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十八單元 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學案(教師版+學生版) 2023-2024 初中歷史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十八單元 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學案(教師版+學生版) 2023-2024 初中歷史復習

資源簡介

第二十八單元 
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時空覽史
階段特征
危機 時代 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規模空前的經濟大危機,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渡過了經濟危機;德國、日本走上了侵略擴張道路,世界大戰的歐亞戰爭策源地形成
戰爭 時代 隨著德、意、日法西斯勢力的不斷擴張,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結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并最終取得二戰的勝利
考點1羅斯福新政
關鍵點
①經濟大危機爆發的原因、時間、特點及影響
②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措施及影響
1.經濟大危機
(1)根源: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
(2)爆發:1929年,首先在美國爆發。
(3)特點:波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性特別大。
(4)表現:大量企業破產,銀行倒閉,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艱難。
2.羅斯福新政
(1)特點:采用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
(2)內容
整頓金融體系——通過《緊急銀行法案》,對銀行業進行整頓,恢復銀行信用
加強對工業
的計劃指導——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制定公平競爭法規,協調各個工業部門的企業活動等
調整農業政策——通過《農業調整法》,穩定農產品價格
推行“以工代賑”——興建大量公共設施,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
建立社會保障制度——通過《社會保障法》;建立應急的救濟機構
(3)作用
積極 對美國:經濟開始緩慢復蘇,工業生產有所恢復,就業人數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
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消極 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調整,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無法解決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
易錯易混羅斯福新政是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但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危機。
考點2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
關鍵點
①德、意、日法西斯政權的建立過程及暴行
②歐亞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1.德、意、日法西斯政權的建立
國家 意大利 德國 日本
原因 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打擊 受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打擊
頭目 墨索里尼 希特勒 廣田弘毅
政黨 法西斯黨 納粹黨 -
建立 標志 1922年,法西斯黨徒向羅馬進軍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 1936年,受軍部控制的廣田弘毅上臺組閣
政策 對內獨裁統治;對外侵略擴張
影響 -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
2.意大利、德國、日本法西斯的罪行
(1)意大利:1935年,意大利發動了侵略埃塞俄比亞的戰爭,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
(2)德國
(3)日本
①1931年,策劃九一八事變,占領中國東北三省,扶植傀儡政權“滿洲國”,并進一步蠶食中國華北地區。
②加緊擴充軍備,制定《國策基準》。
③1937年7月7日,制造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易錯易混意大利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權;德國和日本是在經濟大危機打擊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考點3第二次世界大戰
關鍵點
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進程
②《聯合國家宣言》和雅爾塔會議等國際文件與會議
③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影響
1.原因
根本原因 帝國主義各國間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加劇
直接原因 經濟危機引發政治危機,法西斯政權上臺
歷史原因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加深了各國之間的矛盾
催化劑 綏靖政策加速了二戰的爆發
2.過程
全面 爆發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國突襲波蘭,英、法被迫宣戰
擴大 1941年6月德國突襲蘇聯。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最大 規模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位于珍珠港的美國海軍基地。次日,美、英對日宣戰
走向 聯合 1942年1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轉折 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開辟第 二戰場 1944年6月,美、英盟軍成功登陸法國諾曼底,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
3.結束
意大利 投降 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垮臺,不久,意大利宣布無條件投降
德國 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歐洲戰事結束
日本 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4.主要會議
(1)雅爾塔會議
背景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形勢發生根本轉變
目的 協調盟軍行動,取得戰爭的最后勝利
召開 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雅爾塔召開會議
內容 會議決定徹底消滅德國法西斯主義,戰后德國由美、英、蘇等國實行分區占領;決定戰后成立聯合國;蘇聯承諾在歐洲戰事結束后3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
(2)波茨坦會議
①召開:1945年7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在波茨坦召開會議。
②內容:重申雅爾塔會議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國的名義發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開羅宣言》的條件必須實施。
5.影響
積極 (1)徹底粉碎了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通過戰爭稱霸世界的野心 (2)徹底結束了列強通過爭奪殖民地瓜分世界的歷史,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 (3)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消極 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給人類社會和世界文明帶來了巨大災難
圖示解史
經濟大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關系
主題1比較新經濟政策、羅斯福新政
項目 新經濟政策 羅斯福新政
開始 時間 1921年 1933年
領導人 列寧 羅斯福
特點 大力發展商品經濟 國家干預經濟
影響 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使美國經濟緩慢恢復過來
相同點 都是在不改變社會性質的前提下進行生產關系的調整;都是在經濟狀況欠佳背景下的大膽創新;經過改革,經濟都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啟示 發展經濟,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實事求是、立足國情、采取恰當的政策
經典考題
(2023 廣東模擬)分析如表中各國的經濟措施,它們的共同點是 (A)
國家 措施
蘇俄(聯) 新經濟政策——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
美國 羅斯福新政——頒布《全國工業復興法》
中國 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A.都實行國家干預與市場經濟相結合
B.都鞏固了無產階級政權
C.都實行自由放任政策
D.都改變了社會性質
變式訓練
1.列寧說:“到1921年春天已經很清楚了——我們用‘沖擊’的辦法……已失敗了,我們開始作戰略上的退卻。”1941年羅斯福總統就職演說:“8年前,當這個共和國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懼而停止時……我們采取了行動。”這里的“戰略上的退卻”和“我們采取了行動”分別指 (C)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羅斯福新政
B.羅斯福新政和新經濟政策
C.新經濟政策和羅斯福新政
D.蘇聯模式和羅斯福新政
2.(2023 岳陽中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20年底,列寧就開始醞釀調整經濟政策……1921年3月,糧食稅實行以后,1922-1923年度國家獲得糧食就上升為4.3億普特(1普特=16.38千克),其他農產品的國家采購量也有較大的增長,工業原料也有所增加。
——摘自陳之驊等主編《蘇聯興亡史綱》
材料二 美國羅斯福新政和中國改革都是源于對原有社會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給資本主義戴上一個政府干預的氧氣面罩,后者是給社會主義加上一個市場經濟的發動機,從而使單純的制度趨于一種混合經濟狀態,它們都由此解決了舊問題,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摘自鮑盛剛《中國崛起與中國模式》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蘇聯(蘇俄)歷史上的哪一政策 它在經濟上產生了什么作用
答:政策:新經濟政策。作用: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為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創造了條件。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羅斯福新政的目的。材料中的“氧氣面罩”是指什么
答:目的:維護資本主義統治秩序,減輕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嚴重破壞。氧氣面罩:國家干預政策。
(3)材料二中“中國改革”開始的標志是什么 試寫出中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做法。材料中的“發動機”是指什么
答:標志: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做法: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發動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4)綜合分析材料,你有何認識或啟示
答:經濟政策和經濟改革要適應本國國情發展,加強體制機制創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主題2兩次世界大戰的比較
戰爭名稱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根本原因 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 薩拉熱窩事件 經濟大危機,法西斯國家侵略擴張
爆發標志 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
起止時間 1914-1918年 1931-1945年
交戰雙方 同盟國—協約國 軸心國—反法西斯同盟
轉折戰役 凡爾登戰役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戰爭結果 同盟國戰敗 軸心國戰敗
結束標志 德國投降 日本簽署投降書
戰后格局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雅爾塔體系(兩極格局)
經典考題
(2023 棗莊中考)法西斯國家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經歷了從局部戰爭逐漸發展到全球戰爭的過程。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協同作戰,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下列史事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B)
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②珍珠港事件
③九一八事變
④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變式訓練
 (2023 山西中考)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爾發表勝利宣言:“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戰,這是盟軍的偉大勝利……法西斯德國的墳墓就此挖掘。”他贊譽的這場戰役是 (D)
A.不列顛戰役 B.中途島戰役 
C.斯大林格勒戰役 D.諾曼底戰役
史料實證
史料一 漫畫《農民圍著羅斯福跳舞》(WPA:公共事業振興署;PWA:公共工程管理局;AAA:農業調整法案)
切入點:農民支持羅斯福新政。
深思維:(1)羅斯福新政中,調整農業政策,推行“以工代賑”,大力興建公共工程等措施,增加了就業人數,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用加強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
史料二 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拒絕了任何徹底的革命計劃。為了永遠地糾正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陷,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
——羅斯福
切入點:羅斯福新政的目的。
深思維:(1)羅斯福新政采取了國家大規模干預經濟的模式。
(2)實質: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是美國資本主義的一次自我調節。
時空觀念
美國歷史上三位著名總統及貢獻
華盛頓 領導美國獨立戰爭并取得勝利;主持制定了1787年憲法
林肯 領導美國內戰并取得勝利;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
羅斯福 實施新政,渡過經濟危機;帶領美國人民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歷史解釋
家國情懷
(1)改革要立足國情,與時俱進;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可以相互借鑒、相互學習;遵循客觀經濟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勇于探索創新;要關注民生;走可持續發展和科教興國發展道路等。
(2)和平來之不易,世界大戰的悲劇不能重演。只有加強各國的交流與合作,反對霸權主義,反對新殖民主義,用和平方式解決各國的爭端,發揮聯合國的作用,才能避免戰爭。第二十八單元
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時空覽史
階段特征
危機 時代 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規模空前的經濟大危機,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渡過了經濟危機;德國、日本走上了侵略擴張道路,世界大戰的歐亞戰爭策源地形成
戰爭 時代 隨著德、意、日法西斯勢力的不斷擴張,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結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并最終取得二戰的勝利
考點1羅斯福新政
關鍵點
①經濟大危機爆發的原因、時間、特點及影響
②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措施及影響
1.經濟大危機
(1)根源: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
(2)爆發:1929年,首先在 爆發。
(3)特點:波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性特別大。
(4)表現:大量企業破產,銀行倒閉,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艱難。
2.羅斯福新政
(1)特點:采用 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
(2)內容
整頓 ——通過《緊急銀行法案》,對銀行業進行整頓,恢復銀行信用
加強對工業
的 指導——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制定公平競爭法規,協調各個工業部門的企業活動等
調整農業政策——通過《農業調整法》,穩定農產品價格
推行“ ”——興建大量公共設施,為失業者提供
建立社會保障制度——通過《社會保障法》;建立應急的救濟機構
(3)作用
積極 對美國:經濟開始緩慢復蘇,工業生產有所恢復,就業人數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增強了政府的 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
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消極 是在維護 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調整,沒有改變 的本質,無法解決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
易錯易混羅斯福新政是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但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危機。
考點2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
關鍵點
①德、意、日法西斯政權的建立過程及暴行
②歐亞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1.德、意、日法西斯政權的建立
國家 意大利 德國 日本
原因 受 的打擊 受 的打擊
頭目 廣田弘毅
政黨 法西斯黨 -
建立 標志 1922年,法西斯黨徒向羅馬進軍 1933年, 出任德國總理 1936年,受軍部控制的廣田弘毅上臺組閣
政策 對內 ;對外
影響 - 第二次世界大戰 戰爭策源地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戰 戰爭策源地形成
2.意大利、德國、日本法西斯的罪行
(1)意大利:1935年,意大利發動了侵略 的戰爭,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
(2)德國
(3)日本
①1931年,策劃 ,占領中國東北三省,扶植傀儡政權“滿洲國”,并進一步蠶食中國華北地區。
②加緊擴充軍備,制定《國策基準》。
③1937年7月7日,制造 ,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易錯易混意大利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權;德國和日本是在經濟大危機打擊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考點3第二次世界大戰
關鍵點
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進程
②《聯合國家宣言》和雅爾塔會議等國際文件與會議
③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影響
1.原因
根本原因 帝國主義各國間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加劇
直接原因 經濟危機引發政治危機,法西斯政權上臺
歷史原因 體系加深了各國之間的矛盾
催化劑 綏靖政策加速了二戰的爆發
2.過程
全面 爆發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國突襲 ,英、法被迫宣戰
擴大 1941年6月德國突襲 。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最大 規模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位于 的美國海軍基地。次日,美、英對日宣戰
走向 聯合 1942年1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 》,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轉折 1942年7月—1943年2月,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開辟第 二戰場 1944年6月,美、英盟軍成功登陸法國 ,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
3.結束
意大利 投降 1943年7月, 政府垮臺,不久,意大利宣布無條件投降
德國 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結束
日本 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 結束
4.主要會議
(1)雅爾塔會議
背景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形勢發生根本轉變
目的 協調盟軍行動,取得戰爭的最后勝利
召開 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 、丘吉爾、 在雅爾塔召開會議
內容 會議決定徹底消滅 ,戰后德國由美、英、蘇等國實行分區占領;決定戰后成立 ;蘇聯承諾在歐洲戰事結束后3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
(2)波茨坦會議
①召開:1945年7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在波茨坦召開會議。
②內容:重申雅爾塔會議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國的名義發表了敦促 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開羅宣言》的條件必須實施。
5.影響
積極 (1)徹底粉碎了 和軍國主義通過戰爭稱霸世界的野心 (2)徹底結束了列強通過爭奪殖民地瓜分世界的歷史,促進了世界 的瓦解 (3)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消極 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給人類社會和世界文明帶來了巨大災難
圖示解史
經濟大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關系
主題1比較新經濟政策、羅斯福新政
項目 新經濟政策 羅斯福新政
開始 時間 1921年 1933年
領導人 列寧 羅斯福
特點 大力發展商品經濟 國家干預經濟
影響 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使美國經濟緩慢恢復過來
相同點 都是在不改變社會性質的前提下進行生產關系的調整;都是在經濟狀況欠佳背景下的大膽創新;經過改革,經濟都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啟示 發展經濟,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實事求是、立足國情、采取恰當的政策
經典考題
(2023 廣東模擬)分析如表中各國的經濟措施,它們的共同點是 ( )
國家 措施
蘇俄(聯) 新經濟政策——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
美國 羅斯福新政——頒布《全國工業復興法》
中國 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A.都實行國家干預與市場經濟相結合
B.都鞏固了無產階級政權
C.都實行自由放任政策
D.都改變了社會性質
變式訓練
1.列寧說:“到1921年春天已經很清楚了——我們用‘沖擊’的辦法……已失敗了,我們開始作戰略上的退卻。”1941年羅斯福總統就職演說:“8年前,當這個共和國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懼而停止時……我們采取了行動。”這里的“戰略上的退卻”和“我們采取了行動”分別指 ( )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羅斯福新政
B.羅斯福新政和新經濟政策
C.新經濟政策和羅斯福新政
D.蘇聯模式和羅斯福新政
2.(2023 岳陽中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20年底,列寧就開始醞釀調整經濟政策……1921年3月,糧食稅實行以后,1922-1923年度國家獲得糧食就上升為4.3億普特(1普特=16.38千克),其他農產品的國家采購量也有較大的增長,工業原料也有所增加。
——摘自陳之驊等主編《蘇聯興亡史綱》
材料二 美國羅斯福新政和中國改革都是源于對原有社會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給資本主義戴上一個政府干預的氧氣面罩,后者是給社會主義加上一個市場經濟的發動機,從而使單純的制度趨于一種混合經濟狀態,它們都由此解決了舊問題,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摘自鮑盛剛《中國崛起與中國模式》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蘇聯(蘇俄)歷史上的哪一政策 它在經濟上產生了什么作用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羅斯福新政的目的。材料中的“氧氣面罩”是指什么
(3)材料二中“中國改革”開始的標志是什么 試寫出中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做法。材料中的“發動機”是指什么
(4)綜合分析材料,你有何認識或啟示
主題2兩次世界大戰的比較
戰爭名稱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根本原因 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 薩拉熱窩事件 經濟大危機,法西斯國家侵略擴張
爆發標志 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
起止時間 1914-1918年 1931-1945年
交戰雙方 同盟國—協約國 軸心國—反法西斯同盟
轉折戰役 凡爾登戰役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戰爭結果 同盟國戰敗 軸心國戰敗
結束標志 德國投降 日本簽署投降書
戰后格局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雅爾塔體系(兩極格局)
經典考題
(2023 棗莊中考)法西斯國家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經歷了從局部戰爭逐漸發展到全球戰爭的過程。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協同作戰,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下列史事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
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②珍珠港事件
③九一八事變
④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變式訓練
 (2023 山西中考)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爾發表勝利宣言:“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戰,這是盟軍的偉大勝利……法西斯德國的墳墓就此挖掘。”他贊譽的這場戰役是 ( )
A.不列顛戰役 B.中途島戰役 
C.斯大林格勒戰役 D.諾曼底戰役
史料實證
史料一 漫畫《農民圍著羅斯福跳舞》(WPA:公共事業振興署;PWA:公共工程管理局;AAA:農業調整法案)
切入點:農民支持羅斯福新政。
深思維:(1)羅斯福新政中,調整農業政策,推行“以工代賑”,大力興建公共工程等措施,增加了就業人數,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用加強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
史料二 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拒絕了任何徹底的革命計劃。為了永遠地糾正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陷,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
——羅斯福
切入點:羅斯福新政的目的。
深思維:(1)羅斯福新政采取了國家大規模干預經濟的模式。
(2)實質: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是美國資本主義的一次自我調節。
時空觀念
美國歷史上三位著名總統及貢獻
華盛頓 領導美國獨立戰爭并取得勝利;主持制定了1787年憲法
林肯 領導美國內戰并取得勝利;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
羅斯福 實施新政,渡過經濟危機;帶領美國人民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歷史解釋
家國情懷
(1)改革要立足國情,與時俱進;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可以相互借鑒、相互學習;遵循客觀經濟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勇于探索創新;要關注民生;走可持續發展和科教興國發展道路等。
(2)和平來之不易,世界大戰的悲劇不能重演。只有加強各國的交流與合作,反對霸權主義,反對新殖民主義,用和平方式解決各國的爭端,發揮聯合國的作用,才能避免戰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宁市| 囊谦县| 阜新| 鄂温| 资兴市| 滨州市| 松原市| 北川| 田林县| 林西县| 黄石市| 敦煌市| 永善县| 高碑店市| 临城县| 五寨县| 盐边县| 安泽县| 额敏县| 无棣县| 夏邑县| 黄梅县| 建德市| 苏尼特右旗| 黔南| 陕西省| 襄樊市| 正镶白旗| 曲松县| 康保县| 广州市| 定州市| 阳新县| 罗城| 同江市| 策勒县| 中西区| 长宁县| 承德市| 东乡族自治县| 莱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