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中國之教,得孔子后而立。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國之境,得漢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也。——夏曾佑導入新課夏曾佑為什么這么說?部編人教版 七年級歷史/上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簡約課堂單元大概念:多民族封建國家、大一統、絲綢之路解讀課標 明確目標 培育素養通過了解西漢“削藩”和尊崇儒術,知道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早期發展的過程;通過了解漢武帝大一統,知道西漢從建立之初的社會殘破發展到國力強盛的變化及原因。立足家國情懷,通過本課的學習理解國家統一是國家強盛的基礎,培養學生關心國家和民族安危的意識。(家國情懷)立足歷史解釋,理解大一統的含義,正確評價漢武帝鞏固大一統措施的影響。(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立足史料實證,了解“推恩令”,罷黜百家、尊崇儒術,及鹽鐵專賣,北擊匈奴等鞏固大一統的措施。(史料實證)0102032022課標定目標 育素養課文大概念:大一統、推恩令、正統什么叫大一統?中央加強在政治、思想、文化、經濟等各方面進行統一的領導,形成高度中央集權的政治局面,這就是“大一統”。概念解釋大一統與大統一的區別:“大一統”所涵蓋的范圍比“大統一”要廣得多。“大一統”不僅是地域上的統一,更是思想、文化、經濟的統一。而“大統一”就僅僅是地域上的統一了。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總結秦及秦以前各代“所以失天下”的教訓,實行休養生息、無為而治政策達到“海內安寧,家給人足”的昌盛局面 。結合所學知識思考,漢武帝得以實現大一統的前提是什么?休養生息文景之治漢武帝即劉徹,漢景帝子, 16歲即位,在位54年,在位期間,他采取了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的重要措施,使漢朝出現大一統的局面,進入了西漢的鼎盛時期。漢武帝的大一統漢興之初,海內新定,同姓寡少。懲戒亡秦孤立之敗,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啟九國。根據材料,結合圖示,思考西漢建立之初,是如何管理地方的?有何利弊?郡國并行制弊:被分封的諸侯王國勢力發展,嚴重威脅中央政權的統治利:建國初期穩定局勢1.“推恩令”——背景兵不血刃除頑疾(推恩令)一漢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萬乘,和天子一樣威風。他還自制弓箭數十萬,府庫的珠玉寶器,多于京師。1.“推恩令”——背景結合教材P57-58思考,面對漢初的問題,統治者是如何解決的?問題 措施 影響諸侯勢大 漢景帝漢武帝豪強橫行晁錯—削藩引發七國之亂主父偃—推恩令借口削爵、奪地、甚至除國諸侯王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建立刺史制度監視地方,加強中央對地方控制。2.“推恩令”——實施點擊播放視頻諸侯王諸侯王諸侯王諸侯王諸侯王侯侯侯侯諸侯王侯侯侯侯侯侯推恩令前后諸侯領地變化侯國越來越多,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加強中央集權。作用漢武帝諸侯諸侯諸子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后果,由皇帝制定封號。“推恩令”的恩體現在哪里?古之貴者不乘牛車,漢武帝推恩之末,諸侯寡弱,貧者至乘牛車。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削弱矣 。于是上從其計。—《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2.“推恩令”——實施“妙”的體現:漢武帝不費一兵一卒,達到了削弱王國的目的,而得到封地的諸侯子弟,對皇帝感恩戴德,從而培養了侯國的忠誠。你送來的賀禮太薄,對朕不敬,削你的爵位!酎(zhòu)金奪爵公元前112年,漢武帝以諸侯王所獻助祭的“酎金”(酎金即諸侯獻給朝廷祭祀的貢金)成色不好或斤兩不足為借口而奪爵,被奪爵者達106人,占當時列侯的半數。漢武帝又找各種借口削爵、奪地甚至除國,嚴厲鎮壓他們的叛亂,諸侯王從此一蹶不振,基本上結束了漢初以來諸侯王割據的局面,鞏固了中央集權。漢武帝即位時郡國形勢圖漢武帝晚年郡國形勢圖3.削爵、奪地、除國4.建立刺史制度漢武帝還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監視州部內的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嚴禁他們為非作歹。皇帝司隸校尉(中央)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全國劃分為13個監察區,稱為“十三”州部地方負責監督地方官員,并抑制和打擊地方豪富,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監督和檢舉京師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為。諸子百家思想活躍,不利于中央集權,對統治不利。材料2: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董仲舒《舉賢良對策》結合課本P58思考,材料反映西漢建立之初面臨什么問題,有何危害?材料1:漢初百家之學,除名、墨未見代表思想的人物以外,各家還有相對的勢力,尤其是道、法、陰陽、縱橫家言,尚相對的顯于漢廷與郡國之間。——《中國思想通史》第二卷材料3:獨尊儒術立正統(罷黜百家,尊崇儒術)二2.興辦______,以儒家的______作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儒士也進入各級政權機構。1.把_____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_________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儒家忠君守禮太學罷黜百家,尊崇儒術的內容五經點擊播放視頻經學家夏侯勝說“通曉了經術,獲得高官厚祿就像從腳底下揀起一粒菜籽那樣容易。”——樊樹志《國史概要》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儒家經典《詩》《書》《易》《禮》《春秋》你如何看待漢武帝實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措施?探究問題一利:實現了思想上的大一統,加強了中央集權。弊:禁錮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中國思想文化的進步。其實質是一種思想文化專制政策。比較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秦始皇“焚書坑儒”有哪些相同之處?探究問題二(1)目的上:都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一;(2)實質上:都是一種思想文化專制政策;(2)影響上:都實現了思想上的大一統,起了加強中央集權的積極作用,還都產生了禁錮人們的思想、阻礙中國思想文化進步的消極作用。當時的農民見經商容易致富,也紛紛棄農經商。《史記·貨殖列傳》記載:“夫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文不如倚市門……”想一想:這種狀況對國家的經濟發展會造成什么影響 造成農業荒廢,經濟混亂,財政虧缺。材料:1.背景:鹽鐵官營抑富商(鹽鐵專賣)三結合課本P59思考,材料反映當時西漢還面臨什么問題?材料1:富商大賈,冶鑄鬻(yù)鹽(冶鐵鑄幣賣鹽),財或累萬金,而不左公家之急,黎民重困。——《史記·平準書》西漢初年,私人鑄幣還沒有完全禁絕,鹽鐵經營權也大都掌握在豪強手里,因此,社會上出現了許多富商大賈,控制了國家的經濟命脈。材料2:吳王劉濞利用豫章郡產銅,招納天下的亡命之徒盜鑄銅錢。同時利用濱海地區產鹽,又煮海水為鹽,販賣到全國各地,富同天子,作為對抗中央的資本。甚至宣稱:我的金錢在全國到處都有,諸王日夜享受不盡,有應當賞賜的,只要告訴我,我就送給他。1.背景:2.措施:五銖錢齊鐵官印①鑄幣權收歸中央,鑄五銖錢②設鹽官,鹽鐵官營、專賣③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全國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3.意義:結合教材P59思考,面對當時的問題,統治者是如何解決的?漢武帝時開始鑄造的一種標準銅幣,重量為五銖,故得名。歷代繼續沿用五銖錢,從漢武帝直到唐高祖,五銖錢流行了七百多年。西漢鹽官、鐵官分布圖漢代開采井鹽畫像石左面表現鹽井的井架和人們向上提取鹽鹵的情況;右面為一排鹽鍋在熬煮鹽;中間有人在擔柴為煮鹽鍋供應燃料。匈奴概況 秦末漢初,______________單(chán)于統一蒙古草原。 漢匈關系漢初,國力疲弱,被迫_______。秦修筑_____,抵御匈奴。漢武帝大舉____________。冒頓(mò dú)長城“和親”反擊匈奴開疆拓土破匈奴(北擊匈奴)四結合下列材料思考漢武帝是如何解決邊疆之困的?其結果如何?公元前138張騫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氏公元前127年衛青第一次北擊匈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第二次北擊匈奴公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三次北擊匈奴北擊匈奴如果國寶也能開口說話,你可知道《馬踏飛燕》的主人是誰?這件國寶會向我們敘述一段什么樣的故事呢?馬踏飛燕馬超龍雀,別稱馬踏飛燕、銅奔馬、馬襲烏鴉、鷹掠馬、馬踏飛隼、凌云奔馬等,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現藏于甘肅省博物館。馬超龍雀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重7.15千克。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馬昂首嘶鳴,軀干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馬超龍雀在1983年10月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中國旅游標志,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 展覽文物目錄》。衛青和霍去病是西漢的兩員名將。衛青騎術高超,膽識過人。他首次出征,就敢于深入漠北,進至匈奴單于祭天和首領聚會的地方。霍去病武藝高強,英勇善戰。他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輕騎深入大漠,轉戰六日消滅匈奴兵數千人。衛青和霍去病都為擊敗匈奴建立了赫赫功勛。他們死后,漢武帝為他們修建了高大的墳墓,以示表彰。衛青、霍去病雕塑衛青、霍去病的故事可以給我們什么啟迪?一個人要具備怎樣的精神才能建功立業?我們應該樹立為國家、為社會作貢獻的志向;一個人要建功立業須有剛毅頑強、百折不撓、奮發上進、公而忘私的精神。探究問題三鐵騎猛封狼居胥(匈奴祭祀圣地),金戈狂掃焉支山。此生若增廿(niàn) 年壽,馬踏匈奴過燕然。秦朝疆域圖漢武帝時期疆域圖在國力強盛的基礎上,漢王朝的影響力遠達邊遠地區,以中原漢文化為核心的版圖得以拓展。漢朝國家民族漢族對比西漢與秦朝的疆域圖,看看有什么變化?漢武帝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進入鼎盛時期。軍事政治思想經濟匈奴犯邊襲擾大漢諸侯壯大豪強橫行思想混亂威脅統治富商大賈控制經濟命脈①實施推恩令(主父偃)②借口削爵奪地除國③建立刺史制度“罷黜百家,尊崇儒術”(董仲舒)①統一鑄造五銖錢②鹽鐵官營、專賣③調配物資,平抑物價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漠北戰役)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措施的影響劉勰《文心雕龍》中有“秦皇漢武,恨不同時”之說。秦始皇和漢武帝的雄才偉略、文治武功在當時都是空前的,他們在鞏固政權、維護國家統一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貢獻。材料一: 材料二: 完成“秦皇漢武” 加強中央集權表格圖一 圖二(1)材料一中的兩幅圖片分別反映了秦皇漢武的哪一措施?(2)完成材料二中的表格。(3)概括指出兩位封建帝王在我國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共同作用。秦皇漢武的比較帝王 秦始皇 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 地方控制 實行郡縣制 ①實行”______”官員監察 ②設立______ 設立刺史防衛邊疆 修筑長城 ③派衛青、霍去病大破______秦皇漢武大一統五材料一:圖一 圖二(1)材料一中的兩幅圖片分別反映了秦皇漢武的哪一措施?(1) 圖一:統一貨幣為圓形方孔半兩錢;圖二:將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材料二: 完成“秦皇漢武” 加強中央集權表格(2)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3)概括指出兩位封建帝王在我國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共同作用。(3)促進了封建王朝的大一統。帝王 秦始皇 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地方控制 實行郡縣制 ①實行”_____“官員監察 ②設立______ 設立刺史防衛邊疆 修筑長城 ③派衛青、霍去病大破_______“推恩令”御史大夫匈奴漢武帝與秦始皇相比較,你認為漢武帝是一位怎樣的帝王?功:漢武帝是我國封建社會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政治上,他頒布“推恩令”,解決諸侯國問題,加強中央權威。經濟上,他實行鹽鐵專賣,統一鑄造五銖錢,增加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思想文化方面,他采納董仲舒的建議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從此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在長安興辦太學,大力推行儒學教育。軍事上,他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通過這一系列措施,鞏固了大一統局面,使西漢開始進入鼎盛時期。過:漢武帝好大喜功,連年征戰,耗得國庫空虛;但他面對自己造成的危局,深刻反省。頒發《輪臺罪己詔》以檢討承認過失,并且停止征伐,實行休養生息的寬民政策。探究問題四秦皇漢武開創的大一統基業,承載著中華文明古往今來的生生不息。2 000多年來的中國,歷盡滄桑,也曾戰亂分裂。但是,不管危機多么深重,總是能夠浴火重生,重新走上統一安定的大道,重現蓬勃生機。鼎盛的國家板書設計課堂反饋1.(2023年甘肅隴南)漢武帝曾派著名農學家趙過到邊疆地區傳播農耕技術,他在西北邊疆地區推廣了代田法,還把“三犁共一牛”的耕作技術帶到西北邊疆。這做法( )A.清除了漢代民族之間的隔閡 B.有助于推動西北邊疆農業發展C.實現了農業生產工具的變革 D.加強了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2.(2023年湖南張家界)漢武帝時期頒布“推恩令”,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推恩令”的實行( )A.增強了地方的權力 B.開創了地方行政基本模式C.明確了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序 D.大大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3.(2023年河南)漢武帝分別設置《詩》《書》《易》《禮》《春秋》博士,讓他們專心傳經講學,后來,博士又演變為國家學術教育機關的學官。這有利于( )A.儒學地位提高 B.科舉制度完善 C.人民負擔減輕 D.經濟管理強化4.(2023年江蘇蘇州)從漢武帝建元五年設置五經博士,儒家經學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專攻經學的博士弟子由武帝時的五十人,逐步遞增,成帝時增加到三千人。出現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是( )A.“文景之治”政治清明 B.察舉制度逐步確立C.“推恩”諸侯加強控制 D.儒家經學成為官學BDD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推恩令3合.wmv 漢武大帝第20集獨尊儒術[合高清版].wmv 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簡約課堂).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