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歷史下冊導學案課題:第8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 課型:新授課【學習目標】1.知道“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薩拉熱窩事件、凡爾登戰役等。2.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3.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災難。【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點:了解薩拉熱窩事件的主要過程,認識突發事件對人類和平的威脅。學習難點:理解一戰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災難,樹立熱愛和平的意識。【學習過程】【課前預習】自主學習與探究課前閱讀課文正文,參考學習目標,獨立標識提綱并勾畫重點后填空、熟記所填內容:一、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1.形成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于 。2.形成原因:(1)列強間 發展不平衡,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要求 世界,爭奪 (根本原因);(2)為了奪取更多的市場、 和投資場所,歐洲列強展開激烈的爭奪;(3) 世紀后半期,法國與德國之間、俄國與奧匈帝國之間、英國與德國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3.目的: 實力,在競爭中戰勝對手, 更多的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4.成員國及其形成過程:(1)三國同盟: (核心)、奧匈帝國、意大利;1882年,由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組成的三國同盟 形成。(2)三國協約: (核心)、法國、俄國;20世紀末英國分別于法國、俄國締約,建立起 。5.性質:帝國主義 集團。6.影響:兩大軍事集團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沖突不斷,最終導致 的爆發。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進程和結果1時間: 。2.交戰雙方: 和3.導火索: 事件: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奧匈帝國皇儲)夫婦在薩拉熱窩被塞爾維亞族青年 刺殺。4.原因:(1)帝國主義國家間 發展不平衡加劇。(2)歐洲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和 。5.爆發: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支持奧匈帝國,俄、英、法等國也很快參戰,意大利參加 一方作戰,第一次世界大戰 爆發。6.戰場:主戰場是 戰場,形成了東線、西線和南線三條戰線。后來,戰爭逐漸擴大到 等地。7.進程:(1)凡爾登戰役:1916年,德、法兩國軍隊在凡爾登展開陣地戰。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慘烈的一幕,被稱為“ ”“地獄”“ ”;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 ,德國開始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御。(2)1917年, 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大大增強了協約國的力量; 在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8.結果: 年11月,德國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以 的失敗而結束。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特點:1.戰爭時間 :歷時四年多;2.涉及范圍 、規模 :涉及歐、亞、非三大洲先后參戰的國家共計30多個,約15億人卷入戰爭;3.危害 :傷亡人數多,經濟損失大;4.殺傷力 :使用了很多新式武器裝備,如坦克,潛艇等。四、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 而發動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易混警示】1.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導火索是薩拉熱窩事件,開始的標志是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2.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形成的兩大軍事集團是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戰爭的交戰雙方是同盟國集團和協約國集團。3.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塞爾維亞是為了維護民族獨立而戰,但總體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知識整合】1.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中國的影響(1)政治上:巴黎和會引發五四愛國運動,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2)經濟上: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放松對中國經濟侵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獲得短暫發展,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3)思想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爆發的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2.歷史解釋——觀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削弱了歐洲實力。(1)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法國和德國都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對外投資,實力遭到削弱。(2)第一次世界大戰摧毀了沙俄、奧斯曼帝國、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歐洲出現了諸多新興民族國家。(3)亞非拉地區出現了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運動,打擊了歐洲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統治,如印度爆發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3.如何避免戰爭(戰爭的啟示)(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提高綜合國力。(2)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3)發揚和加強國際社會的團結與合作。(4)我們要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等。【課中探究】素養提升【探究】 第一次世界大戰性質及影響材料一:一位美國歷史學家在談到一戰前的歐洲形勢時說:“歐洲變成一只‘火藥桶’,只等一粒火星將它引爆。”材料二:這是一場被稱為“絞肉機”的戰役。一位戰地記者曾這樣記述:“整個樹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蓋物彈痕累累……到處是破損的戰車、碎成一塊一塊的尸體、被擊毀的大炮,幾個月都是如此。”材料三:下表是20世紀初的一次重大戰爭的損失情況統計死亡人數(人) 受傷、失蹤 人數(人) 經濟損 失(美元)1300萬 2000多萬 2700億(1)材料一中歐洲的“火藥桶”指的是哪里?哪一事件就像“一粒火星”點燃了這只“火藥桶”?(2)材料二中被稱為“絞肉機”的是哪場戰役?這場戰役被稱為“絞肉機”說明了什么?(3)帝國主義國家在20世紀初的爭奪,最終結局如何?結合材料三,說說這次戰爭給人類帶來了什么影響,又給了人類什么警示。【活學巧記】【總結反思】談談本節課的收獲和不足……【素養評價】一、選擇題1.戰爭開始后,帝國主義國家提出了自己的戰爭目的和領土要求。德國妄圖奪取英、法等國的殖民地,英國力圖打垮其勁敵德國,沙俄企圖奪取伊斯坦布爾和土耳其海峽……由此可知,一戰的性質是( )A.德國和英國爭奪經濟霸主 B.德國搶奪英國海上霸主地位C.帝國主義之間的爭霸戰爭 D.列強爭奪在歐洲的殖民地位2.下圖所示,德國為與英國爭奪“陽光下的地盤”締造的軍事集團是( )A.歐洲反法聯盟 B.三國同盟C.三國協約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3.1897年,英國雜志《星期六評論》談到:“德國的商販和英國的行商在地球上每個角落里都彼此競爭。無數小沖突會成為大戰的借口,總有一天世界上會發生這種大戰。”為了應對這場即將到來的大戰,以英國為中心組建了( )A.國際聯盟 B.三國同盟 C.三國協約 D.漢薩同盟4.如下圖是某同學為某歷史研究主題活動所繪制的漫畫,該漫畫反映了( )《德國的“不滿”》A.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原因 B.資本主義制度初步確立C.殖民地人民的英勇反抗 D.歐洲各國開展軍備競賽5.“這次戰爭是兩個強盜般的大國集團為了瓜分殖民地,為了奴役其它民族,為了爭奪國際市場上的有利地位和特權而進行的戰爭……英國和法國現在進行的戰爭是為了掠奪德國,奪取德國的殖民地……德國進行戰爭是為了奪取英國、比利時、法國的殖民地。俄國沙皇進行戰爭是為了奪取土耳其的土地等……”“這場戰爭”是( )A.拿破侖對外戰爭 B.第一次世界大戰 C.第二次世界大戰 D.冷戰6.凡爾登是法國的軍事要塞,防御工事復雜堅固。1916年2月,德軍進攻凡爾登,用炮彈不斷轟擊法軍陣地,還使用了毒氣彈。如圖是遭到炮轟后的凡爾登。法軍頑強抵抗,從8月開始反攻,挫敗了德軍的進攻。凡爾登是法國無法被戰勝的象征。與此次戰役相關的事件是( )A.英法百年戰爭 B.法國大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戰 D.第二次世界大戰7.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法兩國軍隊展開了一場歷時約10個月的陣地戰。這場戰役異常慘烈,交戰雙方損失近百萬人。由于死亡人數太多,這場戰役有“絞肉機”“地獄”“屠場”之稱。這場戰役發生的地點是( )A.彼得格勒 B.薩拉熱窩 C.凡爾登 D.巴爾干半島8.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國際關系格局和大國力量的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如下史實中,不屬于這一“變化”的是( )A.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 B.大英帝國的實力受到嚴重削弱C.歐洲優勢地位動搖 D.資本主義世界被打開一個缺口9.“在一戰期間,英國失去了1/4的對外投資,法國失去了1/3的對外投資,德國失去了全部對外投資……”材料表明一戰( )A.推動了無產階級革命運動 B.大大削弱了歐洲的力量C.帶來了大量的人員傷亡 D.徹底粉碎了軍國主義的野心10.引發1865-1917年美國工業產量變化的因素包括( )①美國獨立戰爭 ②美國南北戰爭 ③第二次工業革命 ④第一次世界大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1.一戰后,在陳獨秀提出“德先生”與“賽先生”說法的基礎上,有人提出,還需要加上“費先生”(Philosophy)或“穆姑娘”(Morality),主張以哲學和道德來補民主與科學的不足,這樣才能更為全面地刻畫西方現代文明的根本特征。這一認識反映出當時( )A.知識界對西方文明有所反思 B.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C.一戰誘發了傳統文化的轉型 D.國人民族民主意識逐漸覺醒12.美國黑人領袖杜波伊斯于1918年寫下了這樣一段話:“第一次世界大戰既是一個結局,也是一個開端……遲早將出現獨立的中國、自治的印度、代議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對這段話理解正確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戰使用了新式武器 B.第一次世界大戰削弱了歐洲的力量C.第一次世界大戰促進了民族解放運動 D.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巨大災難13.據史書記載,1916年冬天,德國人民只能以蕪菁充饑,這個時間被稱作“蕪箐的冬天”,與此同時,反戰與和平運動逐漸在各國興起。這表明( )A.一戰給民眾帶來極大痛苦 B.一戰在1916年出現了轉折C.各國人民都反對參加一戰 D.德國戰敗結局已注定14.2020年東京第32界奧運會因疫情原因,延期一年,于2021年7月23日開幕。現代奧運會自1896年開始,每四年一屆。其中,有4屆因遭遇重大歷史事件等未能如期舉行。請判斷:1916年第六屆奧運會沒有召開的原因是( )A.遭遇日本偷襲珍珠港 B.遭遇世界經濟危機C.遭遇第一次世界大戰 D.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戰15.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女人們是不被看作為“人”的。直到一戰爆發,男人們都被征去做了戰士,留下的只有老幼婦殘,那個時候,養家做事的就只有女人了。于是女人們就出去工作,掙錢養家。雖然她們和男人做一樣的工作,她們得到的工資相對來說就少了很多。不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女人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這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 )A.使婦女開始走出家庭 B.有利于實現男女平等C.使婦女社會地位超過男性 D.改變了世界力量對比二、辨析題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情況統計時間 參戰國 涉及人口 動員軍隊 仿亡戰魯時產 戰爭費用 財產損失1914~1918年 33個 15億 6540萬 3000多萬 2084億美元 3400多億美元材料二:這次戰爭摧垮了德國、奧匈帝國、沙俄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削弱了英、法等帝國主義國家;同時推動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亞非拉的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在大戰中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1)結合上述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的影響。材料三: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有如下兩種觀點:觀點一: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觀點二:第一次世界大戰不一定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因為,在戰爭中,塞爾維亞人民是為了維護民族獨立而戰,這是正義的斗爭,與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爭奪霸權的性質完全不同。(2)結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分析上述兩個觀點中哪個更有道理,請闡明理由。(3)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留給你哪些啟示。【參考答案】【課前預習】歐洲 經濟、政治 重新瓜分 世界霸權 原料產地 19增強自身 奪取 德國 正式 英國 三國協約 軍事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7月 同盟國 協約國 薩拉熱窩 普林西普 經濟、政治對抗 協約國 全面 歐洲 非洲、亞洲 絞肉機 屠場轉折點 美國 俄國 1918 同盟國長; 廣;大;大;空前加強;世界霸權【課中探究】(1)地方:巴爾干地區。事件:薩拉熱窩事件。(2)戰役:凡爾登戰役。說明:戰爭的殘酷性。(3)結局:以同盟國的失敗告終。影響: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經濟損失巨大,人員傷亡慘重等。警示:應反對戰爭,維護和平;建立合理公平的國際新秩序是杜絕大戰的重要途徑。【課后測評】1.C2.B3.C4.A5.B6.C7.C8.A9.B10.C11.A12.C13.A14.C15.B16.(1)第一次世界大戰給全世界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是人類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2)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掠奪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參戰各國共死傷三千多萬人,其中被戰爭、饑餓、疾病等奪去生命的人超過一千萬。雖然在戰爭中,塞爾維亞人民是為了維護民族獨立而戰,這是正義的斗爭,與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爭奪霸權的性質完全不同,但是不能改變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的實質。(3)戰爭給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帶來了嚴重災難,從整個人類發展的角度來說,人們應該學會用非軍事手段解決國際事務中的紛爭,熱愛和平,遠離戰爭,這才是一種進步的現代意識。制止戰爭、維護和平已成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聲。反對戰爭、維護世界和平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