1 大于ΔP215. 打彈弓是一款傳統游戲, 射彈花樣繁多, 燕子鉆天是游戲的一種, 如圖所示, 一表演者將彈丸豎直向上射出后,彈丸上升過程中在最初 1s 內上升的高度與最后 1s 內上 升的高度之比為 9:1, 不計空氣阻力, 重力加速度 g= 10m/s2, 則彈丸在上升過程 中最初 1s 內中間時刻的速度大小和上升的最大高度分別為(A.45m/s;125m B.45m/s;75mC.36m/s;125mD.36m/s;75m)第 3 頁 共 12 頁16. 如圖所示, 質量為 m 的小物塊 P 和小球 Q 均可視為點電荷, 電荷量相同。 置于粗糙水平 面上的斜面體傾角為θ、 質量為 M, 將小物塊 P 放在粗糙的斜面體上。 當小球 Q 固定在與 P 等高(PQ 連線水平) 處時, P 靜止且受斜面體的摩擦力為 0, 斜面體保持靜止, 此時經測量 小物塊與小球 Q 的距離為 r。 設靜電力常量為 k,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小球 Q 所帶電荷量為B. P 對斜面體的壓力為 FN=mgcosθC. 斜面體對地面的壓力為(M+m) gD. 斜面體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 017. 如圖( a) 所示, 太陽系外的一顆行星 P 繞恒星 Q 做勻速圓周運動。 由于 P 的遮擋, 探測 器探測到 Q 的亮度隨時間做如圖(b) 所示的周期性變化, 該周期與 P 的公轉周期相同。 已知 Q 的質量為 M, 引力常量為 G。 關于 P 的公轉,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周期為2t1 - t0 B. 半徑為3 GM(t1 t0)24π2C. 角速度的大小為 D. 加速度的大小為318.如圖所示, 虛線 a、 b、 c 代表電場中的三條電場線, 實線為一帶負電的粒子僅在電場力作 用下通過該區域時的運動軌跡, P、 R、 Q 是這條軌跡上的三點。 由此可知A.帶電粒子在 R 點時受力沿虛線向右, 電場強度方向沿虛線向左B.帶電粒子在 P 點時的加速度大小小于在 Q 點時的加速度大小C.帶電粒子在 P 點時的速度大小小于在 Q 點時的速度大小D.帶電粒子一定是從 P 點運動到 Q 點19. 如圖, 水平桌面上, 一質量為 m 的物體在水平恒力 F 拉動下從靜止開始運動。 物體運動t0 秒后, 速度大小增為 vm, 此時撤去 F, 物體繼續滑行2t0 秒后停止運動。 則(12mv)A. 在此過程中 F 所做的功為2 m3(B.在此過程中F的沖量大小等于) mv2 mC. F 的大小等于滑動摩擦力大小的 3 倍D. 物體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等于20. 如圖, 固定在豎直面內的光滑軌道 ABC 由直線段 AB 和圓弧段 BC 組成, 兩段相切于 B 點, AB 段與水平面夾角為θ , BC 段圓心為 O, 最高點為 C、 A 與 C的高度差等于圓弧軌道的直徑 2R。 小球從 A 點以初速度 v0 沖上軌道, 能沿軌道運動恰好到達 C 點,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小球從 B 到 C 的過程中, 對軌道的壓力逐漸增大B. 小球從 A 到 C 的過程中, 重力的功率先增大后減小C. 小球的初速度 v0 =D. 若小球初速度 v0 增大, 小球有可能從 B 點脫離軌道第 4 頁 共 12 頁21. 如圖所示, 左側帶有擋板的小車質量 m1 = 2kg, 擋板上固定一輕彈簧, 彈簧水平且自由端 恰好在小車O 點正上方, 且離小車右端的距離 L = 1.0m, 小車上表面 O 點左側光滑, 小車靜止 于光滑水平面上。 質量 m2 = 1kg 的滑塊(可以看做質點) 以水平速度 v0 = 6m / s從右端滑上小 車。 已知滑塊與小車O 點右側表面的動摩擦因數μ = 0.45, 重力加速度 g = 10m / s2, 整個過程中彈簧始終處于彈性限度內。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 滑塊相對小車向左滑行的過程中一直在減速B. 滑塊相對小車向左滑行的過程中加速度大小先不變后變小C. 滑塊離開小車后在空中做自由落體運動D. 此過程中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Ep = 6J三、 非選擇題: 共 174 分。 第 22~32 題為必考題, 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 第 33~38 題為 選考題, 考生根據要求作答。(一) 必考題: 共 129 分。22. 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測量滑塊的瞬時速度并驗證兩滑塊在碰撞過 程中的動量守恒定律。(1) 圖甲中水平桌面上放置氣墊導軌, 導軌上有光電計時器 1 和光電計時器 2, 彈性滑塊 A、 B 的質量分別為 mA、 mB, 兩遮光片沿運動方向的寬度均為 d, 利用游標卡尺測量遮光片的寬 度, 測量結果如圖乙所示, 遮光片的寬度 d= cm。(2) 實驗先調節氣墊導軌成水平狀態, 再輕推滑塊 A, 測得 A 通過光電計時器 1 時的遮光時 間為 1, A 與 B 相碰后, B 和 A 先后經過光電計時器 2 時的遮光時間分別為 t2 和 t3 ,實驗中為 確保碰撞后滑塊 A 不反向運動, mA、 mB 應滿足的關系是 mA (填“大于”“等于”或“小 于”) mB。(3) 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 若滿足關系式 (用(2) 中 mA、 mB、 1、 t2、 t3 表 示), 則可認為驗證了動量守恒定律。23. 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驗證“動能定理”, 并完成了如下的操作∶ ①按如圖所示的裝置組裝實驗器材, 調整滑輪的高度使細線與長木板平行﹔②將長木板的左端適當墊高, 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 取下砂桶, 開啟電源釋放滑塊, 直到在 紙帶上打下一系列均勻的點為止;③掛上砂桶, 并在砂桶中放入適量的沙子, 用天平測出砂桶和沙的總質量為 m , 然后將裝置 由靜止釋放, 重復操作, 從其中選擇一條比較清晰的紙帶, 如圖乙所示。第 5 頁 共 12 頁已知紙帶中相鄰兩計數點間還有 4 個計時點未畫出, 計數點 1、 2、 3 到計時起點 O 之間的距 離如圖乙所示, 計時器的打點頻率為f, 重力加速度為 g。(1) 若砂桶和桶中沙的總質量遠小于滑塊的質量, 則打下計數點 2 的瞬間, 滑塊的速度大小 v2= ; 在從 0~2 的過程中, 細線對滑塊做的功為 W= (用題中所給的物理量 符號表示);(2) 如果根據得出的實驗數據, 描繪出了 v2 - W 圖像, 如圖丙所示, 由圖像可知, v2 與 W 的關系式應為 (用題中所給的物理量符號表示), 滑塊的質量應為 kg ;(3) 該同學在操作時向砂桶中放入的沙子過多, 導致滑塊的質量未滿足遠大于砂桶和沙的質量, 則 v2 - W 的函數圖像應為第 6 頁 共 12 頁A.C.B.D.24. 如圖所示, 在半徑為 R, 質量分布均勻的某星球表面, 有一傾角為θ的斜坡。 以初速度 v0 向斜坡水平拋出一個小球, 測得經過時間 t, 小球垂直落在斜坡上的 C 點, 求:(1) 小球落到斜坡上時的速度大小 v;(2) 該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 星;(3) 衛星繞該星球表面做勻速圓周運動的速度v星。25. 如圖所示, 是大型戶外水上游樂活動的模型圖, 固定在地面上的圓弧軌道表面光滑, 質 量M = 50kg、 長度 L = 5m 的平板 C 浮于水面上, 其左端緊靠著圓弧軌道, 且其上表面與軌道 末端相切, 平板左側放置質量 m0 = 10kg 的橡膠塊 B。 質量 m=40kg 的人 A 從圓弧軌道上與平板 高度差為h = 5m 處由靜止滑下,A 與 B 碰撞后立即共速。整個運動過程中 A、B 均可視作質點。 已知人、 橡膠塊與平板間的動摩擦因數均為μ = 0.4, 水池寬度 d = 10m, 平板碰到水池邊墻壁 立即被鎖定。 水面平靜、 平板受到的水的阻力忽略不計, 重力加速度 g = 10 ms 2。 求: (1) A 與 B 碰撞后瞬間的共同速度 v共 為多大;(2) 假設 AB 與 C 達到共同速度時(C 未與墻壁碰撞), 此時 AB 離 C 右端的距離 Δx 多大; (3) 在 C 被墻壁鎖定后, 為了避免人碰撞到墻壁, 且保證人不掉落水中, 在 AB 與墻壁距離 為 x 時, 人把 B 用一速度 vB 推出, B 與墻壁碰后立即被鎖定, 試討論 vB 的取值范圍(答案中包含 x)。26. (14 分) 2-噻吩乙醇(Mr= 128) 是抗血栓藥物氯吡格雷的重要中間體, 其制備方法如下:Ⅰ.制鈉砂。 向燒瓶中加入 300 mL 液體 A 和 4.6g 金屬鈉, 加熱至鈉熔化后, 蓋緊塞子, 振蕩至 大量微小鈉珠出現。Ⅱ.制噻吩鈉。 降溫至 10℃ , 加入 25 mL 噻吩, 反應至鈉砂消失。Ⅲ.制噻吩乙醇鈉。 降溫至- 10℃ , 加入稍過量的環氧乙烷的四氫呋喃溶液, 反應 30 min。Ⅳ.水解。 恢復室溫, 加入 70 mL 水, 攪拌 30 min; 加鹽酸調 pH 至 4~6, 繼續反應 2 h, 分液; 用水洗滌有機相, 二次分液。Ⅴ.分離。 向有機相中加入無水 MgSO4, 靜置, 過濾, 對濾液進行蒸餾, 蒸出四氫呋喃、 噻吩 和液體 A 后, 得到產品 19.2g。回答下列問題:(1) 步驟Ⅰ中液體 A 可以選擇 。a. 乙醇 b. 水 c. 甲苯 d. 液氨(2) 步驟Ⅱ中, 噻吩與鈉反應的氧化產物為 。(3) 步驟Ⅲ的化學方程式為 。(4) 步 驟Ⅲ 中反 應放熱, 為防 止溫度過 高引發 副反應, 加入 環氧乙 烷溶液的 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5) 步驟Ⅳ中用鹽酸調節 pH 的目的是 。(6) 下列儀器在步驟Ⅴ中無需使用的是 (填名稱); 無水 MgSO4 的作用為 。(7) 產品的產率為 (精確至 0. 1%)。27.(15 分) 研究發現, Cu/Al(OH)3 催化劑在工業上有著巨大作用。 現以硫酸燒渣(主要成分為 Fe2O3、 Al2O3、 CuO 和 SiO2 等)為原料制備 Cu/ Al(OH)3 催化劑, 流程如圖所示:已知: 常溫下, ①幾種金屬離子沉淀的 pH 如表所示:②電離常數 H2CO3 Ka1=4.4 × 10-7 Ka2=4.7 × 10-11 ③A 為無色無味氣體第 7 頁 共 12 頁回答下列問題:(1) “ 固體 1” 的用途是 , “ 固體 2” 的主要成分 (填化學式), “分離鋁、 鐵” 的操 作名稱為 。(2) “酸溶” 中, 適當加熱可提高反應速率, 但是要控制溫度不能太高,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3)a 的范圍為 , “濾液 1” 中通入高壓氫制備銅的離子方程式為 。 (4)“沉鋁” 的離子方程式為 ,“濾液 2” 的 pH 7(25℃) (填“>”“<” 或“=”), 判斷依據是 。(5) 合成催化劑 , 測定 Cu 與 Al(OH)3 的比例: 將制得的“催化劑 Cu/Al(OH)3”在空氣中充分 灼燒, 固體質量不改變, 則催化劑中 n(Cu)∶n[Al(OH)3]= 。28. (14 分) 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為 CH4, 還含有 C2H6 等烴類, 是重要的燃料和化工原料。(1)乙烷在一定條件可發生如下反應: C2H6(g) C2H4(g)+H2(g) ΔH, 相關物質的燃燒熱數 據如下表所示:物質 C2H6(g) C2H4(g) H2(g)燃燒熱ΔH/( kJ mol- 1) - 1560 - 1411 -286①ΔH= kJ mol- 1 。②提高該反應平衡轉化率的方法有 、 。(2) 密閉容器中通入等物質的量的乙烷和氫氣, 在等溫等壓下( p )發生上述反應C2H6(g)C2H4(g)+H2(g)①可判斷該反應達平衡的標志為 (填選項字母):A.容器內混合氣體的密度恒定 B.容器內混合氣體的壓強恒定C.容器內乙烷和氫氣的物質的量之比恒定 D.生成乙烯的速率和乙烷消耗的速率相等②如果乙烷的平衡轉化率為α。反應的平衡常數 Kp= (用平衡分壓代替平衡濃度 計算, 分壓=總壓×物質的量分數)。(3)高溫下, 甲烷生成乙烷的反應如下: 2CH4 — C2H6+H2。 反應在初期階段的速率方程為: r=k ×cCH4, 其中 k 為反應速率常數。 設反應開始時的反應速率為 r1, 甲烷的轉化率為α 時的反 應速率為 r2, 則 r2 = r1。(4)CH4 和 CO2 都是比較穩定的分子, 科學家利用電化學裝置實現兩種分子的耦合轉化, 其原理如下圖所示:①陰極上的反應式為 。②若生成的乙烯和乙烷的體積比為 2∶1, 則消耗的 CH4 和 CO2 體積比為 。第 8 頁 共 12 頁29. (9 分) 圖甲表示淀粉酶的活性與溫度之間的關系(底物充足), 圖乙表示在圖甲中 A 點 對應溫度時淀粉酶催化的反應速率與淀粉溶液濃度之間的關系。 回答下列問題:(1)進行圖甲所示實驗時, 可用 (填“斐林試劑”、 “碘液”或“斐林試劑或碘液” ) 來檢測實驗結果。(2) 圖乙中 C 點處限制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將圖乙實 驗的溫度升高至某一溫度后, 重做實驗, 所得實驗結果 (填“有”或“沒有”) 可能 與原曲線重合, 理由是 。(3) 如果圖甲和圖乙相關實驗中的酶量等其他條件一致, 那么 A、 B、 C、 D 四點的反應速率大小關系為 (選用“>”、 “<”、 “=”等符號和相應字母表示)。30. (10 分) 沙棘耐干旱、 耐鹽堿、 抗風沙能力強, 被廣泛用于水土保持。 科研人員利用“ 間 隙光” (光照 20 秒、 黑暗 20 秒交替進行) 處理沙棘葉肉細胞一段時間, 部分實驗結果如圖 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1)沙棘葉肉細胞產生 NADH 的部位有 ,消耗 NADPH 的部位有 。(2) B 點時葉肉細胞的光合速率 (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呼吸速率。 黑暗 開始后實線 DEF 段與虛線 DF 段不重合的原因是 。(3) 研究發現, 沙棘細胞內可溶性蛋白、 可溶性糖等物質的含量較多, 其意義是 , 從而有利于沙棘適應干旱、 鹽堿的生存環境。31. (8 分) 神經元 A、 B 與痛覺形成有關, 神經元 C 能釋放內啡肽, 內啡肽具有鎮痛作用,調節過程如圖所示。 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 A 神經元的突觸小泡中存在的物質 P 是一種 (填名稱), 物質 P 與受體的結合發生在內環境的 (填一種體液名稱)中。痛覺中樞位于 中。(2) 據圖分析: 內啡肽與 A 神經元上的阿片受體結合后, 能促進 A 神經元 K+外流, 從而導致, 最終達到鎮痛的效果。(3) 嗎啡能產生類似內啡肽的鎮痛效果, 可作為醫用麻醉劑。 嗎啡也是一種阿片類毒品 , 長期使用可使內啡肽的分泌量減少, 從而導致機體對嗎啡產生依賴; 一旦突然停止使用, 會導致 , 機體會出現更強烈的痛覺等戒毒綜合征。第 9 頁 共 12 頁32. (12 分) 某種多年生木本植物, 其野生型花卉花色為紅色。 研究小組嘗試培育其他花色的 新品種。 已知該種植物為雌雄異株, 性別決定方式為 XY 型, 花色遺傳受兩對基因控制, 其 中一對位于 X 染色體上(用 A、 a 表示), 另一對(用 B、 b 表示)位置未確定。 研究小組對野生 型紅花植株用射線多次處理后, 經過雜交篩選最終獲得一株白花雄株(甲)。 利用這株白花植 株進行了雜交實驗, 結果如下表(不考慮致死和 XY 同源區段), 請回答相關問題:P ♀ 純合紅花×♂白花(甲)F1 ♀ 紅花, ♂ 紅花F2 ♀ 紅花∶♂紅花∶♂白花 =8∶7∶1(1) 白花雄株(甲) 的變異類型是 。 研究小組經過多次處理才“艱難”獲得這一突變類型,從該變異類型的特點分析,原因是 (答出 2 點)。 (2)從 F2 中白花植株占比僅為 1/16,可以合理推斷:當 a、b 均純合時,表現型為 ;其余基因型決定的表現型為另一種花色。 在這種推斷成立的前提下, 可以進一步推斷 B、 b 基因不可能位于 X 染色體, 否則的話, F2 中白花植株占比應為 。(3) 綜上, 可以推斷控制花色的兩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請用遺傳圖解的形式寫出表 格中的遺傳過程。(二) 選考題: 共 45 分。 請考生從 2 道物理題、 2 道化學題、 2 道生物題中每科任選一題作 答。 如果多做, 則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33. 【物理——選修 3-3】 (15 分) (略)34. 【物理——選修 3-4】 (15 分)(1) 一列簡諧波在某均勻介質中沿 x 軸傳播, 從 x=3m 處的質點 a 開始振動時計時, 圖甲為 t0 時刻的波形圖且質點 a 正沿 y 軸正方向運動, 圖乙為質點 a 的振動圖象,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 是( )A. 該波沿 +x 方向傳播, 頻率為 25HzB. 該波-x 方向傳播, 波速為 20m/sC. 若圖甲波形圖是第一次出現, 則 t0=2.5 × 10-2sD. 從 t0 時刻起, a、 b、 c 三質點中質點 b 最先回到平衡位置E. 從 t0 時刻起再經過 t=2 × 10-2s 的時間, 質點 a 走過的路程是 10cm(2) 由某種透明材料制成的半球的截面如圖所示, O 為球心, AO 為其對稱軸。 一單色光從 截面的 B 點平行于對稱軸 AO 射入半球, 此時透明半球左側恰好沒有光線射出。透明半球的半徑為 R, O、B 兩點間距離為R,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 c。求:(1) 透明材料的折射率 n;(2) 光在透明半球中傳播所用時間 t。第 10 頁 共 12 頁35. 【化學——選修 3: 物質結構與性質】(15 分)第四周期元素由于受 3d 電子的影響, 性質的遞變規律與短周期元素略有不同。 (1) 鎵的基態原子電子排布式是 。(2) 已知鈦的硬度和熔點均比鋁大, 可能的原因是 。(3) 多酚氧化酶與植物的抗病性有關。 配合物[Mn(EDTB)](NO3)2 ·DMF 是多酚氧化酶的模型 配合物。①EDTB 中 N 的雜化軌道類型為 。②鄰苯二胺分子中σ鍵的數目為 。③EDTB 分子中所含元素的電負性由小到大的順序為 。④配離子[Mn(EDTB)]2+ 中的配位原子是 。(4) 向盛有硫酸銅水溶液的試管中加入氨水, 首先形成藍色沉淀, 繼續加入氨水, 沉淀溶解 得到深藍色透明溶液, 藍色沉淀溶解的原因是 (用離子方程式表示)(5) 氮化鋁在電子工業上有廣泛應用, 其晶胞如圖 1 所示。 N 原子所在空隙的類型是 (填“正四面體”“正八面體”或“立方體”) 空隙, 該空隙的填充率為 。(6) 鐵和氮組成一種過渡金屬氮化物, 其結構如圖 2 所示。 直六棱柱的底邊邊長為 x pm, 高為 y pm, 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為 NA, 則晶體的密度表達式為 g ·cm-3。36. 【化學——選修 5: 有機化學基礎】(15 分)苯達莫司汀(Bendamustine)是一種抗癌藥物。 苯達莫司汀的一種合成路線如下:(1)A 的分子式是 , B→C 的反應類型為 。(2)1molD 物質在堿性條件下反應, 最多消耗 NaOH 的物質的量為 。 F 中含氧官能團的 名稱 。第 11 頁 共 12 頁(3)E 的結構簡式為: 。(4)C→D 的方程式為 。(5)下列關于上述流程中的物質說法正確的是 。a.A 物質易溶于水b.C 物質的核磁共振氫譜有 6 組峰c.在一定條件下, 1mol 苯達莫司汀與足量的氫氣反應, 最多能消耗 5mol H2 d.一定條件下, F 物質能夠發生還原、 加成、 取代等類型的反應(6)鏈狀有機物 G 是的同分異構體, 并且 G 能發生水解反應, 1molG 發生銀鏡反應后生成 4mol 單質 Ag, 符合上述條件的 G 的結構有 種(不考慮立體異構);37. 【生物——選修 1: 生物技術實踐】 (15 分)幾丁質廣泛存在于甲殼類動物的外殼、 昆蟲的外骨骼和真菌的細胞壁中。 某些微生物能 合成幾丁質酶(胞外酶), 使幾丁質降解為 N- 乙酰氨基葡萄糖, 然后進一步轉化利用。 科研 人員試圖從土壤中篩選出能高效降解幾丁質的菌株, 通過微生物培養獲得幾丁質酶, 用于生 物防治。 回答下列問題:(1) 將土壤樣品先加入到以 為唯一碳源的液體培養基中, 培養一段時間, 目的是 。 然后再從培養液中取樣, 進行梯度稀釋, 接種到固體培養 基上, 長出菌落后再進行篩選, 所用的固體培養基按用途劃分屬于 。(2) 在某稀釋度下, 各平板上幾丁質分解菌的菌落數都在 30-300 之間。 但經過(1) 中的 操作后, 已不能計算出每克土壤樣品中幾丁質分解菌的數量, 原因是 。(3) 培養所篩選出的目的菌株, 計算各單菌落周圍的“水解圈直徑/菌落直徑” 的值, 比值越 大, 說明 。(4) 幾丁質酶能分解真菌的 , 從而破壞真菌的細胞結構。 科研人員篩選出了產幾 丁質酶的菌株 A。 將菌株 A 發酵產生的幾丁質酶粗提液加入盛有馬鈴薯培養基的培養皿 中, 涂布均勻后分別接種 4 種病原真菌, 以 代替幾丁質酶粗提液作為對照, 結 果見圖, 該幾丁質酶粗提液對編號為 的病原真菌抑菌效果最強。38. 【生物——選修 3: 現代生物科技專題】 (15 分) (略)第 12 頁 共 12 頁綿陽南山中學高 2021 級高三上期 12 月月考物理參考答案14. D 15.A 16.C 17.B 18.A 19.BC 20.AD 21.AC22. 0.970 ( 2 分) 大于( 2 分) mA m A m B (2分)t1 t3 t2 s3 s1 f23. 1 2( ) 10 2分 mgs2 1分 (2) 2分 0.4 2分 (3)A 2分 v v 024.解:(1)則小球落到斜面上時的速度為 sin 2分v(2)小球的豎直分速度為 v= 0y 1分tan 又 vy gt, 1分解得該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 gv 0 2分t tan (3)設該星球質量為 M,近地衛星的質量為 m,衛星繞該星球表面做勻速圓周運動的速度v Mm v2為 1,則有 G m 1R22分RG Mm在天體表面有 =mg 2分R2v v0R聯立解得 1= 2分t tan 25.(1)A從圓弧上滑下與 B碰撞前速度設為 vA,由機械能守恒得mgh 1 mv2A 1分2解得 vA 10m s之后,A與 B發生碰撞并共速 mvA m m0 v共 2分解得 v共 8m s 1分(2)之后 A、B與 C三者共速,由動量守恒有 m m0 v 共 m m0 M v1 2分v1 4m sC不會與墻壁發生碰撞。在三者到達共速這個過程中,對 ABC整體有 m m0 gs1 m m 2 1 0 v共 m m0 M v22 2 1 3分解得 s 4m則 AB整體距離 C右端距離為 x = L S 1分 x=1m 1分(3)ABC共速一起勻速運動,C和水池墻壁碰撞而鎖定后到 AB整體運動到距離墻壁距離為 x,此過程由動能定理可得第 1 頁 共 4 頁 m m g x x 1 1 0 m m0 v2A1 m m v2 2分2 2 0 1解得 vA1 2 2x 2人推出 B過程系統動量守恒,以向右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 m m0 vA1 mvA2 m0vB 2分設人推出 B后人恰好運動到 C的右端時,對 A,由動能定理得1 mgx 0 mv2A2 1分2則解得 B的速度vB1 10 2 2x 8 2x 1分如果 B的速度較大,則人會反向,速度向左,為避免人掉落水中,有 mg L x 0 1 mv2A2 1分2解得vB2 10 2 2x 8 10 2x 1分則 vB的范圍是10 2 2x 8 2x vB 10 2 2x 8 10 2x 1分34(1)ACD(2)光線在球面上恰好發生全反射,光路圖如圖所示根據幾何關系可知,全反射的臨界角滿足sinC OB 3 1分R 2可得C 60 1分1根據全反射臨界角公式可得 sinC 2分n2 3解得 n 1分3c(2)光線在透明半球內傳播的速度為 v 1分n根據幾何關系可知,光在透明半球中傳播的路程為s Rcos60 2R Rcos60 3R 2分光在透明半球中傳播所用時間為t s 1分v聯立解得t 2 3R 1分c第 2 頁 共 4 頁化學參考答案7-13 BBDAD CB26.(共 14分)(1)c(1分) (2) (2分)(3) + → (2分)(4)分批、多次加入(少量多次加入)(2分)(5)與 2-噻吩乙醇鈉水解產生的OH 反應,使水解更徹底(2分)(6)球形冷凝管、分液漏斗(2分);吸收水分(干燥)(1分)(7)75.0%(2分)27.(15分)(1)制玻璃(或制光導纖維) Fe(OH)3 過濾 (各 1分)(2)溫度太高會導致鹽酸揮發過快,導致鹽酸濃度減小,從而使反應速率減小(2分)(3) (1分) (2分)(4) (2分) > (1分)的電離平衡常數為 ,水解平衡常數為 ,水解程度大于電離程度 (2分)(5)27∶16(2分)28.(14分)(1)①+137②升高溫度 減小壓強(增大體積)(2)AC(3)1-α(4) 6 :535.(1)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1分)(2)都是金屬晶體,Ti原子的價電子數比 Al多,金屬鍵更強(2分)(3)①sp3、sp2(2分) ②16(1分) ③H<C<N(1分) ④N(1分)(4 + -)Cu(OH)2+4NH3·H2O [Cu(NH3)4]2 +4H2O+2OH (2分),(5)正四面體(1分) 50% 2 6 56×6+14×2 30( 分) ( ) 3 3 10 (2分) 2A× 2 36. (1) C6H3N2O4Cl (1分) 還原反應(2分)(2) 2mol (2分) 硝基、酯基(2分)(3) (2分)(4) (2分)第 3 頁 共 4 頁生物參考答案1-6 BBACD C29.(9分,除注明外,每空 2分)(1)碘液(2)淀粉溶液濃度 有(1分) 在最適溫度的兩側,會有兩個不同溫度對應的酶活性相同(或:超過最適溫度后,會有一個溫度條件下,與 A對應的溫度條件下酶的活性相同)(3)B>A=D>C30.(10分,除注明外,每空 2分)(1)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基質 葉綠體基質(2)大于(1分)黑暗開始后,光反應速率迅速降低,O2產生速率迅速下降;暗反應可以利用以前光反應積累的 ATP和[H],CO2的吸收維持原速率一段時間,待 ATP和[H]含量下降后才開始降低(劃線處的兩個要點,任答 1點得 2分,兩個要點都答到得 3分)(3)增加細胞內的溶質微粒數量,增大細胞內滲透壓,增強植物細胞的吸水能力31.(8分,除注明外,每空 1分)(1)神經遞質 組織液 大腦皮層(2)A神經元不能形成動作電位產生興奮,從而抑制 P物質釋放,B神經元不能產生興奮而無法引起大腦皮層產生痛覺(3分)(3)P物質的釋放量迅速大量增加(2分)32.(12分,除注明外,每空 2分)(1)基因突變 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和低頻性(2)白花 1/4(3)P: 純合紅花♀ 白花(甲)♂BBXAXA × bbXaYF1: BbXAXa × BbXAY紅花♀ 紅花♂F2: B_XAX- bbXAX- B_XAY B_XaY bbXAY bbXaY紅花♀ 紅花♀ 紅花♂ 紅花♂ 紅花♂ 白花♂6 ∶ 2 ∶ 3 ∶ 3 ∶ 1 ∶ 1或 F : _ _XAX- _ _XA2 Y B_XaY bbXaY紅花♀ 紅花♂ 紅花♂ 白花♂8 ∶ 4 ∶ 3 ∶ 1(評分細則:每一代基因型全對得 0.5,表現型全對得 0.5;最后的比例寫對得 1 分,寫了配子不計分不扣分。匯總得分后,小數點后仍有 0.5 的,四舍五入得整數分。共 4 分。)37.(15分,除注明外,每空 2分)(1)幾丁質 增大目的菌的濃度 選擇培養基(2)在選擇培養階段,土壤中的幾丁質分解菌數量增長的倍數不明(3)該菌株產生的幾丁質酶活性越高(該菌株分解幾丁質的能力越強)(4)細胞壁 (1分) 等量的無菌水 d第 4 頁 共 4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2月月考理綜答案.pdf 12月月考理綜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