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86張PPT)教科版小學科學 三年級 上冊課件第二單元 空氣復習空氣特征不容易容易液體固體氣體隨堂訓練一、聚焦我們都知道,紙遇水會變濕。假如把紙團粘在杯子底部,然后將杯子倒扣在水里,里面的紙團會濕嗎?紙團為什么不濕?二、探索做一做在杯底扎一個小孔,再把杯子壓入水中。仔細觀察,有什么變化 觀察杯中水位的變化(借助漂浮物))二、探索做一做用打氣筒連著球針,從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氣。空氣能將水擠出杯子嗎 打氣,觀察杯中水位的變化(借助漂浮物))三、研討第一次,杯底的紙團沒濕,是因為空氣占據了杯子內的空間,導致水無法進入杯內。第二次,杯底的紙團被完全浸濕了,是因為空氣從杯底的小孔泄漏出去,水填補了原本被空氣占據的空間。第三次,打氣筒把空氣重新灌入杯子,剛才被水占據的空間,又重新被空氣占據。沒有占據空間有降低占據鼓起來漂浮物泡沫塑料二、探索做一做觀察匯總表,說說我的解釋三、研討組號 1 2 3 4 5 6 7 8 9 10下壓空氣 下壓水 上拉空氣 上拉水 √×√×空氣容易被壓縮,水不容易被壓縮;空氣容易被擴張,水不容易被擴張。三、研討在實驗中,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 你怎么解釋 1.微粒數量2.微粒間隙3.微粒分布空氣是由很多微粒組成的,受到壓力之后它們之間的距離會變小。空氣水彈性不變變小不變變小被壓縮二、探索簡易天平橡皮筋彈簧如何證實自己的猜想?二、探索稱量10筒空氣的質量1. 準備一個簡易天平。2. 在天平兩端分別放入一個充好氣的皮球和若干豆子,讓天平達到平衡。二、探索稱量10筒空氣的質量3. 取出皮球,用打氣筒打入10筒空氣。4. 再把皮球放回天平一端的小桶里,觀察發生的現象。有質量二、探索稱量10筒空氣的質量5. 繼續給皮球打10筒空氣,重復上面的實驗。(再次驗證)三、研討1.實驗中發生了什么?和你猜想的結果一樣嗎?2.你怎么根據實驗現象證實自己的猜想 空氣有質量。增加空氣,質量增加;減少空氣,質量減少。質量很輕有質量15二、探索稱一稱1.使用上節課的方法,先將一個皮球放在天平的一端,再用回形針或綠豆放在天平的另一端來調節平衡。二、探索稱一稱2.將小桶中的皮球取下,打入20筒空氣,放回天平。3.用多種物品來恢復天平的平衡。記錄下每一種物品的數量。1530二、探索比較4.用打氣筒給一個不漏氣的袋子充入100筒空氣,扎緊袋口,然后分別與這袋空氣等重的物品進行比較。選擇和100筒空氣質量相當的各種物品,放在手里掂一掂,感覺一下。質量很小557515040班級匯總表三、研討組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回形針 綠豆 乒乓球 句式:“20筒空氣的質量相當于多少顆綠豆/回形針/乒乓球的質量。”557515040質量很小二、探索我們來做一個“熱氣球”加熱一段時間,袋子逐漸變熱膨脹,松手后上升到空中。過一會兒,熱空氣變冷,袋子會下降。三、研討1.加熱前后,你觀察到的現象有何不同?2.裝有熱空氣的袋子會上升,你怎么解釋呢?空氣受熱體積膨脹。四、拓展孔明燈為什么會升上高空呢?四、拓展孔明燈為什么會升上高空呢?膨脹收縮空氣受熱體積膨脹冷空氣下降通風一、聚焦大自然中,風是怎樣形成的呢?二、探索做一做1.準備好一支蠟燭、一張透明塑料薄膜、一個無蓋的長方形紙盒、一段蚊香和一束紙條。2.在紙盒的兩個側面各打一個圓洞。二、探索做一做3.點燃蠟燭后,將蠟燭放在盒中,然后用透明塑料膜封住紙盒。注意:先點蠟燭后“貼膜”。“貼膜”時要小心,不能讓蠟燭傾斜,以免火焰燒到盒子或塑料膜。蠟燭底座貼上雙面膠,將它固定在盒子“煙囪”下方的位置。二、探索4.借助蚊香的煙霧和紙條觀察空氣的流動。5.畫圖解釋你觀察到的現象。建議關上實驗室的門窗、風扇和空調,減少因學生走動或大幅度動作等影響實驗效果的因素。模擬實驗中的“風”是如何形成的?三、研討紙盒中的空氣冷熱不均使空氣流動,形成了風。你認為大自然中的風是如何形成的?三、研討大自然中的風主要是由于各處空氣冷熱不同,流動起來而形成的。不動向上向上飄動向箱內流動流動空氣流動可以冷熱2021~2022新教科版小學科學 三年級 上冊課件第二單元 空氣8.空氣和我們的生活一、聚焦我們的地球被一層厚厚的空氣包圍著,人們稱它為大氣層。一、聚焦在空中、地下和水中都有空氣的足跡。動物、植物和我們都離不開空氣。說說你在生活中有哪些經驗說明空氣是廣泛存在的。二、探索補充我的調查記錄表二、探索小結(1):用表格對比空氣、水和石頭的特征。√√√√√√√√√×××二、探索小結(2):用氣泡圖表示空氣的特征和作用。二、探索讀一讀通過一個單元的學習,你對空氣有哪些認識?三、研討通過一個單元的學習,我們認識到空氣具有無色、透明、無味、會流動、占空間、可壓縮、有質量等特征。空氣在地球上無處不在,空氣中包含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動植物需要呼吸空氣,空氣中的氧氣能幫助燃燒,輪胎充氣、風力發電也離不開空氣。大氣層離不開可以可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