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01練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第01練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1.舊石器時代,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為生。新石器時代,原始畜牧業和農業開始出現,人們從食物的采集者變為生產者,那些得益于畜牧農耕而使人類實現了定居的地方,大都成為人類文明的搖籃。2.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平均分配勞動產品。3.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工具的改進大大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個體勞動逐漸盛行起來。原來以氏族為單位的共同勞動,逐漸被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勞動代替,生產資料相應地由氏族公有轉歸家庭私有,貧富分化的加劇,使氏族成員的地位越來越不平等,漫長的原始社會逐漸解體了。4.奴隸階級和奴隸主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奴隸主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建立了軍隊、法庭、監獄等暴力機關。這樣,奴隸制國家產生了。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階級統治的工具。5.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6.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應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等,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擺脫蒙昧野蠻的狀態,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這是歷史的進步。7.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勞動成果除繳納地租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農民能夠比較自主地勞動,有了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當奴隸制日漸成為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障礙時,就被封建制所代替,這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8.封建制國家的顯著特征是君主專制、等級森嚴。為了維護封建國家的統治,地主階級還散布封建迷信,傳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權神授”,鉗制勞動人民的思想。9.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用于理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10.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發生以生產過剩為基本特征的經濟危機。11.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這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12.唯物史觀把人們對美好社會的追求建立在科學認識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剩余價值學說找到了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堅定力量,為無產階級的斗爭指明了方向。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13.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用于分析社會主義生產關系)14.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大發展,實現了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從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看,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逆轉的;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看,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的信念是不可動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與發展。面對風云變幻的當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就不難看到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了何等強大的生命力。一、選擇題1.井頭山遺址是繼上世紀70年代河姆渡遺址發現后,在浙江沿海發現的又一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今年4月入選“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這里,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石器、木器、骨器、貝殼器等人工遺物和早期稻作遺存。由此可推斷( )①當時的人們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為生②當時的人們已逐漸成為農業生產者③當時的生產發展水平還是相當低下的④私有制在這一時期已逐漸確立起來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2.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的狀況,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當生產關系同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相適合時,它有力地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要求時,它就嚴重地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下列選項,能夠體現這一規律的是( )①軍隊、法庭、監獄等暴力機關的出現維護了奴隸主的統治②奴隸制社會后期,地主和農民登上歷史舞臺③政權、族權、神權、夫權代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成為束縛農民的枷鎖④14世紀的佛羅倫薩出現了從事呢絨生產的手工工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人類社會發展是有一定內在規律的,總是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下面五幅圖展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五個階段,以下排序中符合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是( )A.①→③→②→④→⑤ B.②→①→③→⑤→④C.③→①→②→④→⑤ D.①→③→⑤→②→④4.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財產多一些,不會消除奴隸的從屬關系和對他們的剝削,同樣,也不會消除雇傭工人的從屬關系和對他們的剝削。由于資本積累而提高的勞動價格,實際上不過表明,雇傭工人為自己鑄造的金鎖鏈已經夠長夠重,容許把它略微放松一點。”由此可知( )①資本主義社會相對于奴隸制社會具有較大的歷史進步性②緩和階級矛盾的措施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本質③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④生產資料私有制決定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矛盾不可調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下列選項符合《共產黨宣言》對老一輩革命家產生的重要影響有( )①第一次揭示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②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③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④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6.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俄國無產階級通過革命斗爭,推翻了資產階級統治,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確立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這一事實( )A.表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資產階級退出了歷史舞臺B.體現出資本主義的充分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的基礎C.將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變為了實踐D.表明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只能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7.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認為,盡管工人對資本家的憤怒是有理由的,但把“人間地獄”變成地上天堂,不能靠階級斗爭,而只能靠宣傳。由此可見,空想社會主義者( )①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②找到了消滅資本主義社會的強大力量③沒有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④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掩飾資本主義的弊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有三種基本形式,即經濟斗爭、政治斗爭和思想理論斗爭。關于三種斗爭形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經濟斗爭追求的是更高的工資,更好的待遇,可以消滅資本主義制度B.奪取政權的武裝斗爭是政治斗爭的最低方式,能夠從根本上改變無產階級地位C.思想理論斗爭的主要任務是在意識形態領域向無產階級和廣大群眾宣傳革命思想D.這三種斗爭形式的出現標志著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二、非選擇題9.2019年賀歲片《流浪地球》展現了一種宏大的中國敘事以及新時代的民族精神、人類命運共同體觀念。形片中,所有生產資料實行絕對的公有制,并由聯合政府壟斷和分配,其他階層只享有它們的使用權。所以當聯合政府緊急征用時,所有人必須無條件服從。結合材料,運用“階級社會的演進”相關知識總結各社會形態的異同,并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什么,并用此結論分析《流浪地球》中幻想社會的合理性。(2021·貴州·六盤水紅橋學校高一期中)10.社會主義作為一種理論形態,在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就已出現,從1516年英國人莫爾的《烏托邦》一書問世,到《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但由于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也由于空想社會主義者歷史觀的局限,他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長期囿于天才的設想之中,正如恩格斯所說:“解決社會問題的辦法還隱藏在不發達的經濟關系中,所以只有從頭腦中產生出來。社會所表現出來的只是弊病,消除這些弊病是思維著的理性的任務。”結合材料,運用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的知識,對空想社會主義進行簡要評價。(2021·廣西·欽州市第四中學高一期中)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馬克思是對的》是一檔通俗理論對話節目,以下為部分劇情簡介。第二集《洞悉世界的眼睛》本集深入淺出地介紹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如何揭示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結合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這一強大思想武器指導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歷史時期的理論和實踐,展現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強大生命力。第三集《不朽的資本論》本集重溫《資本論》創作和出版的艱辛歷程,介紹馬克思通過剩余價值這一偉大發現揭開資本的秘密,剖析經濟危機的根源,立足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現實,彰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穿越歷史的真理光芒和旺盛的生機活力。第五集《千年思想家》本集闡釋馬克思這位“千年思想家”對世界的影響并介紹馬克思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在俄國的實踐在中國的光輝成就和偉大范例。結合《馬克思是對的》劇情簡介,運用科學社會主義的知識分析說明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對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的意義。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A【詳解】②③:在浙江沿海發現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石器、木器、骨器、貝殼器等人工遺物和早期稻作遺存。由此可推斷當時的人們已逐漸成為農業生產者,但使用石器、木器等工具反映出當時的生產發展水平還是相當低下的,②③符合題意。①:舊石器時代人們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為生,①與題意不符。④:私有制出現在原始社會晚期,土地變成私有財產是私有制確立的標志,材料看不出私有制在這一時期已逐漸確立起來,④錯誤。故本題選A。2.C【詳解】②④:奴隸制社會后期,地主和農民登上歷史舞臺、14世紀的佛羅倫薩出現了從事呢絨生產的手工工場,體現了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的狀況,②④符合題意。①:軍隊、法庭、監獄等暴力機關的出現維護了奴隸主的統治,體現了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狀況的規律,①與題意不符。③:政權、族權、神權、夫權代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成為束縛農民的枷鎖,體現了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狀況的規律,③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C。3.D【詳解】D:通過第一幅圖片看出,①是原始社會。③中文字的出現說明是奴隸社會。⑤中的等級森嚴說明是封建社會。②中的工人辛勤勞動說明是資本主義社會。④中的扶貧政策說明是社會主義社會,故正確的順序是①→③→⑤→②→④。ABC:通過以上分析發現,ABC是錯誤的。故本題選D。4.D【詳解】①:材料不體現資本主義社會相對于奴隸制社會具有較大的歷史進步性,①不合題意。②④:“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財產多一些,不會消除奴隸的從屬關系和對他們的剝削,同樣,也不會消除雇傭工人的從屬關系和對他們的剝削。由于資本積累而提高的勞動價格,實際上不過表明,雇傭工人為自己鑄造的金鎖鏈已經夠長夠重,容許把它略微放松一點”,這體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決定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緩和階級矛盾的措施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本質,②④符合題意。③: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③排除。故本題選D。5.C【詳解】②③:《共產黨宣言》第一次系統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同時還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②③符合題意。①④:不是《共產黨宣言》的內容,①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6.D【詳解】A: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資產階級還未退出歷史舞臺,故A不選。B:生產資料的公有制是建設社會主義的基礎,故B不選。C:俄國十月革命將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變為了現實,不是實踐,故C不選。D:俄國十月革命、建立無產階級政權,是先建立政權,后確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說明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只能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故D入選。故本題選D。7.B【詳解】①③:題干強調把“人間地獄”變成地上天堂,不能靠階級斗爭,而只能靠宣傳,說明空想社會主義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同時沒有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①③符合題意。②:空想社會主義并沒有找到消滅資本主義社會的強大力量,②不合題意。④:空想社會主義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而不是掩飾,④不合題意。故本題選B。8.C【詳解】A:經濟斗爭追求的是更高的工資,更好的待遇,但是單純的經濟斗爭不能消滅資本主義制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無產階級受剝削、被剝削的地位,A錯誤。B:奪取政權的武裝斗爭是政治斗爭的最高方式,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最重要的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斗爭形式,B錯誤。C:思想理論斗爭的主要任務是在意識形態領域向無產階級和廣大群眾宣傳革命思想,C正確。D:以三大工人運動的發生為標志,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D錯誤。故本題選C。9.總結:相同點: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都是階級社會,都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都存在剝削和壓迫的現象。不同點:奴隸社會,奴隸主完全占有奴隸,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封建社會,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地主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資本主義社會,工人有人身自由,工人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資本家在生產的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根本動力: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合理性: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流浪地球》展現的社會是生產力發展建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所有生產資料實行絕對的公有制,因此生產資料由聯合政府壟斷和分配。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生產資料實行絕對的公有制,生產資料由聯合政府壟斷和分配才有利于拯救地球。【分析】背景素材:《流浪地球》所描繪的內容考點考查:階級社會的演進的有關知識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要求考生結合材料,運用“階級社會的演進”相關知識總結各社會形態的異同,并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什么,并用此結論分析《流浪地球》中幻想社會的合理性。前兩個小問題屬于簡答題,依據教材知識回答即可;第三位屬于分析說明類主觀題,解答時,考生應首先調動教材相關知識,然后結合材料提取信息,堅持理論與材料相結合。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流浪地球》中,所有生產資料實行絕對的公有制,并由聯合政府壟斷和分配,其他階層只享有它們的使用權。所以當聯合政府緊急征用時,所有人必須無條件服從”——可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角度分析;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得分點①:相同點: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都是階級社會,都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都存在剝削和壓迫的現象。不同點:奴隸社會,奴隸主完全占有奴隸,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封建社會,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地主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資本主義社會,工人有人身自由,工人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資本家在生產的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得分點②:根本動力: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得分點③: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流浪地球》展現的社會是生產力發展建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所有生產資料實行絕對的公有制,因此生產資料由聯合政府壟斷和分配。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生產資料實行絕對的公有制,生產資料由聯合政府壟斷和分配才有利于拯救地球。【點睛】非選擇題的審題要求:(1)審設問:一是明確題目考查的知識范圍和考查意圖,正確聯想相關知識,形成綜合性的信息認識;二是明確設問的指向性和規定性,分清題干要求答題的類別,即回答“是什么”、或“為什么”、或“怎么樣”、或“怎樣體現”中哪一類。(2)審主體:明確主體有幾個,不同主體的言論和行為各是什么。這些應從解讀設問和材料中獲取。(3)審材料:獲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關鍵詞、關鍵句子。這樣做,一是為了正確聯想相關知識,二是進一步明確答題的主體,不同主體的言論和行為各是什么;三是關鍵的句子要作為“材料語言”寫入答案要點中。審材料實質上就是為了進一步證實“審設問和審主體”的正確與否。10.積極成分:空想社會主義者看到了資本主義的弊端,對資本主義進行揭露和批判,表達了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局限性:空想社會主義者僅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設計未來社會的美好藍圖。他們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沒有找到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和建立新社會的強大力量,也沒有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分析】背景素材:空想社會主義考點考查: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的有關知識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空想社會主義”, 需要調用“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的有關知識,對空想社會主義進行簡要評價。回答評價類主觀題,一般需要回答“積極成分”和“局限性”。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積極成分:有效信息:社會主義作為一種理論形態,在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就已出現,從1516年英國人莫爾的《烏托邦》一書問世。只有從頭腦中產生出來。社會所表現出來的只是弊病,消除這些弊病是思維著的理性的任務。”→空想社會主義者看到了資本主義的弊端,對資本主義進行揭露和批判,表達了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局限性:有效信息:由于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也由于空想社會主義者歷史觀的局限,他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長期囿于天才的設想之中,正如恩格斯所說:“解決社會問題的辦法還隱藏在不發達的經濟關系中,所以只有從頭腦中產生出來。→空想社會主義者僅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設計未來社會的美好藍圖。他們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沒有找到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和建立新社會的強大力量,也沒有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極成分:得分點:看到了資本主義的弊端+對資本主義進行揭露和批判+表達了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局限性:得分點:僅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設計未來社會的美好藍圖+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沒有找到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和建立新社會的強大力量+也沒有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點睛】主觀題的審題要求:(1)審設問:一是明確題目考查的知識范圍和考查意圖,正確聯想相關知識,形成綜合性的信息認識;二是明確設問的指向性和規定性,分清題干要求答題的類別,即回答“是什么”、或“為什么”、或“怎么樣”、或“怎樣體現”中哪一類。(2)審主體:明確主體有幾個,不同主體的言論和行為各是什么。這些應從解讀設問和材料中獲取。(3)審材料:獲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關鍵詞、關鍵句子。這樣做,一是為了正確聯想相關知識,二是進一步明確答題的主體,不同主體的言論和行為各是什么;三是關鍵的句子要作為“材料語言”寫入答案要點中。審材料實質上就是為了進一步證實“審設問和審主體”的正確與否。11.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馬克思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在俄國的實踐、在中國的光輝成就和偉大范例,都是偉大飛躍。【分析】背景素材:《馬克思是對的》是一檔通俗理論對話節目考點考查:科學社會主義的有關知識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馬克思是對的》劇情簡介”, 需要調用“科學社會主義”的有關知識,說明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對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的意義。回答原因意義類主觀題,一般需要回答“這樣說”“這樣做”的依據,意義(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時也要回答不這樣做的危害。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第二集《洞悉世界的眼睛》本集深入淺出地介紹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如何揭示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第三集《不朽的資本論》本集重溫《資本論》創作和出版的艱辛歷程,介紹馬克思通過剩余價值這一偉大發現揭開資本的秘密,剖析經濟危機的根源,立足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現實,彰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穿越歷史的真理光芒和旺盛的生機活力。馬克思這位“千年思想家”對世界的影響并介紹馬克思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在俄國的實踐在中國的光輝成就和偉大范例。→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馬克思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在俄國的實踐、在中國的光輝成就和偉大范例,都是偉大飛躍。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得分點: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科學社會主義在俄國的實踐、在中國的光輝成就和偉大范例。【點睛】主觀題的審題要求:(1)審設問:一是明確題目考查的知識范圍和考查意圖,正確聯想相關知識,形成綜合性的信息認識;二是明確設問的指向性和規定性,分清題干要求答題的類別,即回答“是什么”、或“為什么”、或“怎么樣”、或“怎樣體現”中哪一類。(2)審主體:明確主體有幾個,不同主體的言論和行為各是什么。這些應從解讀設問和材料中獲取。(3)審材料:獲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關鍵詞、關鍵句子。這樣做,一是為了正確聯想相關知識,二是進一步明確答題的主體,不同主體的言論和行為各是什么;三是關鍵的句子要作為“材料語言”寫入答案要點中。審材料實質上就是為了進一步證實“審設問和審主體”的正確與否。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