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八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時空覽史階段特征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了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在“一國兩制”構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門順利回歸祖國,海峽兩岸關系不斷發展。考點1民族大團結關鍵點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影響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重要意義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含義: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2)依據:1949年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確定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后被載入憲法。(3)實施:建立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4)意義: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礎。2.共同繁榮發展:措施。政治 因地制宜,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經濟 采取優惠政策,加強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文化 國家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政策 西部大開發政策和興邊富民行動交通 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考點2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關鍵點香港、澳門回歸的方針、時間和意義1.“一國兩制”的構想:提出 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后,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含義 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意義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為香港、澳門回歸祖國開辟了途徑2.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香港 回歸 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 回歸 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意義 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3.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方針 香港、澳門回歸后,中央政府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原則 進入新時代,中央政府全面準確推進“一國兩制”實踐,依照憲法和基本法有效實施對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立法 202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推動香港進入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良好 局面 香港、澳門呈現與內地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考點3海峽兩岸的交往關鍵點①當前黨和政府的對臺方針②海峽兩岸密切交往的史實1.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1)新中國成立后,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2)20世紀50年代中期,黨和政府確立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3)197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兩岸局勢逐步走向緩和。(4)改革開放以后,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5)1992年,海峽交流基金會和海峽兩岸關系協會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九二共識”。2.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1995年 江澤民提出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2005年 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反分裂國家法》,表明了維護國家統一與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胡錦濤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會見,促進了兩岸關系的新發展2008年 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議。兩岸同時舉行“三通”啟動儀式,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3.新時代推進祖國完全統一的方略(1)2015年: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會晤,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晤,翻開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2)中共十八大后,黨和政府堅決開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爭,人民解放軍多次在臺灣周邊海域組織實戰化演練,展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臺獨”的堅強決心和強大能力,有力維護臺海和平穩定。(3)2022年:發布《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全面闡述了新時代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4)中共二十大進一步強調,“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是實現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對兩岸同胞和中華民族最有利。主題1特別行政區、民族自治區與經濟特區比較項目 特別行政區 民族自治區 經濟特區不 同 點 設立 區域 港澳地區 少數民族聚居地區 沿海特定區域指導 原則 “一國兩制”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特殊經濟政策和管理體制權限 享有高度的 自治權 有一定的自治權 不享有自治權,只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社會 制度 資本主義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目的 實現中國 和平統一 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 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國外的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相 同 點 ①都是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設立的,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行使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都是我國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轄,與國家的關系是地方與中央的關系,都不具有獨立主權的性質; ②都有利于祖國和平統一,有利于國家穩定和發展,有利于各民族的團結,有利于鞏固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經典考題(2023 江西中考)分析表格,對此解讀合理的是 (B)國家扶持人口較少民族資金統計表(部分)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扶持資金(億元) 1.12 6.42 6.73 10.26A.國家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B.國家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C.民族地區推行社會主義改造D.少數民族聚居區設立自治機關變式訓練 (2023·福建中考)如圖所示時間軸是某同學的學習筆記。其學習內容的主題是(C)A.民族共同繁榮 B.經濟特區發展C.香港回歸祖國 D.對內改革深化主題2新時期祖國統一大業理論 “一國 兩制” 提出: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創造性地提出的偉大構想含義: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實踐 港、澳 回歸 祖國 史實: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意義: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發展 臺灣 問題 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原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阻礙因素:“臺獨”勢力及其分裂活動經典考題“一國兩制”是我國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制度創新。下列關于“一國兩制”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B)A.一個中國原則是“一國兩制”的前提和基礎B.特別行政區享有完全的自治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國行使主權D.特別行政區原有資本主義制度不變變式訓練 (2023·達州中考)“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這首《望大陸》,表達了作者對大陸故鄉的濃濃思念。為推進祖國統一大業,中國人民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下列說法有誤的是(B)A.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B.1999年12月20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C.1987年,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海峽兩岸近40年隔絕狀態被打破D.2015年11月,習近平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晤,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晤史料實證史料一 我們正在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的民主政治建設,也必須密切結合我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社會現實條件。只有這樣,中國人民才能真正享受民主政治的甜蜜果實。——摘自俞可平《民主是個好東西》切入點: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深思維:(1)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將民族區域自治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確定下來。(2)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史料二切入點:祖國統一是歷史的發展趨勢。深思維:(1)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國統一是歷史的發展趨勢,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愿望;大陸和臺灣之間存在著相同的文化積淀和血濃于水的親情。(2)《反分裂國家法》是反“臺獨”的重要手段,“臺獨”注定失敗。(3)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是和平統一的前提條件。時空觀念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家國情懷港、澳順利回歸的啟示(1)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2)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落后就要挨打,強盛才有尊嚴等。第十八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時空覽史階段特征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了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在“一國兩制”構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門順利回歸祖國,海峽兩岸關系不斷發展。考點1民族大團結關鍵點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影響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重要意義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含義:在 領導下,各 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 。(2)依據:1949年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確定實行 ;后被載入憲法。(3)實施:建立 自治區(第一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4)意義: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 和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 、 奠定了基礎。2.共同繁榮發展:措施。政治 因地制宜,進行 和社會主義改造經濟 采取優惠政策,加強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文化 國家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政策 政策和興邊富民行動交通 2006年, 全線通車考點2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關鍵點香港、澳門回歸的方針、時間和意義1.“一國兩制”的構想:提出 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后, 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含義 在 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 制度,同時在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 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意義 “ ”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為香港、澳門回歸祖國開辟了途徑2.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香港 回歸 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 回歸 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意義 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 ,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3.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方針 香港、澳門回歸后,中央政府堅定不移貫徹“ ”“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的方針原則 進入新時代,中央政府全面準確推進“一國兩制”實踐,依照憲法和基本法有效實施對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立法 202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推動香港進入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良好 局面 香港、澳門呈現與內地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考點3海峽兩岸的交往關鍵點①當前黨和政府的對臺方針②海峽兩岸密切交往的史實1.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1)新中國成立后,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2)20世紀50年代中期,黨和政府確立爭取用 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3)197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兩岸局勢逐步走向緩和。(4)改革開放以后,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5)1992年,海峽交流基金會和海峽兩岸關系協會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 ”。2.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1995年 江澤民提出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2005年 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 》,表明了維護國家統一與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胡錦濤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會見,促進了兩岸關系的新發展2008年 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議。兩岸同時舉行“ ”啟動儀式,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3.新時代推進祖國完全統一的方略(1)2015年: 與馬英九在新加坡會晤,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晤,翻開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2)中共十八大后,黨和政府堅決開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爭,人民解放軍多次在臺灣周邊海域組織實戰化演練,展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臺獨”的堅強決心和強大能力,有力維護臺海和平穩定。(3)2022年:發布《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全面闡述了新時代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 ,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4)中共二十大進一步強調,“ ”方針是實現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對兩岸同胞和中華民族最有利。主題1特別行政區、民族自治區與經濟特區比較項目 特別行政區 民族自治區 經濟特區不 同 點 設立 區域 港澳地區 少數民族聚居地區 沿海特定區域指導 原則 “一國兩制”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特殊經濟政策和管理體制權限 享有高度的 自治權 有一定的自治權 不享有自治權,只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社會 制度 資本主義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目的 實現中國 和平統一 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 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國外的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相 同 點 ①都是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設立的,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行使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都是我國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轄,與國家的關系是地方與中央的關系,都不具有獨立主權的性質; ②都有利于祖國和平統一,有利于國家穩定和發展,有利于各民族的團結,有利于鞏固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經典考題(2023 江西中考)分析表格,對此解讀合理的是 ( )國家扶持人口較少民族資金統計表(部分)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扶持資金(億元) 1.12 6.42 6.73 10.26A.國家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B.國家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C.民族地區推行社會主義改造D.少數民族聚居區設立自治機關變式訓練 (2023·福建中考)如圖所示時間軸是某同學的學習筆記。其學習內容的主題是( )A.民族共同繁榮 B.經濟特區發展C.香港回歸祖國 D.對內改革深化主題2新時期祖國統一大業理論 “一國 兩制” 提出: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創造性地提出的偉大構想含義: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實踐 港、澳 回歸 祖國 史實: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意義: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發展 臺灣 問題 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原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阻礙因素:“臺獨”勢力及其分裂活動經典考題“一國兩制”是我國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制度創新。下列關于“一國兩制”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A.一個中國原則是“一國兩制”的前提和基礎B.特別行政區享有完全的自治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國行使主權D.特別行政區原有資本主義制度不變變式訓練 (2023·達州中考)“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這首《望大陸》,表達了作者對大陸故鄉的濃濃思念。為推進祖國統一大業,中國人民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下列說法有誤的是( )A.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B.1999年12月20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C.1987年,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海峽兩岸近40年隔絕狀態被打破D.2015年11月,習近平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晤,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晤史料實證史料一 我們正在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的民主政治建設,也必須密切結合我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社會現實條件。只有這樣,中國人民才能真正享受民主政治的甜蜜果實。——摘自俞可平《民主是個好東西》切入點: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深思維:(1)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將民族區域自治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確定下來。(2)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史料二切入點:祖國統一是歷史的發展趨勢。深思維:(1)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國統一是歷史的發展趨勢,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愿望;大陸和臺灣之間存在著相同的文化積淀和血濃于水的親情。(2)《反分裂國家法》是反“臺獨”的重要手段,“臺獨”注定失敗。(3)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是和平統一的前提條件。時空觀念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家國情懷港、澳順利回歸的啟示(1)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2)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落后就要挨打,強盛才有尊嚴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十八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學案(學生版) 2023-2024 初中歷史復習.docx 第十八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學案(教師版) 2023-2024 初中歷史復習.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