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知識梳理與素養訓練)(知識梳理)一、西晉的建立1.建立:266年 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統一:280年,西晉滅 ,統一了全國。提示:263年魏滅蜀,266年西晉代魏,280年西晉滅吳。三國滅亡順序:二、八王之亂1.背景:(1)西晉初年,大封 ,宗室諸王的勢力日益強大。(2)暴政激起了 人民的強烈反抗提示:實行過分封制的朝代:2.概況:晉惠帝昏庸無能,他在位時發生了“ ”。混戰主要在洛陽一帶展開,歷時十幾年。3.影響:(1)西晉從此衰落,加速了 的滅亡。(2)形成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 高潮。提示:西晉短暫滅亡的原因:(1) 統治集團昏庸腐朽;(2)西晉統治者暴政激起 人民反抗;(3) 耗盡了西晉的國力。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內遷1.時間: 。2.內遷的各族:匈奴、 、羯、 、羌(簡稱“五胡”)。提示:少數民族內遷的原因:(1)對 先進經濟文化的向往——根本原因(2) 民族社會不安定(3) 地區自然條件優越3.十六國時期:西晉滅亡后,北方先后建立了許多政權,歷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個政權,連同西南的 ,總稱為“十六國”。4.前秦統一北方:(1)概況:4世紀后期;前秦王 重用漢人王猛為相,進行改革。迅速強大,統一黃河流域。(2)影響:前秦境內 之間的對立和矛盾也有所緩和。【參考答案】一、1.司馬炎 2.吳 提示:蜀、魏、吳二、1. (1)同姓諸王(2)內遷各族 提示:西周、東周、西漢、西晉2. 八王之亂 3. (1) 西晉 (2) 人口遷移提示: (1)西晉 (2) 內遷各族 (3)八王之亂三、 1. 東漢、魏、晉時期。2.鮮卑 氐 提示:(1)漢族(2)少數(3)中原3.成漢 4. (1)苻堅(2)胡漢(素養訓練)一、選擇題1. (歷史解釋)兩晉以其強大的軍事力量統一了當時還于分裂之中的中國,結束了東漢末年以來混亂局面。標志著西晉實現南北統一的事件是 ( )A.西晉滅蜀 B.西晉滅吳C.西晉定都洛陽 D.西晉遷都長安2. (史料實證) 晉惠帝“百姓無粟米充饑,何不食肉糜?”的笑話讓他在歷史上獲得“白癡皇帝”的稱號。他在位時,手握重兵的諸侯王先后起兵爭奪皇權,史稱 ( )A.七國之亂 B.八王之亂 C.黃巾起義 D.南朝叛亂3. (歷史解釋)八王之亂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使人們陷于水深火熱之中。下列事件與八王之亂有因果關系的是 ( )A.晉武帝大封宗族諸王 B.北方少數民族內遷C.西晉統一全國 D.劉淵起兵4.(時空觀念)我國北方游牧民族內遷發生在 ( )A.春秋 B.戰國 C.秦漢時期 D.東漢、魏、晉5. (時空觀念)公元4世紀后期,統一黃河流域的少數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權是( )A. 匈奴、北魏 B. 鮮卑、北魏 C. 氐族、前秦 D. 羯族、前秦6. (歷史解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意為野心非常明顯,為人所共知。司馬昭是三國時魏臣,其子司馬炎后來篡魏建立 ( )A.西晉 B.魏國 C.蜀國 D.吳國7. (唯物史觀)國家統一始終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下列王朝中,結束長期分裂局面,實現國家統一,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 )①秦朝 ②西漢 ③西晉 ④東漢A.②① B.④① C.①③ D.③①8. (歷史解釋)“西晉,一個驟起驟滅的統一政權,其盛衰興亡耐人尋味。"下列事件標志著西晉王朝由盛轉衰的是 ( )A.石崇王愷斗富 B.北方游牧民族內遷C.中原人口南遷 D.八王之亂9. (唯物史觀)西晉結束了三國分裂局面,統一了全國,但是西晉又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導致西晉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統治階級政治上昏庸腐朽 B.封王爭權奪利,爆發“八王之亂”C.統治者不重視發展生產,經濟衰退 D.匈奴起兵,攻滅西晉10. (唯物史觀)下列對西晉時期發生的八王之亂的定性最準確的是 ( )A.皇帝與宰相的矛盾 B.爭奪皇權的斗爭C.中央與地方的矛盾 D.漢族與少數民族的矛盾11. (歷史解釋)李白的詩句“三川北擄亂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中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西晉都城洛陽被攻破,中原人民紛紛南遷江南的情況。從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遷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氣候溫暖濕潤,優于北方 B.北方戰亂頻繁,南方相對安定C.北方統治者實行強制移民政策 D.南方經濟發展需要北方勞動力12. (唯物史觀) 歷史上前秦、曹魏、北魏三個政權,最大的相似之處是 ( )A.都曾定都洛陽 B.都因為權臣篡權而滅亡C.都曾統一過黃河流域 D.都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13. (史料實證)《晉書·江統傳》記載:“關中(主要是今陜西一帶)之人,百余萬口,率其戶口,戎狄居半。“戎狄”最可能是 ( )①鮮卑族 ②氐族 ③女真族 ④蒙古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4. (時空觀念)下圖為中國古代時間軸圖階段②中西晉時期的特征是A.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與鞏固 B.早期人類與文明起源C.奠定了現代中國版圖的基礎 D.短暫統一15. (唯物史觀)下列關于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流動趨向的示意圖中,正確的是( )16. (時空觀念)下圖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流動示意圖,這種人口大規模南遷的情況開始于 ( )A.西漢 B.東漢末年 C.三國 D.西晉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7.(史料實證 唯物史觀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八王混戰主要在洛陽一帶展開。一次戰役里,有30多萬人參戰,死傷10萬人左右。洛陽周圍13 歲以上的男子,都被迫當兵或服搖役。米價貴到 1萬錢一石,人民流離四散。材料二:山西發生饑荒,皇族司馬騰乘機擄掠內遷各族人民,賣往山東、河北當奴婢,用來換取軍糧。當時 20多歲的石勒,也在被掠賣的行列中。他被賣到山東當奴隸途中歷盡饑餓、疾病、死亡的威脅。后來石勒起兵反晉,建立后趙政權。(1)材料一反映的事件在歷史上被稱為什么 (2)結合材料一、二及所學知識,概括西晉統治者是如何對待內遷各族人民的。(3)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為什么西晉會成為一個短命的王朝 參考答案(素養訓練)一、選擇題1. 【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國后期,魏國的實力增強。263 年魏滅蜀國。266年魏國權臣司馬懿之孫司馬炎自立為帝,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統一全國,結束了東漢末年以來的混亂局面。2. 【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晉晉惠帝在位時,手握重兵的八個封王先后起兵,相互混戰,史稱“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歷時十幾年,給社會造成巨大災害,人民飽受痛苦,西晉從此衰落。B符合題意,排除ACD,故選B項。3. 【答案】A【解析】晉武帝大封宗族諸王導致了八王之亂。西晉統一后,統治集團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晉惠帝智力低下,無力治理國家,為爭奪皇位,皇族內部爆發了“八王之亂”。八王混戰主要在洛陽一帶展開。這場內亂對社會造成巨大災害,“八王之亂”歷時16年,西晉從此衰落。故晉武帝大封宗族諸王與八王之亂有因果關系。 故選A項。4. 【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東漢時期,我國少數民族開始內遷,魏晉南北朝時期,黃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觸和頻繁的交往,在生產技術和生活習俗上相互影響,民族融合已經成為趨勢,北方游牧民族大規模的內遷,就發生于此時期,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的時間與我國北方游牧民族內遷時間不符;故選D項。5. 【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376年氐族人建立的前秦統一黃河流域。選項C符合題意,正確。選項A與統一黃河流域的少數民族無關,不符合題意,排除。選項B,鮮卑族建立的北魏在5世紀后期統一黃河流域,不符合題意,排除。選項D前秦是氐族苻堅建立的,后統一黃河流域,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項。6. 【答案】A【解析】司馬昭是三國時魏臣,其子司馬炎后來篡魏建立西晉。三國中國力最弱的蜀漢最先被魏國滅亡;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篡奪皇位取代魏國建立了晉朝,定都在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掉吳國,結束了分裂的局面,統一全國。故選A項。7. 【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完成國家統一的政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實現國家統一的是秦和西晉,秦朝是公元前 221年建立的,西晉是266年建立的。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應該是①③,故本題應選擇C項。8. 【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晉初期大封諸侯王,晉惠帝昏庸無能,在位時手握重兵的八個封王為了爭奪中央政權,先后起兵,相互混戰,史稱“八王之亂”,歷時16年,西晉從此衰落。選項D符合題意;石崇、王愷斗富,反映西晉王朝一開始就這樣腐敗,A排除;北方游牧民族內遷,促進民族交融,B排除;中原人口南遷,促進江南經濟發展,C排除;故選D項。9. 【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可知,西晉統一后,統治集團迅速腐朽,社會矛盾尖銳,從而導致西晉短命而亡,符合題意,故A正確;結合所學可知,由于晉惠帝智力低下,無力治理國家,為爭奪皇位,皇族內部爆發了“八王之亂”,加速了西晉的滅亡,不符合題意,故B錯誤;結合所學可知,西晉統一后,統治者驕奢淫逸,不思進取,其不重視發展生產是統治腐朽的表現,而非西晉滅亡的根本原因,故C錯誤;結合所學可知,316年匈奴人起兵,攻打西晉,導致了西晉的滅亡,這是其直接原因,故D錯誤;故選A項。10. 【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八王之亂是發生于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晉武帝死后,繼承者晉惠帝沒有執政能力,西晉中央立即爆發了爭奪實際控制權力的斗爭,八名王族先后開始爭奪權力相互攻殺。“八王之亂”先后進行了16年,破壞了社會經濟,西晉統治力量大為削弱,從此衰落,所以B項符合題意;綜上所述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項。11. 【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從東漢末年,北方社會動蕩不安,南方比較安定。西晉后期,西北少數民族不斷向中原推進。南方戰亂較少,社會相對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遷,不僅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而且還增加了南方的勞動力,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B項符合題意;A項不是主要原因;CD兩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故選B項。12. 【答案】C【解析】東漢末年曹操統一黃河流域,220年曹不建立魏;439年北魏統一了黃河流域;西晉滅亡后,氏族人荷堅建立的前秦政權強大起來,統一了黃河流域。故前秦、曹魏、北魏三個政權,最大的相似之處是統一過黃河流域。故選C項。13. 【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東漢、魏、晉時期,我國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斷內遷,原來生活在西北的羌族和氐族,由西向東遷到陜西關中,②符合題意;鮮卑族一部分遷到遼寧,一部分遷到陜西及河套地區,①符合題意;東漢、魏、晉時期女真族沒有內遷,③不符合題意;蒙古族沒有內遷,④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①②符合題意,故選A項。14. 【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①是A項秦漢時期指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鞏固;階段②中的西晉時期出現了短暫統一的局面; BC與②無關;故選D項。15.【答案】A【解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由于戰亂,勞動人民為了躲避戰亂,大量南遷,不僅為南方增加了大量的勞動力,還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北方的生活方式,民族間的關系逐漸融合起來, 北方人民的南遷,不僅使江南經濟得到開發,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同時也改變了南方人的社會生活。因此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流動趨向應為:北方民族遷往中原,中原漢族遷往江南。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項。16. 【答案】B【解析】東漢末年北方人南遷的主要問題是,北方軍閥混戰,南方相對安定,而且南方又有適合耕作的農田,適合人口居住,在加上南方政權(東吳,東晉,宋,齊,梁,陳)鼓勵開墾荒地,招納人員,這才是北方人口南遷的主要原因。故選B項。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7.【答案】(1)八王之亂。(2)向內遷各族人民收取重稅,征兵派役,甚至掠賣少數民族人民為奴婢。(3)西晉統治集團腐朽.造成八王之亂,西晉從此衰落;對各族人民殘酷剝削壓迫,激化了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一些少數民族首領乘機起兵反晉,導致西晉滅亡。【解析】本題考查西晉的興衰。第(1)問,材料一反映的“八王混戰”在歷史上被稱為八王之亂。第(2)問,根據材料一“都被迫當兵或服役”和材料二“皇族司馬騰乘機擄掠內遷各族人民,賣往山東、河北當奴婢,用來換取軍糧”,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晉統治者向內遷各族人民收取重稅,征兵派役,甚至掠賣少數民族人民為奴婢。第(3)問,根據材料一可知,西晉統治集團腐朽,造成八王之亂,西晉從此衰落;根據材料一可知,西晉統治者對各族人民殘酷剝削壓迫,激化了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一些少數民族首領乘機起兵反晉,導致西晉滅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