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單元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時空覽史階段特征考點1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關鍵點①孫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動②理解三民主義的主要含義及意義1.評價:孫中山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2.早期革命活動:(1)成立革命團體: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2)發動起義:1895年發動廣州起義。(3)成立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成立 1905年8月,日本東京綱領 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機關報 《民報》性質 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作用 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4)提出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考點2辛亥革命關鍵點①革命志士的武裝斗爭②武昌起義及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1.背景:革命志士的奮斗。名稱 結果或意義萍瀏醴起義 失敗,但同盟會的聲望由此大振安慶、紹興起義 徐錫麟、秋瑾遇難廣西鎮南關起義 失敗黃花崗起義 失敗,但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2.首義——武昌起義:(1)時間:1911年10月10日。(2)結果:成立湖北軍政府。1911年是農歷辛亥年,歷史上稱這次革命為“辛亥革命”。3.意義:(1)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2)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3)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易錯易混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或封建帝制),并非封建制度。考點3中華民國的創建關鍵點①中華民國的成立時間、地點、人物②《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意義1.中華民國的建立:(1)成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以1912年為民國元年,改用陽歷。(2)評價: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是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2.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1912年3月, 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后臨時政府遷往北京,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頒布時間:1912年3月11日。(2)評價:①性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②評價: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難有實際的約束力。易錯易混民國紀年與公元紀年的換算民國紀年=公元紀年-1911。考點4北洋政府的統治與軍閥割據關鍵點①袁世凱獨裁統治和復辟帝制的史實②國民黨人為維護共和制度進行的斗爭③北洋軍閥混戰的黑暗局面1.維護共和制度的斗爭:事件 二次革命 護國戰爭背景 袁世凱獨裁統治:破壞責任內閣制,派人刺殺宋教仁,鎮壓國民黨 袁世凱復辟帝制:解散國民黨和國會,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條”;準備于1916年稱帝時間 1913年 1915-1916年人物 孫中山、黃興 蔡鍔、李烈鈞、唐繼堯結果 被鎮壓 取得勝利性質 革命黨人為維護民主共和而發動的武裝斗爭2.軍閥割據:(1)背景: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2)主要軍閥:直系軍閥、皖系軍閥和奉系軍閥。(3)影響:中國陷入了軍閥割據紛爭的動亂之中。名師點津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說明逆歷史潮流而行,必將遭到歷史的懲罰;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主題1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項目 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 辛亥革命時間 19世紀60-90年代中期 1898年 1911年政治 派別 地主階級洋務派 資產階級維新派 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 人物 奕?、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等 康有為、梁啟超等 孫中山、黃興等性質 地主階級自救運動 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資產階級革命運動政治 主張 學習西方先進技術 學習西方制度(君主立憲制) 學習西方制度(民主共和制)目的 維護清王朝統治 維護清朝統治,實行君主立憲制 推翻清朝統治,實行民主共和制失敗 根源 未觸及封建制度 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經典考題(2023 成都模擬)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使得許多有識之士認識到,當時中國面臨的最迫切的任務不是“自強”“求富”,而是“救亡”。此后資產階級進行了兩條路徑的“救亡”探索,代表性的事件是 (D)A.虎門銷煙、太平天國 B.太平天國、洋務運動C.洋務運動、戊戌變法 D.戊戌變法、辛亥革命變式訓練1.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程中,一些先進中國人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實踐探索是 (B)①洋務運動 ②戊戌變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運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2023·昆明模擬)歷史敘述包括史實與評價。下列關于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敘述中,屬于歷史評價的是 (C)A.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B.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C.辛亥革命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D.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主題2辛亥革命的成功與失敗成 功 政治 (1)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創建了中華民國 (2)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權利經濟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動勢力對民族資產階級的束縛和壓迫,為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思想 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失 敗 革命成果 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革命任務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務沒有完成,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經典考題(2023·聊城模擬)著名歷史學家陳旭麓認為,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為中國2 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這意在強調辛亥革命 (C)A.推翻了清朝封建統治 B.傳播民主共和的觀念C.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 D.建立了新的共和政體變式訓練1.(2022 濟南中考改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這反映了辛亥革命的 (D)A.背景 B.內容 C.過程 D.意義2.(2023·滁州模擬)識讀圖片,約法二取代約法一說明了 (A)A.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準備復辟帝制B.袁世凱的權力得到了約法的嚴格約束C.中國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已經全部完成D.近代中國民主與法治取得了重大成就史料實證史料一 在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程中,中國人首先學習西方的技術,結果甲午一戰,證明只學技術不好使……所以就開始學制度。切入點:中國近代化探索的進程。深思維:(1)地主階級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但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2)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學習君主立憲制度,變法圖強。其失敗證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3)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實行民主共和制,通過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最終革命成果被竊取。史料二 切入點:辛亥革命的結果。深思維:(1)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2)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凱竊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標沒有完成,中國仍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所以說辛亥革命最終失敗了。歷史解釋北洋軍閥割據局面出現的社會根源(1)由中國社會的半封建性質所決定。是中國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經濟的必然產物。(2)由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性質所決定。帝國主義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會導致軍閥割據局面的形成。家國情懷孫中山精神為振興中華民族而自強不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不怕困難,不怕挫折,堅持理想信念的品質;爭取國家統一和平的愛國主義精神;勇于開拓、創新的精神等。第十單元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時空覽史階段特征考點1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關鍵點①孫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動②理解三民主義的主要含義及意義1.評價:孫中山是偉大的 。2.早期革命活動:(1)成立革命團體: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 。(2)發動起義:1895年發動廣州起義。(3)成立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成立 年8月,日本東京綱領 確定“ ”的政治綱領機關報 《 》性質 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 政黨作用 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4)提出三民主義:“ ”“民權”“ ”三大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 。考點2辛亥革命關鍵點①革命志士的武裝斗爭②武昌起義及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1.背景:革命志士的奮斗。名稱 結果或意義萍瀏醴起義 失敗,但同盟會的聲望由此大振安慶、紹興起義 徐錫麟、 遇難廣西鎮南關起義 失敗起義 失敗,但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2.首義——武昌起義:(1)時間: 年10月10日。(2)結果:成立湖北軍政府。1911年是農歷辛亥年,歷史上稱這次革命為“辛亥革命”。3.意義:(1)推翻了 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 制度的終結。(2)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3)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 ,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易錯易混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或封建帝制),并非封建制度。考點3中華民國的創建關鍵點①中華民國的成立時間、地點、人物②《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意義1.中華民國的建立:(1)成立: 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以1912年為民國元年,改用陽歷。(2)評價: 的成立是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2.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1912年3月, 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后臨時政府遷往北京,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 竊取。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頒布時間:1912年3月11日。(2)評價:①性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 性質的重要文件。②評價:肯定了資產階級 制度和 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難有實際的約束力。易錯易混民國紀年與公元紀年的換算民國紀年=公元紀年-1911。考點4北洋政府的統治與軍閥割據關鍵點①袁世凱獨裁統治和復辟帝制的史實②國民黨人為維護共和制度進行的斗爭③北洋軍閥混戰的黑暗局面1.維護共和制度的斗爭:事件 二次革命 護國戰爭背景 袁世凱獨裁統治:破壞責任內閣制,派人刺殺 ,鎮壓國民黨 袁世凱復辟帝制:解散國民黨和國會,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接受日本的“ ”;準備于1916年稱帝時間 1913年 1915-1916年人物 孫中山、黃興 蔡鍔、 、唐繼堯結果 被鎮壓 取得勝利性質 革命黨人為維護民主共和而發動的武裝斗爭2.軍閥割據:(1)背景: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2)主要軍閥:直系軍閥、皖系軍閥和奉系軍閥。(3)影響:中國陷入了 紛爭的動亂之中。名師點津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說明逆歷史潮流而行,必將遭到歷史的懲罰;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主題1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項目 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 辛亥革命時間 19世紀60-90年代中期 1898年 1911年政治 派別 地主階級洋務派 資產階級維新派 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 人物 奕?、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等 康有為、梁啟超等 孫中山、黃興等性質 地主階級自救運動 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資產階級革命運動政治 主張 學習西方先進技術 學習西方制度(君主立憲制) 學習西方制度(民主共和制)目的 維護清王朝統治 維護清朝統治,實行君主立憲制 推翻清朝統治,實行民主共和制失敗 根源 未觸及封建制度 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經典考題(2023 成都模擬)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使得許多有識之士認識到,當時中國面臨的最迫切的任務不是“自強”“求富”,而是“救亡”。此后資產階級進行了兩條路徑的“救亡”探索,代表性的事件是 ( )A.虎門銷煙、太平天國 B.太平天國、洋務運動C.洋務運動、戊戌變法 D.戊戌變法、辛亥革命變式訓練1.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程中,一些先進中國人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實踐探索是 ( )①洋務運動 ②戊戌變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運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2023·昆明模擬)歷史敘述包括史實與評價。下列關于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敘述中,屬于歷史評價的是 ( )A.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B.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C.辛亥革命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D.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主題2辛亥革命的成功與失敗成 功 政治 (1)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創建了中華民國 (2)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權利經濟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動勢力對民族資產階級的束縛和壓迫,為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思想 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失 敗 革命成果 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革命任務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務沒有完成,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經典考題(2023·聊城模擬)著名歷史學家陳旭麓認為,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為中國2 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這意在強調辛亥革命 ( )A.推翻了清朝封建統治 B.傳播民主共和的觀念C.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 D.建立了新的共和政體變式訓練1.(2022 濟南中考改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這反映了辛亥革命的 ( )A.背景 B.內容 C.過程 D.意義2.(2023·滁州模擬)識讀圖片,約法二取代約法一說明了 ( )A.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準備復辟帝制B.袁世凱的權力得到了約法的嚴格約束C.中國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已經全部完成D.近代中國民主與法治取得了重大成就史料實證史料一 在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程中,中國人首先學習西方的技術,結果甲午一戰,證明只學技術不好使……所以就開始學制度。切入點:中國近代化探索的進程。深思維:(1)地主階級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但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2)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學習君主立憲制度,變法圖強。其失敗證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3)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實行民主共和制,通過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最終革命成果被竊取。史料二 切入點:辛亥革命的結果。深思維:(1)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2)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凱竊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標沒有完成,中國仍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所以說辛亥革命最終失敗了。歷史解釋北洋軍閥割據局面出現的社會根源(1)由中國社會的半封建性質所決定。是中國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經濟的必然產物。(2)由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性質所決定。帝國主義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會導致軍閥割據局面的形成。家國情懷孫中山精神為振興中華民族而自強不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不怕困難,不怕挫折,堅持理想信念的品質;爭取國家統一和平的愛國主義精神;勇于開拓、創新的精神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十單元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學案(學生版) 2023-2024 初中歷史復習.docx 第十單元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學案(教師版) 2023-2024 初中歷史復習.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