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九上第一二單元 古代亞非歐洲文明( 1-2單元10年4考)【時空線索】【課程標準】1.歷史解釋:知道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及歷史現象,初步形成歷史概念。2.時空觀念:借助單元時間軸,從時空觀念上把握古代埃及、古代兩河流域、古代印度、古代希臘和古代羅馬的發展歷程,了解歷史的時序。3.史料實證:通過史料探究古代亞非歐文明的成果。4.家國情懷:明白中國的漢朝和古代羅馬帝國屬于同一時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內容要點】一大宗教 佛教。一部作品 《荷馬史詩》。一種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兩大文明 古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兩大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兩大建筑 雅典帕特農神廟、羅馬大競技場。四大人物 伯里克利、亞歷山大、凱撒、屋大維。五大成果 金字塔、象形文字、《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阿拉伯數字。六大古國 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中國、古代希臘、古代羅馬知識點1:古埃及文明;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一、古埃及文明(一)地理位置:古埃及文明被認為是“尼羅河的贈禮”(含義是尼羅河定期泛濫,兩岸留下肥沃淤泥,促進農業發展)。(二)古代埃及國家的興亡:1、從公元前3500年開始出現小國; 公元前3100年初步實現統一;2、法老_圖特摩斯三世_統治時期,埃及成為強大的軍事帝國,地跨亞非兩大洲。3、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國吞并古埃及;此后相繼被他國占領,文明中斷。(三)古埃及的文明成就:金字塔(用途:古埃及國王的陵墓,是其權利的象征。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評價: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象征,反映古埃及經濟發展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結晶);太陽歷;象形文字;數學;醫學;獅身人面像;木乃伊。(四)法老的統治:(奴隸制君主專制)古埃及的國王稱法老,是全國最高的統治者,集軍、政、財、神等大權于一身,在宗教上,被認為是“神之子”,具有無上的權威。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權的逐漸衰落。二、古代兩河流域文明(一)發祥地:西亞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又稱美索不達米亞。(二)發展過程:(1)國家產生:公元前3500年;(2)初步統一:公元前24世紀;(3)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在位時最為強盛。(4)此后屢遭外部入侵和內部戰亂。(三)成就:(1)★《漢謨拉比法典》地位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內容 等級森嚴。奴隸制發展,家庭奴隸制是古巴比倫一大特征。 商品經濟比較活躍(租賃、借貸,交換、雇傭等方面的規定)實質 法典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意義 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 表明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源遠流長。(2)文字:(蘇美爾人)楔形文字。(3)歷法:蘇美爾人根據月亮盈虧制定了陰歷。(4)建筑:空中花園。三、古代印度文明(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亞次大陸。2.文明的發源地:印度河流域(最早的古印度文明出現)。3.早期文明遺址: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等,年代大約為公元前23世紀—前18世紀。4.外族入侵:公元前1500年左右,來自中亞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們自稱雅利安人,陸續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來,從事農業生產,印度北部逐漸出現了許多小國家。3.強盛:孔雀王朝統治時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時期。除半島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實現了統一。農業和工商業都比較繁榮,出現了許多工商業中心城市,首都華氏城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二)森嚴的種姓制度1.產生: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2.內容與特點:在這四個等級之外,還有最卑賤的“不可接觸者”-----賤民,他們在社會上遭到歧視和凌辱。等級名稱 社會階層 職責與義務1.婆羅門 祭司、貴族 掌管祭司、掌握神權2.剎帝利 國王、武士、官吏 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3.吠舍 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商人 向國家納稅,向神廟上供,供養第一第二等級4.首陀羅 被征服居民 從事農業、畜牧業、捕魚業和手工業,為前三個等級服務。其他 最卑賤的“不可接觸者”—賤民特點:各等級世代相襲,各等級之間貴賤分明,低等級的人不得從事高等級的人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三)釋迦牟尼創立佛教1.時間:公元前6世紀2.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后來被稱為“釋迦牟尼”3.教義:(1)早期佛教反對第一等級婆羅門的特權,提出“眾生平等”,不拒絕低種姓的人入教;(2)宣揚“忍耐順從”,得到國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的民眾日益增多,一度成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4.佛教的傳播:(1) 公元前3世紀后,佛教開始向外傳播。公元前1世紀,佛教經中亞傳到中國新疆,再傳入內地。后又傳到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國。(2)佛教往南經錫蘭,傳到東南亞的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國。※古印度文明象征①阿拉伯數字;②種姓制度——嚴格的等級制度;③佛教知識點2:希臘城邦;雅典的民主政治;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城邦;羅馬共和國;羅馬帝國;希臘羅馬古典文化一.希臘城邦1.地理特點:環海、多山、多島嶼。影響:不利于希臘的統一;適宜航海業和海外貿易的發展。2.文明歷程:愛琴文明(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荷馬時代——城邦時期3、希臘城邦:公元前8世紀出現;突出特點:“小國寡民_”;代表:雅典和斯巴達(最大)二. 雅典的民主政治1.高峰: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時期,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2.雅典的民主制度:內容:①公職人員幾乎都是從全體公民中抽簽產生,使每個公民都有參政的機會。②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種功能。③建立津貼制度評價:積極: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條件,使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形成奠定基礎。消極:僅適用于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外邦人、奴隸、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三、亞歷山大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1)興起: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成為軍事強國。(2)東征: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軍東征,先后打敗波斯帝國、埃及,進入兩河流域,最遠到達印度河流域。(3)成果:建立亞歷山大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4)局限性:亞歷山大東征具有侵略性質,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也掠奪了東方世界的無數財富。(5)積極性: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帝國境內建造的新城后來成為新的經濟文化中心。四、羅馬城邦(1)建國: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共和國。(2)統治:國家統治的決策權掌握在元老院手中,兩個權力相等的執政官主持日常政務,公民大會是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設立兩名保民官,有權否決執政官與元老院提出的對平民不利的決議;頒布了《十二銅表法》(3)擴張:公元前3世紀初,羅馬征服了整個意大利半島;隨后戰勝了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區;公元前2世紀成為整個地中海地區的霸主。(4)危機: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發動奴隸起義,使羅馬共和國進一步衰落。五、羅馬共和國★:公元前509年建立羅馬共和國。1.政治統治和機構設置: ①元老院:決策權;②執政官:行政權;③公民大會: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④保民官:否決權2.《十二銅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但根本上還是維護奴隸主貴族利益。3.共和國衰落: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奴隸起義,沉重打擊了共和國統治。六、羅馬帝國(條條大路通羅馬):1.帝國的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維首創“元首制”;2.強盛時期:2世紀,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羅馬的“內湖”)3.帝國的衰亡:476年,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的打擊下滅亡(標志西歐奴隸社會終結,也標志著西歐封建社會開始。)七、希臘羅馬古典文化1.文學和雕塑(1)文學:《荷馬史詩》是了解早期希臘社會的主要文獻。(2)雕塑:奧林匹亞神廟中的宙斯像是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一。《擲鐵餅者》是希臘雕塑藝術中的杰作。2.建筑藝術.(1)希臘:體現在神廟建筑,雅典的帕特農神廟是典型代表。(2)羅馬:特點是石拱門、穹頂等。代表性建筑有羅馬大競技場、引水道工程、凱旋門、方尖碑和萬神廟等。3.哲學和法學(1)哲學:德謨克里特提出了“原子論”;蘇格拉底指出求得知識的最好辦法是有系統的問和答,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亞里士多德創立了邏輯學等新的學科。(2)法學:《十二銅表法》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萬民法、經濟法以及眾多的法律概念,構成了完整的羅馬法學系統。4.公歷的緣起:凱撒命人以太陽歷為藍本編制新的歷法,稱“儒略歷”。儒略歷后來成為今天人們使用的公歷的基礎。4世紀,羅馬皇帝以此作為基督教歷法。【易混易錯】1.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發明的,不是中國人。漢字是典型的象形文字,以筆畫的縱橫交錯形成一定的形態結構,并具有象征功能。但切記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文明成就。2.《漢謨拉比法典》的實質是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1)古巴比倫實行君主專制制度,《漢謨拉比法典》的頒布,維護漢謨拉比的專制統治。(2)它全面維護奴隸主階級根本利益,保護社會成員的私有財產,嚴格規定了各個階層的義務,嚴厲懲罰各種社會犯罪.。(3)它是統治者意志的體現,維護國家政治的工具。3.種姓制度和分封制不同。(1)西周的分封制是建土封國,各諸侯國享有獨立外交權、軍事行動權以及造幣權等,封君與封臣間無絕對的血緣關系。(2)印度種姓制度規定了社會各階層的地位。其特點是等級世襲、貴賤分明、內部通婚。【核心素養】【史料實證】1.金字塔與長城的比較2.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的比較3.古代四大文明的比較四大文明古國國家 文明發源地 文明成果 文明形成與自然地理環境古代埃及 非洲尼羅河流域 金字塔、象形文字等 氣候溫和,適宜人居,在大河流域,利于灌溉,而且每年河水泛濫,帶來了肥沃的土壤,利于農業發展古巴比倫王國 西亞兩河流域 《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古代印度 南亞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種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數字等古代中國 東亞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 甲骨文、青銅器等認識 (1)不同的地理環境產生不同的文明,人類文明自產生就有多元化的特點 (2)世界歷史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多元性的,都創造了偉大的文明成果,且都對后世有深遠影響,因此要尊重不同的文明 (3)合理吸收不同文明的積極成分 (4)提倡中華文明和其他文明平等交流,融合互補,共同發展【時空觀念】東西古代文明發展進程對比【歷史解釋】1.人類早期文明產生的自然地理環境的特點及其原因(1)地理環境特點:早期人類文明(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古代中國)都發源于大河流域;(2)原因:①大河流域氣候濕潤,光熱充足,地勢平坦,適合人類生存;②大河上游高山積雪的融化,導致河水的定期泛濫,泛濫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這些都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2.如何理解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對后來的西方文明有很大的影響 (1)古希臘雅典的民主政治是近現代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源頭,為近現代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2)古希臘著名建筑特色影響至今,帕特農神廟至今仍然是雅典市的地標與旅游勝地。(3)古希臘哲學是留給人類共同的寶貴文化遺產,奧林匹克運動會即起源于古希臘。(4)古羅馬人以崇尚法制而聞名于世,古羅馬法律也是人類文化遺產寶庫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羅馬法對西方國家的法律體系有重要影響。(5)古羅馬既崇尚建筑的美觀,又注重實用性,建筑藝術影響至今。3.古希臘文明和古羅馬文明的異同及聯系【唯物史觀】如何評價伯里克利執政時期雅典的奴隸制民主政治提示:(1)積極性:①它基本上實現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為雅典的繁榮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證,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發展到了高峰。②雅典在盛行專制的古代社會開創了民主政治的典范,為后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政治遺產,對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2)局限性:①它是建立在對廣大奴隸的剝削與壓迫基礎上的,其實質是維護奴隸主貴族的民主。②它所體現的平等和公正等民主原則,僅適用于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外邦人、奴隸、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③它是一種直接的民主,容易造成民主決策的失誤,產生“多數人的暴政”,淪為個人爭權奪利的工具。(認識到雅典民主是一種粗糙的直接民主)1.(2024上·江蘇揚州·九年級高郵市南海中學校考階段練習)尼羅河貫穿其南北,金字塔是它的象征,位于非洲東北角的這一古代文明是( )A.古埃及文明 B.中華文明 C.克里特文明 D.邁錫尼文明【答案】A【詳解】根據題干“金字塔是它的象征”和結合所學可知,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A項正確;中華文明是黃河長江流域;排除B項;克里特文明是古希臘文明的一部分,排除C項;邁錫尼文明是古希臘文明的一部分,排除D項。故選A項。2.(2023·青海西寧·統考中考真題)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每年定期泛濫,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農業生產。這條長河哺育了(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倫文明 C.中國文明 D.古印度文明【答案】A【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埃及是尼羅河的饋贈,古埃及文明發源于尼羅河流域,A項正確;古巴比倫文明位于西亞的兩河流域,中華文明的母親河是黃河與長江,排除BC兩項;古印度文明位于南亞,尼羅河位于非洲,排除D項。故選A項。3.(2023·山東青島·統考中考真題)有一文明古國創造的象形文字對后來腓尼基字母的影響很大,它制定的太陽歷成為編制“儒略歷”的藍本。該“文明古國”是( )A.古埃及 B.古巴比倫 C.古印度 D.古羅馬【答案】A【詳解】據題干“象形文字”“太陽歷”結合所學可知,太陽歷是古埃及天文學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故題干描述的“文明古國”是古埃及,A項正確;古巴比倫使用的是楔形文字,排除B項;古印度的文明成就有種姓制度、佛教等,與題干無關,排除C項;古羅馬杰出的成就在法學方面,與題干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4.(2023·江蘇鎮江·統考中考真題)現代西方各國的法律都可以從中找到它的影子,許多法律原則都起源于這部法典,它也對以后人們研究古巴比倫社會的法律與制度提供了重要文獻。這部“法典”是( )A.《漢謨拉比法典》 B.《十二銅表法》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侖法典》【答案】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為了維護奴隸主的利益,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據題干“對以后人們研究古巴比倫社會的法律與制度提供了重要文獻”及所學知識可知,題干這部“法典”是《漢謨拉比法典》,A項正確;《十二銅表法》是羅馬共和國時期的法律文獻,排除B項;《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國時期的法律文獻,排除C項;《拿破侖法典》是拿破侖帝國時期的法律文獻,排除D項。故選A項。5.(2019上·河南開封·九年級校考階段練習)古巴比倫人在生產生活過程中,對刑事、民事、商貿、婚姻等行為都作了較細的規定,并于公元前18世紀左右形成了《漢謨拉比法典》。材料最能說明的是( )A.古巴比倫的社會生活很浪漫 B.奴隸制度在古巴比倫相當完美C.古巴比倫的自然經濟較活躍 D.人類社會的法制歷史非常悠久【答案】D【詳解】據材料可知,古巴比倫人在生產生活過程中,對刑事、民事、商貿、婚姻等行為都作了較細的規定,并于公元前18世紀左右形成了《漢謨拉比法典》。材料最能說明的是人類社會的法制歷史非常悠久,D項正確;材料主旨是強調《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廣泛詳細,而非反映其社會生活浪漫,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奴隸制度的完美,排除B項;材料主旨是古巴比倫的法律詳細,而非反映其自然經濟,排除C項。故選D項。6.(2023·江蘇常州·統考中考真題)公元前45年,凱撒被羅馬元老院宣布為終身獨裁官,兼有大元帥、大祭司長等頭銜,以及“祖國之父”的稱號。凱撒的歷史事跡有( )A.創立共和國 B.首創“元首制” C.頒布成文法 D.編制“儒略歷”【答案】D【詳解】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49年,凱撒率領軍隊進攻羅馬城,打敗對手,控制了元老院。后來,元老院任命他為終身獨裁官,凱撒命人以太陽歷為藍本編制新的歷法,稱“儒略歷”,D項正確;公元前510年羅馬人結束了羅馬王政時代,建立了羅馬共和國,與凱撒無關,排除A項;首創元首制的是屋大維,排除B項;《十二銅表法》頒布于公元前450年左右,與凱撒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7.(2023·湖南長沙·統考中考真題)公元前5世紀中期,在平民反對貴族的斗爭中,為限制貴族濫用職權,隨意解釋習慣法,羅馬頒布了( )A.《漢謨拉比法典》 B.《十二銅表法》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侖法典》【答案】B【詳解】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羅馬共和國時期,為了限制貴族濫用職權,隨意解釋習慣法,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經過一番斗爭,羅馬于公元前450年左右頒布了成文法《十二銅表法》,B項正確;《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法典,排除A項;《查士丁尼法典》頒布的時間是529年,排除C項;《拿破侖法典》是法國的文獻,排除D項。故選B項。8.(2023·江蘇無錫·統考中考真題)這位思想家是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是希臘哲學思想的集大成者,是西方科學和哲學領域劃時代的人物。該人物是( )A.蘇格拉底 B.伯里克利 C.亞里士多德 D.德謨克利特【答案】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亞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對許多學科都有貢獻,還創立了邏輯學等新的學科,C項正確;蘇格拉底的思考轉向人類社會,這位哲學家終生探討人的靈魂、美德和幸福等問題,排除A項;伯里克利當政期間,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排除B項;德謨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論”,認為宇宙萬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組成的,排除D項。 故選C項。9.(2023上·甘肅蘭州·九年級蘭州市第五十五中學校考階段練習)希臘神話中,神就是人的最完美體現,主神宙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等都與人的形象與性格相同,只不過天神更有智慧、更為健美而已。這表明希臘神話的特點是( )A.蘊含豐富哲理 B.神權至上 C.神人同形同性 D.華麗宏偉【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希臘神話影響廣泛,其特點是“神人同形同性”。題干“希臘神話中,神就是人的最完美體現,主神宙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等都與人的形象與性格相同”可知,這表明希臘神話的特點是神與人同形同性,C項正確;“蘊含豐富哲理”“神權至上”“華麗宏偉”在題干中未有體現,排除ABD項。故選C項。10.(2023·江蘇宿遷·統考中考真題)《荷馬史詩》是野蠻時代帶入文明時代的主要遺產之一。這一遺產可以用來研究( )A.希臘的早期社會 B.雅典的民主政治C.羅馬的法制建設 D.兩河流域的文明【答案】A【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世界文學名著《荷馬史詩》是古代歐洲著名的長篇文學作品,是古代希臘不朽的文學作品,同時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書,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作品,相傳它是古希臘盲詩人荷馬根據口頭流傳的史詩和短歌編成的長篇敘事詩,反映了前11一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生活面貌,是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A項正確;公元前5世紀,伯里克利時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黃金時期”,《荷馬史詩》是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希臘史記錄,時間不符,排除B項;《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項;兩河流域的文明屬于亞洲文明,《荷馬史詩》是古代歐洲著名,排除D項。故選A項。1.(2023·河南周口·統考一模)“地理上的尼羅河從東非高原的萬山叢中走來,用洪水和泥沙在東非大裂谷帶上塑造了肥沃的河谷平原,它像一條生命之藤伸延在荒涼的撒哈拉大沙漠上——埃及誕生了。”這句話指的是( )A.金字塔是神創造的 B.古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C.波斯帝國吞并古埃及 D.古埃及人民辛勤勞作【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埃及地處沙漠地區,本不適宜發展農業,但尼羅河每年定期泛濫,洪水帶來富含養分的河流沉積物,便于農業種植;正是靠這些沉積物古埃及人才能在尼羅河兩岸發展農業,文明才逐漸發展起來。所以說埃及是“尼羅河的饋贈”,B項正確;題干未涉及金字塔的相關信息,排除A項;波斯帝國吞并古埃及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C項;題干內容與古埃及人民辛勤勞作,排除D項。故選B項。2.(2018上·九年級課時練習)繪制年代尺是培育“時空觀念”的重要途徑。下面的年代尺中▲處的信息解讀正確的是( ) A.尼羅河下游出現若干個小國家 B.古埃及初步實現了統一C.古埃及成為強大的軍事帝國 D.古埃及被波斯帝國吞并【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約從公元前3500年開始,在尼羅河下游陸續出現了若干個小國家。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實現了統一,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國吞并古埃及;因此年代尺中▲處的信息解讀正確的是古埃及初步實現了統一,B項正確;約從公元前3500年開始,在尼羅河下游陸續出現了若干個小國家,與題干信息“約從公元前3500年開始到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國吞并古埃及”不符,排除A項;在新王國時代法老圖特摩斯三世統治時期,埃及成為強大的軍事帝國,題干信息“約從公元前3500年開始到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國吞并古埃及”無法體現,排除C項;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國吞并古埃及,與題干信息中“約從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100年左右”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3.(2023·陜西榆林·校聯考一模)“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下列人類文明成果屬于尼羅河流域的是( )A. B. C. D.【答案】B【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非洲東北部尼羅河,每年定期泛濫,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農業種植,約從公元前3500年年開始,河流兩岸陸續出現了幾十個奴隸制小國大約,約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奴隸制國家建立,故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埃及是尼羅河的饋贈”。金字塔是非洲尼羅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國王的陵墓,是權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驕傲,B項正確;倭王印是光武帝劉秀頒發給倭奴國國王“印綬”,與埃及無關,排除A項;萬神廟是古羅馬建筑的代表作,與題干無關,排除C項;帕特農神廟是古希臘建筑的代表,與題干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4.(2023·山東青島·統考二模)小王同學的爸爸決定在中考結束后,選擇一個國家帶他進行一次走出國門的研學旅行,主題是“領略世界古老文明”。爸爸在網上咨詢了四位旅行設計師,收到了下列四份研學線路推介。小王同學從中選出了設計最科學的線路,這條線路是( )A.恒河乘船觀光,看漢謨拉比石柱,感受佛教誕生地的風采B.游帕特農神廟,了解種姓制度,感受古希臘哲學成就C.沿尼羅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領略胡夫金字塔的壯美D.觀羅馬博物館,參觀古巴比倫遺址,領略海洋文明的魅力【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尼羅河是古埃及的母親河,象形文字是古埃及文明古國的文字,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C項正確;漢謨拉比石柱是古巴比倫文明,佛教是古印度的文明,排除A項;種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文明,排除B項;古羅馬屬于海洋文明,古巴比倫屬于大河文明,排除D項。故選C項。5.(2023·江西·校聯考一模)在圖特摩斯三世時期,古埃及統治的地區北至敘利亞和小亞細亞交界處和幼發拉底河上游,南達尼羅河“第四瀑布”以外的地方。古埃及成為古代世界第一個走完了從小國寡民到地域王國,再到帝國的歷史過程的強大帝國,而帝國的形成是古埃及統治階級通過野蠻且殘酷的戰爭實現的。材料中帝國的統治區域包括( )A.歐亞非三洲 B.歐洲和亞洲 C.西亞和北非 D.歐洲和北非【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中“法老圖特摩斯三世”“版圖向北延伸至敘利亞與小亞細亞交界處,以及幼發拉底河上游,向南擴展到尼羅河‘第四瀑布’”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埃及法老圖特摩斯三世南征北戰,成就了地跨西亞與北非的洲際大帝國,C項正確;法老圖特摩斯三世時期,古埃及疆域并未擴展到歐洲地區,故排除ABD。故選C項。6.(2023·黑龍江·統考模擬預測)下列關于古代埃及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在法老圖特摩斯三世統治時期,古埃及成為地跨亞非的強大的軍事帝國②古埃及的文明進程歷經曲折但未間斷③古埃及國王給自己的陵墓取名“金字塔”,象征著無限權力④太陽歷是古埃及天文學的突出成就之一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古埃及的金字塔是法老死后的陵墓,象征著法老至高無上的權威,在法老圖特摩斯三世統治時期,古埃及成為地跨亞非的強大的軍事帝國,①說法正確;古埃及的科學和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太陽歷是古埃及天文學的突出成就之一,④說法正確,B項正確;古埃及的金字塔是因為平視時為等腰三角形,與漢字中的“金”字十分相像,被稱為“金字塔”,③說法錯誤,排除AC項;古埃及曾先后被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吞并或占領,文明進程歷經曲折,②說法錯誤,排除D項。故選B項。7.(2023·新疆·統考中考真題)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陽歷,將一年分為三季,分別是泛濫季、播種季和收獲季,每季四個月,年末另加五天為節日。由此可見,太陽歷的制定( )A.體現了法老的權威 B.印證了古埃及的神話C.促進了國家的統一 D.受到了自然環境影響【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陽歷,將一年分為三季,分別是泛濫季、播種季和收獲季”和結合所學知識,尼羅河定期泛濫滋養了埃及文明,說明人類文明受到了自然環境影響,D項正確;體現了法老的權威,與材料反映的太陽歷的制定受自然環境影響無關,排除A項;印證了古埃及的神話,與材料反映的太陽歷的制定受自然環境影響無關,排除B項;促進了國家的統一,與材料反映的太陽歷的制定受自然環境影響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8.(2023·陜西安康·統考二模)古巴比倫王國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內容涉及社會結構、婚姻、土地租賃和借貸等多個方面,不僅闡明了古巴比倫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當時的社會。這一文化遺產是( )A.《漢謨拉比法典》 B.《十二銅表法》C.《查士丁尼法典》 D.《權利法案》【答案】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表明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源遠流長,A項正確;《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國家立法的紀念碑,也是最早的羅馬法文獻,排除B項;東羅馬帝國的《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四部法律文獻被統稱為《羅馬民法大全》,《羅馬民法大全》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排除C項。《權利法案》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為限制王權頒布的法律文獻,排除D項。故選A項。9.(2023·遼寧阜新·校考一模)大河流域是孕育人類文明的搖籃,下列選項搭配正確的是( )A.印度河流域—古埃及—金字塔 B.兩河流域—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C.尼羅河流域—古印度—甲骨文 D.黃河、長江流域—古代中國—種姓制度【答案】B【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兩河流域孕育古代西亞文明,古代西亞文明的代表是古巴比倫文明,古巴比倫文明的代表是《漢謨拉比法典》,B項正確;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孕育了古印度文明,古印度文明的代表是佛教,排除A項;尼羅河流域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古文明的象征是金字塔,排除C項;黃河、長江流域孕育了古代中國文明,古代中國文明的代表是甲骨文,排除D項。故選B項。10.(2023·江西上饒·校聯考一模)《圣經》把兩河流域描繪成“人類幸福的伊甸園”,字里行間透露出許多世界公認的“兩河符號”。下列各項與其相符的是( )A.象形文字 B.《漢謨拉比法典》 C.種姓制度 D.民主政治【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兩河流域”,結合所學可知,兩河流域的文明古國是古巴比倫王國,《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的文明成果,B項正確;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文明成果,排除A項;種姓制度是古印度的文明成果,排除C項;古代希臘的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實踐之一,排除D項。故選B項。11.(2022上·重慶萬州·九年級重慶市萬州第二高級中學校考期末)公元前453年,羅馬考察團前往希臘進行考察,認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現的民主、實質的獨裁”。考察團做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是( )A.婦女不能參加公民大會 B.城邦實權掌握在少數奴隸主手中C.納稅的外邦人無選舉權 D.雅典民主制實質是一種直接民主制【答案】B【詳解】根據所學可知,雅典城邦的奴隸制民主政治中,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民主權利,實質上城邦實權掌握在少數奴隸主手中,所以說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現的民主、實質的獨裁”,B項正確;婦女不能參加公民大會,納稅的外邦人無選舉權都是雅典民主“實質獨裁”的表現之一,排除AC項;直接民主制與“實質的獨裁”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2.(2020上·山東臨沂·九年級統考期中)西方有一句諺語說:“輝煌屬于希臘,宏偉屬于羅馬。”希臘的“輝煌”主要得益于( )A.種姓制度 B.雅典民主政治 C.中央集權制 D.君主立憲制【答案】B【詳解】古代希臘半島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雅典是希臘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它開民主政治的先河,創造了希臘文明中的大部分輝煌,B項正確;種姓制度最初是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創立的社會制度,排除A項;古希臘沒有中央集權制,排除C項;君主立憲制是英國在英國資產革命后通過《權利法案》首先確定的,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3.(2024·遼寧·統考模擬預測)古代世界各大區域文明多姿多彩,如古代兩河流域文明、中華文明、古希臘文明等。它們凸顯了人類文明的特點是( )A.繼承性 B.民主性 C.多元性 D.一體性【答案】C【詳解】根據題干信息“古代世界各大區域文明多姿多彩,如古代兩河流域文明、中華文明、古希臘文明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凸顯了人類文明的特點是多元性,C項正確;繼承性,是指吸收、借鑒前人中對己有用的因素,與題干信息“古代世界各大區域文明多姿多彩,如古代兩河流域文明、中華文明、古希臘文明等”不符,排除A項;民主性,原則是指決策者決策活動中必須走群眾路線、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決策的行為準則,與題干信息“古代世界各大區域文明多姿多彩,如古代兩河流域文明、中華文明、古希臘文明等”不符,排除B項;一體性,是指整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個元素、部分或方面之間相互依存、相互關聯,與題干信息“古代世界各大區域文明多姿多彩,如古代兩河流域文明、中華文明、古希臘文明等”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4.(2015上·江蘇鹽城·九年級階段練習)《什么是民主》一書中指出:“公元前五六十世紀,雅典……公民大會通常由5000到6000名成員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參加。公民大會只要得到簡單多數票,就幾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制裁,決定任何內部問題。”這說明公民大會( )A.擁有雅典最高司法權 B.保證全體居民的權益C.不受任何法律的限制 D.是雅典最高權力機構【答案】D【詳解】根據題干材料“……雅典……公民大會通常由5000到6000名成員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參加。公民大會只要得到簡單多數票,就幾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制裁,決定任何內部問題”,可得出公民大會是雅典最高權力機構,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司法問題,排除A項;“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參加”可見雅典民主具有較大的局限性,排除B項;C項表述絕對化,排除C項。故選D項。15.(2023·河南安陽·統考模擬預測)希羅多德說:“當雅典人是在僭主的統治下的時候,雅典人在戰爭中的表現并不比他們的任何鄰居高明,可是一旦他們脫離了僭主的牽絆,他們就遠遠地超出了他們的鄰居……每一個人都會竭盡全力為自己做事情了。這意在論述( )A.民主政治的優越性 B.雅典軍事實力強大C.雅典公民意識增強 D.僭主政治無法逾越【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希羅多德認為,權利的平等是一件絕好的事情。因為擺脫了僭主桎梏的雅典人在戰爭中表現出的高明遠遠地超越了他們的鄰人。結合所學可知,古代雅典實行集體民主,這種民主政治調動了公民參政的積極性以及對城邦事務的熱情,在戰爭中的優越性得到充分體現,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民主政治的優越性在戰爭中得以體現,不能說明雅典軍事實力強大,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雅典的公民意識,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說僭主政治無法逾越,排除D項。故選A項。16.(2023·福建寧德·校考一模)公民大會每月召開3~4次。公民大大會上,公民對城邦夫事的議案自由發言或展開激烈辯論,最后采取投票或舉手方式,按“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作出決議,決議一旦形成,不能隨意更改。這體現了雅典民主政治的( )A.廣泛性 B.直接性 C.制衡性 D.多元性【答案】B【詳解】根據題干材料中的“自由發言或展開激烈辯論,最后采取投票或舉手方式”“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可知,雅典的奴隸制民主政治保證了公民自由發言的權力,表決也采用“少數服從多數原則”,體現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直接性,B項正確;從“凡20歲以上男性公民都有權參加”,結合所學可知,雅典民主政治下,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民主權力,占雅典城邦絕大多數的婦女、奴隸和外邦人都沒有任何政治權利,由此可知,“廣泛性”不算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的特點,排除A項;材料沒有展示各部門之間的相互制衡,排除C項;材料只是簡單介紹了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的組織過程和表決方式,無法體現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的多元性,排除D項。故選B項。17.(2023·重慶·校聯考模擬預測)學會計算歷史年代、制作歷史發展時間軸等,這是我們初中生應該具備的素養。羅馬共和國建立于公元前509年,這一時間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標尺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詳解】根據題干代標尺和所學知識可知,歷史中具體年份與世紀換算公式為百位數加1,十位和個位數不變。公元前509年即為公元前6世紀。公元前的十位和個位數值越小年代越晚,數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時間正好相反。因而公元前509年應該是公元前6世紀的晚期,在圖中年代標尺中應是②位置,B項正確;公元前509年是公元前6世紀末期,不是初期,排除A項;公元前509年是公元前6世紀,不是5世紀,排除CD項。故選B項。18.(2022上·全國·九年級專題練習)“條條大路通羅馬”“身在羅馬,就像羅馬人一樣行事”都是西方著名的諺語,從歷史的角度看,這些西方諺語的形成說明了( )A.羅馬為向外擴張修建了許多道路 B.羅馬文化影響了統治過的廣大地區C.當時許多外國人在羅馬學習生活 D.羅馬帝國的征服和統治充斥著暴力【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可知,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帝國境內海路暢通無阻,陸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所以有“條條大路通羅馬”這樣的西方諺語,羅馬帝國統治疆域廣大,為了加強統治,羅馬在其統治地區推行羅馬文化,使得被征服地區接受羅馬的文化,“像羅馬人一樣行事”。因此,上述諺語實際上反映了羅馬文化涌入到他統治過的廣大地區,B項正確;羅馬為了向外擴張修建了許多道路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當時許多外國人在羅馬學習生活,材料中未涉及,排除C項;羅馬帝國的征服和統治充斥著暴力,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項。故選B項。19.(2023·山東青島·統考一模)有人到羅馬旅游,夜間問一老者,“羅馬夜間,為什么不能稍稍明亮一點?”那位老者說:“一座城市既然有了歷史的光輝,就不必再用燈光來制造明亮。”以下各項中屬于羅馬“歷史的光輝”的是( )A.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最高峰 B.頒布了《十二銅表法》C.帕特農神廟和雕塑《擲鐵餅者》 D.基督教誕生地【答案】B【詳解】根據題干“一座城市既然有了歷史的光輝,就不必再用燈光來制造明亮”和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因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板上,所以被稱為《十二銅表法》,成文法內容涉及訴訟程序、所有權和債務權、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B項正確;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最高峰屬于希臘,排除A項;帕特農神廟和雕塑《擲鐵餅者》屬于希臘,排除C項;基督教誕生在巴勒斯坦地區,排除D項。故選B項。20.(2019上·安徽·九年級校聯考階段練習)“條條大路通羅馬”、“身在羅馬,就像羅馬人一樣行事”,這些西方諺語可以轉意為成語“殊途同歸”、“人鄉隨俗”。從歷史文化的角度看,這些西方諺語的形成說明了( )A.羅馬帝國為了向外擴張修建了許多道路B.當時有很多外國人在羅馬學習、生活C.羅馬帝國的征服和統治充滿著暴力D.羅馬文化滲入到它統治過的廣大地區【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帝國境內海路暢通無阻,陸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所以有“條條大路通羅馬”這樣的西方諺語,羅馬帝國統治疆域廣大,為了加強統治,羅馬在其統治地區推行羅馬文化,使得被征服地區接受羅馬的文化,“像羅馬人一樣行事”,因此,上述諺語實際上反映了羅馬對其統治地區的文化滲透,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羅馬修路的目的,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很多外國人在羅馬學習、生活,排除B項;材料不能得出羅馬帝國用什么方式來維護統治,排除C項。故選D項。綜合題21.(2023·云南·校聯考模擬預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金字塔在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依據是,金字塔是表現人類創造力的經典之作,是呈現已經消失的古代文明的稀有依據,是展現人類重要歷史階段建筑景觀和承載人類智慧的卓越典范。——百度百科材料二材料三:隋煬帝為了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也為了方便自己乘坐龍舟到江南巡游,舉全國之力從公元605年起,陸續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2700多千米。開鑿大運河先后一共在民間征發了三百六十多萬百姓,最后死傷的人數高達二百五十萬,幾乎掏空了國庫。(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金字塔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主要原因。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古埃及文明有關的河流是什么?(2)寫出材料二青銅器的名稱,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青銅器在這一時期的功能。(3)有人認為:大運河的開鑿耗費了國家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死傷了兩百多萬的勞工,弊大于利。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理由。【答案】(1)金字塔是表現人類創造力的經典之作,是呈現已經消失的古代文明的依據,是展現人類重要歷史階段建筑景觀和承載人類智慧的卓越典范。尼羅河。(2)司母戊鼎;禮器。(3)不同意;修大運河雖然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民不聊生,引起社會動蕩,加速了隋朝的滅亡。但是從長遠來看,大運河是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它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政治經濟交流,有利于國家統一,故我不同意題干的觀點。【詳解】(1)根據材料一“ ……其依據是,金字塔是表現人類創造力的經典之作,是呈現已經消失的古代文明的稀有依據,是展現人類重要歷史階段建筑景觀和承載人類智慧的卓越典范。”可得出:金字塔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主要原因金字塔是表現人類創造力的經典之作,呈現已經消失的古代文明的稀有依據,展現人類重要歷史階段建筑景觀和承載人類智慧的卓越典范。根據所學知識,古埃及被認為是“尼羅河的贈禮”。故古埃及文明有關的河流是尼羅河。(2)根據所學知識,材料二是司母戊鼎。根據所學知識,青銅器在商朝時期的主要功能:主要用于飲食、祭祀及軍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等發展到禮器。(3)根據所學知識,修大運河雖然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民不聊生,引起社會動蕩,加速了隋朝的滅亡。但是從長遠來看,大運河是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它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政治經濟交流,有利于國家統一,故我不同意題干的觀點。22.(2023·云南臨滄·統考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邊陲的馬其頓成為軍事強國。……經過10年征戰,亞歷山大建立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其版圖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亞,南達埃及。這個帝國被稱為“亞歷山大帝國”。——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材料二:從永樂大帝時期開始的這場遠航行動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只和海員最多、時間最長久的航行,也是歐洲在地理大發現展開一系列海上探險之前,世界范圍內規模最大的一次航行。秉承“王者無外”“懷遠以德”的鄭和船隊,總體上是非侵略的,因此也獲得了絕大部分南洋地區國家的歡迎,明朝的威望因此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明朝當時下西洋主要以朝貢貿易為主,這種忽視經濟實利卻過分在意名義的做法有厚往薄來之嫌,對中央財政造成巨大負擔。鄭和下西洋和明成祖朱棣接見外邦朝貢者進行大量賞賜,使得明朝貨幣外流嚴重,國內錢幣出現大規模貶值。(1)閱讀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亞歷山大帝國在地理范圍方面的特點。(2)關于鄭和下西洋的現實意義,同學們有以下觀點:第一種,鄭和下西洋是名利雙收的豐功偉績;第二種,鄭和下西洋是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你的觀點是什么?請簡要說出你的理由。(要求:明確寫出自己的觀點;說明理由要有史實依據)(3)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你對古代文明之間交流方式的認識。【答案】(1)地跨歐、亞、非三洲。(2)①觀點:鄭和下西洋是名利雙收的豐功偉績。理由:鄭和下西洋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不僅開拓了明朝的海外貿易,加強了中外文明的交流,增進了明朝對外界的了解,完全打通了由中國往南洋各國的海上交通,在海外建立起了中國的威望,而且為人類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因此,鄭和下西洋是名利雙收的豐功偉績。②觀點:鄭和下西洋是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理由:鄭和下西洋所進行的對外貿易,并不是一種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的交易,其目的僅僅是顯示中國的富強與富有,產生的后果只能是給國內經濟的發展蒙上一層陰影,貿易背后巨大的耗費給人民增添了巨大的負擔,從長遠來看不利于社會的穩定。鄭和下西洋不以貿易獲利為目的,耗費的成本太大,是導致明朝后期國力衰弱的直接原因。因此,鄭和下西洋是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以上兩種觀點任選其一,言之有理即可)(3)和平交往是人類發展的主流,有利于人類社會的發展,而暴力沖突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和痛苦等。【詳解】由材料一“經過10年征戰,亞歷山大建立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其版圖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亞,南達埃及”可知,亞歷山大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本題可任選一個觀點作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①觀點:鄭和下西洋是名利雙收的豐功偉績。理由:鄭和下西洋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不僅開拓了明朝的海外貿易,加強了中外文明的交流,增進了明朝對外界的了解,完全打通了由中國往南洋各國的海上交通,在海外建立起了中國的威望,而且為人類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因此,鄭和下西洋是名利雙收的豐功偉績。或②觀點:鄭和下西洋是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理由:鄭和下西洋所進行的對外貿易,并不是一種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的交易,其目的僅僅是顯示中國的富強與富有,產生的后果只能是給國內經濟的發展蒙上一層陰影,貿易背后巨大的耗費給人民增添了巨大的負擔,從長遠來看不利于社會的穩定。鄭和下西洋不以貿易獲利為目的,耗費的成本太大,是導致明朝后期國力衰弱的直接原因。因此,鄭和下西洋是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本題是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古代文明之間交流的方式有和平交往和暴力沖突兩種。和平交往是人類發展的主流,有利于人類社會的發展,而暴力沖突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和痛苦等。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九上第一二單元 古代亞非歐洲文明( 1-2單元10年4考)【時空線索】【課程標準】1.歷史解釋:知道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及歷史現象,初步形成歷史概念。2.時空觀念:借助單元時間軸,從時空觀念上把握古代埃及、古代兩河流域、古代印度、古代希臘和古代羅馬的發展歷程,了解歷史的時序。3.史料實證:通過史料探究古代亞非歐文明的成果。4.家國情懷:明白中國的漢朝和古代羅馬帝國屬于同一時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內容要點】一大宗教 佛教。一部作品 《荷馬史詩》。一種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兩大文明 古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兩大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兩大建筑 雅典帕特農神廟、羅馬大競技場。四大人物 伯里克利、亞歷山大、凱撒、屋大維。五大成果 金字塔、象形文字、《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阿拉伯數字。六大古國 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中國、古代希臘、古代羅馬知識點1:古埃及文明;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一、古埃及文明(一)地理位置:古埃及文明被認為是“尼羅河的贈禮”(含義是尼羅河定期泛濫,兩岸留下肥沃淤泥,促進農業發展)。(二)古代埃及國家的興亡:1、從公元前3500年開始出現小國; 公元前3100年初步實現統一;2、法老_圖特摩斯三世_統治時期,埃及成為強大的軍事帝國,地跨亞非兩大洲。3、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國吞并古埃及;此后相繼被他國占領,文明中斷。(三)古埃及的文明成就:金字塔(用途:古埃及國王的陵墓,是其權利的象征。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評價: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象征,反映古埃及經濟發展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結晶);太陽歷;象形文字;數學;醫學;獅身人面像;木乃伊。(四)法老的統治:(奴隸制君主專制)古埃及的國王稱法老,是全國最高的統治者,集軍、政、財、神等大權于一身,在宗教上,被認為是“神之子”,具有無上的權威。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權的逐漸衰落。二、古代兩河流域文明(一)發祥地:西亞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又稱美索不達米亞。(二)發展過程:(1)國家產生:公元前3500年;(2)初步統一:公元前24世紀;(3)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在位時最為強盛。(4)此后屢遭外部入侵和內部戰亂。(三)成就:(1)★《漢謨拉比法典》地位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內容 等級森嚴。奴隸制發展,家庭奴隸制是古巴比倫一大特征。 商品經濟比較活躍(租賃、借貸,交換、雇傭等方面的規定)實質 法典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意義 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 表明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源遠流長。(2)文字:(蘇美爾人)楔形文字。(3)歷法:蘇美爾人根據月亮盈虧制定了陰歷。(4)建筑:空中花園。三、古代印度文明(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亞次大陸。2.文明的發源地:印度河流域(最早的古印度文明出現)。3.早期文明遺址: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等,年代大約為公元前23世紀—前18世紀。4.外族入侵:公元前1500年左右,來自中亞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們自稱雅利安人,陸續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來,從事農業生產,印度北部逐漸出現了許多小國家。3.強盛:孔雀王朝統治時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時期。除半島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實現了統一。農業和工商業都比較繁榮,出現了許多工商業中心城市,首都華氏城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二)森嚴的種姓制度1.產生: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2.內容與特點:在這四個等級之外,還有最卑賤的“不可接觸者”-----賤民,他們在社會上遭到歧視和凌辱。等級名稱 社會階層 職責與義務1.婆羅門 祭司、貴族 掌管祭司、掌握神權2.剎帝利 國王、武士、官吏 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3.吠舍 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商人 向國家納稅,向神廟上供,供養第一第二等級4.首陀羅 被征服居民 從事農業、畜牧業、捕魚業和手工業,為前三個等級服務。其他 最卑賤的“不可接觸者”—賤民特點:各等級世代相襲,各等級之間貴賤分明,低等級的人不得從事高等級的人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三)釋迦牟尼創立佛教1.時間:公元前6世紀2.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后來被稱為“釋迦牟尼”3.教義:(1)早期佛教反對第一等級婆羅門的特權,提出“眾生平等”,不拒絕低種姓的人入教;(2)宣揚“忍耐順從”,得到國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的民眾日益增多,一度成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4.佛教的傳播:(1) 公元前3世紀后,佛教開始向外傳播。公元前1世紀,佛教經中亞傳到中國新疆,再傳入內地。后又傳到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國。(2)佛教往南經錫蘭,傳到東南亞的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國。※古印度文明象征①阿拉伯數字;②種姓制度——嚴格的等級制度;③佛教知識點2:希臘城邦;雅典的民主政治;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城邦;羅馬共和國;羅馬帝國;希臘羅馬古典文化一.希臘城邦1.地理特點:環海、多山、多島嶼。影響:不利于希臘的統一;適宜航海業和海外貿易的發展。2.文明歷程:愛琴文明(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荷馬時代——城邦時期3、希臘城邦:公元前8世紀出現;突出特點:“小國寡民_”;代表:雅典和斯巴達(最大)二. 雅典的民主政治1.高峰: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時期,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2.雅典的民主制度:內容:①公職人員幾乎都是從全體公民中抽簽產生,使每個公民都有參政的機會。②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種功能。③建立津貼制度評價:積極: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條件,使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形成奠定基礎。消極:僅適用于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外邦人、奴隸、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三、亞歷山大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1)興起: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成為軍事強國。(2)東征: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軍東征,先后打敗波斯帝國、埃及,進入兩河流域,最遠到達印度河流域。(3)成果:建立亞歷山大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4)局限性:亞歷山大東征具有侵略性質,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也掠奪了東方世界的無數財富。(5)積極性: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帝國境內建造的新城后來成為新的經濟文化中心。四、羅馬城邦(1)建國: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共和國。(2)統治:國家統治的決策權掌握在元老院手中,兩個權力相等的執政官主持日常政務,公民大會是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設立兩名保民官,有權否決執政官與元老院提出的對平民不利的決議;頒布了《十二銅表法》(3)擴張:公元前3世紀初,羅馬征服了整個意大利半島;隨后戰勝了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區;公元前2世紀成為整個地中海地區的霸主。(4)危機: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發動奴隸起義,使羅馬共和國進一步衰落。五、羅馬共和國★:公元前509年建立羅馬共和國。1.政治統治和機構設置: ①元老院:決策權;②執政官:行政權;③公民大會: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④保民官:否決權2.《十二銅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但根本上還是維護奴隸主貴族利益。3.共和國衰落: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奴隸起義,沉重打擊了共和國統治。六、羅馬帝國(條條大路通羅馬):1.帝國的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維首創“元首制”;2.強盛時期:2世紀,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羅馬的“內湖”)3.帝國的衰亡:476年,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的打擊下滅亡(標志西歐奴隸社會終結,也標志著西歐封建社會開始。)七、希臘羅馬古典文化1.文學和雕塑(1)文學:《荷馬史詩》是了解早期希臘社會的主要文獻。(2)雕塑:奧林匹亞神廟中的宙斯像是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一。《擲鐵餅者》是希臘雕塑藝術中的杰作。2.建筑藝術.(1)希臘:體現在神廟建筑,雅典的帕特農神廟是典型代表。(2)羅馬:特點是石拱門、穹頂等。代表性建筑有羅馬大競技場、引水道工程、凱旋門、方尖碑和萬神廟等。3.哲學和法學(1)哲學:德謨克里特提出了“原子論”;蘇格拉底指出求得知識的最好辦法是有系統的問和答,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亞里士多德創立了邏輯學等新的學科。(2)法學:《十二銅表法》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萬民法、經濟法以及眾多的法律概念,構成了完整的羅馬法學系統。4.公歷的緣起:凱撒命人以太陽歷為藍本編制新的歷法,稱“儒略歷”。儒略歷后來成為今天人們使用的公歷的基礎。4世紀,羅馬皇帝以此作為基督教歷法。【易混易錯】1.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發明的,不是中國人。漢字是典型的象形文字,以筆畫的縱橫交錯形成一定的形態結構,并具有象征功能。但切記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文明成就。2.《漢謨拉比法典》的實質是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1)古巴比倫實行君主專制制度,《漢謨拉比法典》的頒布,維護漢謨拉比的專制統治。(2)它全面維護奴隸主階級根本利益,保護社會成員的私有財產,嚴格規定了各個階層的義務,嚴厲懲罰各種社會犯罪.。(3)它是統治者意志的體現,維護國家政治的工具。3.種姓制度和分封制不同。(1)西周的分封制是建土封國,各諸侯國享有獨立外交權、軍事行動權以及造幣權等,封君與封臣間無絕對的血緣關系。(2)印度種姓制度規定了社會各階層的地位。其特點是等級世襲、貴賤分明、內部通婚。【核心素養】【史料實證】1.金字塔與長城的比較2.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的比較3.古代四大文明的比較四大文明古國國家 文明發源地 文明成果 文明形成與自然地理環境古代埃及 非洲尼羅河流域 金字塔、象形文字等 氣候溫和,適宜人居,在大河流域,利于灌溉,而且每年河水泛濫,帶來了肥沃的土壤,利于農業發展古巴比倫王國 西亞兩河流域 《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古代印度 南亞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種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數字等古代中國 東亞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 甲骨文、青銅器等認識 (1)不同的地理環境產生不同的文明,人類文明自產生就有多元化的特點 (2)世界歷史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多元性的,都創造了偉大的文明成果,且都對后世有深遠影響,因此要尊重不同的文明 (3)合理吸收不同文明的積極成分 (4)提倡中華文明和其他文明平等交流,融合互補,共同發展【時空觀念】東西古代文明發展進程對比【歷史解釋】1.人類早期文明產生的自然地理環境的特點及其原因(1)地理環境特點:早期人類文明(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古代中國)都發源于大河流域;(2)原因:①大河流域氣候濕潤,光熱充足,地勢平坦,適合人類生存;②大河上游高山積雪的融化,導致河水的定期泛濫,泛濫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這些都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2.如何理解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對后來的西方文明有很大的影響 (1)古希臘雅典的民主政治是近現代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源頭,為近現代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2)古希臘著名建筑特色影響至今,帕特農神廟至今仍然是雅典市的地標與旅游勝地。(3)古希臘哲學是留給人類共同的寶貴文化遺產,奧林匹克運動會即起源于古希臘。(4)古羅馬人以崇尚法制而聞名于世,古羅馬法律也是人類文化遺產寶庫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羅馬法對西方國家的法律體系有重要影響。(5)古羅馬既崇尚建筑的美觀,又注重實用性,建筑藝術影響至今。3.古希臘文明和古羅馬文明的異同及聯系【唯物史觀】如何評價伯里克利執政時期雅典的奴隸制民主政治提示:(1)積極性:①它基本上實現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為雅典的繁榮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證,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發展到了高峰。②雅典在盛行專制的古代社會開創了民主政治的典范,為后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政治遺產,對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2)局限性:①它是建立在對廣大奴隸的剝削與壓迫基礎上的,其實質是維護奴隸主貴族的民主。②它所體現的平等和公正等民主原則,僅適用于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外邦人、奴隸、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③它是一種直接的民主,容易造成民主決策的失誤,產生“多數人的暴政”,淪為個人爭權奪利的工具。(認識到雅典民主是一種粗糙的直接民主)1.(2024上·江蘇揚州·九年級高郵市南海中學校考階段練習)尼羅河貫穿其南北,金字塔是它的象征,位于非洲東北角的這一古代文明是( )A.古埃及文明 B.中華文明 C.克里特文明 D.邁錫尼文明2.(2023·青海西寧·統考中考真題)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每年定期泛濫,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農業生產。這條長河哺育了(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倫文明 C.中國文明 D.古印度文明3.(2023·山東青島·統考中考真題)有一文明古國創造的象形文字對后來腓尼基字母的影響很大,它制定的太陽歷成為編制“儒略歷”的藍本。該“文明古國”是( )A.古埃及 B.古巴比倫 C.古印度 D.古羅馬4.(2023·江蘇鎮江·統考中考真題)現代西方各國的法律都可以從中找到它的影子,許多法律原則都起源于這部法典,它也對以后人們研究古巴比倫社會的法律與制度提供了重要文獻。這部“法典”是( )A.《漢謨拉比法典》 B.《十二銅表法》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侖法典》5.(2019上·河南開封·九年級校考階段練習)古巴比倫人在生產生活過程中,對刑事、民事、商貿、婚姻等行為都作了較細的規定,并于公元前18世紀左右形成了《漢謨拉比法典》。材料最能說明的是( )A.古巴比倫的社會生活很浪漫 B.奴隸制度在古巴比倫相當完美C.古巴比倫的自然經濟較活躍 D.人類社會的法制歷史非常悠久6.(2023·江蘇常州·統考中考真題)公元前45年,凱撒被羅馬元老院宣布為終身獨裁官,兼有大元帥、大祭司長等頭銜,以及“祖國之父”的稱號。凱撒的歷史事跡有( )A.創立共和國 B.首創“元首制” C.頒布成文法 D.編制“儒略歷”7.(2023·湖南長沙·統考中考真題)公元前5世紀中期,在平民反對貴族的斗爭中,為限制貴族濫用職權,隨意解釋習慣法,羅馬頒布了( )A.《漢謨拉比法典》 B.《十二銅表法》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侖法典》8.(2023·江蘇無錫·統考中考真題)這位思想家是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是希臘哲學思想的集大成者,是西方科學和哲學領域劃時代的人物。該人物是( )A.蘇格拉底 B.伯里克利 C.亞里士多德 D.德謨克利特9.(2023上·甘肅蘭州·九年級蘭州市第五十五中學校考階段練習)希臘神話中,神就是人的最完美體現,主神宙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等都與人的形象與性格相同,只不過天神更有智慧、更為健美而已。這表明希臘神話的特點是( )A.蘊含豐富哲理 B.神權至上 C.神人同形同性 D.華麗宏偉10.(2023·江蘇宿遷·統考中考真題)《荷馬史詩》是野蠻時代帶入文明時代的主要遺產之一。這一遺產可以用來研究( )A.希臘的早期社會 B.雅典的民主政治C.羅馬的法制建設 D.兩河流域的文明1.(2023·河南周口·統考一模)“地理上的尼羅河從東非高原的萬山叢中走來,用洪水和泥沙在東非大裂谷帶上塑造了肥沃的河谷平原,它像一條生命之藤伸延在荒涼的撒哈拉大沙漠上——埃及誕生了。”這句話指的是( )A.金字塔是神創造的 B.古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C.波斯帝國吞并古埃及 D.古埃及人民辛勤勞作2.(2018上·九年級課時練習)繪制年代尺是培育“時空觀念”的重要途徑。下面的年代尺中▲處的信息解讀正確的是( ) A.尼羅河下游出現若干個小國家 B.古埃及初步實現了統一C.古埃及成為強大的軍事帝國 D.古埃及被波斯帝國吞并3.(2023·陜西榆林·校聯考一模)“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下列人類文明成果屬于尼羅河流域的是( )A. B. C. D.4.(2023·山東青島·統考二模)小王同學的爸爸決定在中考結束后,選擇一個國家帶他進行一次走出國門的研學旅行,主題是“領略世界古老文明”。爸爸在網上咨詢了四位旅行設計師,收到了下列四份研學線路推介。小王同學從中選出了設計最科學的線路,這條線路是( )A.恒河乘船觀光,看漢謨拉比石柱,感受佛教誕生地的風采B.游帕特農神廟,了解種姓制度,感受古希臘哲學成就C.沿尼羅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領略胡夫金字塔的壯美D.觀羅馬博物館,參觀古巴比倫遺址,領略海洋文明的魅力5.(2023·江西·校聯考一模)在圖特摩斯三世時期,古埃及統治的地區北至敘利亞和小亞細亞交界處和幼發拉底河上游,南達尼羅河“第四瀑布”以外的地方。古埃及成為古代世界第一個走完了從小國寡民到地域王國,再到帝國的歷史過程的強大帝國,而帝國的形成是古埃及統治階級通過野蠻且殘酷的戰爭實現的。材料中帝國的統治區域包括( )A.歐亞非三洲 B.歐洲和亞洲 C.西亞和北非 D.歐洲和北非6.(2023·黑龍江·統考模擬預測)下列關于古代埃及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在法老圖特摩斯三世統治時期,古埃及成為地跨亞非的強大的軍事帝國②古埃及的文明進程歷經曲折但未間斷③古埃及國王給自己的陵墓取名“金字塔”,象征著無限權力④太陽歷是古埃及天文學的突出成就之一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2023·新疆·統考中考真題)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陽歷,將一年分為三季,分別是泛濫季、播種季和收獲季,每季四個月,年末另加五天為節日。由此可見,太陽歷的制定( )A.體現了法老的權威 B.印證了古埃及的神話C.促進了國家的統一 D.受到了自然環境影響8.(2023·陜西安康·統考二模)古巴比倫王國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內容涉及社會結構、婚姻、土地租賃和借貸等多個方面,不僅闡明了古巴比倫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當時的社會。這一文化遺產是( )A.《漢謨拉比法典》 B.《十二銅表法》C.《查士丁尼法典》 D.《權利法案》9.(2023·遼寧阜新·校考一模)大河流域是孕育人類文明的搖籃,下列選項搭配正確的是( )A.印度河流域—古埃及—金字塔 B.兩河流域—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C.尼羅河流域—古印度—甲骨文 D.黃河、長江流域—古代中國—種姓制度10.(2023·江西上饒·校聯考一模)《圣經》把兩河流域描繪成“人類幸福的伊甸園”,字里行間透露出許多世界公認的“兩河符號”。下列各項與其相符的是( )A.象形文字 B.《漢謨拉比法典》 C.種姓制度 D.民主政治11.(2022上·重慶萬州·九年級重慶市萬州第二高級中學校考期末)公元前453年,羅馬考察團前往希臘進行考察,認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現的民主、實質的獨裁”。考察團做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是( )A.婦女不能參加公民大會 B.城邦實權掌握在少數奴隸主手中C.納稅的外邦人無選舉權 D.雅典民主制實質是一種直接民主制12.(2020上·山東臨沂·九年級統考期中)西方有一句諺語說:“輝煌屬于希臘,宏偉屬于羅馬。”希臘的“輝煌”主要得益于( )A.種姓制度 B.雅典民主政治 C.中央集權制 D.君主立憲制13.(2024·遼寧·統考模擬預測)古代世界各大區域文明多姿多彩,如古代兩河流域文明、中華文明、古希臘文明等。它們凸顯了人類文明的特點是( )A.繼承性 B.民主性 C.多元性 D.一體性14.(2015上·江蘇鹽城·九年級階段練習)《什么是民主》一書中指出:“公元前五六十世紀,雅典……公民大會通常由5000到6000名成員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參加。公民大會只要得到簡單多數票,就幾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制裁,決定任何內部問題。”這說明公民大會( )A.擁有雅典最高司法權 B.保證全體居民的權益C.不受任何法律的限制 D.是雅典最高權力機構15.(2023·河南安陽·統考模擬預測)希羅多德說:“當雅典人是在僭主的統治下的時候,雅典人在戰爭中的表現并不比他們的任何鄰居高明,可是一旦他們脫離了僭主的牽絆,他們就遠遠地超出了他們的鄰居……每一個人都會竭盡全力為自己做事情了。這意在論述( )A.民主政治的優越性 B.雅典軍事實力強大C.雅典公民意識增強 D.僭主政治無法逾越16.(2023·福建寧德·校考一模)公民大會每月召開3~4次。公民大大會上,公民對城邦夫事的議案自由發言或展開激烈辯論,最后采取投票或舉手方式,按“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作出決議,決議一旦形成,不能隨意更改。這體現了雅典民主政治的( )A.廣泛性 B.直接性 C.制衡性 D.多元性17.(2023·重慶·校聯考模擬預測)學會計算歷史年代、制作歷史發展時間軸等,這是我們初中生應該具備的素養。羅馬共和國建立于公元前509年,這一時間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標尺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18.(2022上·全國·九年級專題練習)“條條大路通羅馬”“身在羅馬,就像羅馬人一樣行事”都是西方著名的諺語,從歷史的角度看,這些西方諺語的形成說明了( )A.羅馬為向外擴張修建了許多道路 B.羅馬文化影響了統治過的廣大地區C.當時許多外國人在羅馬學習生活 D.羅馬帝國的征服和統治充斥著暴力19.(2023·山東青島·統考一模)有人到羅馬旅游,夜間問一老者,“羅馬夜間,為什么不能稍稍明亮一點?”那位老者說:“一座城市既然有了歷史的光輝,就不必再用燈光來制造明亮。”以下各項中屬于羅馬“歷史的光輝”的是( )A.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最高峰 B.頒布了《十二銅表法》C.帕特農神廟和雕塑《擲鐵餅者》 D.基督教誕生地20.(2019上·安徽·九年級校聯考階段練習)“條條大路通羅馬”、“身在羅馬,就像羅馬人一樣行事”,這些西方諺語可以轉意為成語“殊途同歸”、“人鄉隨俗”。從歷史文化的角度看,這些西方諺語的形成說明了( )A.羅馬帝國為了向外擴張修建了許多道路B.當時有很多外國人在羅馬學習、生活C.羅馬帝國的征服和統治充滿著暴力D.羅馬文化滲入到它統治過的廣大地區綜合題21.(2023·云南·校聯考模擬預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金字塔在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依據是,金字塔是表現人類創造力的經典之作,是呈現已經消失的古代文明的稀有依據,是展現人類重要歷史階段建筑景觀和承載人類智慧的卓越典范。——百度百科材料二材料三:隋煬帝為了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也為了方便自己乘坐龍舟到江南巡游,舉全國之力從公元605年起,陸續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2700多千米。開鑿大運河先后一共在民間征發了三百六十多萬百姓,最后死傷的人數高達二百五十萬,幾乎掏空了國庫。(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金字塔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主要原因。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古埃及文明有關的河流是什么?(2)寫出材料二青銅器的名稱,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青銅器在這一時期的功能。(3)有人認為:大運河的開鑿耗費了國家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死傷了兩百多萬的勞工,弊大于利。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理由。22.(2023·云南臨滄·統考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邊陲的馬其頓成為軍事強國。……經過10年征戰,亞歷山大建立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其版圖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亞,南達埃及。這個帝國被稱為“亞歷山大帝國”。——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材料二:從永樂大帝時期開始的這場遠航行動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只和海員最多、時間最長久的航行,也是歐洲在地理大發現展開一系列海上探險之前,世界范圍內規模最大的一次航行。秉承“王者無外”“懷遠以德”的鄭和船隊,總體上是非侵略的,因此也獲得了絕大部分南洋地區國家的歡迎,明朝的威望因此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明朝當時下西洋主要以朝貢貿易為主,這種忽視經濟實利卻過分在意名義的做法有厚往薄來之嫌,對中央財政造成巨大負擔。鄭和下西洋和明成祖朱棣接見外邦朝貢者進行大量賞賜,使得明朝貨幣外流嚴重,國內錢幣出現大規模貶值。(1)閱讀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亞歷山大帝國在地理范圍方面的特點。(2)關于鄭和下西洋的現實意義,同學們有以下觀點:第一種,鄭和下西洋是名利雙收的豐功偉績;第二種,鄭和下西洋是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你的觀點是什么?請簡要說出你的理由。(要求:明確寫出自己的觀點;說明理由要有史實依據)(3)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你對古代文明之間交流方式的認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全國版】中考一輪復習—歷史 九上第一二單元 古代亞非歐洲文明 學案 原卷版.docx 【全國版】中考一輪復習—歷史 九上第一二單元 古代亞非歐洲文明 學案 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