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十一單元 封建時代的歐洲和亞洲國家時空覽史階段特征考點1基督教的興起和法蘭克王國關鍵點①基督教興起時間、地區及教義②法蘭克王國的興亡③西歐封君封臣制度1.基督教的興起興起 1世紀出現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教義 耶穌教導人們忍受苦難,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傳播 4世紀末,羅馬皇帝確定基督教為國教,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2.法蘭克王國的興亡建立 481年,克洛維建立強盛 800年,教皇為查理加冕,他統治時期的法蘭克王國,史稱“查理曼帝國”,成為當時西歐最大的王國分裂 843年,帝國一分為三,形成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三個國家的雛形3.封君與封臣(1)形成: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對土地的分封形式進行改革,賜地的人成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為封臣。(2)關系(3)特點:封君與封臣的關系有嚴格的等級性,而且權利、義務交織。(4)影響: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歐普遍存在。易錯易混西周的分封制主要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周天子是全國最高統治者;西歐封建制度以土地為紐帶,封臣只對自己的封君效忠,不對自己封君的封君效忠。考點2西歐莊園關鍵點①莊園的構成(居民及土地)、莊園特點②莊園法庭的審判內容、處罰手段、審判依據和作用1.莊園的領主與佃戶(1)興起與發展:從9世紀開始,莊園逐漸流行,大約到11世紀,莊園遍布歐洲各地。(2)特點: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3)居民構成:領主、佃戶(包括自由的農民和缺少自由的農奴)。(4)土地構成2.莊園法庭組織 架構 主持者:領主或他的管家開庭時間、地點不固定法庭 職能 維護領主利益維護莊園公共秩序司法 程序 審判依據:習慣法和村法懲罰違法行為的手段通常是處以罰金考點3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關鍵點①西歐城市爭取自由和自治的方式及取得的權利②西歐城市居民的來源及分化③中世紀大學興起表現及課程設置1.西歐中世紀的城市興起 從10世紀起,西歐舊的城市開始復蘇,新的城市不斷產生發展 城市 自治 (1)手段:金錢贖買和武力斗爭 (2)形式:從國王或領主手里取得“特許狀”城市 居民 手工工匠和商人等影響 市民階層逐漸形成,并出現早期的資產階級2.大學的興起興起 12世紀,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自治 地位 主要體現在免賦稅特權、司法特權、教育自主權課程 設置 一方面仍受基督教會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考點4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關鍵點①《羅馬民法大全》組成及影響②拜占庭帝國興衰及衰亡原因③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地位1.《羅馬民法大全》編訂者 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組成 《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影響 仍然承認奴隸制,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2.拜占庭帝國的興亡3.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地位(1)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產生過重大影響。(2)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考點5古代日本關鍵點①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及影響②幕府統治的建立、特點及影響1.大化改新時間 從646年開始人物 孝德天皇內容 政治 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經濟 (1)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 (2)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 (3)統一賦稅影響 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2.幕府統治考點6阿拉伯帝國關鍵點①伊斯蘭教的創立②阿拉伯帝國的形成③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及影響1.伊斯蘭教創立:7世紀初,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并在麥加城傳教,闡述了獨尊安拉的宗教思想。2.阿拉伯帝國(1)概況:8世紀中期,帝國橫跨亞、非、歐三大洲,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2)影響:伴隨著帝國的擴張,伊斯蘭教向阿拉伯半島以外的地區廣泛傳播。3.阿拉伯文化(1)主要成就數學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從0到9的計數法,形成了“阿拉伯數字”;創造了完整的代數學醫學 編著了醫學界的經典——《醫學集成》和《醫典》文學 《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2)阿拉伯人的貢獻: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易錯易混阿拉伯數字的發明者是古代印度人,改造和傳播者是阿拉伯人。主題1比較世界三大宗教項目 佛教 基督教 伊斯蘭教創立者 喬達摩·悉達多 耶穌 穆罕默德時間 公元前6世紀 1世紀 7世紀起源地 古代印度 巴勒斯坦地區 阿拉伯半島教義 倡導“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地位 主張忍受苦難,死后就會升入“天堂” 信仰“真主”安拉,主張順從經典考題把握關鍵詞,獲取重要信息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引擎搜索某一關鍵詞,得到“穆罕默德”“穆斯林”“麥加”“真主安拉”等信息,這一關鍵詞是 (D)A.佛教 B.基督教C.道教 D.伊斯蘭教變式訓練1.樂山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與此尊坐像相關宗教的創始人是 (D)A.耶穌B.李耳C.穆罕默德D.喬達摩·悉達多2.(2023·宜昌中考)“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不僅是一個帝國,而且是一種文化。”由阿拉伯人創建的文化是 (A)A.伊斯蘭文化 B.儒家文化C.瑪雅文化 D.印加文化主題2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改革改革 伯里克利改革 封君封臣改革 大化改新國家 雅典 法蘭克王國 日本特點 擴大公民權利 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權利與義務交織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約意義 仿效唐朝典章制度改革影響 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 封建制度在西歐逐步形成 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經典考題(2023 宜賓中考)“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踐履契約……善待于我,賜我以應得……必將以他的意志為準則,絕無違背。”這一誓詞指向中世紀西歐的 (B)A.莊園經濟制度B.封君封臣制度C.城市自治制度D.宗教文化制度變式訓練1.(2023 濱州模擬)“運動自上而下地摧毀了氏族參與的勢力,‘解放’了部民,實現了中央集權的政治,確立和鞏固了國家的封建制度。”材料描述的是 (B)A.兩河流域的法制傳統B.日本的大化改新C.西歐的封君封臣制度D.雅典的民主政治2.(2022·東營中考)“7世紀至9世紀末約兩個半世紀里,對中國文化的追求和模仿,將日本推入一個經濟和文化高度繁榮的時期。”日本“對中國文化”“追求和模仿”而進行的改革是 (A)A.大化改新B.農奴制改革C.倒幕運動D.明治維新史料實證史料一 基督教“最初是奴隸和被釋奴隸、窮人和無權者、被羅馬征服或驅散的人們的宗教”。——恩格斯《論原始基督教的歷史》切入點:基督教誕生的背景。深思維:(1)基督教產生的背景是巴勒斯坦的猶太人長期遭受苦難,渴望“救世主”的到來。(2)統治者為了穩固統治,將基督教定為國教。(3)正確看待宗教:一方面具有緩和社會矛盾的作用;另一方面宗教對思想具有麻醉作用,可以被統治者作為愚民的工具。史料二 穆罕默德創立了嚴格信仰一神的伊斯蘭教,就是要通過消滅偶像崇拜的傳統習慣,引導阿拉伯各部落在信仰宇宙唯一之神的基礎上,突破氏族部落的樊籬,為建立統一國家掃清思想上的障礙。——郭永勝《試論伊斯蘭教的產生與阿拉伯統一國家形成的關系》切入點:伊斯蘭教產生與阿拉伯國家統一的關系。深思維:(1)伊斯蘭教的創立為阿拉伯民族統一國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2)穆罕默德為阿拉伯國家的建立作出重要貢獻。時空觀念家國情懷(1)改革推動社會進步;改革調整生產關系,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要善于學習、善于創新。(2)開放包容使文明繁榮,保守狹隘使文明衰落。第二十一單元 封建時代的歐洲和亞洲國家時空覽史階段特征考點1基督教的興起和法蘭克王國關鍵點①基督教興起時間、地區及教義②法蘭克王國的興亡③西歐封君封臣制度1.基督教的興起興起 1世紀出現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 地區教義 耶穌教導人們 ,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傳播 4世紀末,羅馬皇帝確定基督教為國教,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2.法蘭克王國的興亡建立 481年, 建立強盛 800年,教皇為查理加冕,他統治時期的法蘭克王國,史稱“ ”,成為當時西歐最大的王國分裂 843年,帝國一分為三,形成 、法蘭西和意大利三個國家的雛形3.封君與封臣(1)形成: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對土地的分封形式進行改革,賜地的人成為 ,接受封地的人成為 。(2)關系(3)特點:封君與封臣的關系有嚴格的等級性,而且 交織。(4)影響:以 的封賜為紐帶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歐普遍存在。易錯易混西周的分封制主要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周天子是全國最高統治者;西歐封建制度以土地為紐帶,封臣只對自己的封君效忠,不對自己封君的封君效忠。考點2西歐莊園關鍵點①莊園的構成(居民及土地)、莊園特點②莊園法庭的審判內容、處罰手段、審判依據和作用1.莊園的領主與佃戶(1)興起與發展:從9世紀開始,莊園逐漸流行,大約到11世紀,莊園遍布歐洲各地。(2)特點:一個獨立的 的經濟和政治單位。(3)居民構成:領主、 (包括自由的農民和缺少自由的農奴)。(4)土地構成2.莊園法庭組織 架構 主持者: 或他的管家開庭時間、地點不固定法庭 職能 維護 利益維護莊園公共秩序司法 程序 審判依據:習慣法和村法懲罰違法行為的手段通常是處以考點3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關鍵點①西歐城市爭取自由和自治的方式及取得的權利②西歐城市居民的來源及分化③中世紀大學興起表現及課程設置1.西歐中世紀的城市興起 從10世紀起,西歐舊的城市開始復蘇,新的城市不斷產生發展 城市 自治 (1)手段: 和武力斗爭 (2)形式:從國王或領主手里取得“ ”城市 居民 手工工匠和商人等影響 市民階層逐漸形成,并出現早期的2.大學的興起興起 12世紀,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 ”自治 地位 主要體現在免賦稅特權、 、教育自主權課程 設置 一方面仍受 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考點4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關鍵點①《羅馬民法大全》組成及影響②拜占庭帝國興衰及衰亡原因③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地位1.《羅馬民法大全》編訂者 東羅馬帝國皇帝組成 《 》《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影響 仍然承認 ,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2.拜占庭帝國的興亡3.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地位(1)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造出獨具特色的 文化,在世界上產生過重大影響。(2)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 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考點5古代日本關鍵點①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及影響②幕府統治的建立、特點及影響1.大化改新時間 從646年開始人物 天皇內容 政治 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 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經濟 (1)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 (2)國家將土地分給 ,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 (3)統一賦稅影響 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 國家2.幕府統治考點6阿拉伯帝國關鍵點①伊斯蘭教的創立②阿拉伯帝國的形成③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及影響1.伊斯蘭教創立:7世紀初, 創立伊斯蘭教并在麥加城傳教,闡述了獨尊安拉的宗教思想。2.阿拉伯帝國(1)概況:8世紀中期,帝國橫跨亞、非、歐三大洲,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2)影響:伴隨著帝國的擴張, 向阿拉伯半島以外的地區廣泛傳播。3.阿拉伯文化(1)主要成就數學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從0到9的計數法,形成了“ ”;創造了完整的代數學醫學 編著了醫學界的經典——《醫學集成》和《 》文學 《 》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2)阿拉伯人的貢獻: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易錯易混阿拉伯數字的發明者是古代印度人,改造和傳播者是阿拉伯人。主題1比較世界三大宗教項目 佛教 基督教 伊斯蘭教創立者 喬達摩·悉達多 耶穌 穆罕默德時間 公元前6世紀 1世紀 7世紀起源地 古代印度 巴勒斯坦地區 阿拉伯半島教義 倡導“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地位 主張忍受苦難,死后就會升入“天堂” 信仰“真主”安拉,主張順從經典考題把握關鍵詞,獲取重要信息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引擎搜索某一關鍵詞,得到“穆罕默德”“穆斯林”“麥加”“真主安拉”等信息,這一關鍵詞是 ( )A.佛教 B.基督教C.道教 D.伊斯蘭教變式訓練1.樂山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與此尊坐像相關宗教的創始人是 ( )A.耶穌B.李耳C.穆罕默德D.喬達摩·悉達多2.(2023·宜昌中考)“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不僅是一個帝國,而且是一種文化。”由阿拉伯人創建的文化是 ( )A.伊斯蘭文化 B.儒家文化C.瑪雅文化 D.印加文化主題2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改革改革 伯里克利改革 封君封臣改革 大化改新國家 雅典 法蘭克王國 日本特點 擴大公民權利 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權利與義務交織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約意義 仿效唐朝典章制度改革影響 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 封建制度在西歐逐步形成 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經典考題(2023 宜賓中考)“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踐履契約……善待于我,賜我以應得……必將以他的意志為準則,絕無違背。”這一誓詞指向中世紀西歐的 ( )A.莊園經濟制度B.封君封臣制度C.城市自治制度D.宗教文化制度變式訓練1.(2023 濱州模擬)“運動自上而下地摧毀了氏族參與的勢力,‘解放’了部民,實現了中央集權的政治,確立和鞏固了國家的封建制度。”材料描述的是 ( )A.兩河流域的法制傳統B.日本的大化改新C.西歐的封君封臣制度D.雅典的民主政治2.(2022·東營中考)“7世紀至9世紀末約兩個半世紀里,對中國文化的追求和模仿,將日本推入一個經濟和文化高度繁榮的時期。”日本“對中國文化”“追求和模仿”而進行的改革是 ( )A.大化改新B.農奴制改革C.倒幕運動D.明治維新史料實證史料一 基督教“最初是奴隸和被釋奴隸、窮人和無權者、被羅馬征服或驅散的人們的宗教”。——恩格斯《論原始基督教的歷史》切入點:基督教誕生的背景。深思維:(1)基督教產生的背景是巴勒斯坦的猶太人長期遭受苦難,渴望“救世主”的到來。(2)統治者為了穩固統治,將基督教定為國教。(3)正確看待宗教:一方面具有緩和社會矛盾的作用;另一方面宗教對思想具有麻醉作用,可以被統治者作為愚民的工具。史料二 穆罕默德創立了嚴格信仰一神的伊斯蘭教,就是要通過消滅偶像崇拜的傳統習慣,引導阿拉伯各部落在信仰宇宙唯一之神的基礎上,突破氏族部落的樊籬,為建立統一國家掃清思想上的障礙。——郭永勝《試論伊斯蘭教的產生與阿拉伯統一國家形成的關系》切入點:伊斯蘭教產生與阿拉伯國家統一的關系。深思維:(1)伊斯蘭教的創立為阿拉伯民族統一國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2)穆罕默德為阿拉伯國家的建立作出重要貢獻。時空觀念家國情懷(1)改革推動社會進步;改革調整生產關系,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要善于學習、善于創新。(2)開放包容使文明繁榮,保守狹隘使文明衰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十一單元 封建時代的歐洲和亞洲國家學案(學生版) 2023-2024 初中歷史復習.docx 第二十一單元 封建時代的歐洲和亞洲國家學案(教師版) 2023-2024 初中歷史復習.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