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一政治寒假精品課(統編版必修3):第13講 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學習目標】1.了解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內涵。2.理解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3.理解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基礎知識】一.科學立法1.科學立法的內涵。內涵:就是要尊重和體現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斷提高法律的質量。原因: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科學立法。科學立法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推動國家發展進步、保障人民各項權利。科學立法符合國情和實際。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體制機制,使每項立法都能科學合理地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規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使法律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要求:立法必須遵循法律體系的內在邏輯和立法工作規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術,努力實現立法過程的科學化。要明確劃分不同法律關系的調整對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國家發展目標的法律體系。2.推進科學立法。措施:(1)科學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軌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規范性文件。所有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都應當按照法定職權、依據法定程序開展立法工作。(2)科學立法要充分發揚民主。必須堅持民主立法、廣開言路,集思廣益。要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開展立法協商,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在立法協商中的作用,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健全法律法規規章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和公眾意見采納情況反饋機制,廣泛凝聚社會共識。(3)科學立法要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應在立法中客觀地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確認和保護,做到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相對應。立法還要科學合理地配置權力與責任,根據國家治理需求,授予國家機關必要的權力,并對其加以制約,明確權力行使不當承擔的法律責任。二.嚴格執法1.嚴格執法的內涵。內涵:就是執法機關在執法過程中嚴格依法辦事。在法律實施體系中,行政機關是執法的最重要主體。行政機關要帶頭嚴格執法,依法全面履行職能。原因:(1)嚴格執法,有助于捍衛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嚴格執法,法律就成了“紙老虎”和“稻草人”。政府必須帶頭嚴格執法。只有這樣,政府才能帶動全社會尊崇和敬畏法律。(2)嚴格執法,有助于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政府只有堅持嚴格執法,懲處違法違規行為,維護群眾正當權益,才能彰顯公平,伸張正義。(3)嚴格執法,有助于推進建設法治政府。各級政府能否切實做到嚴格執法,體現國家法治文明程度,關系法治中國建設成效。只有不斷推進各級政府依法行政、嚴格執法,才能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任務和目標。2.推進嚴格執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 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勇于負責、敢于擔當,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堅持規范執法 嚴格的執法程序是規范執法的重要前提,也是執法公開公正的重要保障。要完善執法程序,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明確具體操作流程,重點規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執法行為。堅持公正執法 行政執法要堅持公正,同等情況平等對待,不同情況差別對待。要恰當地行使自由裁量權,不得違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則。要有效杜絕執法不公、隨意執法,不斷提升執法機關的公信力。堅持文明執法 執法部門要改進執法方式,做到語言、行為規范,融法、理、情于一體,堅持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爭取當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實現執法效果最大化。三.公正司法1.公正司法的內涵。內涵:就是要在司法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中堅持和體現公平正義。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具體就法院的審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審判過程做到平等和公正,也要求法院的審判結果體現公平和正義。要求:(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程序的公正意味著當事人訴訟地位平等、司法過程嚴格依據訴訟進行。通過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實現結果公正,有效保護公民的程序權利,從而使得審判結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們的認可和尊重。(2)司法的結果要公正。結果的公正意味著法律適用準確、案件事實清楚、裁判結果合法合理。只有結果公正,才有有效解決案件糾紛,懲罰違法者,救濟受害者。2.推進公正司法。(1)推進公正司法,必須確保審判權和檢察權依法獨立行使。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支持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2)推進公正司法,必須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做到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公正、辦案程序公正。(3)推進公正司法,必須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依靠人民推進公正司法,通過公正司法維護人民權益。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依法及時公開司法依據、程序、流程、結果和生效法律文書,杜絕暗箱操作。(4)推進公正司法,必須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強化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知情權、陳述權、辯護辯論權等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實罪行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法律原則的法律制度。四.全民守法1.全民守法的內涵。內涵:指所有社會成員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狀態。要求:(1)建設法治中國,必須推動全民守法,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權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3)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義務。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公民也負有相應的義務。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才能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4)全民守法意味著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當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應通過合法的手段,理性維權。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解決爭議、化解矛盾,不應訴諸暴力或其他違法手段。2.推進全民守法。(1)推進全民守法,要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2)推進全民守法,要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3)推進全民守法,要不斷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考點剖析】考點一:科學立法1.現實中因救人反被告的事件多次發生,“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擾公眾。民法典草案明確了侵權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責任,同時也明確了見義勇為者依法不承擔民事責任,有助于杜絕“英雄流血又流淚”的現象。這表明( )①反映公民意愿是立法的基本價值取向②國家不斷推進法治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③民法典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保障人民權益④公民的意志都能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點二:嚴格執法2.公交地鐵霸座、遛狗不拴繩、共享單車亂停放等不文明行為將被規范,并受到相應懲處。2019年11月,《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草案)》提請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①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 ② 該條例須經市人大代表審議并通過——人大代表行使立法權③ 開展一次為期20天的促進文明行為社會問卷調查——為立法提供民意參考 ④ 條例通過后由有關行政執法部門對嚴重不文明行為開展聯合懲戒——依法執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點三:公正司法3.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公正司法是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的堅強后盾。司法維護公平正義要做到( )①保障訴訟程中當事人的知情權、陳述權、辯護辯論權②做到事實認定符合法律規定,辦案結果符合程序公正③各級黨政機關要支持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④司法機關在司法過程中必須充分行使自由裁量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點四:全民守法4.“法治的真諦,在于全體人民的真誠信仰和忠實踐行。民眾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觀念,是依法治國的內在動力,更是法治中國的精神支撐。”央視專題片《法治中國》第六集“全民守法”中的這段解說詞,道出了全民守法對法治的重要意義。大力推進全民守法,要求( )①立法、司法和守法方面一律平等②鼓勵和支持人們以各種方式表達訴求③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④利用普法方式及多元化載體推動全民學法用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真題、模擬題演練】5.為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2021年10月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家庭教育促進法》。法律明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負責實施家庭教育。國家和社會為家庭教育提供指導、支持和服務。據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①全國人大常委會依法行使最高立法權,堅持依法治國②有關未成年人的立法工作堅持與時俱進,體現了科學立法③該法將“家事”上升為“國事”,引導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④政府、村(居)委會履行加強社會建設的職能,保障家庭教育取得良好成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行政執法是政府實施法律法規、履行法定責任、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的主要方式。近日,國務院出臺文件規定,行政執法機關作出重大執法決定前,要嚴格進行法制審核,未經法制審核或者審核未通過的,不得作出決定。推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 )①有利于保證行政執法機關作出的重大執法決定合法有效②有利于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營造公平的法治環境③是促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根本保證④表明國家行政機關具有進行法規備案審查的職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門難進”“案難立”,曾讓許多人對打官司望而卻步。近年來,我國全面推進立案登記制改革-各級法院敞開大門有案必立、有訴必理,如今全國法院當場登記立案率超過95%.與此同時,“網上辦案”“指尖訴訟”““云'審判”等一系列強有力的“組合拳”也同步推進,讓“打場官司跑斷腿”成為歷史。這些舉措有利于( )①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行政效能②降低公民的用法成本,建設法治社會③促進法律的有效實施,維護法律權威④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提升司法公信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法治的真諦,在于全體人民的真誠信仰和忠實踐行。民眾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觀念,是依法治國的內在動力,更是法治中國的精神支撐。”央視專題片《法治中國》第六集“全民守法”中的這段解說詞,道出了全民守法對法治的重要意義。大力推進全民守法,要求( )①立法、司法和守法方面一律平等②鼓勵和支持人們以各種方式表達訴求③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④利用普法方式及多元化載體推動全民學法用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習近平在《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一文中,就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提出了十六字要求,即“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對此要求理解正確的是( )①領導立法——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領導人民實施憲法和法律②保證執法——黨和政府以憲法和法律為行為準則,共同行使行政執法權③支持司法——黨支持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健全司法權力制度安排④帶頭守法——黨引導公民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增強法律意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我國現有法院人民陪審員33.2萬余人,比2013年擴大了近3倍。截至2022年9月底,全國人民陪審員共參審刑事案件215萬余件、民事案件879萬余件、行政案件78萬余件,其中由人民陪審員參與組成七人合議庭審結涉及群眾利益、公共利益等人民群眾廣泛關注的、社會影響重大的案件2.3萬余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與社會效果。這說明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 )①是人民直接行使國家權力的積極探索②保障了人民有序參與、監督司法的權利③推動了我國司法領域人民民主建設的發展④為我國民主政治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2年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第二批人民法院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民事案例。近年來,各級人民法院自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審判工作,公正審理了“狼牙山五壯士”名譽權糾紛案,董存瑞、黃繼光英雄烈士名譽權糾紛公益訴訟案,撞傷兒童離開被阻猝死索賠案等一大批典型案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裁判文書釋法說理已蔚然成風。人民法院此舉( )①表明德治與法治都是通過強制力規范并引領人們的行為②旨在完善立法體制機制,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③彰顯堅持“法安天下、德潤人心”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④充分發揮了司法的規范、教育、評價、指引、示范功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2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要求:對犯罪嫌疑人沒有委托辯護人且具有可能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本人或其共同犯罪嫌疑人拒不認罪、案情重大復雜、可能造成重大社會影響情形之一的,由人民檢察院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提供辯護。該《意見》的出臺有利于( )①司法機關獨立行使司法權②加強人權司法保障③確保辦案程序和結果公正④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過關檢測】13.刑法修正案(十一)增加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的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對刑事責任年齡進行調整( )①意味著相關年齡段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將量刑有據 ②表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能夠與時俱進科學立法 ③表明我國未成年人任何犯罪行為都要受到懲罰 ④意味著我國未成年人須履行與成年人相同的義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近年來,問題疫苗等一系列重大社會事件頻發,新冠肺炎等重大傳染性疾病出現,凸顯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促進生物技術健康發展,保護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維護國家安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該法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這表明( )A.制定法律是憲法和法律賦予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職權B.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國家權力機關也是法律監督機關C.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法治化是國家立法的目的D.全國人大常委會與時俱進立良法保善治促發展15.科學立法要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開展立法協商,充分發揮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在立法協商中的作用。這樣做的目的是( )A.通過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凝聚社會共識B.發揮社會各界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C.讓人民群眾參與起草和修改法律的工作D.在法治的軌道上制定出合法有效的法律16.某市制定實施迎接全國文明城市復評測評工作實施方案,在執法人員管理上,“城管人員粗暴野蠻執法現象”納入了測評,要求不能有不文明的執法和管理行為。這表明執法機關應( )①公正執法,同等情況平等對待,不同情況差別對待②改進執法方式,做到語言、行為規范,文明執法③融法、理、情于一體,堅持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④行使自由裁量權,要以爭取當事人的理解和支持為標準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7.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精華和深邃的治國理政智慧。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可以向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要智慧,在古人的經驗與訓誡中掘“寶藏”。下列古語中,強調嚴格執法重要性的是( )①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②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③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④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18.過去,憲法權威性不夠,一些與憲法明顯沖突的法律法規之所以能夠順利出臺且長期得不到糾正,與“合憲性審查”機制的缺位有直接關系。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從機制上保證憲法法律的統一和違反憲法的法律能被及時糾正,進一步確保良法善治。十九大提出的這一要求( )①堅持憲法法律至上,有利于維護憲法權威 ②有利于維護法制統一,堅持良法之治③有利于建設法治國家,完善我國法律體系 ④有利于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確保司法公正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9.《戰國策·秦策一》在評價商鞅治秦的成就時稱贊道:“法令至行,公正無私。”《商君書·勒令》也說:“法平則吏無奸。”這意味著( )A.執法的公平公正,是推行政策的必要條件 B.嚴密的執法程序,是規范執法的重要前提C.堅持文明執法,爭取實現執法效果最大化 D.落實執法責任制度,確定各部門執法權限20.某縣人民法院組織多支法官普法宣傳隊走進鄉村,開展法律知識宣傳活動,就農村群眾關心的婚姻家庭、贍養撫養、土地征收補償、勞務債務糾紛等問題,進行了解答,并與村干部溝通交流,為他們解疑釋惑。開展這些活動旨在( )①增強農村群眾的法治意識 ②讓村民依法有序參與司法過程 ③營造鄉村振興的良好法治環境 ④確保權力在法治的框架下運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行政機關是執法的重要主體。各級政府能否切實做到嚴格執法,體現國家法治文明程度,關系法治中國建設成效。材料一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現在法治領域發生的許多問題,更多的是因為有法不依、失于規制乃至以權謀私、徇私枉法導致的。材料二 如果有了法而不嚴格執法,法律就成了“紙老虎”和“稻草人”,就會失去應有的效力,長此以往,勢必影響執法機關的公信力,勢必動搖人民群眾對法律的認同、對法治的信仰。材料三 如果執法不嚴、執法不公,該處罰的不處罰或者同事不同罰,社會就失去了起碼的公平公正,就會引發大量社會矛盾,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說明我國為什么要堅持嚴格執法?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成就斐然,為國家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我國立法工作的三大成就:一是從1954年憲法規定的高度集權的一級立法體制,逐步地發展成統一的、分層級的、多類別的立法體制;二是建立相對完善的立法程序;三是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截至2018年8月,我國現行有效法律267件,行政法規756件,地方性法規12000多件,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并不斷完善。法治改革方案由黨中央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委員會)統一審議決策,重大改革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委員會決定,確保黨中央對法治改革、依法治國的集中統一領導。推進司法體制改革,著眼于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維護人民權益,著力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機制,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強化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等,辦成了一批想了很多年,講了很多年但沒有辦成的大事難事。(1)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的知識,分析我國是如何貫徹依法治國方略的。(2)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請你為全民守法提出三條要求。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C【詳解】①:我國的立法體現的是人民的意愿;①說法錯誤。②③:法典草案明確了侵權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責任,同時也明確了見義勇為者依法不承擔民事責任,有助于杜絕“英雄流血又流淚”的現象,說明國家不斷推進法治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民法典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保障人民權益;②③說法正確。④:人民的意志能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而不是公民的意志,并且并不是人民的意志都能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2.A【詳解】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堅持了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原則,①正確。②:該條例須經市人大代表審議并通過,這表明人大代表行使審議表決權,而不是行使立法權。因為立法權是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不是人大代表的權利,②錯誤。③:開展一次為期20天的促進文明行為社會問卷調查,這體現了收集民意為立法提供民意參考,③正確。④:條例通過后由有關行政執法部門對嚴重不文明行為開展聯合懲戒,體現了依法行政,嚴格執法,而不是依法執政,依法執政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④錯誤。故本題選A。3.B【詳解】①③:司法維護公平正義要做到保障訴訟程中當事人的知情權、陳述權、辯護辯論權,各級黨政機關要支持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①③入選。②:推進司法公正,必須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做到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公正、辦案程序公正,②不選。④:正確規范行使司法自由裁量權,努力實現和保障社會的實質公平正義,④不選。故本題選B。4.D【詳解】③④:大力推進全民守法要求,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利用普法方式及多元化載體推動全民學法用法,③④符合題意。①:全民守法并不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且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平等的享受權利、平等的履行義務、平等遵守法律,并不是立法、司法一律平等,①說法錯誤。②:全民守法,公民必須以合法方式表達訴求,而不是以各種方式表達訴求,②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5.C【詳解】①:全國人大具有最高立法權,而全國人大常委會沒有最高立法權,①錯誤。②:為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2021年10月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家庭教育促進法》,這表明有關未成年人的立法工作堅持與時俱進,體現了科學立法,②正確。③: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負責實施家庭教育。國家和社會為家庭教育提供指導、支持和服務,這表明該法將“家事”上升為“國事”,引導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③正確。④:村(居)委會屬于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不是行政機關,不履行社會建設職能,④錯誤。故本題選C。6.B【詳解】①④:推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有利于保證行政執法機關作出的重大執法決定合法有效,表明國家行政機關具有進行法規備案審查的職能,①④正確;②:材料強調行政執法的合法性審查,不涉及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問題,②排除;③:推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有利于促進依法行政,但不是建設法治政府的根本保證,③錯誤;故本題選B。7.C【詳解】②③:近年來,我國全面推進立案登記制改革-各級法院敞開大門有案必立、有訴必理,如今全國法院當場登記立案率超過95%。與此同時,“網上辦案”“指尖訴訟”‘云’審判”等一系列強有力的“組合拳”也同步推進,讓“打場官司跑斷腿”成為歷史。這些舉措有利于降低公民的用法成本,建設法治社會,促進法律的有效實施,維護法律權威,故②③入選。①:材料強調的是司法方面的改革,并未涉及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行政效能,故①不選。④:材料并未涉及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故④不選。故本題選C。8.D【詳解】③④:大力推進全民守法要求,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利用普法方式及多元化載體推動全民學法用法,③④符合題意。①:全民守法并不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且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平等的享受權利、平等的履行義務、平等遵守法律,并不是立法、司法一律平等,①說法錯誤。②:全民守法,公民必須以合法方式表達訴求,而不是以各種方式表達訴求,②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9.A【詳解】②:黨不屬于執法機關,不參與執法。②說法錯誤。④:黨員發揮模范作用,④說法錯誤。①③;符合黨的做法,①③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10.C【詳解】①:人民間接行使國家權力,人大代表直接行使國家權力,故①錯誤。②③:人民陪審員制度其中由人民陪審員參與組成七人合議庭審結涉及群眾利益、公共利益等人民群眾廣泛關注的、社會影響重大的案件2.3萬余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與社會效果。這說明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保障了人民有序參與、監督司法的權利,推動了我國司法領域人民民主建設的發展,故②③正確。④:材料主要體現了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推動司法領域人民民主建設的發展,沒有體現為我國民主政治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故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1.D【詳解】①:德治主要依靠道德的力量,不具備強制力,故①說法錯誤。②:材料表述的是人民法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審判工作,是司法活動,沒有涉及立法體制機制,故②不符合題意。③④:各級人民法院自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審判工作,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裁判文書釋法說理已蔚然成風,表明我國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通過司法審判工作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了司法的規范、教育、評價、指引、示范功能,故③④說法正確。故本題選D。12.D【詳解】①:材料沒有體現司法機關獨立行使司法權,①與材料無關。②④:該《意見》為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享有辯護辯論權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于公正司法和加強人權司法保障,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②④正確。③:材料中的《意見》并不能確保辦案程序和結果公正,③錯誤。故本題選D。13.A【詳解】①②: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施行,其中對刑事責任年齡規定作出的調整正式生效,表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能夠與時俱進科學立法,相關年齡段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將量刑有據,①②正確。③④: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應當負刑事責任,而不是未成年人任何犯罪行為都要受到懲;我國未成年人履行與成年人不一樣的的義務,③④錯誤。故本題選A。14.D【詳解】D: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促進生物技術健康發展,保護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維護國家安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這表明全國人大常委會與時俱進立良法保善治促發展,D符合題意。A:材料強調全國人大常委會與時俱進立良法保善治促發展,不是強調制定法律是憲法和法律賦予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職權。A與題意不符。B:全國人大常委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常設機關,人民檢察院是我國法律監督機關,B觀點錯誤。C:法律具有階級性,國家立法的目的是維護統治階級的統治,C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15.A【詳解】A:科學立法要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開展立法協商,充分發揮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在立法協商中的作用。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凝聚社會共識,A正確。B:我國堅持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導地位,B排除。C:我國的立法機關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C錯誤。D:“在法治的軌道上制定出合法有效的法律”強調的是依法立法,而不是強調“科學立法”,D排除。故本題選A。【點睛】16.C【詳解】②③:材料中,在執法人員管理上,“城管人員粗暴野蠻執法現象”納入了測評,要求不能有不文明的執法和管理行為,這表明執法機關應改進執法方式,做到語言、行為規范,文明執法,融法、理、情于一體,堅持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②③符合題意。①:材料強調文明執法,而不是強調公正執法,①不符合題意。④:恰當地行使自由裁量權,要遵循法律的精神和原則,不是以爭取當事人的理解和支持為標準,④錯誤。故本題選C。17.C【詳解】①:該選項的意思是在天下設立好法制,天下就會太平;在一國制定好法制,一國就會太平。強調立法環節,強調要科學立法,立良善之法,①不符合題意。②:該選項的意思是國家不會永遠富強,亦不會長久貧弱。執行法度的人堅決,國家就會富強;執行法度的人軟弱,國家就會貧弱,強調嚴格執法的重要性,②符合題意。③:該選項的意思是天下的事情,制定法令并不困難,難的是認真切實地貫徹執行,強調執法環節,強調法律實施的重要性,③符合題意。④:該選項的意思是強調道德對政治生活的決定作用,主張以道德教化為治國的原則。強調德治的重要性,④與題意無關。故本題選C。【點睛】18.A【詳解】①②③:材料中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這是科學立法方面的要求,有利于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從而有利于建設法治國家,①②③應選。④:“確保司法公正”說法過于絕對,④不選。故本題選A。19.A【詳解】A:“法令至行,公正無私”意思是指法律政令暢阻,公正而不偏袒。“法平則吏無奸”意思是法令公平嚴明,官吏就不敢有奸邪行為,這說明執法的公平公正,是推行政策的必要條件,A符合題意。BCD:題干強調的是執法的公平公正的重要性,沒有涉及執法程序、執法過程、執法責任,BCD均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20.A【詳解】①③:“就農村群眾關心的婚姻家庭、贍養撫養、土地征收補償、勞務債務糾紛等問題,進行了解答,并與村干部溝通交流,為他們解疑釋惑”,這些活動有利于增強農村群眾的法治意識,也有利于營造鄉村振興的良好法治環境,①③符合題意。②:我國司法獨立,“讓村民依法有序參與司法過程”說法錯誤,②錯誤。④:“確保權力在法治的框架下運行”夸大了法官普法宣傳隊進鄉村這些活動的作用,④錯誤。故本題選A。【點睛】21.建設法治政府,必須嚴格執法。只有嚴格執法,建設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才能切實推進法治國家建設進程;依法治國,關鍵在政府依法行政。行政機關是執法的重要主體,行政機關要帶頭嚴格執法,依法全面履行職能;維護法律權威和尊嚴,必須嚴格執法。只有堅持嚴格執法,法律才能發揮治國重器的作用,全社會才能形成對法律的尊崇和敬畏;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嚴格執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群眾正當權益,才能彰顯公平、伸張正義。【分析】本題以法治中國建設為背景材料,考查政治與法治相關知識,試題類型為原因類試題。【詳解】本題主要考查嚴格執法相關知識,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考生法治意識素養。本題考查考生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說明我國要堅持嚴格執法的原因。通過對材料和審問的解讀,可以從以下方面作答:首先要明確,建設法治政府要嚴格執法。其次,明確嚴格執法的意義,即:只有嚴格執法,建設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才能切實推進法治國家建設進程;依法治國,關鍵在政府依法行政。再次,要明確行政機關嚴格執法的原因,即:行政機關要帶頭嚴格執法,依法全面履行職能,維護法律權威和尊嚴,必須嚴格執法,只有堅持嚴格執法,法律才能發揮治國重器的作用,全社會才能形成對法律的尊崇和敬畏;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嚴格執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群眾正當權益,才能彰顯公平、伸張正義。【點睛】原因、依據類主觀題1、題型特點(1)從考查的方式看,主要是結合國家時政中的重大舉措或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分析這些舉措采取的依據或問題產生的原因。設問以“分析……的原因、分析……的必要性、分析……的依據、分析……的正確性、分析……的合理性”等形式呈現。(2)從考查的知識看,既可能從經濟、政治、文化生活中的“為什么”系列的知識角度切入,又可能結合相關哲學道理進行考查。(3)從考查的能力看,突出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相關知識去論證問題的能力,對學生的邏輯分析和推理能力要求較高。2、解答技巧(1)認真分析材料與設問,明確知識、主體和指向。①注意知識范圍,主要是弄清是經濟原因、政治原因,還是文化原因,甚至是哲學原因(理論依據等)。②注意行為主體,主要是弄清從國家、機構或組織、公民、企業等主體中的哪一個或哪幾個角度分析原因和依據,還是沒有限定。③注意原因指向,即弄清圍繞著什么問題來分析原因和依據。(2)對于經濟、政治、文化原因的分析,注意知識調動的全面性。如將重要性、必要性、優越性等結合起來,將地位、作用、意義、影響因素等結合起來,將自身內因與其他外因結合起來,將教材理論體系與時政觀點結合起來等。對于哲學原因或依據的分析,關鍵是把握題干材料信息所蘊含的哲學道理。(3)要注意仔細梳理材料信息,根據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來調動相關知識,而不是簡單地羅列背誦過的知識體系。并非知識體系中的所有知識都是題目所需要的答案要點,材料中的某些信息可以在知識體系之外補充答案要點。22.(1)①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憲法為核心,形成并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為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實現有法可依提供了保障。②黨堅持依法執政,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法治改革方案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的全過程。③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公正司法,維護法律權威,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確保公平正義。④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相統一,切實維護人民利益。(2)①依法行使權利。②依法履行義務。③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分析】本題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為背景材料,考查《政治與法治》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可結合材料,根據設問要求運用相關知識分析說明。【詳解】(1)本題要求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的知識,分析我國是如何貫徹依法治國方略的。可結合材料中“我國立法工作的三大成就。”說明我國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是努力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逐步形成并不斷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為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實現有法可依提供了保障;可結合材料中“法治改革方案由黨中央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委員會)統一審議決策,重大改革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委員會決定,確保黨中央對法治改革、依法治國的集中統一領導。”說明我國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是把堅持黨的領導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在法治改革方案中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的全過程,從而實現依法執政;可結合材料中“推進司法體制改革,著眼于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維護人民權益,著力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機制,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強化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等,辦成了一批想了很多年,講了很多年但沒有辦成的大事難事。” 說明我國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是通過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來維護法律權威,確保公平正義;可結合整個材料,說明我國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堅持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相統一,切實維護了人民利益。(2)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本題要求請你為全民守法提出三條要求。可結合中學生的實際,圍繞便民守法的具體要求,說明學法知法才能做到守法,建議公民應依法行使權利,依法履行義務,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等。【點睛】全民守法的要求(公民如何做到全民守法)(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權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義務。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公民也負有各種義務。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才能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3)全民守法意味著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當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應通過合法的手段,理性進行維權。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解決爭議、化解矛盾,不應訴諸暴力或其他違法手段。4、如何推進全民守法?(1)推進全民守法,要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要求: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2)要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3)要不斷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