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十九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及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 學案 2023-2024 初中歷史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十九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及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 學案 2023-2024 初中歷史復習

資源簡介

第十九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及科技文化
與社會生活
時空覽史
階段特征
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筑起了保衛祖國的鋼鐵長城;在外交上,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科學技術研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文化事業也不斷發展;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考點1鋼鐵長城
關鍵點
①海軍建設的成就
②導彈部隊的建立和主要任務
1.陸、海、空軍的建設:
(1)陸軍:現代化水平大大提高,發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裝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種的現代化部隊,武器裝備不斷更新。
(2)海軍。
①建立:新中國成立前夕,第一支海軍部隊—— 海軍建立。
②發展
新中國 成立后 建立東海、南海和北海艦隊
20世紀 70年代 1971年,我國自行研制的 交付使用,接著,海軍陸續裝備了我國自己制造的核潛艇
20世紀 90年代 由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等多兵種組成,活動范圍逐步擴大
2012年 9月 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 ”交接入列
(3)空軍。
①建立:人民空軍是在陸軍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 戰爭中取得輝煌戰績。
②發展:早期主要從國外購買飛機→逐步走上國產化道路。
2.導彈部隊的發展:
(1)建立:1966年,中國組建第二炮兵部隊(2015年更名為火箭軍)。
(2)任務:主要擔負遏制他國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遂行 和常規導彈精確打擊任務,是中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
(3)發展:由核導彈部隊、常規導彈部隊、作戰保障部隊等組成,裝備了東風系列彈道導彈和長劍巡航導彈等。
3.新時代強軍之路:
(1)強軍目標:2013年,習近平正式提出“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強軍目標。
(2)政治保證:2014年,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福建古田召開,強調軍隊 要為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3)國防和軍隊改革。
①五大戰區:東部戰區、南部戰區、西部戰區、北部戰區、中部戰區。
②五大軍種:陸軍、海軍、空軍、 、戰略支援部隊。
(3)新格局: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
易錯易混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是洋務運動時期創辦的北洋海軍。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海軍建立。
考點2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關鍵點
①新中國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
②20世紀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
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1)外交政策:新中國成立后,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
(2)外交形勢。
①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 等十幾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為恢復經濟建設創造一個好的外部環境。
②美國等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采取敵視態度,實行 政策,不與中國建交,并對中國實行封鎖和禁運。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①提出:1953年底, 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
②內容:互相尊重 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③意義: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 。
2.“求同存異”的方針:
(1)提出:1955年, 在萬隆會議上提出。這是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
(2)影響: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考點3外交事業的發展
關鍵點
①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時間和影響
②中美建交的過程
③中日建交的時間
1.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概況: 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2)意義: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
2.中美、中日建交:
(1)新中國成立后中美關系的演變。
(2)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3.全方位外交:
(1)外交策略。
①注重改善和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注重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經濟合作。
②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推動構建 。
③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積極拓展多邊外交,加強與聯合國的合作。
④廣泛參與多邊經濟、社會領域的活動。
(2)外交布局:形成 的外交布局。
(3)外交成果。
①截至2019年9月,中國已與世界上180個國家建交,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工作。
②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亞信峰會等重要國際會議。
(4)影響:中國的 不斷提高,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堅定力量,在 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圖示解史
20世紀70年代中國取得的外交成就
易錯易混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的標志是1972年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
考點4科技文化成就
關鍵點
中國在“兩彈一星”、載人航天、農業科技和生物醫學等領域取得的成就
1.從“兩彈一星”到漫步太空:
(1)“兩彈一星”成就。
核彈 原子彈: 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氫彈: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導彈 1966年,我國第一次成功進行了發射導彈核武器的試驗
人造 地球 衛星 1970年,我國用長征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代表 錢學森、 等科學家
(2)意義。
①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
②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 ,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3)載人航天技術。
1999年 神舟一號無人飛船開啟了我國的飛天之旅
2003年 航天員 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2008年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入太空,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完成出艙任務,實現了太空行走
2021年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與天和核心艙完成交會對接,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2.雜交水稻與青蒿素:
(1)雜交水稻:20世紀70年代,農業科學家 成功培育出 。他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2)青蒿素:20世紀70年代初,我國藥學家 領導科研團隊,發現了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2015年,她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3.文化事業的發展:
(1)改革開放前:1956年,毛澤東提出在科學文化工作中實行“ ”“ ”的方針。
(2)改革開放后:2012年,中國作家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易錯易混“兩彈一星”中的“兩彈”指的是核彈和導彈,而不是原子彈和氫彈。
考點5社會生活的變遷
關鍵點
從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變化,了解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主題1近現代中美關系的演變
關系 時期 事件
侵略,反抗 1856— 1901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成為英法侵略者的幫兇、參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友好合作 1942— 1945年 抗日戰爭期間支持中國,結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扶蔣反共 1946— 1949年 解放戰爭時期支持蔣介石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
敵視對抗 1949— 1972年 對中國實行封鎖禁運、包圍威脅的政策;派第七艦隊侵入中國臺灣海峽;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
開始走向正常 1972年 尼克松訪華,簽署中美《聯合公報》
兩國建交 1979年 中美兩國正式建交
合作競爭 20世紀80 年代至今 多方合作,摩擦不斷
經典考題
(2023·三明模擬)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美國總統就職演說中暗示他有意改變對華政策。根據毛澤東的安排,《人民日報》于1月28日破例刊登了尼克松的這篇演說。這表明( )
A.中美雙方都有意改善兩國關系
B.中美雙方徹底結束對抗狀態
C.中美關系的緩和始于民間交往
D.中美關系已經實現了正常化
變式訓練
 (2023 成都中考)1960年,美國總統尼克松曾說:“一個國家必須愛好和平才具備進入聯合國的資格。十分明顯,中國不是。”而1971年他又說:“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參加,是不能有穩定與持久的和平的。”尼克松態度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國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B.中美外交關系的正常化
C.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D.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
主題2新中國科技成就一覽表
時期 類別 成就 意義
全面 建設 社會 主義 時期 國防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 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醫學 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在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
“文化 大革 命”時 期  “兩彈 一星” 1966年,第一次成功進行發射導彈核武器試驗 我國有了可用于實戰的導彈
1967年,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增強國防實力,提高了國際地位
1970年,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農業 20世紀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 對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和解決世界性饑餓問題作出了重要貢獻
醫學 20世紀70年代初,屠呦呦領導科研團隊發現青蒿素,開創了治療瘧疾的新方法 對人類的生命健康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社會 主義 現代 化建 設新 時期 載人 航天 工程 1999年,成功發射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 成功完成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飛行試驗,開啟我國的飛天之旅
2003年,成功發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楊利偉) 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2008年9月,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入太空,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完成出艙任務 實現了太空行走
2021年6月,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與天和核心艙完成交會對接 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史料實證
史料 1971年,美國通訊社說,“這是美國自聯合國成立以來遭到的最慘重的失敗”“美國政府人士感到吃驚”“感到悲傷”。對此,美國政府極為惱火,卻又無可奈何。
——摘編自《中華人民
共和國史》
切入點:中國重返聯合國。
深思維:
(1)1971年,聯合國大會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2)中國重返聯合國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比較好的國際環境,也為中國改善同歐美國家的外交關系創造了條件;改變了世界局勢,增加了聯合國中社會主義的力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發展。
歷史解釋
我國外交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
(1)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
(2)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3)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發展的總趨勢。
經典考題
(2023 安徽中考)196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實施《1963-197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動員和組織全國的科學技術力量,自力更生地解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關鍵性的科學技術問題。下列屬于這一“規劃”時期的科技成就有 ( )
A.第一輛解放牌汽車誕生 B.“兩彈一星”研制成功
C.神舟五號飛船順利著陸 D.“遼寧艦”交接入列
變式訓練
 (2023·哈爾濱中考)有這樣一位院士,“他有兩個夢想,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為夢想執著追求,全心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科學研究,使中國水稻產量不斷邁上新臺階,以實際行動踐行‘奮斗終生’的諾言……”這位院士是( )
A.袁隆平 B.錢學森 C.鄧稼先 D.錢三強
家國情懷
(1)“兩彈一星”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攀登。
(2)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交通、通信等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說明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益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得益于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得益于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第十九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及科技文化
與社會生活
時空覽史
階段特征
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筑起了保衛祖國的鋼鐵長城;在外交上,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科學技術研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文化事業也不斷發展;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考點1鋼鐵長城
關鍵點
①海軍建設的成就
②導彈部隊的建立和主要任務
1.陸、海、空軍的建設:
(1)陸軍:現代化水平大大提高,發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裝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種的現代化部隊,武器裝備不斷更新。
(2)海軍。
①建立:新中國成立前夕,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海軍建立。
②發展
新中國 成立后 建立東海、南海和北海艦隊
20世紀 70年代 1971年,我國自行研制的導彈驅逐艦交付使用,接著,海軍陸續裝備了我國自己制造的核潛艇
20世紀 90年代 由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等多兵種組成,活動范圍逐步擴大
2012年 9月 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
(3)空軍。
①建立:人民空軍是在陸軍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取得輝煌戰績。
②發展:早期主要從國外購買飛機→逐步走上國產化道路。
2.導彈部隊的發展:
(1)建立:1966年,中國組建第二炮兵部隊(2015年更名為火箭軍)。
(2)任務:主要擔負遏制他國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擊和常規導彈精確打擊任務,是中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
(3)發展:由核導彈部隊、常規導彈部隊、作戰保障部隊等組成,裝備了東風系列彈道導彈和長劍巡航導彈等。
3.新時代強軍之路:
(1)強軍目標:2013年,習近平正式提出“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強軍目標。
(2)政治保證:2014年,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福建古田召開,強調軍隊政治工作要為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3)國防和軍隊改革。
①五大戰區:東部戰區、南部戰區、西部戰區、北部戰區、中部戰區。
②五大軍種: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
(3)新格局: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
易錯易混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是洋務運動時期創辦的北洋海軍。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海軍建立。
考點2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關鍵點
①新中國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
②20世紀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
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1)外交政策:新中國成立后,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外交形勢。
①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蘇聯等十幾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為恢復經濟建設創造一個好的外部環境。
②美國等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采取敵視態度,實行外交孤立政策,不與中國建交,并對中國實行封鎖和禁運。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①提出: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
②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③意義: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2.“求同存異”的方針:
(1)提出:1955年,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這是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
(2)影響: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考點3外交事業的發展
關鍵點
①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時間和影響
②中美建交的過程
③中日建交的時間
1.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概況: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2)意義: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
2.中美、中日建交:
(1)新中國成立后中美關系的演變。
(2)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3.全方位外交:
(1)外交策略。
①注重改善和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注重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經濟合作。
②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③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積極拓展多邊外交,加強與聯合國的合作。
④廣泛參與多邊經濟、社會領域的活動。
(2)外交布局: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
(3)外交成果。
①截至2019年9月,中國已與世界上180個國家建交,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工作。
②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亞信峰會等重要國際會議。
(4)影響: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堅定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圖示解史
20世紀70年代中國取得的外交成就
易錯易混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的標志是1972年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
考點4科技文化成就
關鍵點
中國在“兩彈一星”、載人航天、農業科技和生物醫學等領域取得的成就
1.從“兩彈一星”到漫步太空:
(1)“兩彈一星”成就。
核彈 原子彈: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氫彈: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導彈 1966年,我國第一次成功進行了發射導彈核武器的試驗
人造 地球 衛星 1970年,我國用長征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代表 錢學森、鄧稼先等科學家
(2)意義。
①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
②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3)載人航天技術。
1999年 神舟一號無人飛船開啟了我國的飛天之旅
2003年 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2008年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入太空,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完成出艙任務,實現了太空行走
2021年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與天和核心艙完成交會對接,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2.雜交水稻與青蒿素:
(1)雜交水稻:20世紀70年代,農業科學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他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2)青蒿素:20世紀70年代初,我國藥學家屠呦呦領導科研團隊,發現了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2015年,她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3.文化事業的發展:
(1)改革開放前:1956年,毛澤東提出在科學文化工作中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2)改革開放后: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易錯易混“兩彈一星”中的“兩彈”指的是核彈和導彈,而不是原子彈和氫彈。
考點5社會生活的變遷
關鍵點
從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變化,了解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主題1近現代中美關系的演變
關系 時期 事件
侵略,反抗 1856— 1901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成為英法侵略者的幫兇、參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友好合作 1942— 1945年 抗日戰爭期間支持中國,結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扶蔣反共 1946— 1949年 解放戰爭時期支持蔣介石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
敵視對抗 1949— 1972年 對中國實行封鎖禁運、包圍威脅的政策;派第七艦隊侵入中國臺灣海峽;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
開始走向正常 1972年 尼克松訪華,簽署中美《聯合公報》
兩國建交 1979年 中美兩國正式建交
合作競爭 20世紀80 年代至今 多方合作,摩擦不斷
經典考題
(2023·三明模擬)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美國總統就職演說中暗示他有意改變對華政策。根據毛澤東的安排,《人民日報》于1月28日破例刊登了尼克松的這篇演說。這表明(A)
A.中美雙方都有意改善兩國關系
B.中美雙方徹底結束對抗狀態
C.中美關系的緩和始于民間交往
D.中美關系已經實現了正常化
變式訓練
 (2023 成都中考)1960年,美國總統尼克松曾說:“一個國家必須愛好和平才具備進入聯合國的資格。十分明顯,中國不是。”而1971年他又說:“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參加,是不能有穩定與持久的和平的。”尼克松態度變化的主要原因是(D)
A.中國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B.中美外交關系的正常化
C.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D.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
主題2新中國科技成就一覽表
時期 類別 成就 意義
全面 建設 社會 主義 時期 國防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 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醫學 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在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
“文化 大革 命”時 期  “兩彈 一星” 1966年,第一次成功進行發射導彈核武器試驗 我國有了可用于實戰的導彈
1967年,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增強國防實力,提高了國際地位
1970年,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農業 20世紀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 對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和解決世界性饑餓問題作出了重要貢獻
醫學 20世紀70年代初,屠呦呦領導科研團隊發現青蒿素,開創了治療瘧疾的新方法 對人類的生命健康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社會 主義 現代 化建 設新 時期 載人 航天 工程 1999年,成功發射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 成功完成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飛行試驗,開啟我國的飛天之旅
2003年,成功發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楊利偉) 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2008年9月,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入太空,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完成出艙任務 實現了太空行走
2021年6月,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與天和核心艙完成交會對接 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史料實證
史料 1971年,美國通訊社說,“這是美國自聯合國成立以來遭到的最慘重的失敗”“美國政府人士感到吃驚”“感到悲傷”。對此,美國政府極為惱火,卻又無可奈何。
——摘編自《中華人民
共和國史》
切入點:中國重返聯合國。
深思維:
(1)1971年,聯合國大會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2)中國重返聯合國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比較好的國際環境,也為中國改善同歐美國家的外交關系創造了條件;改變了世界局勢,增加了聯合國中社會主義的力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發展。
歷史解釋
我國外交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
(1)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
(2)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3)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發展的總趨勢。
經典考題
(2023 安徽中考)196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實施《1963-197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動員和組織全國的科學技術力量,自力更生地解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關鍵性的科學技術問題。下列屬于這一“規劃”時期的科技成就有 (B)
A.第一輛解放牌汽車誕生 B.“兩彈一星”研制成功
C.神舟五號飛船順利著陸 D.“遼寧艦”交接入列
變式訓練
 (2023·哈爾濱中考)有這樣一位院士,“他有兩個夢想,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為夢想執著追求,全心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科學研究,使中國水稻產量不斷邁上新臺階,以實際行動踐行‘奮斗終生’的諾言……”這位院士是(A)
A.袁隆平 B.錢學森 C.鄧稼先 D.錢三強
家國情懷
(1)“兩彈一星”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攀登。
(2)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交通、通信等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說明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益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得益于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得益于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竹县| 云梦县| 铁岭市| 河南省| 安义县| 庐江县| 图们市| 邵阳市| 阿拉善盟| 桦南县| 临泽县| 太白县| 潍坊市| 云林县| 开原市| 卫辉市| 望谟县| 西吉县| 绩溪县| 调兵山市| 壤塘县| 合水县| 沭阳县| 舒兰市| 鹤岗市| 奉贤区| 宕昌县| 宜阳县| 乌鲁木齐县| 上栗县| 宁夏| 乌审旗| 铁岭市| 永胜县| 莫力| 海晏县| 巨鹿县| 奎屯市| 泸西县| 邓州市| 肇州县|