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七 中外重大改革一、20世紀三次卓有成效的改革項目 改革開放(中國) 新經濟政策(蘇俄) 羅斯福新政(美國)開始 時間 1978年 1921年 1933年領導人 鄧小平 列寧 羅斯福內容 農村改革:實行 城市改革:進行 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征收 代替余糧收集制;實行自由貿易;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實行按勞取酬的工資制 整頓金融體系、加強對 的計劃指導、調整農業政策、推行“ ”、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作用 調動了 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調動了 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活力 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 ,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 美國經濟開始了緩慢復蘇,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維護了 制度特點 改革開放,建設 的社會主義 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 加強國家對經濟的 和指導相同 背景 都面臨極為困難的經濟形勢成功 原因 都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都鞏固了本國的制度認識 從本國的國情出發,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推動生產力發展;關注民生,贏得人民的支持二、改變社會性質的改革三、未能取得成功的改革改革 性質 目的 影響洋務運動 一次封建統治階級的自救運動 自強求富,維護清政府統治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 運動。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企業、交通運輸業發展起來,客觀上促進了中國 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戊戌變法 性質的改良運動 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 雖然最終在頑固派的阻撓下失敗,但是在 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戈爾巴喬夫改革 性質 擺脫 的束縛 使各加盟共和國的分離趨勢加劇,并最終導致蘇聯解體命題點改革與創新(考查角度側重:唯物史觀)材料一 俄羅斯現代化的一個高峰發生在十八世紀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葉卡捷琳娜時期……第二個高峰發生在亞歷山大二世統治時期,1861年改革是當下受到高度關注的一次自由主義導向的改革……第三個高峰也就是蘇聯時期。——馮紹雷《普京和俄國政治》設問1材料一中“第二個高峰”為俄羅斯現代化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這一問題的解決對當時社會的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 材料二 日本的新統治者致力日本社會的轉型,以獲得同外國勢力在政治和軍事上的平等地位?!兏锸谷毡境蔀闁|亞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強國。……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標是強化中央集權……——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設問2材料二中的“變革”指什么歷史事件 為了實現“首要目標”,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我們計劃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生產和分配,現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列寧《十月革命四周年》(1921年10月)設問3為了改正材料三中的錯誤,列寧實施了什么政策 這一政策如何幫助蘇俄修正了經濟錯誤 材料四 羅斯福新政的內容可以用“3R”來概括,即復興、救濟、改革。1933年夏,美國經濟開始小幅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現明顯的復興跡象,國民經濟狀況得到顯著改善,到1940年,美國國民收入已恢復到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前的水平。——摘自[美]??思{《美國經濟史》設問4材料四中提到“羅斯福新政的內容可以用‘3R’來概括”,其中,新政通過了什么法令來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 羅斯福新政的實施給美國帶來什么影響 材料五 鄧小平強調“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不要像小腳女人一樣”,“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鄧小平南方談話設問5據材料五和所學知識,鄧小平南方談話主要是針對什么問題 在發展經濟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什么新的主張 方法指導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1)要把歷史人物放到當時所處的時代大背景中去評價。(2)要對歷史人物的功和過進行全面分析,一分為二,切忌絕對化,任何絕對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確的論斷。(3)要對這一人物的主要事跡全面地了解,不能以偏概全。(4)要史論結合,不能空下結論。先要敘述史實依據,然后得出結論,做到有理有據。(5)要有正確的評價標準,看其歷史活動對歷史發展的作用是促進還是阻礙,或個人品質是優是劣來進行評價。歷史解釋蘇聯的改革家國情懷對改革的認識或啟示(1)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決定性因素)。(2)立足國情,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3)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4)措施順應民意,關注民生。(5)改革家具有遠見卓識、勇于創新、與時俱進等。(6)善于借鑒其他先進文化和不同制度的長處等。專題訓練1.(2023 北京模擬)如圖是商鞅方升,其周身刻有兩組銘文。第一組交代了商鞅在變法期間為統一度量衡造此量器;第二組是加刻的秦始皇詔書,將商鞅制定的標準推行至全國。此文物見證了 ( )A.鐵器的普遍性B.西周的建立C.秦量的延續性D.秦朝的暴政2.“長逾150年的中國近代史,也是一部社會發展的轉型史。從中古東方型的社會轉入現代西方型的社會,其工程之艱巨,可想而知,但是那時的光緒帝要把這百年難變之‘型’,而變之于指骨之間,結果可想而知。”以上材料旨在 ( )A.肯定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化的貢獻B.贊揚維新派變法圖強的精神C.分析變法維新運動最終失敗的原因D.肯定光緒皇帝推動變法的決心3.時間軸呈現歷史發展脈絡。以下關于某一主題的時間軸中①處應為 ( )A.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完成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C.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確立D.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4.(2023 平頂山模擬)凱恩斯認為,經濟危機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他主張國家干預經濟,擴大政府開支,進行公共投資,以各種辦法刺激資本家增加投資,借此擴大消費需求,增加就業量。羅斯福新政與此思路相近的是 ( )A.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限制企業生產規模B.整頓金融,恢復銀行信用C.興建公共工程,促進就業D.縮減耕地,由政府補貼農民5.“將改革進行到底”凝聚起社會共識、激勵著奮斗精神,成為新時代的主旋律、最強音。為提升同學們的學科素養,李老師組織學生對“中外改革”進行專題復習,請你和他們一起完成以下學習任務。任務一 適當政策——促進社會發展(1)下面是同學們搜集的名人名言,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寫出這些人物領導的重大歷史事件。①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梁啟超②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鄧小平③在這個不幸的年代,我們要制定出一些計劃來,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被壓在經濟金字塔底層被人遺忘了的人們身上。——羅斯福任務二 圖片認知——感悟改革魅力(2)圖一和圖二反映的歷史事件分別對本國產生了什么影響 任務三 分類比較——增強時空觀念(3)結合所學知識,將表中①②處內容填寫完整。歷史事件 原因 特點 共同結果洋務運動 都面臨嚴重的社會危機 ① 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發展明治維新 ②任務四 聯系史實——構建事件聯系(4)改革促發展,保守狹隘只能致使國家愚昧落后,請從以下列舉的史實中任選一個加以說明。拜占庭帝國的滅亡 遣唐使清朝閉關鎖國政策 新經濟政策任務五 聯系現實——感悟改革真諦(5)下列是同學們圍繞“改革與社會生活”開展問卷調查后,整理出的與改革相關的新鮮事物。這些新鮮事物的出現反映了當今世界經濟、文化怎樣的發展趨勢 ●圣誕節 ●全球連鎖店●跨國公司 ●漢語學院(6)完成以上任務后,請你談談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歷史進程中,我們應該怎樣做 專題七 中外重大改革一、20世紀三次卓有成效的改革項目 改革開放(中國) 新經濟政策(蘇俄) 羅斯福新政(美國)開始 時間 1978年 1921年 1933年領導人 鄧小平 列寧 羅斯福內容 農村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城市改革:進行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征收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實行自由貿易;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實行按勞取酬的工資制 整頓金融體系、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調整農業政策、推行“以工代賑”、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作用 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調動了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活力 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 美國經濟開始了緩慢復蘇,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維護了資本主義制度特點 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 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相同 背景 都面臨極為困難的經濟形勢成功 原因 都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都鞏固了本國的制度認識 從本國的國情出發,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推動生產力發展;關注民生,贏得人民的支持二、改變社會性質的改革三、未能取得成功的改革改革 性質 目的 影響洋務運動 一次封建統治階級的自救運動 自強求富,維護清政府統治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企業、交通運輸業發展起來,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戊戌變法 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 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 雖然最終在頑固派的阻撓下失敗,但是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戈爾巴喬夫改革 社會主義性質 擺脫蘇聯模式的束縛 使各加盟共和國的分離趨勢加劇,并最終導致蘇聯解體命題點改革與創新(考查角度側重:唯物史觀)材料一 俄羅斯現代化的一個高峰發生在十八世紀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葉卡捷琳娜時期……第二個高峰發生在亞歷山大二世統治時期,1861年改革是當下受到高度關注的一次自由主義導向的改革……第三個高峰也就是蘇聯時期。——馮紹雷《普京和俄國政治》設問1材料一中“第二個高峰”為俄羅斯現代化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這一問題的解決對當時社會的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 答:資本主義發展的資本和勞動力問題。改變了國家的社會性質,使俄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材料二 日本的新統治者致力日本社會的轉型,以獲得同外國勢力在政治和軍事上的平等地位。……變革使日本成為東亞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強國。……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標是強化中央集權……——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設問2材料二中的“變革”指什么歷史事件 為了實現“首要目標”,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日本明治維新;廢藩置縣。材料三 我們計劃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生產和分配,現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列寧《十月革命四周年》(1921年10月)設問3為了改正材料三中的錯誤,列寧實施了什么政策 這一政策如何幫助蘇俄修正了經濟錯誤 答:新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材料四 羅斯福新政的內容可以用“3R”來概括,即復興、救濟、改革。1933年夏,美國經濟開始小幅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現明顯的復興跡象,國民經濟狀況得到顯著改善,到1940年,美國國民收入已恢復到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前的水平。——摘自[美]??思{《美國經濟史》設問4材料四中提到“羅斯福新政的內容可以用‘3R’來概括”,其中,新政通過了什么法令來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 羅斯福新政的實施給美國帶來什么影響 答:《全國工業復興法》;影響:新政使美國經濟開始緩慢復蘇,工業生產有所恢復,就業人數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強了美國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材料五 鄧小平強調“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不要像小腳女人一樣”,“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鄧小平南方談話設問5據材料五和所學知識,鄧小平南方談話主要是針對什么問題 在發展經濟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什么新的主張 答:改革開放遇到姓“社”、姓“資”問題的困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法指導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1)要把歷史人物放到當時所處的時代大背景中去評價。(2)要對歷史人物的功和過進行全面分析,一分為二,切忌絕對化,任何絕對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確的論斷。(3)要對這一人物的主要事跡全面地了解,不能以偏概全。(4)要史論結合,不能空下結論。先要敘述史實依據,然后得出結論,做到有理有據。(5)要有正確的評價標準,看其歷史活動對歷史發展的作用是促進還是阻礙,或個人品質是優是劣來進行評價。歷史解釋蘇聯的改革家國情懷對改革的認識或啟示(1)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決定性因素)。(2)立足國情,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3)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4)措施順應民意,關注民生。(5)改革家具有遠見卓識、勇于創新、與時俱進等。(6)善于借鑒其他先進文化和不同制度的長處等。專題訓練1.(2023 北京模擬)如圖是商鞅方升,其周身刻有兩組銘文。第一組交代了商鞅在變法期間為統一度量衡造此量器;第二組是加刻的秦始皇詔書,將商鞅制定的標準推行至全國。此文物見證了 (C)A.鐵器的普遍性B.西周的建立C.秦量的延續性D.秦朝的暴政2.“長逾150年的中國近代史,也是一部社會發展的轉型史。從中古東方型的社會轉入現代西方型的社會,其工程之艱巨,可想而知,但是那時的光緒帝要把這百年難變之‘型’,而變之于指骨之間,結果可想而知。”以上材料旨在 (C)A.肯定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化的貢獻B.贊揚維新派變法圖強的精神C.分析變法維新運動最終失敗的原因D.肯定光緒皇帝推動變法的決心3.時間軸呈現歷史發展脈絡。以下關于某一主題的時間軸中①處應為 (B)A.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完成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C.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確立D.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4.(2023 平頂山模擬)凱恩斯認為,經濟危機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他主張國家干預經濟,擴大政府開支,進行公共投資,以各種辦法刺激資本家增加投資,借此擴大消費需求,增加就業量。羅斯福新政與此思路相近的是 (C)A.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限制企業生產規模B.整頓金融,恢復銀行信用C.興建公共工程,促進就業D.縮減耕地,由政府補貼農民5.“將改革進行到底”凝聚起社會共識、激勵著奮斗精神,成為新時代的主旋律、最強音。為提升同學們的學科素養,李老師組織學生對“中外改革”進行專題復習,請你和他們一起完成以下學習任務。任務一 適當政策——促進社會發展(1)下面是同學們搜集的名人名言,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寫出這些人物領導的重大歷史事件。①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梁啟超②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鄧小平③在這個不幸的年代,我們要制定出一些計劃來,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被壓在經濟金字塔底層被人遺忘了的人們身上。——羅斯福答:①梁啟超:戊戌變法;②鄧小平:改革開放;③羅斯福:羅斯福新政。任務二 圖片認知——感悟改革魅力(2)圖一和圖二反映的歷史事件分別對本國產生了什么影響 答:圖一:促進了民族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圖二:廢除了農奴制度,有利于俄國資本主義發展,使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任務三 分類比較——增強時空觀念(3)結合所學知識,將表中①②處內容填寫完整。歷史事件 原因 特點 共同結果洋務運動 都面臨嚴重的社會危機 ①以學習西方器物為主 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發展明治維新 ②學習西方先進制度和先進文化任務四 聯系史實——構建事件聯系(4)改革促發展,保守狹隘只能致使國家愚昧落后,請從以下列舉的史實中任選一個加以說明。拜占庭帝國的滅亡 遣唐使清朝閉關鎖國政策 新經濟政策答:拜占庭帝國故步自封,缺乏創新,最終滅亡;日本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歷法、書法藝術、建筑技術以及生活習俗等帶回日本,促進了日本的發展和進步;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致使中國無法吸收世界先進科學技術,導致中國落伍并慘遭西方列強侵略;新經濟政策把社會主義同商品經濟、資本主義直接聯系起來,促進了蘇俄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任務五 聯系現實——感悟改革真諦(5)下列是同學們圍繞“改革與社會生活”開展問卷調查后,整理出的與改革相關的新鮮事物。這些新鮮事物的出現反映了當今世界經濟、文化怎樣的發展趨勢 ●圣誕節 ●全球連鎖店●跨國公司 ●漢語學院答: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6)完成以上任務后,請你談談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歷史進程中,我們應該怎樣做 答:我們要用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七 中外重大改革學案(學生版) 2023-2024 初中歷史復習.docx 專題七 中外重大改革學案(教師版) 2023-2024 初中歷史復習.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