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期末復習冀人版四年級上冊 第二單元 聲音的世界生活中的聲音豐富多彩,在不同的地方可以聽到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制作聲音:我們可以用抖動、敲打、揉搓、吹氣等方法讓一張紙發聲;不借助其他任何物體,只利用自己的身體,也能發出聲音。如擊掌、拍腿、打嗝、唱歌、打響指等。用橡皮錘敲擊音叉的叉股,音叉發出了聲音,用手摸叉股,叉股有振動感,用發生音叉接觸平靜的水面,發聲的音叉可使平靜的水面濺出水花。用鼓槌敲擊鼓面,使鼓發出聲音,鼓上的紙屑會隨鼓面的振動而跳躍。將鋼尺的一端用手固定在桌邊,另一只手壓住鋼尺的另一端向一側彈撥,鋼尺發出聲音,這時鋼尺來回運動。發聲的物體在振動著,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物體停止振動,聲音也隨之消失人發聲是喉部的聲帶在振動,蟋蟀的發聲是翅膀在振動,音響發聲,是喇叭在振動。鳥兒的鳴叫是鳴膜在振動,小提琴發聲是琴弦在振動;風發出聲音是空氣在振動等。將鬧鐘放入玻璃罩內,能聽到聲音;用抽氣筒抽出空氣后,就聽不到聲音了。空氣可以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播聲音,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向各個方向傳播。把音叉的末端緊貼桌面中央,兩個同學耳朵緊貼桌面,敲擊音叉,兩個同學都能聽到音叉的聲音;用手指輕輕撓桌面,也能清晰地聽到聲音;在水槽中用兩個小石塊互相輕輕敲擊,可以聽到石塊的撞擊聲;用手拍打魚缸的左側,魚兒會迅速游向魚缸的右側,當用手拍打魚缸的右側,魚兒會游向魚缸左側。所以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中傳播,且可以向各個方向傳播。取兩個紙杯,將紙杯底部開一個小孔,分別將棉線兩端塞入杯中并固定,一個簡單的土電話就做好了。聲音可以通過棉線、尼龍線、銅線、軟管里的空氣進行傳播,不同材質的物體傳播聲音的能力不同。用銅線等金屬線做出的土電話通話聲音大是因為金屬線光滑,阻力小,聲音傳播速度快,傳聲效果好。航天員在月球工作時,需要借助無線電通信設備或手勢才能溝通交流。無線電是指在所有自由空間(包括空氣和真空)傳播的電磁波用力敲擊音叉時,聲音大,輕輕敲擊時,聲音小。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音量大表示聲音強,音量小表示聲音弱。一只手將鋼板尺按在桌邊,保持鋼板尺位置不變,另一只手用力撥動鋼板尺,尺子振動幅度大,聲音強;再輕輕撥動鋼板尺,尺子振動幅度小,聲音弱。聲音的強弱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大小決定的。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調來表示,音調高聲音就高,音調低聲音就低。用橡皮錘敲擊鋁板琴上不同的鋁板,鋁板越長,音調越低;鋁板越短,音調越高。取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兩根橡皮筋,套在塑料尺上,用鉛筆將兩端支起。用相同的力撥動兩根橡皮筋,粗橡皮筋振動慢,產生的聲音音調低,細橡皮筋振動快,產生的聲音音調高。聲音的高低是由物體振動的快慢決定的,物體振動越快,音調越高;物體振動越慢,音調越低。耳朵是重要的聽覺器官。人的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三個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聽小骨;內耳由耳蝸、聽神經組成。耳廓:收集聲音;外耳道:聲音的通道;鼓膜:將聲波轉化為振動;聽小骨:傳遞振動到內耳;耳蝸:將振動轉化為聽覺信號;聽神經:將聽覺信號傳到大腦。聲音經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傳到大腦。用細金屬絲制作一個圓環,將圓環放入粘稠的肥皂水中,立即取出,可以看到金屬環上形成了一層肥皂膜,對著肥皂膜講話,可以看到肥皂膜振動,以此可以模擬聲音引起鼓膜振動。生活中(1)經常掏耳朵(2)洗澡、游泳時,污水進入外耳道(3)經常使用耳塞(隨身聽)(4)濫用抗生素等藥物。(5)長時間處于高強度的噪聲環境中等行為會影響耳的健康。次聲波和超聲波是不能被人耳聽到的,但卻可以通過特殊的儀器發射和接收。(1)大象用次聲波進行交流;(2)人們利用超聲波診斷身體疾病:(3)臺鳳和海浪摩擦會產生次聲波,所以人們可以利用儀器監測次聲波,從而預警臺風;(4)利用超聲波清洗非常復雜精細的零件。噪聲計是用來測量聲音強弱的儀器,聲音強弱的單位是分貝。使用噪聲計時要離開地面,離開墻壁,以減少地面和墻壁的反射聲的附加影響。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是噪聲。如(1)課間同學們的吵鬧聲、吆喝聲;(2)同學們在樓道里奔跑聲;(3)同學們蹦跳、玩耍發出的聲音;(4)校門口汽車的鳴笛聲。(5)外班音樂課過高的唱歌聲噪聲的來源于危害:生活中的噪聲來源主要有四種:(1)交通噪聲(2)工業噪聲(3)建筑施工噪聲(4)生活噪聲。噪聲會(1)干擾睡眠,(2)干擾交談和思考,(3)誘發多種疾病,(4)引起煩惱,(5)噪聲還可能對聽力產生傷害。......我們可以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和人耳處削減噪聲。人們在生活中減少噪聲的方法具體有在聲源處減少(如在產生噪音處安消音器)、在傳播過程中減少(如安裝隔音板、隔音墻)、在人耳處減少(佩戴防噪耳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