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第一章 揭示物質結構的奧秘學習目標1.能從物質的微觀結構出發解釋或預測物質的宏觀性質。2.認識物質結構研究的兩種范式及其相互關系。3.能舉例說明科學假說和論證、實驗方法、模型方法等在物質結構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一、物質結構研究的內容1、認識物質的特征結構e-NaCl鈉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最外電子層上的1個電子,形成帶1個單位正電荷的陽離子(Na+),鈉元素表現出強的金屬性;氯原子最外層上有7個電子,不容易失去,在化學反應中傾向于獲得1個電子,形成帶1個單位負電荷的陰離子(Cl-),氯元素表現出強的非金屬性。一、物質結構研究的內容在化學反應中,鈉原子和氯原子通過電子的轉移,分別形成穩定結構的鈉離子和氯離子,再通過靜電作用力生成氯化鈉。一、物質結構研究的內容其本質就是研究從一種結構(反應物)如何轉變為另一種新的結構(生成物)斷裂生成一、物質結構研究的內容白磷晶體是由白磷分子(P4)組成的分子晶體,分子呈正四面體結構,分子中P—P鍵鍵長是221 pm,鍵角∠PPP是60°。因其中的P—P鍵彎曲而具有較大的張力,其鍵能較小,易斷裂,所以白磷在常溫、常壓下就有很高的反應活性。紅磷的鏈狀結構比較穩定,室溫下不與氧氣反應。磷的同素異形體2、揭示物質結構與性質的關系碳的同素異形體一、物質結構研究的內容結構 性質金剛石 碳原子間結合牢固 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可用于切割玻璃、金屬木炭 碳原子不規則結合 —富勒烯 碳原子結合形狀呈中空足球狀 中空部位可以填入其他原子或分子碳納米管 中空管狀 強度高,彈性佳石墨 碳原子之間形成六邊形網狀結構并層層重疊 層與層之間引力微弱,可以滑動,常用作潤滑劑一、物質結構研究的內容典例解析例1.意大利羅馬大學的Fulvio Cacace等人獲得了極具理論研究意義的N4分子。N4分子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A.N4屬于一種新型的化合物B.N4的摩爾質量為56C.N4與N2互為同素異形體D.N4轉化為N2屬于物理變化二、物質結構研究的范式與方法1、物質結構研究的范式歸納范式演繹范式物質結構研究的范式由個別到一般由一般到個別歸納范式和演繹范式作為一對普遍適用的邏輯方法,在化學研究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兩者不是孤立使用的,在實際研究中常常融合在一起。二、物質結構研究的范式與方法其過程為“由個別到一般”。1、歸納范式二、物質結構研究的范式與方法研究含有雙鍵和三鍵的不飽和烴時,大量的實驗發現這類物質容易發生加成反應和氧化反應,結構特征分析也發現不飽和鍵具有不穩定的性質,最后根據結構與性質的關系歸納得出這類有機物的通性。核外電子排布規律的歸納有機物通式的歸納有機物通性的歸納從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等的分子式中歸納出了飽和烷烴的碳鏈結構,寫出其通式為CnH2n+2。通過書寫1~20號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排布來認識前20號元素對應原子結構的不同,從中歸納出元素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并從結構上解釋了元素化合價規律性變化的原因。歸納范式的應用二、物質結構研究的范式與方法2、演繹范式其過程通常為“從一般到個別”,從理論到新的事實。從屬于此結論的要素1從屬于此結論的要素3從屬于此結論的要素2某個一般結論二、物質結構研究的范式與方法水是極性較強的分子,水分子之間存在較強的氫鍵,水分子既可為生成氫鍵提供H,又有孤電子對接受H。因此,從分子的結構可以推知,凡能為生成氫鍵提供和接受H的溶質分子,極性與水相似,如ROH、RCOOH等,均可通過氫鍵和水結合,在水中溶解度較大;碳氫化合物極性較小,也難以和水形成氫鍵,在水中溶解度很小。預測物質具有的性質利用元素理論發現新元素相似相溶規則門捷列夫建立了元素周期表,為人們提供了元素間聯系的一般理論。在元素理論的指導下,人們于1875年發現了“類鋁”(鎵),1879年發現了“類硼”(鉈),1886年發現了“類硅”(鍺)根據鈉原子最外電子層上1個電子極易失去表現出強還原性的特點,可以推出同族半徑更大的鉀、銣、銫元素具有更強的還原性的結論。演繹范式的應用二、物質結構研究的范式與方法在物質結構的研究中,除借助科學儀器等物質手段,還需要借助化學研究的方法。常用的化學研究方法有實驗、科學假說和模型建構等方法。2、物質結構研究的方法二、物質結構研究的范式與方法1、科學假設和論證科學假設和論證研究過程流程圖二、物質結構研究的范式與方法2、實驗方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人們往往需要借助實驗觀測的事實對假設的正確與否進行檢驗。為了進一步了解原子的內部結構,往往需要依賴新的實驗方法。盧瑟福的α粒子散射實驗,啟迪人們開始用轟擊和對撞的實驗來研究物質的內部結構,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的思想方法。20世紀20年代,量子力學為化學研究提供了分析原子和分子結構的理論基礎,極大地推進了物質結構的研究,包括物質結構研究的實驗方法和實驗技術,均取得很大的進步。二、物質結構研究的范式與方法17世紀發明的光學顯微鏡,雖然不能觀察分子層次的物質結構,但為研究物質結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到20世紀中后期,掃描隧道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等一系列研究分子結構的儀器問世,各種光譜和晶體X射線衍射實驗方法應用于研究原子、分子和晶體結構,使得原子和分子的微觀世界不斷被揭示。通過這些儀器與手段所獲得的信息,為建立物質結構模型和相關理論提供了堅實的支撐。二、物質結構研究的范式與方法3、模型方法科學家需要運用一定的邏輯推理與模型思維對實驗結果進行處理。模型既可以是對原型的簡化和純化、抽象和近似,也可以是結合某種理論形態下建立的思維模型。實物模型微觀結構模型有利于人們對事物作出整體認識,如汽車模型、飛機模型和建筑模型等,都是可觀察到的物體的宏觀模型;物質的微觀層次結構,難以直接觀察到,需要通過思維加工使抽象的微觀世界以可視化的形式展現出來。二、物質結構研究的范式與方法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二、物質結構研究的范式與方法利用模型深刻地認識物質的微觀結構特點,揭示結構與性質的關系,是模型研究的重要功能。模型抽取了物質原型的關鍵要素,是對原型的簡化。典例解析B例1、下列有關物質結構研究的范式說法正確的是( )A.由乙烯的性質推斷丙烯的性質是歸納范式B.歸納范式和演繹范式是相輔相成的C.假說都是不科學的D.歸納的結果一定是正確的,不需要驗證課堂小結物質結構研究的內容物質結構研究的范式與方法不良反應認識物質的特征結構揭示物質結構與性質的關系物質結構研究的范式歸納范式 演繹范式物質結構研究的方法科學假設和論證實驗方法模型方法隨堂練習1、化學工作者把烷烴、烯烴、環烷烴、炔烴……的通式轉化成鍵數的通式,給研究有機物分子中鍵能大小的規律帶來了很大的方便。烷烴中碳原子數跟鍵數的關系通式為CnH3n+1,烯烴(視雙鍵為兩條單鍵)、環烷烴中碳原子數跟鍵數的關系通式為CnH3n,則苯的同系物中碳原子數跟鍵數的關系通式為( )A.CnH3n-1 B.CnH3n-2C.CnH3n-3 D.CnH3n-4C隨堂練習2.自從1803年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道爾頓提出原子假說以來,人類對原子結構的研究不斷深入、不斷發展,通過實驗事實不斷地豐富、完善原子結構理論。請判斷下列關于原子結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所有的原子中的質子、電子兩種微粒的個數都是相等的B.所有的原子都含有質子、中子和電子三種基本構成微粒C.不同原子含有的質子數有可能相同D.不同原子含有的中子數有可能相同B謝謝觀看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